-
窦国仁 编辑
窦国仁(1932年11月16日—2001年5月22日),满族,辽宁北镇人,泥沙及河流动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高级工程师 。
窦国仁于1956年从苏联列宁格勒水运学院毕业;1959年获得副博士学位;1960年获得技术科学博士学位之后回国,进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工作,先后担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78年任河港研究所副所长;1983年至1993年担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1年5月22日在南京逝世 。
窦国仁长期从事紊流和泥沙方面的研究工作 。
中文名:窦国仁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地:辽宁省锦州市北镇
出生日期:1932年11月16日
逝世日期:2001年05月22日
毕业院校:列宁格勒水运工程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紊流力学》、《泥沙运动理论》
主要成就: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窦国仁
1932年11月16日,窦国仁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北镇。
1948年6月,随母亲和二姐、弟弟一起搭上入关的马车,到北京讨生活,之后在母亲的鼓励下考上了北平私立华北中学,成为高一插班生。
1951年6月,考上了清华大学电机系 ;7月,被选拔赴苏联学习,进入列宁格勒水运工程学院(现圣彼得堡水上交通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港口航道专业学习。
1956年6月,以全部满分的成绩从学校毕业,导师马卡维耶夫坚决要把他留下来当自己的研究生,学校也破例向中方提出申请。因此,窦国仁于7月回国被分配到交通部,年底就接到国家正式通知,返回到列宁格勒水运工程学院,成为马卡维耶夫教授的副博士研究生 。
1959年4月,窦国仁完成副博士论文。在论文答辩时,学位委员会除同意授予他副博士学位外,又决定向苏联国家学位委员会申请进行博士学位答辩。5月回到中国国内,先后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水电部北京水科院收集了一些试验材料,并于次年初再次返回列宁格勒,为博士答辩做准备。
1960年6月,完成了博士论文《泥沙运动与河床稳定》;7月,回到中国。
1980年6月,担任水利部交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
1983年12月—1993年5月,担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 。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1年5月22日,因病在南京逝世 。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窦国仁在泥沙基本理论研究中,对河流结构、泥沙运动、推移质和悬移质输沙、河床变形等做出较为全面系统的发展。提出了非恒定流不平衡输沙方程式、泥沙沉降的统一公式、河流和河口河床形态方程式等,被广泛应用。发展了全沙物理模型和全沙数学模型。解决了葛洲坝工程泥沙问题,保证了正常通航和发电。提出河床紊流随机理论,使河床水流、减阻流和高含沙流的脉动结构、时均结构和阻力得到了理论上的概括。研究长江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工程、长江口和黄骅港等泥沙问题,为这些工程兴建提供了科学依据 。
主要著作
根据2021年8月何梁何利基金网站显示,窦国仁著有《紊流力学(上、下册)》,发表论文120余篇 。
1953年,窦国仁在马卡维耶夫的指导下,窦国仁对输水管道中的紊流流速分布问题进行研究,论文《圆形管道中的紊流运动》发表在苏联《列宁格勒水运学院科研论文集》上。
1954年,对同心圆筒中水流的运动情况进行理论和试验研究,论文《同心圆筒中的紊流运动》同样发表在学院论文集上。这篇论文曾参加苏联大学生科研成果竞赛,得到了苏联高教部一等奖。
1955年,分析了河流中的流速分布规律,论文《沙质河床中底流速的确定》发表于《苏联水运学院学报》上。
1956年,结合毕业论文,研究了河流稳定问题,论文《可冲积河床稳定性的确定》经修改后发表在《水利学报》创刊号上,此文参加过苏联大学生科研成果竞赛,再次获得苏联高教部一等奖 。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1978年 | 动床河工模型技术进展—悬沙、底沙和卵石的综合模型试验 | 全国科学大会(排名第一) |
1978年 | 三三○工程泥沙模型设计及试验 | 全国科学大会(排名第一) |
1985年 | 葛洲坝二、三江工程及水电机组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
1987年 | 河床紊流的随机理论及其应用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1989年 | 河道二维泥沙数学模型 | 交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1991年 | 长江三峡变动回水区水河段泥沙模型式验研究 | 交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1995年 | 黄河水浪底枢纽泥沙研究 | 水利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1998年 | 黄骅港浑水动床泥沙模型试验研究 | 交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1998年 | 河口海岸泥沙数学模型 | 水利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07年 |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成套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1984年 | 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
1991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00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何梁何利基金 |
2011年 |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建设杰出人物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
全国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 | ||
全国电力工业先进生产者 | ||
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 | ||
全国水利电力系统劳动模范 | ||
全国水利系统特等劳动模范 | ||
江苏省劳动模范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3年6月—1988年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88年3月—1993年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93年3月—1998年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水利部大坝安全监测中心主任 | |
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 | |
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 | |
中国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 | |
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顾问委员会主席 |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水利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 |
交通部技术顾问 | |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
家世背景
窦国仁在家中排行第四,共有兄姐弟五人。在跟随母亲于沈阳、北镇的辗转中度过了童年,上学也是断断续续 。
窦国仁为南京水科院的发展、为中国水利水运工程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一生,他在泥沙基本理论和重大工程的泥沙问题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和贡献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建云评)
窦国仁教授为中国水利、交通和水电建设事业,特别是在紊流理论和泥沙科学等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一生献身科学技术事业,具有崇高精神、严谨踏实的治学作风、刻苦勤奋求实的工作态度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评)
《窦国仁论文集》
2004年11月16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在国际会议厅举行《窦国仁论文集》发行座谈会 。
窦国仁院士诞辰80周年学术报告会
2012年11月16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举行纪念窦国仁院士诞辰80周年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左其华副院长、窦希萍总工程师主持 。
窦国仁院士铜像
2012年11月16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举行窦国仁院士铜像揭幕仪式,水利部胡四一副部长,江苏省徐鸣副省长,交通运输部徐光总工程师,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严以新等领导出席仪式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