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宝琴 编辑
薛宝琴,小说《红楼梦》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四大家族薛家之女,父亲是受皇室委任,为皇家搜罗海外奇珍异宝的皇商,在天下各省皆有生意买卖,家世根基不错,且现今大富。她是薛姨妈的侄女,薛蝌的胞妹,薛蟠、薛宝钗的堂妹。后其父辞世,其母得了痰症,便由哥哥送进京聘嫁,暂时投奔薛姨妈。她长得十分美貌,犹在金陵十二钗之上,且知书达礼,得到了贾府上下的一致喜爱。
其才华足与钗、黛、湘媲美,相貌更是在钗、黛之上,贾母甚是喜爱她,夸她比画上的还好看,第一次见她,就欲把她说给贾宝玉为妻,王熙凤猜中了贾母的心思,也欲说她为弟媳妇,后来得知宝琴已有婚约,才只得作罢。王夫人也认她为干女儿。
她自幼读书识字,本性聪敏,在大观园里曾作《怀古绝句十首》。后嫁入翰林学士梅家。她是一位近乎完美的人。她的美艳与纯真和邢岫烟的内敛与清高、李纹、李绮的超脱与淡然截然不同,十分耀眼。主要成就为作怀古诗10首 。
人物名片
身份:是薛姨妈的侄女,薛蝌的胞妹 ,薛蟠,薛宝钗的堂妹。
亲哥哥:薛蝌
堂姐:薛宝钗
堂兄:薛蟠
容貌:具有绝世姿色【贾母夸她比画上的还好看】
服饰:凫靥裘
性格
开朗热情、活泼爱动
《红楼梦》中说在某个冬日,贾母在雪中赏梅,远远看到薛宝琴站在白雪皑皑的山坡上,穿着凫裘,后面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贾母夸她比画上的还好看,还要王夫人认她做干女儿。《红楼梦》小说广泛流传后,薛宝琴踏雪寻梅成了许多画家和诗人热衷的题材 。贾母本来想将宝琴许配给贾宝玉,可惜她早已许配给梅翰林之子。
生日
【与贾宝玉一天】
颐和园长廊绘画:薛宝琴踏雪寻梅,
才情
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书中竭力表现她的才华横溢,芦雪庵争联即景诗,她与宝钗、黛玉共战湘云,妙句迭出,从容自如;后来吟红梅花诗,技压李纹、岫烟;第七十回众人填柳絮词,唯独她那首《西江月》声调壮美;尤其是第51回,她一人独作怀古诗十首,以跟着父亲所经过各省内的古迹为题,每首还各隐一件物品,虽然历代“红学”家对这十件物品的谜底始终未能达成共识,但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这十首“新编怀古诗”又暗示着书中十位女子的命运,只是它们分别是在暗示谁的命运?倘是暗示“金陵十二钗正册”诸钗的命运,那怎么又仅有十首?……不管怎么说,这十首诗的出现使这一人物在全书中的分量大增,是显而易见的。更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借薛姨妈的话介绍她说:“他从小儿见的世面倒多,跟他的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他父亲是好乐的,各处因有买卖,带着家眷,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所以她的见多识广,其实远在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任何一钗之上!她八岁时跟父亲到西海沿子上买洋货,还接触过真真国的披着黄头发、打着联垂的洋女子,甚至还藏得有那女子的墨宝,书中并写到她向宝玉及黛、钗、湘等凭记忆念出了一首那真真国美人所写的五律诗。(“西海沿子”可能指里海边上,“真真国”可能指现译为车臣的地区,将另撰文探讨。)
《西江月》柳絮词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咏红梅花得“花”字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十首灯谜诗
赤壁怀古
赤壁尘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87版《红楼梦》薛宝琴剧照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宝琴作过一首《红梅花》诗: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薛宝琴各个版本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灯谜诗答案
在《红楼梦》中共出现过十三则没有谜底的灯谜,不知是曹雪芹一时疏忽,还是故意留给后人去猜测。其中薛宝琴所作的这十首怀古诗是最吸引人的了。二百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晓谕谜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尽管都想问个究竟,但遗憾的是无法唤出薛宝琴来一对谜底,只能猜度而已。
现将谜底资料整理成表格以供参考。
谜题 | 赤壁怀古 | 交趾怀古 | 钟山怀古 | 淮阴怀古 | 广陵怀古 | 桃叶渡怀古 | 青冢怀古 | 马嵬怀古 | 蒲东寺怀古 | 梅花观怀古 |
谜底 | 贾家 | 元春 | 王熙凤 | 迎春 | 探春 | 薛宝钗 | 小红 | 林黛玉 |
角色分析
薛宝琴是《红楼梦》里一位特殊的“局外人”,很多时候,她明明在场,却又仿佛不在场。而有些不应该在场的地方,却偏偏又在场。
首先,若论才华,足与钗、黛、湘旗鼓相当;若论相貌,尤在其姐薛宝钗和林黛玉之上;若论受宠程度,仅宝玉可与其媲美;若论情节多少,似乎也比妙玉、巧姐、惜春要多,且又是四大家族中薛家的成员,明明应该是“金陵十二钗”中的一员,却偏偏不是。若说她只是个亲戚,可黛玉、宝钗、湘云哪个又不是亲戚?何况妙玉更是连亲戚都算不上的。
其次,她一进入贾府,就明显对黛玉造成了威胁,贾母和凤姐都想给宝玉求配宝琴,可黛玉对此却无动于衷。即使说黛玉知道宝琴已许配给了梅翰林之子,没必要吃她的醋,可对于贾母和凤姐起的这种念头,以黛玉的个性,她决不可能一点想法都没有,然而,书中对此却只字未提,似乎黛玉并没有当她在场一样。
薛宝琴
第63回,宝玉过生日,晚上开夜宴,书上明明写道:探春命翠墨同了小燕再三的请了李纨和宝琴二人,会齐,先后都到了怡红院中。此时,她明明在场,可大家一起占花名儿的时候,连麝月都占了,却独独没有她。
那么,宝琴这个角色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她出现时已是第四十九回,其全部情节仅仅发展到第五十二回,然后,在第六十二回里跟着宝玉过了一个生日,第七十回里跟着大伙写了一首《西江月》,之后便只剩下名字,最后在第七十五回之后,干脆不知去向,再无任何交代。为什么宝琴会被作者描写得如此出色,如此特殊,却又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呢?仔细一瞧,原来她出现的几回,都与诗词有关,包括:芦雪庭联诗、一首《咏梅花》、十首《怀古诗》、一首真真国女孩的五言律诗、一首《西江月》,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然后,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作者给她起的名字:薛宝琴,“薛”者“雪”也,“琴”者“芹”也,薛宝琴即是用来暗指作者曹雪芹,看来作者创造出这个人物,不过是自己在书中的一个替身而已。脂砚斋曾说,作者写此书,亦有“传诗”之意。那么,“局外人”薛宝琴便是为了“传诗”而来。可能作者觉得单是借宝、黛、钗、湘等人来“传诗”还不过瘾,因为这些人写诗必须要符合各自的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发展需要,所以,作者便在书中创造了一个替身,以便能更好的向世人展现他的诗才。
人物地位
薛宝琴
薛宝琴
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时,“当下随了仙姑进入二层门内,只见两边配殿皆有匾额对联,一时看不尽许多,惟见有处写的是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哭司、春感司、秋悲司”,旁有脂批曰:“虚陪六个”,原来太虚幻境中并不是仅仅有一个薄命司。由此可以明白,像薛宝琴、邢岫烟,李纹、李绮都不入薄命司,而属于“虚陪”的人物。所以她们迟到第四十九回才出场,因为她们本来只是“虚陪”,不是书中主角。有人根据贾母曾露出意思为宝玉求配宝琴,就说雪芹原作中也有贾母变心、否定宝黛婚姻的构思,实为皮相之见。宝琴是虚陪的人物,所以作者不妨借她“间色”(与“润色”的意思差不多)。如果说贾母为宝玉求配宝琴时不考虑黛玉,那么她不是同样没有考虑宝钗吗?读《石头记》如果看得太板,常要“被作者瞒过”,上大当的。
薛宝琴早已许配给梅翰林之子,因而书中有“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回文字,写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环抱着一瓶红梅”“就象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可是“那画的哪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这里用谐音暗示之意是很明显的。薛宝琴之“薛”正是白雪之“雪”,梅翰林之“梅”正是红梅之“梅”,(“流离世界白薛红梅”)。“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也正是一种“引文”,暗伏薛宝琴命运独好,将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之后,独有“白雪红梅”仍在也。
因此可以明白第七十回放风筝时为什么宝琴的风筝是“大红蝙蝠”,“蝙蝠”是吉祥的象征,乃“偏福”之意,正喻宝琴嫁梅翰林之子,命运独好。宝琴作十首怀古诗暗喻十二钗的命运却不涉及自己(参见《暖香坞春灯谜与薛小妹怀古诗》),她述真真国少女五言律诗关系着探春的结局也不涉及自己(参见《探春的结局——海外王妃》),这都由于宝琴是“陪客”,她在《石头记》中只起一个旁观者的作用。大约在80回后宝琴的地位并无变化,她可能在四大家族败落后充当一个“见证”历史盛衰的角色。
人物才华
综合素质
宝琴的综合素质是贾府、甚至金陵省第一,但单项才华却不及钗黛湘。
不及湘云
新红楼 薛宝琴戏装
不如宝钗
在大观园中,除去守寡的李纨,宝钗是最年长的,她处处爱护弟妹、处事老练、观察入微。她时刻留意着身边周围的一事一物,关心着弱势者,如湘云、黛玉、岫烟,都受过宝钗的照顾和资助。宝琴自小虽随父母四处“逛”,但回到家仍会与宝钗相伴,贾府人亦看得她有宝钗的风范,但毕竟年小,又加之天真活泼,难免有时不能顾到大体,如73回,姐妹正在迎春房中,探春正在审问仆妇,平儿进来,宝琴便拍手笑道:“三姐姐敢是有驱神召将的符术?”当时气氛相当严肃,她却来了个“取笑”,黛玉亦再深入阐述一番“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谓‘守如处女,脱如狡兔’,出其不备之策也。”“二人取笑。宝钗便使眼色与二人,令其不可”,从这几十个字中,既可以看出宝琴活泼机智,又可看出她看人看事不及黛玉深入,再,审时度势总不及宝钗。
不及黛玉
新红楼宝琴图册
曹先生善于在细节处点出人物性格区别,在桃花诗处,我原以为《桃花诗》是宝琴所作,差点被宝琴骗过,直至众人推黛玉为社主方恍然大悟。而后宝琴填的桃花词竟类同黛玉的语调,但毕竟感受未及黛玉“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70回),所以其词《西江月》不及黛玉之《唐多令》,但也是好词。百度一下,这首《西江月》词条颇多,在红楼诗词中算是相当受欢迎的了。其中“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更是被许多网友当作网名或签名。
所以宝琴只能说是顶尖的地方稍不及三美,而十二钗中,每一个的特点性格都极为突出,甚至偏为一极。宝黛不用说,元春是家族中位权最高者,探春的才干及野心只怕举世无二,湘云的急才不必多说,妙玉“过洁世同嫌”,迎春懦弱之极,惜春孤僻之极、凤姐聪明之极,巧姐命运之巧之幸运之极,李纨贞之极,可卿“淫”之极。
综合来说,宝琴确实很美很有才华,看上去没有缺点,但没有缺点在曹先生眼中或许就成为了缺点,也就有了不美之处,所以不备选入十二钗。
综上三点,但凡有一点都足以将宝琴挡在十二钗正册之外,宝琴后来的遭遇会是如何,八十回后面的内容无从所知。而关于宝琴的一切预告,竟无有一处暗示明示,群芳夜宴没有她的花签,第五回更无她的影迹。但她的出现对于贾母就像神仙下凡,降临在她家里,使得对与之同来的岫烟及宝黛等人有所忽略。对于她不在“十二钗”之列,许多读者“愤愤不平”,在此,本人亦有一番不同的理解,宝琴与岫烟、李氏姐妹或许在后面二三十回会扮演着不同、甚至两极分化的角色。
落榜原因
薛宝琴为何被排除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之外?
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的“薄命司”里,偷看了暗示书中诸女子命运的簿册,首先翻开的是“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只看了关于晴雯和袭人的两页便掷下了,从中读者可以领悟,“又副册”里大概收的都是与晴、袭相类似的大丫头,估计紫鹃、莺儿等都在其中;后来又写到揭看“金陵十二钗副册”,却只看了一页,是关于香菱的,因“仍不解”,竟又掷下,不过读者可以猜出,“副册”里收的,可能还有平儿,也就是虽然开头是丫头,可是后能“扶正”,那样的身份以上的女子。宝玉完全翻阅一遍的,是“金陵十二钗正册”,按顺序,是林黛玉、薛宝钗并列,然后是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后来警幻仙姑让他聆听“新制《红楼梦》十二支”词曲(实际上是十四支),对金陵十二钗命运暗示的顺序也是这样。
央视版《红楼梦》薛宝琴
在《红楼梦》第四回里,出现了至关重要的“护官符”,开列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稍微研究一下“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名单就不难发现,里面除了妙玉一位,其余11位都是四大家族的成员,元、迎、探、惜是贾家小姐;薛宝钗是薛家的女儿,母亲薛王氏也出身于四大家族,又嫁给了贾宝玉;史湘云是贾母娘家史家的小姐;林黛玉是贾母女儿的女儿,虽然姓了林,但也是贾府的亲眷;王熙凤既是王家的小姐,又嫁到了贾家为媳,她的女儿巧姐不消说也兼有贾、王两族的血脉;李纨和秦可卿本身不是四大家族的血统,但她们嫁到贾家为媳,也就取得了贾家的身份。按说这“正册”里应该全收四大家族的成员,不必掺进妙玉。
当然,倘若在我们所看见的,大体是曹雪芹原著的《红楼梦》前80回的文本里,属于四大家族的“主子”身份的女性,再没有什么太醒目的,“钗”数不够,那么,以妙玉补充,也就不奇怪了。可是,却明明有一个施以了重彩的薛宝琴赫然存在。
在前80回里,写到妙玉的笔墨其实非常有限,“正传”性质的,也就第41回栊翠庵品茶一场戏罢了,只占半回书,仅一千多个字。后来第76回凹晶馆黛玉、湘云联诗,人家二位是主角,她最后出来了一下,只能算是陪衬。其余几次提到她都不过是暗场处理。
薛宝琴
薛宝琴 殷叶子pk王羊
薛宝琴
第53回写宁国府除夕祭宗祠,按说薛宝琴是外姓女子,又没有嫁到贾家为媳,她是不该在场的;倘若她可以在场,那么为什么薛宝钗、邢岫烟等不去参观?但书中却写到偏只有她一个外姓女子随着贾氏诸人进入了祠堂,从容旁观。早在清代就有评家指出这样的描写不合当时的风俗礼仪。曹雪芹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是不是至少在他早期的构思里,薛宝琴是一个贯穿到底的贾府由盛到衰的旁观者?
从脂砚斋的批语里我们得知,曹雪芹在书末设计了一个情榜,对贾宝玉的考语是“情不情”,对林黛玉的考语是“情情”,可惜这样的透露性批语传下来的太少,我们还只能是猜测。据周汝昌先生考证,书末的情榜应是仿《水浒传》的好汉排座次,除宝玉外,也是108位“脂粉英雄”,按每一组十二人编排,共分九组,也就是从“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四副”……一直到“八副”。有不少证据,说明曹雪芹在写作过程中,对每一册的名单都一再地斟酌调整,比如香菱,他可能有过将其列入“正册”的考虑,后来调整为“副册”头一名;“正册”呢,我以为,本来应该是有薛宝琴的,这样也恰好与“护官符”的四大家族完全契合,但到头来,由于他对妙玉的看重,特别是,80回后妙玉对宝玉的命运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其意义超过了薛宝琴与柳湘莲遇合的故事,所以他终于还是割爱,让薛宝琴从“正册”中落榜。不过,可以断定的是,薛宝琴出身富贵,又嫁与梅翰林之子,是作为主子身份的女性,所以不会出现于“副册”。
华三川绘新百美图·薛宝琴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一个香菱学诗品诗也要回想旧年上京时岸上的景色,才能深入体会“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个中味道。诸钗之中,在书中明明白白写着有过出远门经历的,只有钗黛二人,宝钗跟香菱一道随同母兄乘船从南京来到长安都中,黛玉小时从苏州来至长安,后因父病重回苏州,再送父回苏州,再回长安,在船上可以饱览沿岸各地风士人情。探春姐妹等,出门不是坐车就是坐轿,即使好奇经常掀开车帘,能看到的也只能是街景和各色看热闹的市井人物。
她们都不能与走遍大江南北的宝琴相比,她们的命运被四大家族牵拌着,而且掌握她们人生命运的都是一干置她们性命不顾的封建家长们,他们为各自的利益牺牲子女的前途。十二钗的婚姻,在现存的80回(实是79回,当代红学家按所述内容将第79回分割为两回)中已知的如元春迎春,一个是依例不得已进宫,一个被父亲抵债卖给孙绍祖,据判词等暗示两人都不得好死。元探之父贾政是典型的“好官”,唯皇帝是从,若上头要他奉献小女儿,他断不敢不从,更不用说贾赦贾珍贾琏之类,惜春巧姐等若非年纪尚小恐怕也要步元迎的后尘。黛玉的前途只在贾母的手中,一旦贾母去逝,也只能任人摆布;湘云的判词及曲子都暗示了夫婿将早逝,到时她孤身一人若遇上大风暴,无人可依托,也只能任凭贼人处置。
新版《红楼梦》薛宝琴扮演者殷叶子照片
宝琴有一个优势是谁都不能比的,就是他的亲哥哥薛蝌。从宝玉和宝钗的口中可得知薛蝌之为人。第49回,薛蝌带宝琴进京发嫁来至贾府中,“宝玉……笑道:‘你们还不快看人去!谁知宝姐姐的亲哥哥是那个样子,他这叔伯兄弟形容举止另是一样了,倒像是宝姐姐的同胞兄弟似的……’”。宝玉的眼中,薛蝌是如同宝钗一类的人物,其形容举止,待人接物是再好不过的。57回,薛蝌已与岫烟订亲,宝钗因岫烟处境而愁眉叹道,“如今不先定了他妹妹的事,也断不先娶亲的。如今倒是一件难事。”话语中表明薛蝌若不把他妹妹安顿妥了是不会考虑自己的事情的,宝琴能有这个这样为自己着想的哥哥实在是幸运至极。
在当时,既能出闺门走天下,又能得到至亲全方位关心的女子,几乎没有,而宝琴拥有这两样,不能不说是她的幸运,也是当时社会的幸运。
从上述介绍可知,宝琴出身富贵,婚姻美满,命运两济,而金陵十二钗都是“薄命司”中的女子,宝琴显然并不属于“薄命司”,故不在金陵十二钗之数。
嫁与梅翰林之子
书中从薛宝琴一出场,就交代了她许了梅翰林之子。在高鹗续本中只有由王夫人交代几句:“那琴姑娘,梅家娶了去,听见说丰衣足食,很好。”
单就薛宝琴个人性格方面说吧。与宝钗相比,世俗的礼教观念对她约束较少,思想自由,天真纯净。有她做的诗《蒲东寺怀古》、《梅花观怀古》为证。这两首诗借怀古之名,歌颂了主人公爱情故事,反映了宝琴的自由爱情的追求。虽然嫁给了梅翰林之子不符合曹雪芹原意,也不符合《红楼梦》整体结局,也不符合薛宝琴个人性格。而从小许于梅翰林之子,应是父母之命吧。如果嫁与梅家,怎么能体现出爱情的悲剧?当然,事事不能全料。尽管薛家败落,或许梅翰林之子并非是王仁之流,依旧按婚约娶了宝琴也是大有可能。
根据已经目前已公布的《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的记载,薛宝琴最终是嫁给了梅翰林之子梅问鹤,后来梅家败落时,她带着儿子逃到山庄居住。这与上述交代的内容一致。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