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保维 编辑
吕保维(1916年7月22日—2004年2月10日),江苏常州人,电波传播和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
吕保维1939年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1943年—1944年6月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院电机系,毕业后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44年在哈佛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研究生院深造,毕业后获得哲学博士;1949年—1952年任邮电部邮信科学研究所电波传播研究室主任;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第十一研究室主任;1965年8月任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1978年—1984年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04年2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吕保维主要从事电波传播理论,以及空间物理、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和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中文名:吕保维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16年7月22日
逝世日期:2004年2月10日
毕业院校:哈佛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江苏常州
逝世地:北京
1979年,吕保维在授课中
1935年,毕业于上海中学;后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一学期后转读电机系。
1937年,入读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入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1939年,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同年,任昆明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助教。
1943年—1944年6月,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院电机系,毕业后获得科学硕士学位。
1944年,在哈佛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研究生院深造,毕业后获得哲学博士;同年,任职于哈佛大学克拉夫特实验室。
1949年—1952年,任邮电部邮信科学研究所电波传播研究室主任。
195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所电波传播与天线研究室主任。
1996年,吕保维出席第八次院士大会
1965年8月,任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
1966年—1977年,先后任职于中国科学院701工程处、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和上海4101等单位。
1978年—1984年,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2004年2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左起:朱岗昆、吕保维、陈宗器、胡青
1963年,吕保维倡导筹建电波所,并主持筹建电波所的技术工作,制订发展规划。1965年8月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正式成立。
学术论著
吕保维专著《空间物理学进展》
阴和俊,吕保维,宋文淼,等.非线性介质表面任意阶谐波的反射和透射.电子与信息学报,1995,17(6).
吕保维.超短波微波前向散射传播理论(续).电信科学,1958.
吕保维.关于电磁单位制的一个建议.电子学报,1979(04):76-78.
叶永烜,吕保维.空间物理学进展第2卷.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吕保维.电磁波传播研究.科学出版社,1998.
叶永恒,吕保维.空间物理学进展第二卷.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吕保维.空间物理学进展.第三卷.科学出版社,2001.
叶永恒,吕保维.空间物理学进展.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李芳,吕保维.电离层尘埃粒子引起的甚低频电荷密度涨落//第五届全国电传播学术会议.1995.
张孟阳,吕保维,宋文淼.GPS系统中的多径效应分析.电子学报,1998,26(3):5.
吕保维.超短波微波前向散射传播理论(续).电信科学,1958(3):9.
张孟阳,吕保维.一种利用C/A码GPS接收机实现电离层延时双频改正的方法.电子与信息学报,1998,20(002):251-256.
吕保维,王贞松.无线电波传播理论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03.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1956年 | 国际地球物理年大会 | 西班牙 |
1961年 | 第六次星际航行讨论会 | |
1979年 | 北京大学“五四科学讨论会” | 北京 |
1988年 | 亚太微波会议 | |
1993年 | 国际电波传播学术讨论会 | 北京 |
承担项目
时间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
1994年 | 电磁波传播、散射与逆散射的理论与应用 |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课题 |
人才培养
院所建设
讲授课程
1988年,吕保维(右)参加亚太微波会议
培养成果
吕保维培养了一大批从事电波科学研究的硕士生、博士生 ,如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刘瑞源等。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80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1985年 |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
中国电子学会会士 | |
中国通信学会会士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78年3月—1983年6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83年6月—1988年4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88年4月—1993年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96年—2000年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
2000年—2003年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
中国通信学会理事 | |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 |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 | |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 | |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 | |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 |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常务理事 | |
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分会主任委员 | |
中国大百科全书空间科学编辑委员会主任 |
家世背景
吕保维及妻子李茌芸和女儿、外孙们合影
婚姻家庭
吕保维的妻子是李茌芸 。
1980年,吕保维(中)在美国考察期间
“吕保维是中国电波传播科研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报》评)
“吕保维是电子科学技术泰斗,是我们的良师益友。”(遥感地学专家陈述彭院士评)
“吕保维在中国空间科学和电波科学事业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光明网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