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睿贤 编辑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蔡睿贤蔡睿贤

蔡睿贤(1934年2月5日—2014年10月4日),男,出生于广东汕头,原籍广东台山,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6年交通大学 动力机械系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燃气轮机教研组历任助教、讲师;1972年—1978年任长春机车厂设计科工程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蔡睿贤在分析复杂总能系统中,创立了比较法,并由此总结出各种总能系统的多种简明定性规律、建立了强调正确评价准则的热力学分析学说体系。在叶轮机械理论方面,全面展了中心流线法。首次集体发现了实用机组中内围带对轴流式压气机不稳定性能的影响,对中国后来多种型号机组的调试起了重要作用。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蔡睿贤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广东省汕头市

出生日期:1934年2月5日

逝世日期:2014年10月4日

毕业院校:交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蔡睿贤论文选集》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家。原籍广东台山,1934年2月5日出生于广东汕头。195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 动力机械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2014年10月4日在北京逝世。在分析复杂总能系统中,创立了比较法,并由此总结出各种总能系统的多种简明定性规律建立了强调正确评价准则的热力学分析学说体系,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合理准则与系统分析。在叶轮机械理论方面,全面发展了中心流线法,有些内容已列入国内外教科书中在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方面首先导出了环壁约束条件与给出一系列三元标准解析解。首次集体发现了实用机组中内围带对轴流式压气机不稳定性能的影响,对国内后来多种型号机组的调试起了重要作用。导出了工程热物理各分学科的一系列代数显示解析解,如非定常带激波可压流与非线性导热的解析解等。

人物生平

编辑

蔡睿贤院士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月5日,蔡睿贤出生于广东汕头。

1956年,蔡睿贤毕业于交通大学 动力机械系;

1956年—1972年,在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燃气轮机教研组任助教、讲师;

1972年—1978年,任长春机车工厂燃气轮机车设计科工程师;

1978年—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0年始,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所长、博士生导师;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4年—2002年,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主任。

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九届常委,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2005年12月辞去职务)。第九、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2000年7月,任华南理工大学双聘院士。

2014年10月4日1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蔡睿贤专长为能源利用与工程热物理。 蔡睿贤在分析复杂总能系统中,创立了比较法,并由此总结出各种总能系统的多种简明定性规律;建立了强调正确评价准则的热力学分析学说体系,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合理准则与系统分析。在叶轮机械理论方面,全面发展了中心流线法,有些内容已列入国内外教科书中;在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方面首先导出了环壁约束条件与给出一系列三元标准解析解。首次集体发现了实用机组中内围带对轴流式压气机不稳定性能的影响,对国内后来多种型号机组的调试起了重要作用。导出了工程热物理各分学科的一系列代数显示解析解,如非定常带激波可压流与非线性导热的解析解等。

研究方向及成果:长期从事叶轮机械、燃气轮机、热力循环及总能系统领域的研究。在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方面全面发展了吴仲华教授的中心流线法,在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中提出环壁约束条件;在总能系统热力分析方面创建了比较法及建立了强调评价准则的学派,得出一系列崭新的结论并指出某些权威著作的谬误,得到国际权威的公开承认;在理论方面,给出了工程热物理领域不同学科问题的多个解析解。在研制国内燃气轮机中,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轴流式压气机内环对其喘振的影响,对该机组及以后国内多台压气机的调试与防喘均发挥很大作用,此外,还解决了转子易弯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计算方法。

科研成果奖励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1978年3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奖。

1986年中科院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2008年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学术论著

曾主持完成国家攀登项目1项、国家973项目一项,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

专著

出版时间

图书名称

图书作者

出版社

1964年

《平面叶栅的中心流线法解析解-中心流线法的某些发展》

蔡睿贤编

清华大学燃气轮机教研组

2002年

《热工手册》

任泽霈,蔡睿贤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年

《蔡睿贤论文选集》

蔡睿贤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期刊文献

时间

文献名称

作者

期刊名称

2012

对中国能源的基本认识

蔡睿贤

科技导报,(第13期)

2009

热力机械基本方程的严格解析解

蔡睿贤

机械工程学报,(第3期)

2009

峰后岩石非Darcy渗流的一维非定常严格简明解析解

蔡睿贤,李元媛,蒋润花

力学学报(第4期)

2008

一维非定常完全气体热声流的代数显式解析解

蔡睿贤,刘启

工程热物理学报(第4期)

2008

求解数理方程解析解的一种新方法:混合分离变量法

蔡睿贤,刘启斌

中国科学(G辑)(第9期)

2008

一维非定常完全气体热声流的代数显式解析解

蔡睿贤,刘启斌

工程热物理学报(第4期)

2008

.能源动力系统应与环境相协调,"coverPic":{"albumId":2211325898,"desc":"热工手册/任泽霈,蔡睿贤","height":500,"owner":"红枫没红","src":"30adcbef76094b369b2c19f5a4cc7cd98d109d6f","url":"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30adcbef76094b369b2c19f5a4cc7cd98d109d6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1000,limit_1","uuid":"45q22gzb51z","width":500},"desc":"论文著作","layout":"right","total":3}">蔡先生在清华大学十六年,在博士后政策咨询、评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指导过多名“百人计划”入选者、博士后,数十名研究生,受到蔡院士点拨、解惑和帮助者,多次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蔡先生培养的众多精英后辈和学生,遍布美国、加拿大以及国内各地, 指导过10多名博士生和10多名硕士生 ,有三位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蔡院士直接授课的学生毕业后,有四位被评为院士,还有十几位成长为国家部级干部, 十多位研究员或教授、多位公司或工厂的总工程师。

荣誉表彰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

2008年荣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杰出贡献教师”荣誉称号。

社会任职

编辑

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江苏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兼任教授。

曾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工程热力学分会主任;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

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工学一组学科专家组成员;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报主编;

国际吸气式发动机学会(ISOABE)执行委员会委员;

国际燃气轮机学会(IGTI)叶轮机械委员会委员;

国际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系列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际能源学报编委。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原所长,1987年5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历任民进第九届中央常委,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副主席。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1956年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燃气轮机教研组历任助教、讲师。

1972年—1978年任长春机车厂设计科工程师。

1978年—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0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主任,民进中央副主席等职。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3年,当选为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第五届专家组成员。

人物评价

编辑

蔡睿贤先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将毕生精力倾注于中国能源动力事业,并为此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科技网评)

蔡睿贤院士睿智严谨、勤奋执着,以国家需要为己任,将毕生精力倾注于中国能源动力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得到国内外科技界同行的尊重和高度评价。”(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评)

蔡睿贤积极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提案办理专题调研活动,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扩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做出了积极贡献。(青年网评)

蔡睿贤同志的一生,是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一生。他睿智严谨、勤奋执着,以国家需要为己任,将毕生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祖国的能源动力事业和多党合作事业。他的逝世是中国科技战线的重大损失,是民进的重大损失。他的杰出成就,永远是中国科技事业和统一战线事业的宝贵财富。他的崇高品格和一生追求科学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民进中央宣传部评)

下一篇 黄祖洽

上一篇 师昌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