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桓武 编辑
彭桓武(1915年10月6日—2007年2月28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祖籍湖北省麻城县王岗乡蔡家田垸,物理学家。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8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从事固体物理、量子场论等理论研究,194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彭桓武长期从事理论物理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先后在中国开展了关于原子核、钢锭快速加热工艺、反应堆理论和工程设计以及临界安全等多方面研究。对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对中国第一代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和理论设计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中文名:彭桓武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15年10月6日
逝世日期:2007年2月28日21时40分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
主要成就:两弹一星元勋之一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出生地:吉林省长春市
祖籍:湖北省麻城县王岗乡蔡家田垸
1940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28年—1930年,先后在长春自强中学、吉林毓文中学读书。
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毕业,获得理学士学位。同年入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
1937年6月,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肄业,任昆明云南大学理化系教员,教普通物理。翌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系,师从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斯·玻恩(Max Born),从事固体物理、量子场论等理论研究。
1940年和1945年分获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1941年8月后,曾两度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任所长的爱尔兰都柏林高等研究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完成关于介子的HHP理论的研究。
1945年与玻恩共同获得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麦克杜加尔-布列兹班奖。1945年8月至1947年7月,任都柏林高等研究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1947年回国,先后担任过云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并参与创办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所研究员。
1948年被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1949年5月,借道香港回北京清华大学。
1954年9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5年10月—1956年4月,在前苏联莫斯科热工研究所实习反应堆理论。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所长等职。
1959年4月,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2年起,先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教授理论物理、分子反应动力学等课程。
1964年12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8年2月,当选为第五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5年,获得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5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报告的“广义相对论与狄拉克大数假设的统一”论文,文中提出了可能在宇宙学方面具有深远意义的设想。
2005年,在研讨会上做了题为《广义相对论——一个富于刺激性的理论》的学术报告。
2007年2月28日21时4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量子力学
1935年,彭桓武在清华大学获得理学学士
1945年,彭桓武与玻恩合作关于场的量子力学与统计力学的一系列探索性工作,共获爱丁堡皇家学会的麦克杜格尔—布里斯班奖。同年夏,他获得爱丁堡大学科学博士学位。
国防科研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彭桓武参与和领导了中国原子能物理和原子弹、氢弹以及战略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他在中子物理、辐射流体力学、凝聚态物理、爆轰物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对分子结构提出过新的处理方法,在量子多体问题研究中提出了自洽场的推广理论。
彭桓武是核潜艇动力方案的领导者;领导和参加了原子弹设计方案的制定;领导和参加了氢弹的原理设计和试验;参加了中国第一次地下核试验的理论领导工作。
教书育才
彭桓武
著作
《理论物理学基础》,彭桓武、徐锡申
《数理物理基础》,彭桓武、徐锡申
《物理天工总是鲜:彭桓武诗文集》,彭桓武
论文
《超高能粒子加速的新途径——调相聚焦激光加速器》,彭桓武、 庄杰佳
《应用忽鲁登变分法决定核子与核子散射的周相》,彭桓武、 黄祖洽
《五维空间中电子的流体结构尝试》,彭桓武
《关於~2H,~3H,~3He,~4He诸原子核结合能之问题》,彭桓武、唐懋荧
《爱因斯坦和量子力学的隐参数问题》,彭桓武、何祚庥
幼年时期
1915年10月6日夜,彭桓武出生。由于是早产儿,彭桓武一生体弱多病,但从小彭桓武酷爱数学和计算。时任长春县县长的父亲彭树棠,在他幼年时就教他简单的加减。4岁时,他已学会四则运算。1930年,彭桓武来到北平求学,因勤奋好学一年内连升三级。
清华四杰
1931年9月,彭桓武主要通过自学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在清华物理系,与王竹溪、林家翘、杨振宁等一起被誉为“清华四杰(彭王林杨)”。周培源更是非常喜欢这个虽然体弱但功课优异的少年大学生,亲自指导他的毕业论文《地球上单摆的摆动周期是多少?》。1935年夏,彭桓武考上了周培源的研究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来不及完成毕业论文,就被迫南下云南大学任教。
彭桓武
据《薛定谔传》,薛定谔在给爱因斯坦的一封信中这样描述彭桓武:简直不敢相信,这个年轻人学了那么多,知道那么多,理解得那么快。
报效祖国
彭桓武(右)
多年以后,当有人问起彭桓武,当年已在英国学术界有了极高的声誉与地位,为何还要选择回国时,彭桓武说: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热爱读书
彭桓武
中西兼容
彭桓武中西兼容,融古今于一炉,特别雅好诗词,他的旧体诗感物抒怀、吟风弄月,文辞瑰丽、气势奔放,出版有《彭桓武诗文集》。晚年,彭桓武辞去了兼任的各种职务,只保留了一张北京图书馆的图书证。彭桓武与陈省身进行过双语诗词的唱和,与陈能宽院士诗文唱和打了十几年交道。在贺何泽慧九十华诞《西江月》一词中彭桓武这样写到:“母校苏南才女,他乡晋北木兰。军工博士换科研,总是心怀国难。大力协同作战,人员设备支援。多方筹备总朝前,应急忙中不乱。”
高尚情怀
彭桓武
逸闻趣事
彭桓武的老师玻恩在给爱因斯坦的信中就多次提及彭桓武,称:“他比其他学生更聪明能干,好像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但是,彭桓武一辈子也没弄明白军、师、旅、团、谁大谁小,一辈子也没有明白部、局、处到底是谁管谁,他给自己的评语是:“人情方面的知识还不如一个中学生。”
彭桓武院士致词
九十怀乡
2005年中秋节,90岁高龄的彭桓武给仅在幼儿时去过一次的故乡——湖北麻城写了一首七律:今又星稀月正圆,往年交契结诗缘。离巢采酿爱丁堡,归国系情华夏天。桑梓炊烟萦梦里,楚云凡物展花前。请君致意家乡忆,九十衰翁眷念拳。
遗嘱遗愿
2007年2月28日21时40分,彭桓武因病辞世,享年92岁。遗嘱遗体器官捐献给了医院进行医学研究,并将毕生的工资积蓄近50万元捐赠给了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他还留下了这样一份亲笔签字的《彭桓武遗嘱》: “丧仪从简,不举行任何会,骨灰不存任何公墓。骨灰与夫人刘秉娴骨灰合并,由遗嘱执行人按遗愿归返自然。‘两弹一星’金质奖章赠给国家一级的军事博物馆。书赠理论所图书馆。请注意玻恩签名赠予我的一本Atomic Physics有纪念意义。上网的电脑及相连的打印机各附件与桌和转椅,应归还理论所,并告知公司停止上网……”
物理天工总是鲜
作者名称 彭桓武
作品时间2001-01
数理物理基础
作者名称 彭桓武
作品时间2001-5
彭桓武与妻子、儿子的合影
母亲:陈思敬(1875—1930.10) ,湖北省麻城县王岗乡(今麻城市铁门岗乡王岗社区)陈太二垸人。
二姐:彭楚秀
五姐:彭楚惠
哥哥:彭梦佛,1914年出生,毕业于黄埔军校炮兵专科。
夫人:刘秉娴 ,山东人 ,国务院机关幼儿园大夫,1958年12月与彭桓武结婚 ,1977年8月15日患肺癌去世。
儿子:彭征宇 ,1977年考上北大物理系;1982年赴美留学,后任美国COMEC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2001年彭征宇被诊断患了骨癌,2005年在美国去世。
儿媳:罗立 ,在美国康涅狄克大学健康研究中心工作。
孙女:彭立远
中科院外籍院士李政道:桓武师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在物理学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他更为祖国的强盛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为祖国培养了几代物理学人才。他是一位真人真学者,我非常敬佩他。他的科技思想之开阔和求深,治学之严谨,人格之高尚都是后人们要认真学习和发扬的。他的学术思想、治学精神和高尚人格无疑将同天上的“彭桓武星”一样与日同辉。
中科院院士钱三强:彭桓武默默地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但很少有人知道。
中科院院士黄祖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彭桓武那爱国主义的精神,多做贡献的实践,科学求真的态度,学术民主的方法,奖掖后进的用心和淡泊名利的胸怀,乐观旷达的性格都是值得我们钦佩和努力学习的。
中科院院士贺贤土:在研究原子弹期间,彭先生事实上已开始琢磨氢弹会是怎么样?正是在彭桓武的指导培养下,在邓稼先、周光召、于敏、黄祖洽等的组织攻关下,中国氢弹试验同样取得了圆满成功。
中科院院士郝柏林:彭桓武先生一向关注交叉科学的发展。他提出理论物理研究所不仅要做理论物理,还要开展理论生物和理论化学研究。他亲自推动全国的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理论研究,促成了每两年一次的全国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理论的系列会议。
中科院院士邹承鲁:彭桓武先生才是真正的大家。
彭桓武星
邓楠向彭桓武颁发“彭桓武星”命名证书
“彭桓武星”于1997年10月6日即彭桓武诞辰日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在河北兴隆观测基地发现,该星绕日运行周期约四点六年,绝对星等十四等。同时,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报,将永久命名“彭桓武星”的决定通知国际社会。
彭桓武理论物理论坛
彭桓武理论物理论坛是中国理论物理学界缅怀彭桓武先生,学习彭桓武先生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的重要学术活动,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理论物理专款支持的主要项目之一。由国家基金委数理学部、中科院理论物理所主办。第一届论坛2005年6月4日开幕,由中科院物理所创办,以后每年一届,由各高校、研究所承办。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