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民华 编辑
蒋民华(1935年8月16日—2011年5月6日),浙江临海人,晶体材料学家、教育家,山东大学终身教授,是中国功能晶体研究和开发的先驱者和带头人之一。
蒋民华于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1978年,任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所长;1987年,任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9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1991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任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新材料领域第三届专家委员会专家组长、首席科学家;2000年,任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2004年,任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蒋民华长期从事功能晶体研究,他提出的DKDP晶体的亚稳相生长理论和方法,打破了国际上在低温稳定相中生长DKDP的惯例,首次探索并生长出“中国牌”的LAP晶体,并在此基础上开拓有机金属络合物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系列的研究领域,形成了国际上称为半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新方向。
中文名:蒋民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临海
出生日期:1935年8月16日
逝世日期:2011年5月6日
毕业院校:山东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信仰:共产主义
蒋民华院士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蒋民华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2年,毕业于临海回浦中学高中部,蒋民华的父亲便变卖家当,送他到杭州参加考试。蒋民华向往北方,考上了还在青岛的山东大学化学系。
20世纪50年代,到苏联去留学是中国国内万千学子的最大心愿,蒋民华也不例外。层层选拔考脚顶利通过,到北京参加俄语培训也已经达标。然而,仅仅因为一个“莫须有”的原因(蒋民华有一个远在台湾的素未谋面的姑父),年仅18岁的蒋民华未能通过政审,只好带着失望和惆怅归来。
1956年2月,蒋民华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因成绩突出,蒋民华获准提前毕业,并留校任教。学校也对这位追求上进的年轻人格外器重,决定派他去厦门大学向著名的化学家卢嘉锡教授学习晶体学。
1956年至1964年,蒋民华任山东大学化学系助教、讲师。
1964年至1978年,蒋民华担任山东大学晶体生长研究室主任、副教授。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十年动乱开始,山东大学晶体生长研究受到很大的打击。蒋民华被扣上走资产阶级白专道路的帽子,白天挨批斗,但他晚上仍不间断的搞晶体实验。
蒋民华
1978年至1993年,任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所长、教授。
1987年至1998年,任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1989年至1996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1990年,蒋民华应苏联科学院的邀请,先后在苏联科学院结晶学研究所和哈尔科夫全苏单晶研究所访问和讲学。
1991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1年至1996年,任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新材料领域第三届专家委员会专家组长、首席科学家,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八五”期间的实施工作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荣获一等奖。
2000年,任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2001年,当蒋民华得知家乡的台州师专正在为升格台州学院而努力时,就倡议由台州籍院士联名给国家教委写信,以助台州师专早日升格为台州学院一臂之力。台州学院批准成立后,首任院长蒋承勇特聘蒋民华院士为兼职教授。
2004年,蒋民华任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同年12月,山东大学为首承担的国家自然重大基金项目“功能晶体的低对称性研究及其应用探索”获得批准,蒋民华院士出任学术领导小组组长,指导这一项目。
2010年,由蒋民华院士为大会主席的第16届国际晶体生长会议暨第l 4届国际气相生长与外延会议在北京召开,为提高中国晶体研究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11年5月6日凌晨4时56分,在济南因病医治无效逝世。
科研成果
人工晶体的研制
蒋民华长期从事人工晶体的研制工作,1958年以来曾主持、直接参加和指导了20多种高新技术单晶的研究工作。
蒋民华 院士
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蒋民华和他领导的科研小组,从生长水声用的水溶性压电晶体人手,成功地培养出酒石酸钾钠(KNT)大晶体,在此基础上他主持了生长难度更大的磷酸二氢铵(ADP)单晶生长规律和生长技术的研究,解决了ADP均一大单晶的生长问题,研制出ADP大单晶被海军科研部门用于“声纳”,该晶体获得国家三委(计委、经委、科委)的工业新产品二等奖。
20世纪70年代,研制在激光技术中有重要应用的磷酸二氘钾(DKDP)晶体,他和同事们通力合作,在总结生长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磷酸二氘钾(DKDP)晶体的亚稳相生长理论和方法,打破了国际上在低温稳定相中生长DKDP的惯例,成功地在常温的亚稳相中,生长出高质量的DKDP晶体,满足了国防科研的急需,并远销美国,该项工作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好评,当时国际晶体生长组织主席,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著名晶体生长专家R. A劳迪斯博士称之为“成功的亚稳相生长晶体的实例”。
20世纪80年代,他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研制高效倍频晶体磷酸钛氧钾(KTP),KTP是80年代才出现的新型倍频晶体,由于性能全面优化,成为国际公认最佳的中小功率倍频材料,但当时KTP只能用水热法在高温高压下生长,高光学质量的大单晶非常难生长,因而价格昂贵。蒋民华在充分了解和分析情况的基础上,决定另辟蹊径,提出用助熔剂法来生长KTP晶体,但助熔剂体系成分复杂,要用这个方法批量稳定地生长KTP晶体难度很大。蒋民华组织课题组从基础研究和生长工艺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攻关,找到了比较理想的助熔剂体系和生长工艺,使助熔剂法稳定地生长高光学质量的KTP大单晶在国际上首次获得成功,它为后来用助熔剂法批量生长其他非线性光学晶体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并发展成为中国人工晶体的一大特色。助熔剂法生长KTP晶体的突破,使助熔剂法成了生长KTP的主要方法,大大降低了成本,打破了美国对KTP的垄断,加快了KTP在激光技术中的推广应用,该项技术从研究到应用只用了3年时间,1986年即实现了批量出口创汇,至今10年长盛不衰,被誉为高技术产品出口“零的突破”,也为高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走出了一条路子。1987年KTP晶体生长的研究和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新晶体材料的探索
蒋民华当奥运火炬手
LAP的成功使蒋民华等较系统地形成了将有机分子和无机基团结合起来探索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学术思想,有机金属配合物就是在此基础上探索到的另一类非线性光学材料,这类材料品种繁多兼有有机和无机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特点,在其结构中,无机和有机基团结合成一体,相互影响而使有机配合物基团呈现出较大的非线性效应。在探索实践中他们选择Cd,Hg等为中心离子,以比较简单的硫脲及其衍生物和卤素等作为配体,进行了合成、生长和测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在该系列中发现了许多新的性能不错的非线性光学材料,如BTCC,TSCCC,ATCC等晶体。此后,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相继开展了该类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并把这类(包括LAP在内)有机和无机基团结合的材料称之为半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
蒋民华
论文著作
著作出版
主编《晶体物理》、《功能材料概论》、《神材妙用丛书》
合编《晶体生长》、《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论文发表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显示,蒋民华在1985年至2007年共发表期刊论文479篇。
论文题名 | 作者 | 年卷期 | 发表刊物 |
---|---|---|---|
Composite magnetic materials based on nanocrystalline powders for high-frequency applications | 蒋民华 | 2007年 310卷 2 SUPPL. PART 3期 | 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
Study of photoconductivity and photoluminescence of organic/porous silicon complexes | 蒋民华 | 2007年 253卷 10期 |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
Preparation of Li2B4O7thin films by chemical solution decomposition method | 蒋民华 | 2007年 61卷 3期 | Materials Letters |
Giant magnetoimpedance and permeability in nanocrystalline Fe-Nb-B ribbons | 蒋民华 | 2007年 449卷 |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TRUCTURAL MATERIALS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
Preparation, electrical and gas-sensing properties of perovskite-type La1-xMgxFeO3semiconductor materials | 蒋民华 | 2007年 68卷 4期 | Journal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Solids |
CW and Q-switched laser output of LD-end-pumped 1.06μm c-cut Nd:LuVO4laser | 蒋民华 | 2007年 15卷 6期 | Optics Express |
Synthesis, structures and photoluminescence of thiocyanate bridged metal-organic polymers containing functional imidazole ligand | 蒋民华 | 2007年 26卷 6期 | POLYHEDRON |
Growth of GaN nanowires through a pyrolysis method with vapor-liquid-solid mechanism | 蒋民华 | 2007年 201卷 9-11期 |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
Anisotropy of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in silicon carbide substrates | 蒋民华 | 2007年 142卷 1期 |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 Solid-State Materials for Advanced Technology |
Synthesis and optical absorption investigation on GaP/GaN core/shell nanocomposite materials | 蒋民华 | 2007年 61卷 2期 | Materials Letters |
人才培养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1990年至2005年期间,蒋民华培养的硕士、博士、博士后共29名(其中硕士5人、博士19人,博士后5人),2000年至2005年情况如下:
论文题名 | 作者 | 指导老师 | 学位 |
---|---|---|---|
多孔硅的光电性能研究 | 蒋民华 | 博士 | |
Ⅲ族氮化物微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 展杰 | 蒋民华 | 博士 |
溶剂热合成纳米氮化硼的反应过程及其控制方法探索 | 董守义 | 蒋民华 | 博士 |
新型强双光子聚合引发剂的设计、合成及周期性微结构的制作 | 延云兴 | 蒋民华 | 博士 |
有序介孔SiO<,2>微球的制备与表征及介孔中铁的负载 | 刘世权 | 蒋民华 | 博士 |
强双光子吸收的吡啶盐系列染料上转换性能研究 | 周广勇 | 蒋民华 | 博士 |
氮化物纳/微米晶的软化学合成研究 | 郝霄鹏 | 蒋民华 | 博士 |
AlGalnP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外延材料及器件研究 | 黄柏标 | 蒋民华 | 博士 |
新型钒酸盐和氧硼酸盐激光晶体的生长、表征和激光性能的研究 | 张怀金 | 蒋民华 | 博士 |
铝合金的熔体结构及其遗传性研究 | 边秀房 | 蒋民华 | 博士 |
强双光子吸收材料的理论计算及物理测试 | 赵显 | 蒋民华 | 博士后 |
ZnO和GaP基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MOVPE生长及高亮度发光二极管窗口层结构的改进 | 张兆春 | 蒋民华 | 博士后 |
参考资料: |
科研成果
序号 | 奖项 | 获奖等级 | 获奖年份 |
---|---|---|---|
1 | 国家发明奖 | 一等奖 | 1988 |
2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1987 |
3 |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1988、1995、1996 |
4 |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 | 最高奖 | 2003 |
5 | 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 | 1996、2006 | |
6 | 山东省科技成果奖 | 一等奖 | 1981 |
7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1999 |
8 | 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 | 2007 | |
参考资料: |
荣誉表彰
序号 | 荣誉名称 | 授予年份 |
---|---|---|
1 |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1987 |
2 |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 1987 |
3 | 全国先进工作者 | 1989 |
4 | 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 1987 |
5 | 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 1987 |
6 | 山东省劳动模范 | 1988 |
7 |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1986年 |
参考资料: |
学术机构任职
蒋民华 院士
党政机构任职
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蒋老忠诚科学,师德高尚,职业操守,淡泊名利。关心政治、国家发展,在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期间,提出大量有建设性的议案、提案。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出了关键的富有远见的声音。杰出科学家、教育家,对中国材料学科和高等教育的贡献,科学的样板,教师的楷模,可以载入科学史和山大史册。”(原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评)
共事多年,我对他(指蒋民华)的学术态度十分敬佩,晶体研究在山大能够得到如此蓬勃的发展,蒋老功不可没。(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克明评)
蒋民华铜像
蒋民华院士铜像
蒋民华班
2012年11月,山东大学首届“蒋民华班”开班,“蒋民华”班是山东大学为纪念晶体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民华先生,为了充分发挥晶体材料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为国家培养更多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设立山东大学晶体材料校级人才培养基地班(简称“蒋民华”班)。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