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宝华 编辑

中国内地男演员,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常宝华常宝华

常宝华(1930年11月6日—2018年9月7日 ),出生于天津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内地男演员,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

1938年,到茶社相声大会当学徒。次年开始登台表演 。1949年,参加相声改进小组,编写个人首部相声作品《字象》 。1951年,拜相声演员马三立为师 ,于同年进入“天津市曲艺工作团”工作 。1953年,进入“政文工团”工作 。1958年,常宝华凭借相声《水兵破迷信》获得全国第一届曲艺会创作与表演优秀奖 。1959年,常宝华与赵忠、钟艺兵共同创作的相声作品《昨天》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届全国文艺会演上获得创作和表演双料优秀奖 。1961年,因创作和演出成绩显著荣立军功三等功 。1976年,常宝华和侄子常贵田创作演出相声《帽子工厂》 ,该作品成为当时表明“相声直接介入重大社会生活”的代表作品之一 。1988年,常宝华首次登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与其孙常远一起演出《对话趣谈——爷孙对话》 。2006年,常宝华获得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2015年,常宝华在北京举行名为《沧海一声笑》的“从艺八十周年专场演出“ 。2018年9月7日,常宝华因哮喘病在北京海军总医院逝世,享年88岁 。

常宝华一生学习和演出传统相声70余段,创作相声、小品、快板等作品170多篇 ,在全国各报刊表文章50余篇 。退休后仍继续进行创作、撰文、著书、教学 。常宝华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相声事业,创作精神影响着一代代人 。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常宝华

性别:男

民族:满族

国籍:中国

出生地:天津

出生日期:1930年11月6日

逝世日期:2018年9月7日

星座:天蝎座

代表作品:帽子工厂、狗头军师张、海马歌舞厅、搜索、小康之家

职业:相声演员

主要成就:十大笑星之一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第三届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盛典“人民最喜爱的老艺术家”称号

别名:四蘑菇

早年经历

编辑

1930年11月6日,常宝华出生于天津市 ,常宝华是相声世家出身 。在相声界,常家与侯家、马家被称作“中国三大相声世家”,常宝华的父亲常连安是常氏相声的创始人,常宝华属于常氏第二代 。大哥常宝堃,艺名“小蘑菇”,常宝霖、常宝霆、常宝华三兄弟被分别称为“二蘑菇”“三蘑菇”“四蘑菇” 。

常宝华

1938年8岁的常宝华被父亲要求辍学学艺 ,因家里经济困难,读书对常宝华是件奢侈事,他只能放读书 ,到父亲的茶社北京西单商场启明茶社相声大会当学徒,跟随父亲常连安和兄长常宝堃学习相声,并在次年开始登台表演 。“启明茶社”的舞台,汇集了很多老一辈著名相声艺人,也汇集了当时的文化名流 ,常宝华在此快速成长,学会许多传统名段,相声表演能力得以锻炼并提高,在舞台上也更加活跃起来 。受老一辈人言传身教,常宝华很早便懂得人品艺德的宝贵 。

演艺经历

编辑

作品频出

1942年,12岁的常宝华和三哥常宝霆拍摄电影《锦绣歌城》《花田八错》 。1949年,常宝华加入改进旧相声、创作新相声的“相声改进小组”,创作出其处女作《字象》 。

1950年,常宝华加入北城游艺社演出相声,同时演出文明戏《锯碗丁》《春阿氏》,以及反串京剧《打面缸》《红鸾喜》《挑帘裁衣》等 。次年,拜相声演员马三立为师 ,后调入天津市曲艺工作团工作,在此期间参与表演并创编很多新剧目,包括:《新事新办》《工人新村》《罗汉钱》等 。同年,在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常宝华凭借曲剧《新事新办》荣获艺术团体三等奖 。同样发生在这一年,大哥常宝堃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不幸牺牲,他继承兄长遗志,报名赴朝慰问演出 。

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慰问演出回国后,常宝华放弃曲艺团的优厚待遇决定参军 ,随即进入“海政文工团”工作直至退休 。从一名相声演员转向革命的文艺战士,这个转型是痛苦和煎熬的。一开始由于不熟悉军队内部的情况,常宝华无法进行创作,只能做装台、拉大幕等剧务工作,慢慢地,他逐渐熟悉了情况,开始做出些成绩 。在海政文工团期间,曾多次荣获全国和军队文艺汇演创作、表演等方面的奖项 。1955年,获海军直属机关先进工作者称号 。1956年,创作出讲述海军捉俘虏的首个军队作品《海上侦察》 。

1958年,常宝华创作出相声《水兵破迷信》。该作品受时代背景影响带有一定宣传和反智色彩,但在趣味方面胜过同时代其他作品,因此获得全国第一届曲艺会创作与表演优秀奖 。作家赵树理为该作品撰写《我爱相声“水兵破迷信”》的评论 。

常宝华、李洪基《昨天》演出照常宝华、李洪基《昨天》演出照

1959年,常宝华和海政文工团的文化干部赵忠和钟艺冰联合创作出了反映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成就的《昨天》 。同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届全国文艺会演上,《昨天》获得创作与表演的优秀奖 。该作品被誉为“歌颂型相声”的重要代表性节目之一,常宝华也借此成为与马季和夏雨田等人一样,因开拓出“歌颂型相声”的节目类型而载入北京相声发展史册的重要代表性人物 。开创歌颂相声先河的《昨天》还被译为英文在多国发表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曲艺》杂志上发表文章《谈相声“昨天”》分析其艺术特色 。此后,常宝华又去中南海,给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和周恩来等人表演《昨天》,演出效果相当好 。多年后,常宝华仍然喜爱这个相声。他曾对著名相声演员徐德亮说起,自己在《昨天》中融入一些话剧表演方法。徐德亮认为,这个相声作品即便放在几十年后看,结构和表演方法都不显过时 。

常宝华(右)演出照常宝华(右)演出照

1961年,常宝华和常贵田叔侄二人合演相声《黄鹤楼》 。同年,因创作和演出成绩显著荣立军功三等功 。1962年,赴西藏演出,期间创作相声作品《学藏话》《兵站之家》等相声作品,因创作和演出成绩显著荣立二等功 。1964年,创作并演出相声《说洋》,凭借该作品获全军第二届文艺会演创作和优秀表演奖 。

厚积薄发

1976年,常宝华和侄子常贵田以在基层工作生活得出的经验为灵感,创作并演出相声《帽子工厂》。该作品是当时相声与重大社会生活相结合的代表作品之一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帽子工厂》的创演成功,为常宝华叔侄赢取艺术声名的同时,也为北京相声艺术赢得了特别的社会尊重 。《帽子工厂》在1980年全国曲艺短篇作品评选中获一等奖,其所处部队因此授予其二等功 。次年,参加全军第四届文艺会演,凭借相声《帽子工厂》《狗头军师张》获创作和优秀表演奖 。此后,常宝华不断地向外输出相声、小品、快板等文艺形式创作一百七十多篇。此外,他多次举办相声培训班,在北京大学、北方曲艺学校授课;培训军队内外大批专业和业余的演员与作者 。

常宝华(右)和常贵田叔侄演出中常宝华(右)和常贵田叔侄演出中

1978年,创作相声《四人帮办报》《解剖》《两张照片》《非砸不可》,分别在全国、全军评选中获奖 。1983年,在长春市举办的评比全国十大笑星活动中,获得十大笑星之一的荣誉 。1984年,随中国曲艺团去美国演出 。

《对话趣谈——爷孙对话》舞台照《对话趣谈——爷孙对话》舞台照

1988年,常宝华首次登上春晚的舞台,与不满7岁的孙子常远合作表演相声《对话趣谈——爷孙对话》 。作品逻辑和观念一反常理,老少身份互换,互相学对方说话,呈现出反差效果,给当年的不少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

1992年,创作相声小品《追溯》,凭借该作品获中国建设杯相声新作名家邀请赛特别荣誉奖 。

1994年,获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中国曲艺荟萃伯乐奖 。次年,参加第二届中国曲艺节,因相声代表作《追溯》,常宝华获得第二届中国曲艺节牡丹奖 。

荣誉傍身

2006年2月23日,在第一届北京青年相声节开幕式上,常宝华发表致辞倡导年轻一代的相声演员抵制“三俗” 。4月13日,参加访谈类节目《艺术人生》。9月,常宝华被授予中国曲艺界的最高荣誉——“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10月30日,参加德云社十周年专场演出第二场 。

常宝华参加CCTV《艺术人生》栏目录制常宝华参加CCTV《艺术人生》栏目录制

2009年8月30日,在北大百年讲堂开坛说艺 。2012年7月6日,常宝华参演的电影《搜索》上映,他在电影中饰演公交车老大爷 。影片获得第4届中国影协杯颁发的“优秀电影剧本” 、第15届电影华表奖颁发的“优秀故事影片奖” 以及第3届乐视影视盛典颁发的“年度电影最佳故事片” 。

常宝华重登西单曲艺舞台常宝华重登西单曲艺舞台

2015年8月30日,在北京举行《沧海一声笑》——“从艺八十周年专场演出”,师胜杰、石富宽、常贵田等相声演员来捧场献艺 。2017年1月,重登西单曲艺舞台,偕常派相声传人在重新开张的公益剧场“启明故事汇”举行义演 。同年,参加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欢乐喜剧人》的录制,给常远助阵 。

2018年4月,常宝华的自传《常开笑口》出版 。

个人生活

编辑

家人

常宝华的父亲是相声演员常连安,常连安有六个儿子,常宝华是家里的老四,上面有三个哥哥。大哥是相声演员常宝堃(艺名“小蘑菇”),二哥常宝霖,三哥常宝霆,五弟常宝庆,六弟常宝丰 。

常宝华

1947年,常宝华与傅天珍结婚,两人共育有五个子女 。孙女常思,现为国家花样游泳队队员 。长孙常远,为开心麻花签约演员 。

师徒

师父

常宝华的师父是相声演员马三立 。

徒弟

常宝华收徒侯耀华

常宝华的徒弟有牛群、赵福玉、包春、杨鲁平、杨子春、冯翊纲、宋少卿、侯耀华 。

主要作品

编辑

相声作品

时间

名称

1995年

《追溯》

1988年

《对话趣谈》

1978年

《四人帮办报》

《非砸不可》

《解剖》

《两张照片》

1976年

《狗头军师张》

《帽子工厂》

1964年

《说洋》

1962年

《学藏话》

《兵站之家》

1961年

《黄鹤楼》

1959年

《昨天》

1958年

《水兵破迷信》

1942年

《字象》

参演电视剧

参演电影

出版传记

出版时间

作品名称

2018年4月

《常开笑口》

参考资料

社会活动

编辑

2007年,参加中国曲艺家协会青少年培训基地剪彩揭牌仪式 。

2012年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常宝华获得“北京市禁毒义务宣传员”的证书 。

获奖记录

编辑
荣誉称号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结果
2010-5-29华鼎之夜——第三届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盛典”人民最喜爱的老艺术家" 获奖
1983全国十大笑星 获奖
1955海军直属机关先进工作者 获奖
1951天津市文艺工会“三等劳动模范” 获奖
艺术类(除影视、音乐)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作品获奖结果
2006-8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获奖
1994中国曲艺荟萃·伯乐奖 获奖
1992中国建设杯相声新作名家邀请赛特别荣誉奖 《追溯》获奖
1977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届文艺会演获创作和优秀表演奖 《帽子工厂》《狗头军师张》获奖
1964全军第二届文艺会演获创作和优秀表演奖 《说洋》获奖
195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届全国文艺会演优秀创作表演奖 昨天获奖
影视类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作品获奖结果
1995第二届中国曲艺节·牡丹奖 《追溯》获奖
1958全国第一届曲艺会演·创作和表演优秀奖 《水兵破迷信》获奖

艺术特色

编辑

“作为创作者一定要拉着观众走,而不是一味地去迎合观众。喜剧中的包袱固然很重要,但这不是全部。做喜剧,你一定要带给观众一些东西,要么是有意义的、要么是讽刺、要么是教育的。如果在一个作品中,你什么都没有传达,那你其实是在浪费观众生命。”这是常宝华对自己艺术创作的要求 。

在创作上,常宝华自觉抵制“三俗”,努力维护相声艺术的本真。在他看来,好的相声要有思想,要来源于生活,要让观众有所思考 。常宝华的相声创演“活路”很宽,善于讽刺、长于歌颂,表演风格诙谐、幽默,耐人回味 。

常宝华善于以讽刺手法反映现实生活,并且通过“包袱”这种艺术手段博得一连串的哄堂大笑的艺术效果,能使人有所回味,得到某些启发,受到教育,故而获得广大听众的特殊喜爱。常宝华在相声创作与演出实践上,非常注重相声的结合性,常宝华认为相声的结合主要有四点:

一、点面结合

相声不比一台多幕多场的大戏,一般时间都不长,必须短小精悍。常宝华在作品中做到了“点”(具体描绘)“面”(概括叙述)结合。也可以说写意和写实相结合。

二、虚实结合

常宝华在创作一个相声段子时把这些素材进行取舍(既考虑主题的需要,又要照顾到形式的特点),加以集中和概括,在事实的基础上给以合理的、可信的虚构和夸张。但虚构和夸张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追求笑料,而是运用对比的方法使矛盾更加集中,使矛盾的特点更加明显,使矛盾的实质更加突出。

三、揭批结合

常宝华的讽刺作品有揭有批揭批结合。表演时,常宝华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一人称,作出批判,且有力而准确,常常起到画点睛的作用,也表现出他对所揭露的矛盾实质有鲜明的立场态度,同时也为观众说出所要说的心里话。在揭的同时,除了用第一人称正面的批以外,他也常常用侧面的批的手法,达到作品预期的效果。

四、表叙结合

常宝华善于用形象的表演,“叙”中有“表”,使观众加深对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印象。也善于抓住段子中人物内心活动的特点和形象上的特征。他做到了形于内,能形于外,把表叙结合做得十分逼真、维妙维肖。

人物评价

编辑

常宝华是令人尊敬的长辈,一辈子追求相声的传承与创新,他虽然年长,但一辈子如年轻人般朝气蓬勃;他是老艺术家,但是一辈子以文艺战士的身份战斗在相声的舞台上;他留下的一篇篇作品将永远地留在观众的心里 。(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评)

一个永驻文艺史上的人物,感谢他留下有益于人们心灵健康的财富 。(作家冯骥才评)

常宝华先生的一生是与时代同行的,是与观众血肉相连的,是不断继承创新的。斯人已去,经典永存,我们要继承他这种精神,将相声进行到底! (演员冯巩评)

常宝华退休后虽离别舞台,却没离开相声。除了偶尔示范或助演,他勤于写作和课徒。写作方面,他整理写过的相声段子,丰富相声文库;课徒方面,他倾囊以授,春风化雨 。(漫画家李滨声评)

在常宝华自己看来,他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相声演员。而正是这位普普通通的相声演员,从艺八十载,给他最爱的观众们带去了80年的欢笑 。(《光明日报》评)

在节目即将完成的时候,当我再次回想起常宝华所叙述的点点滴滴,独立、个性、耿直、倔强、敢想敢干,这些自然而然在我脑海中出现的字眼用来概括他的人生真是再确切不过了 。(《艺术人生》评)

常宝华是难得的能够集创作和表演于一身的曲艺家,其代表作品《昨天》构想奇特,妙趣横生,对比新旧社会的鲜明不同,既保持了相声幽默逗笑的特点,又热情讴歌了新生活 。(《人民日报》评)

善于表演是常氏相声的特色之一,而常宝华逗、捧兼善。他表演细致、松弛、自然,让人看着舒服,诙谐又不低俗 。(中新网评)

后世纪念

编辑

常宝华常宝华

2018年9月11日上午9时,常宝华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大礼堂举行。姜昆、冯巩、蔡明、郭达、石小杰、李金斗、周炜刘桦等文艺界人士相继来到现场送其最后一程 。

下一篇 袁阔成

上一篇 王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