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志东 编辑
张志东,男,1972年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 ,腾讯创办人之一 ,曾任腾讯高级副总裁兼科技总裁、执行董事、首席技术官 。现任腾讯公司终身荣誉顾问及腾讯学院荣誉院长、腾讯学院讲师。
1993年,张志东获得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及系统架构硕士学位 。1998年11月,与好友马化腾注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出任腾讯首席技术官,负责公司专有技术的研发工作,并组建了业内领先的技术团队 ;同年,张志东带人开发并完成了OICQ的基础架构 。1999年2月10日,OICQ正式发布 。产品上线后,张志东团队根据网民们的体验,不断发现和修复漏洞,在第一周就连续完成了三个迭代版本,平均每两天发布一个,更大地激发了用户的使用热情 。2004年,腾讯在香港成功上市 。2014年3月20日与9月20日,张志东先后辞任执行董事及首席技术官职位 。自2014年9月20日起,担任腾讯公司终身荣誉顾问及腾讯学院荣誉院长,并于腾讯学院担任讲师。
2007年,张志东获得中国企业公民特别贡献奖 。2023年,位列《2023胡润男企业家榜》第23位 。2024年3月25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家大业大酒·胡润全球富豪榜》,张志东以950亿元的财富值位列第157名 ;6月12日, 2024新财富500创富榜发布,张志东以腾讯控股市值726.7亿元位列第27名。
中文名:张志东
外文名:Tony
别名:东莞仔、冬瓜、瓜哥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72年
毕业院校: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华南理工大学
职务:腾讯公司终身荣誉顾问及腾讯学院荣誉院长、腾讯学院讲师
就职企业:腾讯
主要成就:2007年获得中国企业公民特别贡献奖被誉为QQ之父2023年位列《2023胡润男企业家榜》第23位
出生地:广东省东莞市
学历:研究生
所持QQ号码:10002
现居:广东深圳
早年经历
1972年,张志东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 ,广东东莞宝安人 ,祖辈在农村耕读。张志东很有数学天分,从小便坚持学习奥数 。张志东初中就读于深圳中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一个计算机夏令营里,他接触了软件编程。上高中后,他购买了第一台电脑,整天便在宿舍敲代码。1989年,他以全班第一考入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计算机专业 ,主修计算机及应用。在大学校园,张志东与马化腾相识,两人同在计算机系。
1993年,张志东取得深圳大学理学士学位 。1996年,取得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及系统架构硕士学位 。在读硕期间,他将精力放在了专业研究上,在学习手上的技术资料的同时,还开发各种小型工具程序,且曾跟随几位师兄,承接一些商业公司的软件项目。
工作经历
1996年毕业后,张志东前往深圳黎明网络公司,工作近三年。参与多个政府信息化项目和企业信息化项目 。1998年,张志东遇到行业瓶颈。当时的系统集成行业难以聚焦领域做深做透,而他思维活跃,沉迷技术,一心希望可以通过自己提供的技术来帮助别人改变生活 。一次他去帮政府客户进行网络设置时,当他尽善尽美地将一切功能都架设完成后,发现对方仅仅使用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功能,这使张志东产生了一个不小的触动。
张志东创业经历
创业初期
张志东同学马化腾一直设想将互联网和寻呼业有机深度结合起来 ,于是马化腾找到张志东谈这个设想,张志东考虑到自己的发展瓶颈,并且当时互联网快速增长的趋势已渐趋明显,在马化腾的鼓励之下,张志东有了创业冲动 。当时的他正打算离开黎明网络公司,按照家里的安排他要出国投奔在美国的姑姑,马化腾的邀约使张志东多了一种选择,而他也确实对马化腾描述出来的产品很感兴趣 。两人决定创办公司,在这一过程中又找到其他三位股东。
张志东(右)与马化腾
研发OICQ
1998年8月左右,马化腾在广州电信的信息港上无意中看到一个招标新闻,广州电信想要购买一个类似ICQ的中文即时通信工具,正在公开向全社会招标,于是张志东与马化腾等人便想要竞标,在经过打听后发觉是内定的标,但他们仍想试一试,马化腾与张志东闭门数日写出一份竞标书,并为产品取名OICQ,中文名为“中文网络寻呼机”。结果不出所料,在竞标会上广州电信没有给张志东等人机会,直接落选。几人回到深圳经过讨论后还是决定将OICQ研发出来。
就这样腾讯公司兵分两路,马化腾、曾李青和李海翔等人做网络寻呼系统,张志东、徐钢武、吴宵光和封林毅等人进行OICQ的研发 。在张志东等人闭门开发的同时,曾李青开始游说深圳电信,最终深圳电信出资60万,并提供服务器和宽带,以“联合立项”的方式参与QICQ的研发推广。
成立腾讯
1998年11月11日,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张志东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和首席技术官,全面负责本集团专有技术的开发工作 ,包括即时通信平台和大型网上应用系统的开发 。最初张志东等人只是想将寻呼机与网络相连接,开发无线网络寻呼系统。当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QQ只是公司无暇顾及的副产品。
改名QQ
1999年2月10日,OICQ正式发布 。产品上线后,张志东团队根据网民们的体验,不断发现和修复漏洞,在第一周就连续完成了三个迭代版本,平均每两天发布一个,更大地激发了用户的使用热情 ;10月,美国在线向腾讯发送律师函,称已向美国当地法庭状告QICQ侵犯ICQ的知识产权,要求腾讯停止使用QICQ的地域名,并将其还给美国在线。2000年3月21日,美国当地法庭发布仲裁判决书,判定腾讯将QICQ的两个地域名归还给美国在线公司。对于张志东等人来说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张志东也在收到律师函后便着手进行新版产品的研发,并将QICQ改名为QQ。
张志东
接受投资
在OICQ发布9个月后,其注册用户超过100万 ,开始要放七位数的用户号,但是腾讯针对该产品并没有盈利模式,且公司的账上只剩下1万元现金,张志东等人不得不计划售卖公司股份,但是没有公司愿意购买,前后至少有6家公司拒绝。当现金几乎断绝的时候,张志东等人不得不四处找朋友借钱,除此之外,他们还到处接活,如帮一些地方政府做网站、帮企业设计网页等。这是恰逢风险投资公司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派王树到深圳寻找项目,IDG经过考察后决定投资腾讯。香港盈科也决定施以援手。2000年4月,三方签订投资协议 ;11月,QQ2000版本推出,这标志着它由一款纯粹的即时通信工具转型为资讯门户和虚拟社区 。此后在决定腾讯命运的很多决定性时刻,QQ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2001年,腾讯接受MIH的投资,MIH也以32.8%的股份成为腾讯的第二大股东,从此腾讯摆脱了资金短缺的困扰;5月,QQ的注册用户达到1亿,腾讯也找到了自己的核心产品,并实现了盈利;6月,腾讯成为第一个实现盈利的互联网公司;11月,腾讯启动“移动梦网”计划,并与多个移动公司签订“移动QQ”业务 。2004年,腾讯在香港成功上市。
2011年,张志东带领着团队推出了QQ的简易版社交软件——微信。
辞任职务
2014年3月20日和2014年9月20日,张志东先后辞任执行董事及首席技术官职位 。自9月20日起,张志东担任腾讯公司终身荣誉顾问及腾讯学院荣誉院长,并于腾讯学院担任讲师 ,从事人才培养和企业文化建设。
张志东
家庭生活
张志东家族几代均在农村耕读。他的父亲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专业,是家族中的第一个大学生。他的母亲是教师,家中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
兴趣爱好
张志东在业余时间喜欢下围棋和象棋。
张志东物欲极低,在腾讯创始人们纷纷在澳洲买别墅、开游艇,高管集体团购宝马的态势下,他一直开着20多万的中档车。
公益活动
时间 | 活动详情 |
---|---|
2018年9月21日 | 深圳大学35周年校庆,个人捐赠5000万元人民币 |
2017年4月19日 | 作为捐建人之一为武汉学院捐建企鹅广场 |
2016年12月 | 参与“湖北一丹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首轮共建基金募集,捐赠5000万元人民币 |
2013年 | 腾讯创始人校友团队联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向深大捐赠3000万元,用于深圳大学的奖教奖学、创新创业和师生关爱工作 |
2008年 | 张志东所在腾讯创始人校友团队向深圳大学捐赠1000万元 |
其他活动
时间 | 活动详情 |
---|---|
2020年1月11日 | 腾讯研究院在“科技向善2020·千里之行”年度论坛上发布《科技向善白皮书2020》,张志东在论坛上表示,科技向善不仅是一种产品能力,也是一种发展机会,科技公司如果从企业机制、产品创造等各方面考虑到科技向善,将会赢得更好的发展契机,给社会更多信心 |
2016年4月 | 参与由腾讯云、腾讯投资和腾讯大学联合举办的CTO俱乐部春季私享会 |
2016年 | 参与腾讯WXG事业群领导力大会 |
QQ之父
张志东被誉为“QQ之父” 。在产品上线后,张志东团队根据网民们的体验,不断发现和修复漏洞,在第一周就连续完成了三个迭代版本,平均每两天发布一个 。在用户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其产品的性能瓶颈也在不断出现,为了不让用户失望,张志东等人不断优化性能,不断克服瓶颈,这也使得QICQ的系统架构在用户发展至亿级仍然能够支撑,QICQ也在日后被业界评价为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产品。
获奖记录
荣誉称号 | ||||||
|
榜单排名
时间 | 评选机构 | 榜单名称 | 财富值 | 排名 |
---|---|---|---|---|
2024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百富榜 | 1250 亿人民币 | 第20位 |
2024年 | 福布斯 | 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 | 94亿美元 | 第256位 |
2024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全球富豪榜 | 950亿人民币 | 第157位 |
2024年 | 新财富 | 新财富500富人榜 | 726.7亿元 | 第27位 |
2023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百富榜 | 1100亿人民币 | 第26位 |
2023年 | 胡润研究院 | 2023胡润男企业家榜 | 1100亿人民币 | 第23位 |
2023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全球富豪榜 | 1150亿人民币 | 第99位 |
2023年 | 新财富 | 新财富500富人榜 | 822.2亿元 | 第26位 |
2022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百富榜 | 950亿人民币 | 第36位 |
2022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全球富豪榜 | 1350亿人民币 | 第77位 |
2022年 | 福布斯 | 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 | 122亿美元 | 第144位 |
2022年 | 福布斯 | 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 | 70.5亿美元 | 第43位 |
2022年 | 新财富 | 新财富500富人榜 | 1033.5亿元 | 第25位 |
2021年 | 胡润研究院 | 2021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 | 1270亿人民币 | 第29位 |
2021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全球富豪榜 | 1750亿人民币 | 第58位 |
2021年 | 福布斯 | 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 | 234亿美元 | 第73位 |
2021年 | 福布斯 | 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 | 1095亿元 | 第29位 |
2021年 | 新财富 | 新财富500富人榜 | 1310.9亿元 | 第25位 |
2020年 | 胡润研究院 | 2020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 | 1700亿人民币 | 第13位 |
2020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全球富豪榜 | 1260亿人民币 | 第60位 |
2020年 | 福布斯 | 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 | 1301.1亿元 | 第20位 |
2020年 | 福布斯 | 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 | 130亿美元 | 第86位 |
2020年 | 新财富 | 新财富500富人榜 | 925.2亿元 | 第13位 |
2019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百富榜 | 1050亿人民币 | 第13位 |
2019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全球富豪榜 | 800亿人民币 | 第112位 |
2019年 | 福布斯 | 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 | 8620.6亿元 | 第15位 |
2019年 | 福布斯 | 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 | 133亿美元 | 第98位 |
2019年 | 新财富 | 新财富500富人榜 | 754亿元 | 第12位 |
2018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百富榜 | 950亿人民币 | 第13位 |
2018年 | 福布斯 | 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 | 769.4亿元 | 第14位 |
2018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全球富豪榜 | 1200亿人民币 | 第94位 |
2018年 | 福布斯 | 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 | 156亿美元 | 第87位 |
2018年 | 新财富 | 新财富500富人榜 | 921.4亿元 | 第11位 |
2017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百富榜 | 1000亿人民币 | 第12名 |
2017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全球富豪榜 | 600亿人民币 | 第153位 |
2017年 | 福布斯 | 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 | 84亿美元 | 第154位 |
2017年 | 新财富 | 新财富500富人榜 | 617.5亿元 | 第11位 |
2016年 | 新财富 | 新财富500富人榜 | 492.6亿元 | 第17位 |
2016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IT富豪榜 | 605亿元人民币 | 第6位 |
2016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百富榜 | 560亿人民币 | 第17位 |
2015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百富榜 | 395亿人民币 | 第31位 |
2014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百富榜 | 375亿人民币 | 第21位 |
2013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百富榜 | 210亿人民币 | 第37位 |
2013年 | 福布斯 | 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 228.8亿元 | 第25位 |
2013年 | 胡润研究院 | 2013胡润·珠三角百富榜 | 220亿人民币 | 第7位 |
2012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百富榜 | 140亿人民币 | 第58位 |
2011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百富榜 | 125亿人民币 | 第77位 |
2010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IT富豪榜 | 87亿元人民币 | 第7位 |
2010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百富榜 | 100亿人民币 | 第85位 |
2009年 | 胡润研究院 | 2009清水湾胡润百富榜 | 95亿人民币 | 第68位 |
2009年 | 福布斯 | 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 | 95.6亿元 | 第41位 |
2008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百富榜 | 45亿人民币 | 第152位 |
2007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IT富豪榜 | 38亿元人民币 | 第14位 |
2007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百富榜 | 38亿人民币 | 第225位 |
2006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IT富豪榜 | 16亿人民币 | 第19位 |
2006年 | 胡润研究院 | 观澜湖2006胡润百富榜 | 16亿人民币 | 第203位 |
2005年 | 胡润研究院 | 观澜湖2005胡润百富榜 | 8.5亿人民币 | 第203位 |
2004年 | 胡润研究院 | 胡润IT富豪榜 | 4亿人民币 | 第35位 |
张志东在黎明网络工作的时候很努力,经常加班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黎明网络的一位同事曾经讲述过他们对张志东恶作剧的段子,当时的要求是当天加班较晚第二天上班可以请假晚到,有几个人看到张志东加班很晚后,第二天早上天一亮就给张志东打电话,一直和他聊天,等他清醒无法入睡后便告诉张志东他们都已经请过假,并鼓动张志东今天也不要去上班,在这种情况下,张志东依旧准时出现在公司上班。
科技向善是一种产品能力
张志东指出:科技向善是一种产品能力,是一种产品机会,是所有科技类企业和组织都可以思考和实践的。在演讲中说到:很多人觉得这是一种 “公益意愿”, 是一种额外的公益行为,是有钱有闲的大型公司,才需要考虑的技术伦理的选择。我个人认为,科技向善或许可以看作是一种产品能力, 是一种产品机会,是所有科技类企业和组织都可以思考和实践的。
debug能力来自员工和高管的相互补位
张志东谈到,如果企业内部没有建立起合适且顺畅的沟通机制,年轻人容易跑去匿名社区宣泄,会给企业的管理产生许多负震荡。这是移动时代的新特点,对所有大型企业的组织文化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创始人就是球队教练,如果他能够尊重自己的队员,给他们合适的debug空间,那么整个球队就会变得富含创造力和极具魅力。如果企业文化能有一定的debug能力,也许会是一种内在的力量。
高举高打的产品误区和割舍不断的旧日辉煌
张志东说,他见过不少企业在具备充足的发展资金和团队规模之后,喜欢采用高举高打的方式入场某个领域。但在他看来,这种策略在互联网业的作用非常有限,业界就有很多失败的案例,甚至腾讯内部也有不少高举高打的失败例子。
张志东谈到地另一种例子是,尽管产品的业务量和收入维持在一个不错的程度,但团队仍然不愿意承认该产品已经开始老化过时、口碑下降,而在团队成员中造成输不起、放不下的心理。这种放不下、输不起的情况并不是互联网企业的专属,它同样存在于各行各业中。只是在互联网业的颠覆性产品和技术演进速度特别快时,这种现象会表现得更为突出和尖锐。世界在急速的发展,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自我革命,过往的成功经验和组织舒适区,往往会成为最难迈过去的坎。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