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格梅·多吉·旺楚克 编辑
吉格梅·多吉·旺楚克(Jigme Dorji Wangchuck,1928年5月2日-1972年7月21日),藏语称为晋美多杰,第三任不丹国王。吉格梅·多吉·旺楚克让不丹向全世界开放,并开始民主化的步伐。在他父亲的基础上,他成功终止了封建制度及奴隶制度,并且释放了余下的农奴。他鼓励使用现代工具来帮助本地农民。他又建立高等法院并重组法律制度。1953年,他成立了国会——不丹首个一院制的国民议会。1963年,成立皇家咨询局。他在位的20年间,不丹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1770公里的公路修建完成,建起了6所现代化医院。不丹还在1971年正式加入联合国。吉格梅·多吉·旺楚克在20岁时证实患有心脏病,因此他不得不经常长途跋涉去国外医治疗养。1972年他在肯尼亚内罗毕接受治疗期间不幸病逝。儿子吉格梅·辛格·旺楚克继位。
中文名:吉格梅·多吉·旺楚克
外文名:Jigme Dorji Wangchuck
别名:晋美多杰
国籍:不丹
出生日期:1928年5月2日
逝世日期:1972年7月21日
职业:国王
主要成就:终止了封建制度及奴隶制度
出生地:不丹 重桑地方
性别:男
不丹的第三个国王晋美多杰于1928年5月2日出生在不丹重桑地方(不丹王室祖先的故里)的斯路旁宫,父亲是不丹二世国王晋美旺秋,母亲是普措却登王后。他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两个与他们王室祖先发迹有关的城市度过,冬季住在重桑,夏季住在本塘。从多杰幼年开始,就开始作为王位继承人进行培养。学生时代是在本塘的旺登却林宫廷学校度过的。和他一起就读的还有专门从各地精心挑选出来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学习的科目有佛学、文学、英语和印度语等。除了学校教育,他还参加他的父亲和朝臣门的政务会议。这个时段的教育是以了解当时政治情况和熟悉不丹的传统文化为目的的。在1935年,8岁的多杰王子曾经陪同父亲出席加尔各答的大型官方会议,担任行政干事。这也早早向世人展示了一个非常年轻的政治家,也让人们看到了在印度羽翼下(印度控制不丹的外交,但不干涉内政)经济正在向前发展的新新国家。
第三代不丹国王
吉格梅·多吉·旺楚克
这位24岁的王子是在1952年父王去世后登基成为不丹第三世国王。之前他担任过行政干事、礼宾官和帕罗佩罗等职务。他还放眼外面的世界,从中获益匪浅。当时,他继承了由他父亲一手稳固的国家(不丹二世国王建立了中央集权)。不丹的政治命运开始掌握在不丹三世国王晋美多杰的手中。
不丹国民议会大楼内部
不丹三世国王在改革中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于1953年建立国民议会。这标志着不丹走上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君主立宪制度。国民议会旨在动员人民参与国家的决策,并最终建立一个具有普遍政治意识的社会。因此,国民议会的议员包括10个政府代表、10名僧侣代表和110人的民间代表。然而,在1960年代,政府部门代表名额从10个增加到30个,那是因为国王将政府中所有部门纳入议会进行参政议政。议会每年举行两次例会,讨论与国家和人民相关的重要事项。所有的决定都必须通过议会三分之二票数的同意,只有通过了才能由国王签署生效。
国民议会大楼外观
1965年,国王又建立了皇家咨询理事会。它包括8个成员组成,其中五名群众代表,两个僧侣代表和一名由国王提名的理事会主席。后来群众代表从原来的5个增加到6个。理事会代表任期三年。虽然该机构没有权力干涉国民议会各项事务,但它充当了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协调人的角色,调解双方的关系。国王和部长们就重要问题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理事会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对已经通过的议会决议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保证其顺利实施。 设立这两个机构是国王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有利于人民的声音传达到政府高层,并且也可以将国家事务的决策权力下放分散到基层。
保障老百姓的幸福和福利一直是不丹三世国王晋美多杰关注的重中之重。为此,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对王国的内部进行改革。
不丹三世国王一家
在对外面世界不断地敞开大门的过程中,国王还认为有必要维护和促进不丹本国文化和传统的发展。因此,一批主题艺术馆相继成立,比如绘画、舞蹈、唱歌和雕塑登。另外在帕罗宗建立了一个国家博物馆。
国王还于1955年建立了正规军队。他认为,这将主要是确保国家内部的安全。到1964年大约有9000名士兵服役,指导他们训练的是来自印度的军事教官。
晚年的三世国王夫妇
国王除了确保经济发展而外,其他方面的改革也有重要的意义。这渐渐使得不丹成为一个稳定的国家,人们享受着平等的待遇和快乐的生活。
尽管前几代国王都在为着不丹的发展而努力,但是直到20世纪50年代,不丹仍是一个不发达的封建君主制国家。 已故的不丹三世国王晋美多吉认为,国王应该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心上,不断推进不丹的现代化,在发展中,尽量不伤害老百姓的权利。他认为,进展不能是政府的单独行动,这还需要全国上下一致努力,除了开工建设大量便民的基础设施,还需要大家共同支持不丹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社会的确立。在1958年,第一个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访问不丹,在访问期间,他承诺帮助不丹实现现代化这一梦想(提供援助贷款或赠款)。在1961年,不丹推出了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计划总支出为1.747亿卢比。预算中值得注意的是,修建公路占总预算的最大头,约6千2百万卢比;其次是教育,约1千万卢比。另外还有其他重要的投资领域,包括运输、保健、森林、农业、电力、畜牧业和工业。
一个印度的边界道路组织还在不丹成立了道路协会。这个协会称为丹托Dantak,他们一直在不丹修建道路。他们后来在不丹建立起总共1770千米长的道路网络。其中比较著名的公路有旁措林到廷布、帕罗、哈区;桑珠迥卡到垂西岗;萨邦到格勒方和次让;格勒方到折木岗和重萨。这是一个巨大贡献,因为它促进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和商业,也促进了国内人民的生活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在教育领域,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不丹已建立起超过59所学校。这些学校的毕业生都在为自己国家的发展奋斗在各条战线上,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将不丹带入现代化的责任和使命。
身体健康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话题。因此,公共卫生部还在首都廷布设立了一名首席医官。在众多医疗计划中,有一个主要项目是消除疟疾。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不丹在全国各地已经建立起3家医院和40个诊疗。
这期间还成立了农业部。农业部开始实行多个项目,比如示范农场、农业研究站、种子生产单位和推广工作场所。蔬菜和水果的种植被给予特别关注。另外还成立森林部,并在保护森林和森林产品开发方面采取了措施。
能源局还修建了两个400千瓦的电站,以满足廷布和帕罗的需求。不丹在1961年之前没有邮政系统。因此,为了拥有正规的邮政设施,1962年10月10号第一家邮政局在不丹建立,当天还发行了不丹历史上第一张邮票。所有的这些举措,都在推动不丹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不丹王国历史上,在贵族及庄园主那里,曾经有为数不少的农奴在辛勤的劳动。农奴制度的实行一直都被当时的不丹人认为是无可争议的。在不丹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成为联合国会员国并设立驻联合国办事处的时候,不丹三世国王晋美多杰也渐渐觉得农奴制度有损人类尊严,也会造成社会不安。因此,国王发出敕令禁止对农奴使用带有歧视的称呼,比如“魁、庞继尔、咋登、坚木、究”等。一个统一的对农奴的新称呼诞生,那就是“朗生”。这是一个相对于其他称呼比较温和的叫法。这是不丹废除农奴制度的开端。
在发布统一农奴称呼的敕令一年后,国王宣布彻底废除农奴制,给农奴自由。农奴们希望没有任何恐惧地,充满自由地,离开他们过去农奴主的领地。然而,他们被禁止带走农奴主的任何的财产和物品。他们还由政府安排定居在其他乡村,而不是和过去的主人生活在同一个地方。此举也是为了避免双方紧张和不安的感觉,毕竟农奴获得自由后就与过去的主人取得平等的地位了,由此或许会带来不少以前没有过的麻烦。因此,大量的农奴被迁移到其他地区。
国家给昔日的农奴划分土地,以便开始他们作为自由公民的新生活。于是,不少农奴从西部地区的普拉卡、旺堆颇章和帕罗等地来到德青琼林王宫,在那里,国王亲自宣布把土地作为礼物赠给他们。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被重新安置在廷布,这些人的迁居的原因主要是原来迁居地人口的减少、以及所在地方疫病流行、抑或水灾或逃税而需要迁移他乡。另一些人则是被重新安置普拉卡或者不丹其他地方。
这些被重新安置的旧日农奴如今耕作在自己的土地上,他们需要向国家上缴税,而在过去当农奴的时候是不需要上税的。所以解放农奴其实也是开发劳动力、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这项改革使农奴的后代获得了自由。他们可以正常享受公民的权利,以及他们自己通过辛劳与汗水得来的劳动成果。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为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打下了基础,而为了所有人的幸福,则成为不丹日后发展的指导原则。
1958年,不丹三世国王与尼赫鲁(右)
在1959年8月28日,尼赫鲁在人民院(印度议会的下院)表示印度应该保障不丹的国防和边境地区的安全。(也就是有出兵不丹的权力)尼赫鲁对外宣称这样可以维护不丹的相对独立权。至此,不丹的国防和外交都由印度指导。 之后的两国互访中,印度总理也一再重申尊重不丹的独立地位。这也标志着两国关系更进一步发展,这是一种新形势下的“友好关系”。
1968年三世国王(中)欢迎英迪拉访问不丹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吉格梅·旺楚克
上一篇 吉格梅·辛格·旺楚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