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浙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

徐世浙徐世浙

徐世浙(1936年10月2日—2012年7月21日),浙江台州人,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徐世浙于1956年从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毕业,并留校任助教;1974年至1983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助教、副教授;1984年至1998年担任青岛洋大学副教授、教授;1999年担任浙江大学理学院地球科学系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7月21日在杭州逝世,享年76岁 。

徐世浙长期从事地球物理科研教学工作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徐世浙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

出生日期:1936年10月2日

逝世日期:2012年7月21日

毕业院校:长春地质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地球物理中的边界单元法》

主要成就: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编辑

徐世浙

1936年10月2日,徐世浙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就读过椒江区人民路小学 。

1956年,从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地球物理勘探系毕业,并留校任助教。

1974年—1983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助教、副教授。

1984年—1998年,担任青岛海洋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教授。先后担任青岛海洋大学地质系主任,校研究生部主任,地学院名誉院长,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1999年,担任浙江大学理学院地球科学系教授 。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7月21日16时55分,因病医治无效,在杭州逝世,享年76岁 。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徐世浙提出用构制保角变换坐标网的方法,将数学上无法用许克变换的任意地形曲线变换为水平线,解决了中国国内外任意地形磁场、重力场的曲线延拓和电阻率法二维地形改正问题,使地球物理场的计算更加准确和科学。长期致力于地球物理的数值计算方法的研究,是中国国内外最早将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探的研究者之一,有效地解决了许多地球物理计算难题 。

学术论著

截至2012年7月,徐世浙在中国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表第一作者论文100余篇 。以徐世浙为第一作者出版的中文专著有4部:《保角变换在电法勘探中的应用》《古地磁学概论》《地球物理中的复变函数》《地球物理中的有限单元法》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2年7月,徐世浙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大会重大成果奖和多项省部级奖 。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徐世浙认为:做学问除了要执著和专注,打好基础也很重要。他说,大学生有创业的精神是好的,实践也是必须的,但不能本末倒置。学生在学校里一定要以学为主,打好基础。科学家做学问要认真,做人更要清白,不能追求虚名 。

指导学生

截至2012年12月,徐世浙先后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30余名 。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2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1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山东省优秀教师

山东省科技拔尖人才称号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88年2月—1993年4月

山东省第七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1993年4月—1998年4月

山东省第八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个人生活

编辑

家世背景

徐世浙的父母是手工业者,依靠缝纫手艺为生,他们希望子女将来也成为有专门技术的人 。

健康状况

2009年1月,徐世浙第一次脑溢血出院,正好赶上了春节,他“听话”地过完了春节,过了一个多星期却又开始天天跑实验室,作为医生的妻子怎么劝他都不肯听,照样每天忙到夜里两三点,很快,他又倒在了实验室。2009年7月,徐世浙第二次中风,再次倒在了床上,意识不清 。

人物评价

编辑

徐世浙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治学严谨。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针对不同授课对象,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深入浅出讲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即使在病重期间,他仍然关心学校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他用毕生精力为中国地球物理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也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浙江大学校友总会评)

徐世浙在计算地球物理方面卓有建树,他的著作《古地磁学概论》对中国开展古地磁工作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科学院评)

下一篇 马大猷

上一篇 周维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