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海昌 编辑
胡海昌(1928年4月25日—2011年2月21日),浙江杭州人,弹性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技术顾问。
胡海昌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56年—1965年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固体力学研究室主任;1965年调入中国科学院651设计院;1968年任职于国防科工委五院501部;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0年5月—1983年4月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研究员;1985年8月—1991年6月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科技委名誉主任;1991年6月—2011年2月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2011年2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胡海昌主要从事弹性力学(包括平衡、稳定和振动)的研究工作。
中文名:胡海昌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928年4月25日
逝世日期:2011年2月21日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青年胡海昌
1934年—1940年,先后就读于在新市镇、方岩镇、碧湖镇小学。
1941年—1943年,先后就读于碧湖镇、景宁县浙江省立临时联合初级中学。
1943年—1946年,先后就读于南田镇、杭州市浙江省立临时联合高级中学。
1946年,考入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
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
1956年—1965年,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固体力学研究室主任。
1964年7月,任中国科学研力学研究所第十二研究室主任。
1965年,调入中国科学院651设计院。
胡海昌工作中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0年5月—1983年4月,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研究员。
1983年,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科技委主任。
1985年8月—1991年6月,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科技委名誉主任。
1991年6月—2011年2月,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
2011年2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92年,胡海昌(左)与钱令希、潘家铮(右)在一起
学术论著
截至2011年2月,胡海昌编著的论著有《多自由度结构固有振动理论》《变分学》《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及其应用》《各向异性板》《弹性柱体的扭转理论》《弹性薄板的小挠度平衡问题》 《弹性薄壁杆件静力学》等。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1979年 | 有限元学术交流会 | 大连 |
1994年6月 | 国际振动工程学术会议(ICVE’1994) | 北京 |
1995年12月 | “结构动力学、振动、噪声与控制”国际学术会议(SDVNC’ 95) | 香港 |
科研奖励
时间 | 获奖项目 | 奖励名称 |
---|---|---|
1956年 | 关于弹性圆薄板大挠度问题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1956年 | 横观各向同性弹性力学的空间问题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
1981年 | 《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及其应用》 | 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 |
1982年 | 弹性力学变分原理及其应用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1987年 | 线性弹性结构理论中两类算子的正定性和紧致性的研究 | 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1986年,胡海昌在授课中
培养成果
截至2011年2月,胡海昌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博士研究生10名 ,如北京大学工学院原副院长苏先樾等都是他的学生。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80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1990年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1991年 | 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航空航天部授予) |
1997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57年2月—1982年5月 | 中国力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
1980年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力学评议组成员 |
1980年 | 《振动与冲击》主编 |
1982年5月—1986年7月 | 中国力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 |
1983年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
1986年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
1986年7月—1990年8月 | 中国力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 |
1987年 | 《振动工程学报》主编 |
1987年5月—1991年10月 |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理事长 |
1990年8月—1994年8月 | 中国力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
1991年10月—1995年10月 |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理事长 |
1993年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
1993年3月—1998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94年6月 | 第二次振动工程国际学术会议主席 |
1995年10月—1999年12月 |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
1995年12月 | “结构动力学、振动、噪声与控制”国际学术会议顾问委员会主席 |
1998年3月—2003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98年11月—2002年11月 | 中国力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名誉理事 |
1999年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体设计部科技委名誉主任 |
1999年12月—2003年11月 |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
2002年11月—2006年11月 | 中国力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名誉理事 |
2003年11月—2007年10月 |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
2006年1月—2010年11月 | 中国力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名誉理事 |
2007年10月—2011年2月 |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
22010年11月—2011年2月 | 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名誉理事 |
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 |
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 |
吉林大学兼职教授 | |
青岛大学名誉教授 | |
《固体力学学报》主编 |
家世背景
胡海昌与妻子陈小蘅合影
婚姻家庭
胡海昌的妻子是陈小蘅,两人育有三个子女,长女胡闰莓、长子胡又农、次子胡德红。
1986年,胡海昌(左2)、卞学鐄(左1)等参加会议
“胡海昌是一个科学报国的爱国者,一个成就卓越的学术权威,一个平易低调的航天专家,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评)
“他(胡海昌)生活俭朴,关心集体,毫不犹豫地捐赠自己的奖金;他待人诚恳,乐于助人,热心培育属于祖国的人才;他学风严谨,潜心研究,把全部精力都献给科学事业。”(科普中国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