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钧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药学家

徐国钧徐国钧

徐国钧(1922年11月17日—2005年6月17日),江苏常熟人,中国著名生药学家,药学教育家、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生药显微鉴定尤其是粉末生药学和中成药显微分析的奠基人 。

1945年毕业于国立药学专科学校,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院士。

徐国钧致力于生药鉴定、品质评价、资源开及学科建设。 开发利用新药源均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徐国钧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常熟

出生日期:1922年11月17日

逝世日期:2005年6月17日

毕业院校:国立药学专科学校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院士

人物生平

编辑

徐国钧

1922年11月17日,徐国钧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白茆口横塘镇的一个贫农家庭,徐国钧还有一个大他3岁的姐姐。徐国钧非常羡慕有钱人家子弟上学,多次闹着向母亲提出要进学堂念书,后来在亲友的资助下,进了横塘初小就读。

1935年,他又插班到离家3里的东张小学读书。由于他聪明好学,记忆力又强,成绩在同班同学中总是名列前茅,受到校长、教师器重。

1938年3月,徐国钧经同乡周太炎介绍,进入从南京迁到重庆的国立药学专科学校生药室当一名技术助理员。同年暑假期间,徐国钧随周太炎到峨眉山采集药用植物标本,还与周太炎一起写出了《峨眉山采集药物记》。

1941年,徐国钧考入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本科。经过4年的刻苦学习,1945年8月,他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生药学助教,担任本科生药学、生药组织学实验指导和高职科生药学讲课。

1946年8月,学校迁回南京,他继续教授生药学、生药组织学,并开设生药成分晶体微量检查课程,兼带天然药品化学实验。

1951年,徐国钧升任讲师,1952年兼生药系代系主任。1953年,徐国钧升为副教授,担任生药学教研室主任。

1954年起,徐国钧兼任中国科学院南京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这段时间,除了教学、科研外,他为改变中国生药学教学依赖外国教材的状况,全身心投入教材的编著,出版了中级教材《药用植物及生药学》、《植物学》、《生药学》,并编有本科《生药学》、《生药组织学》讲义多册。

1951年,徐国钧首次发表了101种“粉末生药检索表”,经过20多年坚持不懈的研究,完成了380种《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

1951-1953年,徐国钧任华东药学专科学校(后改名华东药学院)讲师,1952年兼生药学系代主任。

1953—1984年,徐国钧任华东药学院(后改名南京药学院)副教授,生药学、药材学、中草药学教研室主任。

1954—1966年,徐国钧兼任中国科学院南京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1956年,徐国钧率先应用显微分析技术,将麝香等10味药材一一检出,打破了“丸散膏丹”,神仙难辨”的神秘观,之后继续研究《石斛夜光丸、再造丸等近百种中成药显微鉴定标准,填补了国家药典的空白。

1957年,他与教研室编写出高校教材《生药学》,为全国高等药学院校所采用,并于195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同年底,他患了未分化筛窦癌症。

1958年,徐国钧患筛窦癌症摘除了左眼,留下严重创伤和放疗后遗症,忍受着常人所无法忍受的病痛折磨,忘我工作,顽强拼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960年,他与广大师生编著并负责审阅的《药材学》,是以《生药学》为基础,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编著成的220万字的大型参考书。

1964年,徐国钧陆续发表了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十全大补丸、礞石滚痰丸、如意金黄散等18种商品中成药的鉴定;

1972年,徐国钧负责对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药物进行研究,鉴定出茅香、高良姜等9味药材。主持了“六五”期间的“中药材同名异物品的系统研究”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87)。

1973—1975年间,他配合中国药典工作,观察复核制定了大黄虫丸、石斛夜光丸、八味檀香散、紫金锭、桔贝半夏颗粒剂等66种药的显微鉴别。

1975年6月,徐国钧的《粉末药材显微鉴定》一书出版,受到国内药检工作者的欢迎,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

1979年,他在《中药贝母类显微鉴定》一文中,报道了13种贝母都有“多脐点单粒淀粉”,具脐点2-10个不等,引起国内外同行的注意和兴趣。

1980年11月,他作为观察员出席了在天津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药用植物标准化和应用区域间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5个国家的代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会上,他做了《显微分析对植物药和中成药标准化的重要性》的学术报告,大会副主席、埃及开罗大学马伦教授给予了很高评价。

1981年,他应邀参加在名古屋举行的日中生药和天然物化学讨论会,作了“中草药和中成药显微分析研究”的学术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重视,东京药科大学下村裕子、富山医科药科大学难波恒雄教授等对此深表钦佩。

1982年,完成了日方委托的马补肾丸的显微分析,将海马等20种组成药物逐一检出,成为中国第一个具备完整科学鉴定标准的出口中成药,赢得了国际信誉。

1983年9-12月,日本岐阜药科大学田中俊弘博士专程来华求教于徐国钧,进修汉方药显微鉴定。在他的悉心指导下,田中俊弘较好地掌握了鉴定技术,完成了《中成药牛黄上清丸显微鉴定》研究论文。田中博士回国后受到岐阜药科大学的重视,日本4家报纸在显要版面报道了他的留学消息和研究成绩。

1984年,他应邀出席在香港举行的“国际中药研究会议”,并作了“中药和中成药的粉末鉴定法”的学术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特别是美国学者的极大兴趣。

1995年10月,徐国钧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院士。

2005年6月17日18时10分,徐国钧在南京逝世,享年82岁。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徐国钧致力于生药鉴定、品质评价、资源开发及学科建设。“灵应痧药”显微分析打破了“丸散膏丹,神仙难辨”的神秘观,开创了国内外中成药鉴定的先例。首编大型《药材学》,对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起到重要作用。《中药材粉末鉴定》专著,使我国粉末生药学跃居国际领先地位。“七五”与“八五”期间,任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南方片组组长,对111类多来源中药进行本草考证、生药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10项系统研究,对澄清混乱品种,提高鉴定技术水平,保证药材质量,保障用药安全有效,修订、制定药品标准,开发利用新药源均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学术论著

徐国钧共出版专著、教材、教学参考书49部,发表学术论文330多篇。

著作

序号

人员

作品

刊物

时间

1

徐国钧、赵守训

生药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8

2

徐国钧、孙雄才、赵守训

药材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0

3

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编写组(徐国钧主持编写)

中草药学上册

江苏科技出版社

1976

4

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编写组(徐国钧主持编写)

中草药学中册

江苏科技出版社

1980

5

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编写组(徐国钧主持编写)

中草药学下册

江苏科技出版社

1987

6

南京药学院等(徐国钧参加编写)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药物鉴定报告,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动植物标本的研究

文物出版社

1978

7

徐国钧主编

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

8

徐国钧主编

生药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

9

徐国钧主编

中草药彩色图谱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论文

序号

人员

作品

刊物

时间

1

徐国钧、袁昌齐、周太炎

白头翁的生药学研究

药学学报

1956

2

徐国钧、陈令闻

南京灵应痧药的鉴定

中药通报

1956

3

徐国钧、刘静涵、金蓉鸾

中药制剂丸散锭丹显微鉴定研究Ⅰ、Ⅱ

南京药学院学报

1964

4

徐国钧、陈令闻、刘静涵

粉末药材显微鉴定研究Ⅰ、Ⅱ、Ⅲ、Ⅳ

药学学报、植物学报

1966、1974

5

徐国钧、陈令闻、刘静涵

粉末药材显微鉴定

南京药学院

1975

6

徐国钧、徐珞珊、牛燕珍

中药金银花的鉴定研究Ⅰ

南京药学院学报

1979

7

徐国钧、徐珞珊、牛燕珍

中药金银花的鉴定研究Ⅱ

南京药学院学报

1981

8

徐国钧、徐珞珊、杨琦

中药贝母类显微鉴定研究

南京药学院学报

1979

9

徐珞珊、徐国钧、沙文兰

中药石斛显微鉴定研究Ⅰ

南京药学院学报

1980

10

徐珞珊、徐国钧、沙文兰

中药石斛显微鉴定研究Ⅱ

南京药学院学报

1981

11

Xu Guojun

L'Erboristeria in Cina tra Ricercae Tradizione

Erboristeria Domani(意)

1982

12

王强、徐国钧、金蓉鸾

中成药再造丸类的鉴定研究

南京药学院学报

1982

13

徐国钧、徐珞珊、田中俊弘

中成药牛黄上清丸的显微鉴定研究

生药学杂志(日)

1984

14

Xu Guojun

The Powder Method of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Drugs,Advances in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 Research

Singapore:World Scientific PublCo

1985

15

徐国钧、徐珞珊、王强

海马补肾丸的显微鉴定研究

南京药学院学报

1985

16

王强、徐国钧

七叶一枝花类对逆转录酶的抑制作用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87

17

Wang Qiang,Xu Guojun

ShuYuezhong,et al,Quantifative Analysis of Saponins in Chinese Drug,Qiyeyizhihua(七叶一枝花)by HPLC

生药学杂志(日)

1988

18

Wang Zhengtao,Xu Guojun

Masao Hattori,et al,Constituents of Roots of Codonopsis Pilosula

生药学杂志(日)

1988

19

简洋辉、徐国钧、金蓉鸾

中药丹参类的质量研究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89

20

李满飞、徐国钧、吉占和

广西产石斛属植物两新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89

21

金昌东、徐国钧、金蓉鸾

反相HPLC法测定13种芍药根中甙类和苯甲酸类的含量

中国 药科大学学报

1989

22

李满飞、徐国钧、徐珞珊

石斛类叶鞘的显微鉴定研究

药学学报

1989

23

屠鹏飞、徐国钧、洪德元

中国沙参属新植物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90

24

李萍、徐国钧、徐珞珊

中药贝母类的研究ⅩⅡ:基源调查和性状鉴定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90

25

祝璇、徐国钧、金蓉鸾

闪蒸-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中草药木香类的成分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90

科研获奖

2001年,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获奖者之一) (获奖)

1989年,首届全国优秀医史文献图书及医药工具书金奖 《中草药彩色图谱》 (获奖)

1988年,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 《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 (获奖)

198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 (获奖)

1987年,获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 《生药学》 (获奖)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协作成果奖 (获奖)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 《粉末药材显微鉴定》 (获奖)

人才培养

徐国钧从事教育工作50多年,严于治学,形成他独特的治学方法。他教授课程,特别强调传授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教给学生自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的主观能动性。他编写了大量教材和参考书,而且大部分是在他筛窦癌手术后编写的。自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已为国家精心培养硕士生40名、博士生28名。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他的指导思想是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上。如学生王峥涛教授、李萍教授、屠鹏飞教授、陈道峰教授。为了弘扬祖国医学,徐国钧多次出访东西方国家,30 次作学术讲演,与日本、香港6所大学共同培养博士生或互派博士进修,共培养博士24名,硕士60多名。

荣誉表彰

1956年

被评为南京市先进工作者 (获奖)

2001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 (获奖)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院士

2001年,获中国药学发展奖—特别贡献奖 (获奖)

社会任职

编辑

徐国钧历任华东药学院生药学系代主任.南京药学院生药学、药材学、中草药学教研室主任,药用生物园主任,中国药科大学中药系主任、中药研究所所长,江苏省生药学、中药学联建重点学科首席带头人。

徐国钧曾任中国科学院南京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科委发明评审委员会特邀审查员,国家科委进步奖医药评审委员,国际中草药学会(日本)常务理事,《中国中药杂志》、《中药材》、《中草药》、《中成药》、《国外医学-药学分册》等期刊主编或编委,中国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分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药典委员会名誉委员等职。是第一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科学家。

人物评价

编辑

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学

徐国钧先生坚韧、执著、求真的治学精神和大爱、严格、求实的育人理念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希望这种宝贵精神财富在药大这片沃土代代相传,也希望在徐先生等众多先贤的榜样示范和精神鼓舞下。(中国药科大学校党委书记徐慧评)

徐先生艰苦朴素、严于律己、勇于探索、孜孜不倦的一生,要以徐先生为楷模,传承和弘扬他坚定顽强、严谨治学和勤奋执着的精神。(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党委书记杜文清评)

徐国钧院士在生药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生药学学科和药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徐先生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求真务实的学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勤奋刻苦的精神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中国药科大学评)

后世纪念

编辑

徐国钧院士逝世十周年纪念暨铜像揭幕仪式徐国钧院士逝世十周年纪念暨铜像揭幕仪式

2015年11月22日上午,徐国钧教授铜像揭幕仪式及其学术思想传承研讨会在中国药科大学江宁校区举行。揭幕仪式由中药学院院长余伯阳主持。座谈会由徐先生的学生-李萍教授、屠鹏飞教授、陈道峰教授共同主持。在研讨会上追忆徐国钧的求学和工作经历,缅怀其在为人、学术方面的种种感人事迹,从人生经历、学术造诣、学术思想等方面高度评价了徐国钧艰辛探索、开创伟业的一生。

下一篇 党鸿辛

上一篇 黄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