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树政 编辑
张树政(1922年10月22日—2016年12月10日),河北束鹿人,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张树政194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理学院化学系;1946年任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生化科技佐 ;1950年任重工业部综合工业研究所技师 ;1954年任中国科学院菌种保藏委员会助理研究员 ;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16年12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张树政毕生从事微生物生化及酶学的研究工作。
中文名:张树政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河北束鹿
出生日期:1922年10月22日
逝世日期:2016年12月10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35年8月,张树政(前排左一)小学毕业与同学合影
1929年,入读于双井村小学。
1931年9月—1935年8月,就读于国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小学。
1935年9月—1941年7月,就读于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学院附属女子中学。
1941年9月,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
1942年2月—1945年7月,就读于国立北京大学理学院化学系。
1945年8月,任国立北京大学助教。
1946年8月,任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生化科技佐。
1939年,师大女附中同学合影,左一为张树政
1954年2月,任中国科学院菌种保藏委员会助理研究员。
1957年11月,在南阳酒精厂参加用橡子醸酒的试验。
1964年9月,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1969年5月,到湖北潜江广化寺中国科学院“五七干校”学习。
1978年12月,参加全国妇联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妇女组的迎新联欢会。
1979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1984年3月,出席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打的首都科技界庆祝“三八”国际劳动节茶话会。
1951年,张树政在重工业部综合工业实验所做实验
1988年11月—1989年2月,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行学术交流。
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2年5月,出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建校75周年庆典。
1993年3月,出席纪念“三八”国际劳动节八十三周年中外招待会。
1994年10月,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科学院建院45周年茶话会。
1999年10月,出席在北京举行的建国50周年大庆活动。
2005年3月,出席在北京举行的首都各界妇女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95周年暨表彰大会。
1954年,在中国科学院菌保会做实验
2008年1月,出席在北京举行的200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新春团拜会。
2009年4月,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燕京大学建校90周年纪念大会。
2010年5月,出席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庆典大会。
2011年3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庆祝大会。
2016年12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树政留影
20世纪50年代初,张树政分析比较了酒精工业的不同种曲霉淀粉酶系的组成,确定了黑曲霉的优越性;20世纪60年代初,阐明了白地霉的木糖和阿拉伯糖的代谢途径,纯化了木糖醇脱氢酶并证明为诱导酶,发现白地霉中有甘露醇,阐明了其合成途径,发现并纯化了NADP-甘露醇脱氢酶;20世纪70年代初,首次得到红曲霉糖化酶的结晶,进行了性质、化学组成、糖肽结构、化学修饰和光谱学构象研究,发现不同分子型有构象差异。20世纪80年代,选育出β-淀粉酶高产细菌,活力当时在国际上领先研究了20多种糖苷酶,首次发现了有严格底物专一性的β―D―岩藻糖苷酶从嗜热菌纯化了8种酶。
1995年1月,张树政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开放实验室—“糖工程实验室”。
学术论著
张树政专著《等电聚焦》
曾宇成,程秀兰,张树政.海枣曲霉β-半乳糖苷酶的提纯与性质.生物化学杂志,1987,V3(6):74-82.
曾宇成,张树政.海枣曲霉-葡萄糖苷酶的提纯与性质.微生物学报,1989,29(003):195-199.
曾宇成,张树政.海枣曲霉β-葡萄糖苷酶的催化性质.微生物学报,1993,33(3):5.
张树政,金城,杜昱光.糖生物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张树政.糖生物学与糖生物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张树政.酶学研究技术.科学出版社,1987.
何忠效,张树政.电泳.2版.科学出版社,1999.
张树政编.酶制剂工业.科学出版社,1984.
曾宇成,张树政.海枣曲霉木聚糖酶的提纯和性质.微生物学报,1987(04):51-57.
张树政.糖生物学:生命科学中的新前沿.生命的化学,1999,19(3):103-107.
金城,张树政.糖生物学与糖工程的兴起与前景.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995(03):12-17.
张树政.酶制剂工业.科学出版社,1984.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1956年7月 | 第二届中国微生物学会全国代表大会 | 北京 |
1960年1月 | 全国生物化学学术会议 | 上海 |
1960年2月 | 化工部规划会议 | 北京 |
1960年9月 | 甘油生产技术性座谈会 | - |
1961年10月 | 色谱工作报告会 | 大连 |
1964年4月 | 分子生物学研讨会 | 北京 |
1964年12月 | 中国生理学会会议 | 大连 |
1965年4月 | “酶法制糖”会议 | 上海 |
1966年8月 | 参加酶及制酒讨论会 | - |
1972年10月 | 中国科学院分析化学学术交流会议 | - |
1972年12月 | 中国科学院分子生物学座谈会 | - |
1975年4月 | 第三次全国化学模拟生物固氮会议 | 长春 |
1975年8月 | 北京市沼气工作会议 | - |
1976年5月 | 酶制剂生产应用座谈会 | 北京 |
1977年4月 |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分子生物学座谈会 | - |
1978年9月 | 第五届国际食品科技大会 | 日本 |
1979年5月 | 第三次全国生化化学学术会议 | 杭州 |
1979年8月 | 华北制药厂酶法制糖改进工艺技术鉴定会 | - |
1979年10月 | 中国—西德核酸、蛋白质学术讨论会 | 上海 |
1980年8月 | “酶结构与功能”讨论会 | 长春 |
1981年5月 | 中美蛋白质学术讨论会 | 上海 |
1981年9月 | 第六届国际酶工程会议(EEVI) | 日本 |
1982年6月 | 国家科委生物工程会议 | - |
1982年11月 | 全国糖生物化学讨论会 | 青岛 |
1983年4月 | 中国微生物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 天津 |
1983年6月 | 中国西德科技现状讨论会 | 北京 |
1983年9月 | 第七届国际酶工程会议(EEVII) | 美国 |
1986年5月 | 1986年—2000年生物技术科技发展轮廓设想规划座谈会 | 北京 |
1986年5月 | 国际可溶及固定化酶讨论会 | 北京 |
1986年7月 | 全国第二届糖生化讨论会 | 上海 |
1986年9月 | 中日应用微生物学讨论会 | 北京 |
1987年10月 | 第九届国际酶工程会议(EEIX) | 美国 |
1989年7月 | 国际生物工程会议(BICB) | 北京 |
1989年9月 | 第十届国际酶工程会议(EEX) | 日本 |
1989年11月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生物技术工作会议 | 北京 |
1990年5月 | 国际嗜热菌会议 | 意大利 |
1990年7月 | 第十届国际生物物理会议 | 加拿大 |
1990年10月 | 中日联合酶工程会议 | 无锡 |
1991年9月 | 第十一届国际酶工程会议(EEXI) | 美国 |
1992年4月 | 中国科学院第六次学部委员大会 | - |
1992年10月 | 第七届国际菌种保藏会议(ICCC-VII) | 北京 |
1992年10月 | 第二届中日酶工程会议 | 北京 |
1993年9月 | 第十二届国际酶工程会议(EEXII) | 法国 |
1993年10月 | “BIOTECHNOLOGY 2000”(《迈向2000生物技术》)学术交流会 | - |
1994年6月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科发展与科技进步研讨会 | 北京 |
1994年9月 | 第三届日中国际酶工程会议 | 日本 |
1994年11月 | 香山科学会议第25次学术讨论会 | 北京 |
1995年5月 |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 北京 |
1995年10月 | “21世纪微生物—A CentennialTribute”会议 | 北京 |
1996年4月 |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 | 北京 |
1996年6月 | 中国科学院第八次院士大会 | 北京 |
1997年6月 | 第六届全国复合糖生化学术会议 | - |
1997年10月 | 第ⅩⅣ届国际酶工程会议 | 北京 |
1998年4月 | 华中农业大学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 | 湖北 |
1998年6月 | 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 | 北京 |
1998年8月 | 香山科学会议第103次学术讨论会 | 北京 |
1998年9月 | 中国科协成立40周年—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 | 北京 |
1998年10月 | 第五届国际酶工程会议 | 昆明 |
1999年7月 | 二十一世纪酶工程研讨会 | |
1999年9月 | 香山科学会议第122次学术讨论会 | 北京 |
1999年11月 |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议 | - |
2000年7月 | 第七届全国复合糖生化学术会议 | 西安 |
2000年8月 | 第三次全国酶工程学术讨论会 | 成都 |
2000年10月 | 第六届日中联合酶工程会议 | 日本 |
2000年11月 | “现代酶学前瞻—基础与技术论坛”会议 | 北京 |
2001年2月 | 中国首届百名院士与百名企业家联谊会 | 北京 |
2001年8月 | 中国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研讨会 | - |
2002年10月 | 香山科学会议第192次学术讨论会 | 北京 |
2002年11月 | 中国微生物学会成立五十周年暨学术年会 | 北京 |
2002年12月 |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糖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海口 |
2003年10月 | 第四届中国酶工程学术交流讨论会 | 无锡 |
2004年7月 | 河北省院士联谊会第三次会员会议 | 承德 |
2004年9月 | 生物与酶催化工程产业化促进会 | 南京 |
2004年10月 | 第八届中日韩酶工程学术研讨会 | 杭州 |
2007年6月 | 第一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 | 石家庄 |
2008年5月 | 第九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 | 北京 |
承担项目
时间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
1978年 | 白地霉代谢及有关酶的研究 | - |
1986年 | 糖苷酶的研究及应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
糖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 | 中国科学院院重大项目 | |
1994年3月 | 糖蛋白寡糖功能和结构的关系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1997年3月 | 细胞黏附分子、生物活性聚糖及相关酶的研究 | 中国科学院“九五”基础研究重大项目 |
科研奖励
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1978年 | 白地霉代谢及有关酶的研究 |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 |
微生物酶制剂的研究及应用 | ||
优良生产菌种的选育 | ||
1983年12月 | 蜡状芽孢杆菌M-3突变株生产β-淀粉酶酶制剂 | 江苏省轻工业科技成果三等奖 |
1984年8月 | 高活β-淀粉酶菌种的选育及其酶制剂的研制 |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 |
固定化酶载体—微孔玻璃的制备及在酶工程中的应用 | 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二等奖 | |
1987年9月 | 红曲霉葡萄糖淀粉酶研究 | 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
1990年4月 | 力源低聚糖运动饮料 | 全国运动员营养银奖 |
1991年10月 | 果胶酶菌种选育及酶的制备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
人才培养
治学态度
1956年,与捷克专家涅麦茨院士在北海
讲授课程
1959年9月,在北京大学生物系讲授《微生物生理学》等课程。
1960年9月,在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物理系讲授《微生物生理学》等课程。
1978年10月,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讲授《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等课程
197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生化研究生班讲授《生物化学研究新技术》等课程。
1986年,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讲授《分子生物学》等课程。
1990年7月,在河北农林科学院学习班讲授《酶工程》等课程。
培养成果
在糖工程领域,张树政培养了近百名科研人员,其中许多已经成为中国生物化学和糖生物学的中坚力量 ,如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黎高翔等。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90年10月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1991年11月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1995年9月 |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终身会员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61年 | 《微生物学报》第二届编委会编委 |
1973年 | 《微生物学报》副主编 |
1979年5月 | 中国生物化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
中国生物化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 | |
1980年10月 | 《微生物学报》副主编 |
中国微生物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
1981年 | 《应用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编委 |
1981年11月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兼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 |
1983年9月 | 第七届国际酶工程会议顾问委员会委员、分组会主席 |
1984年3月 | 中国微生物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
《微生物学报》主编 | |
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顾问 | |
1984年8月 | 中国生物化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
中国生物化学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 | |
《生物工程学报》第一届编委会编委 | |
1984年11月 | 《中国科学》编辑委员会委员 |
《科学通报》编辑委员会委员 | |
1985年1月 | 《微生物学报》第四届编委会主编 |
《生物工程学报》编委 | |
1985年9月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分子酶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
1985年12月 | 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
1986年1月 | 中国科学院第二届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委员 |
1987年6月 | 北京市海淀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87年7月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 |
1987年8月 | 中国生物化学会工业生化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副主任委员 |
1987年10月 | 第九届国际酶工程会议(EEIX)分组会主席 |
1987年12月 | 吉林大学酶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
1988年3月 | 《微生物学报》编委会顾问 |
《生物工程学报》编委 | |
《生物工程学报》普及教育和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委员 | |
1988年5月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审组成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三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评审组成员 | |
1989年7月 | 北京国际生物工程会议(BICB)筹委会委员、分组会主席 |
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
1990年8月 | 中国生物化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 |
1990年10月 | 中日联合酶工程会议筹备顾问 |
1992年 | 中国微生物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委员 |
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 |
《生物工程学报》顾问 | |
《微生物学报》顾问 | |
1992年4月 |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第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
1993年1月 |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第二届委员 |
1994年6月 |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第七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
1994年8月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百人计划”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 |
1994年10月 | 《生物化学杂志》名誉编委 |
1995年6月 |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糖工程专题评审委员会委员 |
1996年6月 |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第八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
1996年10月 | 《中国科学》第七届编委 |
1996年10月 | 《科学通报》第十届编委 |
1997年 | 《微生物学报》第七届编委会顾问 |
1998年4月 |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
1998年8月 | 香山科学会议第103次学术讨论会执行主席 |
1999年9月 | 香山科学会议第122次学术讨论会执行主席 |
2000年8月 | 河北省人民政府科技发展顾问 |
2002年9月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终身教授 |
2002年10月 | 香山科学会议第192次学术讨论会执行主席 |
2003年3月 | 《生物工程丛书(第二版)》编辑委员会委员 |
2003年12月 | 中国青年科技奖领导工作委员会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生命科学组评审专家 |
家庭背景
30年代初,张树政(左一)四姐妹与三叔三婶合影
婚姻家庭
1948年5月2日,张树政与王世中(第一任丈夫)结婚 ;1949年,张树政女儿王文畅出生 ;1951年,张树政儿子王文韶出生 ;2000年2月,张树政与马玉甲(第二任丈夫)结婚 。
1948年,在清华农学院与崔兰芝(右)合影
“张树政是中国第一位生物化学领域的女院士,她以中国最高学术机构成员的身份,成为倡导和推动中国该领域进步和发展的旗手。”(《中国科学家》评)
“张树政在微生物生化及酶学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科技日报》评)
“张树政是中国第一位女性生物化学家,糖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科学网评)
论坛命名
“树政论坛”是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生理与代谢工程重点实验室发起的,它的命名源自张树政,论坛的建立旨在弘扬工业生物技术创新精神,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开阔研究生及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视野。
张树政糖科学奖
“张树政糖科学奖”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糖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设立,以张树政命名,以表彰在糖生物学与糖工程领域做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