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政 编辑
贾政,字存周,是曹雪芹著作《红楼梦》中的人物,荣国府二老爷,贾母和贾代善所生的次子,贾宝玉的父亲,林黛玉的舅舅,薛宝钗的姨父。
他是除贾母外荣国府的最高掌权者,但同贾母一样不常管理府中大小俗务,每日只看书著棋,同一众清客闲聊,是名副其实的甩手掌柜,他并不喜好繁华奢侈的生活,在游览大观园时亦有过归农隐逸之意。
他自幼好读书,但并不是天生的方正呆板,出仕前,他“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但“一切为的是光宗耀祖”,因此重视读书上进,归于正途。
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人品端方,风声清肃。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惟失之于迂腐。他一心孝顺贾母,亦想严厉管教子女,宝玉挨打是《红楼梦》的精彩片段;他想作好官,可是不谙世情,只解打躬作揖,终日臣坐,形同泥塑,遭人蒙骗,弄得声名狼藉。政,谐音“正”,作者描写他的为人,亦着重一个“正”字。他是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悲剧人物,他既是悲剧的制造者,也是悲剧的受害者。
步入仕途
马加奇饰演的贾政
贾政自幼酷喜读书,原欲以科举出身,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遂额外赐了贾政一个主事之衔,升了工部员外郎 。元春省亲,贾政含泪启道:“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以此塑造他为忠臣。
悲谶语
元春省亲后的一次家宴,贾母带着大家制灯迷,贾政从各人的灯谜中看出一些不祥之兆,心里暗想:“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并预感到宝钗等“皆非永远福寿之辈“。因贾政在席,宝玉姊妹兄弟们都不大说话,贾母便撵贾政去歇息,众人才得以自在取乐 ,以此塑造贾政为孝子、严父。
宝玉挨打
贾政训宝玉
外任学政
宝玉挨打后调养了几个月。到中秋时节,贾政点了学政,于八月二十日起身赴任 。此次出差长达三年,回京途中因近海一带海啸糟蹋了几处生民,奉旨就着贾政顺路查看赈济,于七月间回府 。
中秋夜宴
贾政回府后,赐假一月,在里面母子夫妻共叙天伦庭闱之乐。中秋家宴上,他讲了个怕老婆的冷笑话:“偏是那日是八月十五,到街上买东西,便遇见了几个朋友,死活拉到家里去吃酒。不想吃醉了,便在朋友家睡着了,第二日才醒,后悔不及,只得来家赔罪。他老婆正洗脚,说:‘既是这样,你替我舔舔就饶你。’这男人只得给他舔,未免恶心要吐。他老婆便恼了,要打,说:‘你这样轻狂!’唬得他男人忙跪下求说:‘并不是奶奶的脚脏。只因昨晚吃多了黄酒,又吃了几块月饼馅子,所以今日有些作酸呢。’” 看得出来他素日忌惮王夫人。接着贾环、宝玉作诗,贾政点评道:“发言吐气总属邪派,将来都是不由规矩准绳,一起下流货。妙在古人中有‘二难’,你两个也可以称‘二难’了。只是你两个的‘难’字,却是作难以教训之‘难’字讲才好。哥哥是公然以温飞卿自居,如今兄弟又自为曹唐再世了。”
玩母珠
冯紫英进贾府推介四件洋货,其中有一件母珠。贾政赏玩过后联想到家族危机:“像雨村算便宜的了。还有我们差不多的人家儿,就是甄家,从前一样功勋,一样的世袭,一样的起居,我们也是时常往来。不多几年,他们进京来差人到我这里请安,还很热闹。一回儿抄了原籍的家财,至今杳无音信,不知他近况若何,心下也着实惦记。看了这样,你想做官的怕不怕?”又论自家道:“虽无刁钻刻薄,却没有德行才情。白白的衣租食税,那里当得起。”
仕途起落
贾政任学政期间“秉公办事,凡属生童,俱心服之至”,因此回京后得到吴巡抚保举,皇上擢升他为工部郎中 。贾元春、王子腾去世后,工部将贾政保列一等,皇上念贾政勤俭谨慎,即放了江西粮道,于宝玉大婚次日起身赴任 。此次出差将近一年,于次年正月初以“不谙吏治,被属员蒙蔽”的罪名被参回京 。
获罪抄家
贾政被参回京不久,因从前的一系列祸事导致贾府在元宵节获罪抄家 :宝玉涉嫌包庇蒋玉函而得罪了忠顺王;私自接收江南甄家转移家产;江西粮道任上被李十儿等家仆蒙骗,弄坏了名声;元春、王子腾先后去世;贾赦、贾琏在石呆子案善后过程中嫁祸于贾雨村;几个姓贾的远族接连被查;薛蟠在太平县闹出人命官司;贾政对贾赦、贾珍、贾琏、凤姐、贾蓉及其他家族子弟违法乱纪的行为失察,向驿站拿车、贾芹水月庵掀翻风月案两起事件,贾政也被贾琏蒙蔽。
人物结局
贾政
趁丁忧无事,贾政便向贾琏交代家事,自己带上贾蓉扶了贾母、凤姐、黛玉、秦可卿等人的灵柩回南安葬。回程路过常州毗陵驿地方,宝玉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前来拜别贾政。宝玉出家后,圣上赏了一个“文妙真人”的道号,贾府兰桂齐芳。贾政嘱咐家人道:“如今只要我们在外把持家事,你们在内相助,断不可仍是从前这样的散慢。”
曹頫说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曹家老仆道:“曹頫为人忠厚老实,孝顺我的女主人,我女主人也疼爱他。”曹寅和李老太君器重曹頫,《红楼梦》中贾政的品性以及贾代善、贾母对他的偏爱与此相合:“你不知天下父母心偏的多呢。”
康熙五十四年(1715)正月,曹顒病逝,康熙大帝谕旨:“著内务府总管去问李煦,务必在曹荃诸子中,找到能奉养曹顒之母如同生母之人才好。”李煦奏曰:“曹荃第四子曹頫好。”内务府奏曰:“即请将曹頫给曹寅之妻为嗣,并补放曹顒江宁织造之缺,亦给主事职衔。”
《红楼梦》写道:“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又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 长子袭官对应曹顒,额外选拔贾政对应曹頫。问还有几子、主事之衔、员外郎三个重要细节与曹頫生平相合,证曹頫为贾政原型。
曹頫自幼跟随曹寅读书,学业精进,备受夸奖。但是他不知变通,清史专家冯尔康评价道:“曹頫属于好学而无行政才能的人,所用又非人,只能给曹頫添事”,“曹頫是一个忠厚老实有点学问的人。看来他应变能力不强,在官场上分辨不出形势,因而处事时有不妥当的地方”。《红楼梦》中贾政在读书、官场、家事上的表现与此惊人吻合。贾政的影子甄应嘉“因为太真了,人人都不喜欢,讨人厌烦是有的” ,亦符合曹頫的形象。贾政、甄应嘉获罪抄家的经历也来自曹頫真事。
这一说法是由胡适所提出,并由此推断出曹頫的儿子曹雪芹是贾宝玉的原型,同时认定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不过胡适的论证很不严谨,并且是矛盾的:其一,史料证实,曹雪芹十二三岁时,曹家被罢官抄家并迁居北京“度命”,他不是贾宝玉的原型。其二、曹頫入狱抄家时只有三十岁出头,和老诚持重五十多岁的贾政相去甚远,更不可能生出20来岁已早逝的儿子贾珠,而且还有个六七岁的孙子贾兰;其三,胡适认为曹頫是贾政原型,但还认为曹頫当平郡王妃的姐姐是元妃的原型,贾政与元妃本是父女关系,若按胡适的说法,元妃成了贾政的姐姐。因此,此说逐渐被红学界所摒弃。
曹寅说
贾政有两个当王妃的女儿,其中次女远嫁。史料记载曹寅也有两个两个当王妃的女儿,萧奭《永宪录续编》载:“寅,字子清......母为圣祖保母。二女皆为王妃。”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长女嫁平郡王纳尔素为妃;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次女嫁某蒙古王子为妃。据此,当代研究者更多认同曹寅是贾政的原型,源于此说有诸多史料做支撑。
在家族关系上,贾政的父亲贾代善是一品大员,母亲史氏是一品夫人,老年守寡。据史料,曹寅的的父亲曹玺也是一品大员,母亲孙氏是一品夫人,老年守寡;贾政的长子早丧,留下一个遗腹子贾兰,贾家被抄时贾兰十三岁。曹寅的长子也早丧,留下一个遗腹子曹雪芹,曹家被抄时出去十三岁。贾政有两个当王妃的女儿,次女远嫁。曹寅也有两个当王妃的女儿,次女远嫁。
在亲戚关系上,贾政有位居官多年的大舅子王子腾,因亏空罢官而落败,死于路途中,结局悲惨。据史料,曹寅也有位居官多年的大舅子李煦,因亏空罢官而落败,死于流放中,结局悲惨。
贾政的表弟即贾母史氏的侄子史鼐“迁委外省大员”,贾家被抄后,史鼐被罢官。据史料,曹寅的表弟即母亲孙氏的侄子孙文成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年出任杭州织造,曹家被抄后,孙文成也被罢官。
贾政的岳父即王子腾的父亲管着“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据史料,曹寅的岳父即李煦的父亲李士桢曾出任东南沿海的浙江布政使、福建布政使、广东巡抚等职,海外贸易由其管辖。
贾政途径的毘陵驿
贾政曾在坐船路过毘陵驿时遇到下雪。据史料,曹寅也曾在坐船路过毘陵驿(江苏常州)时遇到下雪,作《毘陵舟中雪霁》一诗。
此外,其他史料记载对此也有佐证,裕瑞的《枣窗闲笔》载::“所谓宝玉者,尚系指其(雪芹)叔辈某人,所谓“元迎探惜”者,皆诸姑辈也。”裕瑞称,贾宝玉的原型是曹雪芹的叔辈人,自然贾宝玉父亲贾政的原型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
书中评价
贾政
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
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
贾政训子有方,治家有法……公私冗杂,且素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每公暇之时,不过看书着棋而已,馀事多不介意。
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纵拟了出来,不免迂腐古板,反不能使花柳园亭生色,似不妥协,反没意思。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但说是个好上司,只是用人不当,那些家人在外招摇撞骗,欺凌属员,已经把好名声都弄坏了。
红学评论
(一)
贾政迂疏肤阔,直逼宋襄,是殆中书毒者。然题园偶兴,搜索枯肠,须几断矣,曾无一字之遗,何其干也。倘亦食古不化者与?孔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媵薛大夫。”政之流亚也。
(二)
贾政是有真性情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丢失自己真正的追求,成为一个失语状态下的典型文人形象。在书斋中他迷失自身,在贾府中、在父母和子女面前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在官场中也处于失语状态。探究其因,是封建文化自身的矛盾性、清王朝文化的存在样态以及《红楼梦》文本美学追求所决定的。
(三)
《红楼梦》中的贾政,是一个与贾宝玉彼此对立、相互参照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体现了作者卓越的艺术创造力。作为荣国府的家长,贾政对宝玉的要求是全面而严格的,这一“严父”形象的思想性格、内在感情与真实心态及其社会历史、文化本质,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和文学价值。
贾政
(四)
贾政自身是个完美主义者,所谓爱之深,责之切。贾政一心想做好贾府的传承工作,希望宝玉能对这个家族兴衰担起自己的责任,延续贾家的兴旺,容不得贾府的一丝衰败。上元佳节,贾政参与众人的猜灯谜,众人的谜底却都是不祥之物,贾政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覆去竟难成寐,不由伤悲感慨,不在话下。为何一番猜谜竟能引起贾政如此悲观的思虑呢?原来贾政心底一直忧心忡忡,时刻担心会有什么意外发生,导致贾府遭殃……贾政那日暴打宝玉,就是希望把他拉回正途。
(五)
算盘打动乱如麻,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爆竹暗喻荣华富贵昙花一现……所有的谜语都流露出悲观的气象。欢庆之日,却句句凄凉,句句不祥。书中借贾政之感预示贾家忽喇喇大厦将倾,树倒猢狲散的败落悲剧已不远了,贾政的忧患意识也跃然纸上。在一场连着一场的欢宴、一次接着一次的聚会、一轮赶着一轮的狂欢中,贾政预感到了危机。但他除了时常微微叹息,背着手踱来踱去,并无实际行动。加之他不惯于俗务,不能亲力亲为,想起家务就一时不能安心,遂懒政当头,自暴自弃,借着与相公清客闲谈来麻痹自己。
其他评价
许还山版贾政
贾政迂腐。贾宝玉是贾家不可或失的命根子,是贾府唯一的希望。而贾政从贾宝玉出生之日起就为他铺设了一条仕途经济的青云大道。他对皇上的忠心也表现为一种愚忠。皇上一时听了御史之言,令锦衣军将贾府家产抄没,贾政虽心生悲郁,但对皇上却绝无怨言,而且在锦衣军翻箱倒柜、逞凶施威以后,贾政还能面朝北面,含泪谢恩。可见,他深谙“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之理。
贾政算得上清廉,却糊涂而迟钝。他一贯“勤俭谨慎”,为官清廉。不贪污纳贿,却不能管束手下人奉公执法,更谈不到以自己为表率,循循善诱,知人善任。对他们放纵不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弄到他们打着自己的旗号为非作歹的地步。因此,他的被弹劾又是必然的。
但是,贾政却是一个孝顺之人。贾政对母亲可谓恭恭敬敬,唯命是从。平日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他总是先行奉上,让母亲亲尝、过目。安排家宴,也总是讲个笑话什么的,以博母亲欢颜。打宝玉,本是为了严惩不肖,让宝玉归于正途,将来好光宗耀祖。这应算是做父亲的正当权利,但贾母溺爱孙子,反而经常因此严斥贾政。为了不违母意,贾政只有放弃这权利。这都可以体现贾政对母亲的一片深情。
总之,贾政深受孔孟思想的影响,他虽清廉孝顺,却迂腐守旧,迟钝糊涂。
北影版《红楼梦》贾政
1944年卜万苍执导电影《红楼梦》梅熹饰 贾政
1949年周诗禄执导电影《红楼梦》李鹏飞 饰 贾政
1962年岑范执导电影《红楼梦》徐天红 饰 贾政
1962年香港邵氏电影《红楼梦》 赵雷 饰 贾政
1977年香港佳视版电视剧《红楼梦》郑雷 饰 贾政
1978年台湾华视电视剧《红楼梦》仪铭饰贾政
1983年台湾华视版《红楼梦》张复建饰 贾政
1987年大陆央视版电视剧《红楼梦》 马加奇饰贾政
1989年中国内陆电影版《红楼梦》 章杰 饰 贾政
1996年台湾华视版电视剧《红楼梦》 傅雷饰 贾政
2010年李少红导演电视剧《红楼梦》 许还山 饰 贾政
2017年潘礼平电视剧《红楼梦》肖杨博涵 饰 贾政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