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瑟·尼维尔·张伯伦 编辑
阿瑟·内维尔·张伯伦(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1869年3月18日—1940年11月9日),英国政治家,1937年5月28日—1940年5月10日任英国首相。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对希特勒执政的纳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该首相备受谴责。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积极主张推荐绥靖政策而闻名,该政治主张促使法西斯主义气势大增,绥靖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加速原因之一。
中文名:阿瑟·内维尔·张伯伦
外文名: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
别名:亚瑟·内维尔·张伯伦
国籍:英国
民族:英格兰
出生地:英格兰伯明翰
出生日期:1869年3月18日
逝世日期:1940年11月9日
毕业院校:伯明翰大学
职业:政治家、英国首相
主要成就:1937年到1940年任英国首相(后因绥靖政策下台)
政党:英国保守党
早期经历
23岁时的张伯伦(右)
阿瑟·尼维尔·张伯伦
步入政坛
1911年,他被选为伯明翰市议会议员,并担任市政计划委员会主席,同年他与安妮·维尔·柯尔(1883年—1967年)结婚。1915年他成为伯明翰市市长,在他的努力下,促使成立了伯明翰交响乐团和全英国唯一一间市立银行,1916年他被再次选举为市长。1916年12月,身在伦敦的张伯伦获新首相劳合·乔治邀请担任新政府的国家服务总监,为军工企业招募劳力,但他的成绩不佳,劳合·乔治非常不满意。1917年,张伯伦辞职,在以后的政治生涯中,他们俩人始终互相排斥。由于出任国民兵役总监时遭遇挫折,遂激发张伯伦决定参加国会竞选,并成功在1918年大选成为下议院议员,当时他已经49岁。虽然他的兄长已在内阁供职,政府又提供一个卫生部的初级职位给张伯伦,但他因为不愿在劳合·乔治的政府供职而加以拒绝,而且又拒绝封为“爵士”。尽管其兄长在1921年出任下议院保守党党魁,但张伯伦在国会的最初四年都只是甚少发言的后座议员。
1922年,安德鲁·博纳·劳任新首相,张伯伦亦终于出任邮政总局局长。并在1923年以卫生部长的身份加入内阁。4个月后,鲍德温担任首相,他任命张伯伦为财政大臣但由于政府在1924年1月倒台,因此张伯伦不及发表财政预算案。1924年,保守党赢得大选,但张伯伦在自己选区仅以77票之差击败工党候选人,差一点议席不保。在新政府中,张伯伦又担任卫生部长,在任期4年半期间,他成功在国会通过了21项法案。
张伯伦虽然在1929年大选保住议席,但保守党总体上却在大选大败,改由工党执政。保守党内部其时冲突和分歧丛生,而张伯伦则在1930年出任新设的保守党主席一职,而且又创立了保守党研究部,因此他一时间被视为下任党魁的热门人选。然而鲍德温很快卷土重来,继续出任党魁达7年。但自丘吉尔因印度自治问题而辞去保守党党内商业委员会的职务后,张伯伦又被视为鲍德温的当然继承人。面对严峻的经济问题,工党首相麦克唐纳在1931年解散政府,重新改组组成各党派参加的联合政府,张伯伦又被任命为卫生部长。同年很快进行了议会选举,议会选举后张伯伦第二次担任财政大臣,任内就实施保护性关税的问题引起了轩然大波外,又大副削减政府开支,并在任内促成英国在1932年免除偿还一次大战之债务。
张伯伦一直担任财政大臣到1937年,而1935年鲍德温担任首相后,张伯伦仍然留任,他在任期间是内阁中最活跃的大臣,1934年,他更宣称战后“经济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伟大的新希望”正在开始。但因为从1935年英国重新开始加强战备,财政状况的增长又变缓。不过,张伯伦在当时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压力,首先是温斯顿·丘吉尔批评他不重视加强国防开支,但是工党则称他为战争贩子。这最终促使他在1935年大选后提出征收国家防卫贡献税,以税收补助军工,结果引来各方猛烈抨击。虽然备受抨击,但张伯伦的其他经济政策倒是有效的,他采取了一种被称为“理性化”的政策,在当时经济萧条的情况下,由政府购买陈旧的工厂和矿山,令其倒闭,使得新工厂有条件成立。由于这项政策,到了1938年,英国已经具有用世界上最新技术装备的工厂,有生产最新式武器的能力。
担任首相
1936年爱德华八世退位,乔治六世继位,鲍德温决定退休,由张伯伦接替,1937年5月28日张伯伦正式成为英国首相。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张伯伦并不是一位纯粹的保守党人,他一直不喜欢用“保守主义”这个词,而经常宣称自己是“联合主义”。他是一位一神教信仰者,甚至不信仰主张三位一体的英国国教圣公会,他是自格拉夫顿公爵以来首位不信奉国教的英国首相。张伯伦虽然领导一个各党派的联合政府,但在内阁组成中他从不考虑各党的平衡,而是依照自己的观点任用大臣,只任用和自己观点相同的人,甚至直接任用没有党派政治经验的人。张伯伦在国内政策中主张改革,1937年通过《工厂法案》,规定最长工作时间,工作场所环境标准,改善工作条件;1938年通过《住房法案》,为改善棚户区和住房拥挤区域提供补助,控制经济住房房租;1937年通过《体育训练法案》,鼓励体育训练和健康饮食,为人民提供义务体检;1938年通过《煤炭法案》允许不同工业联合;1938年通过《带薪假日法案》,为一千一百万工人提供了带薪休假。当时由于大量国外廉价食品进口,英国国内许多土地荒芜,农民协会要求对进口食品采取保护性关税,张伯伦拒绝,引起许多农民不满。张伯伦还建议成立奶制品垄断区,让奶制品企业控制价格,政府逐渐取消对牛奶、黄油、奶酪的补贴,但没有被通过。
他的政府还曾经主张更为激进的改革,包括废除鞭刑;改革审判体系;将义务教育体系延长到15岁;建立医疗保险和家庭补贴等,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政府变更而没有落实。张伯伦在位时,爱尔兰希望完全独立成为共和国,制订了一部新宪法,只承认英皇为最高元首,并且自管对外事务,其他则完全独立。英国政府承认这种改变,只是公开宣称爱尔兰英联邦成员的地位没有改变。张伯伦考虑到当时欧洲的局势,希望一旦发生战争,爱尔兰不会加入到和英国敌对的一方,因此作出许多让步。爱尔兰希望在北爱尔兰问题上,英国保持中立,但北爱尔兰选举出自己的议会,强烈反对加入爱尔兰,因此爱尔兰没有能够统一。但是爱尔兰和英国在二战中还是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张伯伦和爱尔兰第一任总统德瓦勒拉保持了良好的私人关系。在当时两人达成的协议中,爱尔兰收回了英国控制的三个港口,但赔付英国一千万英镑。这个协议招致了英国国内的一些反对,尤其是来自丘吉尔,但保守党多数没有支持丘吉尔,后来的评论认为这个协议为在战时爱尔兰支持英国铺平了道路。
张伯伦政府最受争议的政策是1939年发布的关于巴勒斯坦殖民地的白皮书,由于英国政府1917年的宣布的《贝尔福宣言》,允许犹太人以购买巴勒斯坦土地方式回归,但白皮书宣称已经有450,000犹太人定居到巴勒斯坦,今后要控制这种趋势,以限制购买土地的方式控制今后五年内只允许75,000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这个白皮书引起轩然大波,许多议员甚至内阁成员反对这项政策。战争发生后这项政策没有能够通过执行。
绥靖政策
慕尼黑协定成了张伯伦一生的笑柄
1938年9月12日,希特勒扬言要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军事行动。德国军队开始大规模地向边境集结。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立即实行军事动员,欧洲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张伯伦按捺不住内心的恐惧,9月13日晚,他迫不及待地向希特勒发出一份“特急电报”:“鉴于局势日益严重,我提议立即前来见你,以寻求和平解决的办法,我提议乘飞机来,并且准备就在明天启程。”
1938年抵达慕尼黑
慕尼黑协议签字现场,左一为张伯伦
签名完协议的张伯伦兴冲冲地回到伦敦
引咎辞职
第一次危机是纳粹德国在1938年派兵进驻奥地利,并将之吞并,张伯伦政府认为这是一件无法挽回的事件,为此保持沉默。第二次是在1938年9月,当德国威胁进攻捷克,宣称要保护苏台德地区的德裔居民。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一起在慕尼黑和希特勒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允许德国吞并苏台德地区,几乎答应了希特勒的一切要求,只是要求希特勒不再发动新的战争。回国后,在机场张伯伦就挥舞着协定宣称“这是历史上第二次英国首相从德国带回保持尊严的和平,我相信这就是我们一个时代的和平。”
1939年3月,希特勒的军队入侵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张伯伦感到被欺骗,断然放弃绥靖政策。宣称如果纳粹进攻波兰,英国将给予武装支援。对于无视纳粹德国的崛起,鲍德温政府应该承担许多责任,但历史上张伯伦是最受谴责的,实际上当时他的和平观念受到许多人的拥护。他倍受谴责主要也因为他个人的顽固、不接受不同意见的特性,他解除所有不同意他对外政策的内阁成员职务。他认为自己作为英国领导的责任就是维持欧洲的和平,他觉得最好的方法是用善意对待德国,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他一厢情愿地以为作为领导的人必然会讲道理,所以希特勒也应该是一位讲道理的人。张伯伦在战争爆发前有一个绰号:“我爱柏林先生”。不过没有人能指出,如果英国当时不实行绥靖政策,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当时法国不愿意发生战争,意大利加入了轴心国,美国保持孤立主义,英国在当时主要列强中实际上没有同盟者。张伯伦利用这段时间加速英国重整军备计划,健全了雷达防御系统和空军的更新,这一切对于后来的丘吉尔领导的英国保卫战起了关键性作用 。
张伯伦39年10月写给丘吉尔的信
1940年4月,德国入侵挪威,联军前往帮助挪威,但失败了,不得不撤回。5月7日挪威陷落,一位议员在议会发言引用了克伦威尔解散议会时的宣言:“你们在这里坐的时间太长了,没有干出任何好事,走吧,让我们以上帝的名义告诉你们,滚!”第二天国会举行对张伯伦政府的不信任动议投票,当时有40位原来支持政府的议员投了反对票,虽然政府最终赢得了信任投票,但是张伯伦很清楚自己也该下台了,他希望自己下台后能组成一个保守党政府,但议会强烈要求仍然组成联合政府。当时有两个可能的人选:丘吉尔和哈利法克斯勋爵,但哈利法克斯勋爵认为自己作为上议院议员领导政府不合适。张伯伦想要求工党组成联合政府,询问工党是否同意,问题是:工党是否同意参加由他自己领导的政府?如果不同意,是否同意参加由其他人领导的政府?工党领导层答应第二天给予答复。5月10日,德国入侵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张伯伦原本有意继续留任至新一轮的危机完结。不过工党答复说同意参加联合政府,而且不同意由张伯伦领导。最终在1940年5月10日晚,张伯伦向国王递交辞呈,正式推荐丘吉尔继任英国首相。
晚年生平
张伯伦辞去首相职务后,仍然是保守党党魁。虽然工党和自由党怂恿丘吉尔从政府中开除张伯伦,但由于张伯伦仍然得到大部份保守党议员的支持,所以丘吉尔仍然请他留在战时内阁。丘吉尔最初想任命张伯伦为财政大臣,但受到工党和自由党的强烈反对,最后任命他为枢密院议长,并掌管重要的枢密院议长委员会。张伯伦继续忠实地执行自己的工作,并为政府提供许多有益的咨询。到了1940年,德国提出和英国议和的条件,几乎引起政府的分裂,张伯伦最初支持接受条款,但丘吉尔成功地说服张伯伦和他站在一起,反对议和。张伯伦仍然受到大部份保守党议员的拥护,而丘吉尔却只受到工党和自由党议员的拥护,张伯伦担心这种现象会削弱政府,于是在各种场合鼓励保守党议员支持丘吉尔。但这时开始,社会舆论开始不希望张伯伦继续在政府任职,并攻击张伯伦,张伯伦则希望丘吉尔能压制媒体的攻击,因为他一直只视丘吉尔为战时临时政府,战后他可以重新回来掌权。但7月份的时候,张伯伦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并因胃癌而作了手术,虽然其间似有起色。但9月份的时候,他的健康状况已不允许继续工作,于是在1940年9月30日他辞去党魁和枢密院议长的职务,回汉普郡养病,但经过国王和丘吉尔的特批,国家各种文件仍然送他阅批,使他能了解国家的局势。到1940年11月9日,他在汉普郡赫菲尔(Heckfield)附近的夏菲尔园(Highfield Park)病逝,享年71岁。1941年4月15日张伯伦的房产以84,013英镑的价格卖掉。
故居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斯坦利·鲍德温
上一篇 克莱门特·理查德·艾德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