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鲍克斯 编辑

美国前国会议员、第11任美国驻华大使

马克斯·鲍克斯马克斯·鲍克斯

马克斯·鲍克斯(Max Baucus,1941年12月11日—),出生于美国蒙大拿州伦娜,民主党政治人物,1975年至1978年任联邦众议员,1978年至2014年任联邦参议员,2014年至2017年任美国驻华大使。

鲍克斯被认为是温和的民主党成员,由于蒙大拿州是传统的农牧业州,所以鲍克斯在贸易政策上倾向于保护美国农业。在外交政策上,鲍克斯反对美国对古巴进行制裁和封锁,他曾支持美国对伊拉克动武,但在2007年反对美国向伊拉克增兵,呼吁美国逐步从伊拉克撤军。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马克斯·鲍克斯

外文名:Max Baucus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41年12月11日

毕业院校:斯坦福大学

职业:公务员、外交官

出生地:美国蒙大拿州海伦娜

信仰:基督教

性别:男

爱好:跑步

人物经历

编辑

马克斯·鲍克斯

1941年12月11日,马克斯·鲍克斯出生于美国蒙大拿州首府海伦娜。

1959年,毕业于海伦娜高中。

1964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

1967年,获斯坦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1971年,在蒙大拿州米苏拉开始法律事务。

1972年,实际安排和居中协调了蒙大拿州的宪法会议的召开。

1973年至1974年,任蒙大拿州众议员。

1974年,当选蒙大拿州联邦众议员。

1975年1月3日,就任联邦众议员。

1976年,连任联邦众议员。

1978年11月7日,当选蒙大拿州联邦参议员。12月14日,辞去联邦众议员职务。12月15日,被任命接替保罗·哈特菲尔德(Paul Hatfield)辞职后留下的参议院空缺。

1979年1月3日,正式就任联邦参议员。

1984年、1990年、1996年、2002年、2008年,连续当选联邦参议员。

2001年至2003年,任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

2007年1月3日至2014年2月6日,再任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

鲍克斯还先后在国会关联农业、食品、林业、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财政、金融、税务等领域的委员会任职。

2013年12月20日,被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为美国驻华大使。

2014年2月6日,鲍克斯的提名在参议院以96票赞成、0票反对的结果通过,同日辞去联邦参议员职务。 2月21日,在美国副总统拜登主持下宣誓就任第11任美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鲍克斯是1979年中美建交以后上任时年龄最大的驻华大使,是继普理赫之后首位不会说中文的驻华大使,是第二名国会出身的驻华大使。 3月18日,召开上任后的首次新闻布会。

在任驻华大使期间,鲍克斯访问了中国大陆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2017年1月20日,卸任美国驻华大使。

对华关系

编辑

2010年10月13日与习近平会面2010年10月13日与习近平会面

马克斯·鲍克斯在担任驻华大使之前曾八次访问中国,在华盛顿与蒙大拿州多次接待中国贸易代表团。 1993年,首度正式访华。 1997年,陪同时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访华。 2010年10月,以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身份访华并会见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习近平。

20世纪90年代,鲍克斯支持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接触”政策,支持无条件延长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主张把人权问题与贸易问题脱钩。2000年协助推动参议院通过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议案;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美谈判过程中,鲍克斯同样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担任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期间,鲍克斯推动民主、共和两党议员向奥巴马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对中国的所谓“不公正贸易手段”采取强硬态度。2013年7月,他和其他三名有影响力的国会议员致信奥巴马,要求华府在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上向中国施压。

鲍克斯曾任国会中国问题委员会主席,指责中国有人权问题、低估人民币汇率、限制稀土出口。

2010年10月,在北京与中国官员举行会晤之后称,迫切需要让人民币更快升值,并敦促制定一个有意义的货币升值时间表,并批评了中方知识产权保护等其他几项经济政策 。

个人生活

编辑

马克斯·鲍克斯有三段婚姻:1975年与第一任妻子结婚,1982年离婚,有一个儿子;1984年与第二任妻子旺达·明吉(Wanda Minge)结婚,2009年离婚;2011年与自己昔日的办公室主任梅洛迪·哈内斯(Melodee Hanes)结婚。

下一篇 骆家辉

上一篇 特里·布兰斯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