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慰峰 编辑
陈慰峰(1935年11月22日—2009年1月26日),上海人,原籍江苏盐城,免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免疫学研究的开拓人之一。
陈慰峰1958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学系;1982年获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医学生物学博士学位;1985年任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慰峰从事胸腺内T淋巴细胞分化研究,开展肝癌免疫研究,克隆鉴定出新的肿瘤-睾丸抗原及肿瘤特异抗原编码基因证明肝癌患者对肿瘤抗原有免疫应答。
中文名:陈慰峰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35年11月22日
逝世日期:2009年1月26日
毕业院校:墨尔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T细胞在胸腺髓质区的功能发育程序”研究
主要成就:中国现代免疫学研究的开拓人之一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慰峰(1935年11月22日—2009年1月26日),免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获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 。
陈慰峰
1935年11月22日,陈慰峰出生在上海市一个中学教员家庭。
1953年,陈慰峰中学毕业后,陈慰峰考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
1958年,陈慰峰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
1965年,北京医学院成立农村医疗系,陈慰峰到郊区培训农村医疗人员。文革初期,他徒步长征,从北京经河北、山西、陕北、到达延安,了解中国广大农村的现状,体察基层民众的疾苦。
1980年初,作为中国国内首批留学人员,年近45岁的陈慰峰通过国家教委出国留学考试。
1982年,陈慰峰获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医学生物学哲学博士学位; 同年从澳大利亚WEHI留学回到祖国。
1985年,陈慰峰任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2005年,陈慰峰举办了中国杭州举办第三届免疫学学术会。
2009年1月26日上午10时19分,陈慰峰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逝世,享年74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在理论免疫学研究中,他系统揭示了胸腺髓质型胸腺细胞的功能发育程序,此程序障碍会致免疫缺陷及自身免疫病。在应用研究中,他发现增殖T细胞分化为效应T细胞过程中需要分化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即为杀伤T细胞分化因子。在肿瘤免疫研究中,他克隆鉴定出众多肿瘤抗原,并在中国第一个研制成具有明确抗原靶点的肿瘤疫苗。他发现的肿瘤-胎盘(CP)抗原,开辟了肿瘤抗原的新领域并有应用潜能。
陈慰峰领导的课题组完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课题“T细胞在胸腺髓质区的功能发育程序”研究,获得世界公认,中国以外的同行愿与他们开展合作。
2006年,他领导的T细胞研究室顺利完成了癌-睾丸抗原(CT抗原)NY-ESO-1抗原肽(NY-ESO-1b)的临床前研究工作,其研制的肿瘤抗原NY-ESO-1b多肽疫苗也已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评审,获得新药临床研究批文。
科研成果奖励
陈慰峰从早期T细胞的分化及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到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的建株、细胞因子分泌类型,以及对胸腺亚群的选择支持作用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分获国家教委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奖。
学术论著
1:Large ScaleIdentificationof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Associated Antigensby Autoantibodies TheSpontaneous CD8+T Cell Responseto HLA-A2Restricted NY-ESO-1bpeptide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
2:陈慰峰,医学免疫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
人才培养
培养成果
据2018年7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陈慰峰从事医学教育51年,他直接指导培养了50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学生有徐清问等。
教学成果
他改革主编第三、四版卫生部《医学免疫学》规划教材,被中国全国医学院校广泛采用。
教学思想
陈慰峰教学思想主要概括为:抽象概念的形象表达;专题章节与整体概念;先易后难;启发创新、学风严谨;教学互动、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
他认为,免疫学基本内容多为抽象概念,初学者难理解。但理论形成,均经系列科学实验逐步揭示,此实验过程具体形象,易理解,即抽象概念可以形象化图示表示,进而编写成辅助教材。免疫学各基本概念互相关联,构成学科整体。初次接触单一概念,感觉零碎,常直至基础内容学完,才“恍然大悟”。对初学者,首先要蓝图简介学科全貌,使有粗略轮廓,再逐章展开,且要“温故知新”,在教学全程,前后联系专题概念,最终形成整体。章节安排符合认知过程,由浅入深,由简单至复杂,由现象至理论。知识源于创新思维和严谨实验求证。按此原则介绍知识,不仅易于接受,且经潜移默化,逐渐养成求索创新精神。以教师主导,提供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理论,独立创新设计实验实践的兴趣与能力。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88年 | 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科学 |
1996年 | 何梁何利科学与进步奖 |
2008年 | 中国免疫学会终身成就奖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
北京大学国华学者 | |
资料来源: |
从医背景
陈慰峰出生后八个月母亲病逝,在其父“教育为本、济世救人”思想的熏陶下,早早地萌发了“投身教育以济世,献身医学以救人”的心志,从小失去亲人的痛苦,更坚定了他从医的决心。
1985年,开始担任中国免疫学副秘书长,历任秘书长,副理事长,理事长。
1992年起,任亚洲-大洋洲地区免疫学会联盟(FIMSA)副主席,世界免疫学会联合会(IUIS)执行委员会委员。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专家咨询组成员,亚洲国际分子生物学网络组织中国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常委等职。
2005年,亚洲-大洋洲免疫学会联盟(FIMSA)在中国杭州举办第三届免疫学学术会,作为大会主席。
陈慰峰高屋建瓴始终站在医学免疫学的最前沿,引领着北医和中国免疫学的发展。他一生淡泊名利,潜心医学教育,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 面对现代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他以科学家敏锐的视觉,将研究领域扩展到分子免疫学这一国内薄弱的研究领域,致力于肝癌多肽疫苗的研制。这又是一次崭新的创业。为拓宽视野和研究渠道,他以扎实的科研基础、良好的声誉争取国际基金支持,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及荷兰的权威研究机构开展了合作研究。(北京大学医学部评)
陈慰峰孜孜以求、追求卓越的一生,陈先生勤奋刻苦的工作态度、严谨治学的作风和淡薄名利的风范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方伟岗教授和卫生部科教司司长何维教授评)
陈慰峰工作作风和淡泊名利潜心医学教育的人生价值观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和楷模。(中国科学院评)
陈慰峰铜像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