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新生 编辑
姚新生,1934年10月24日出生于上海市,药学教育家与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暨南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教授,暨南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及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所名誉所长 。同时担任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访问客座教授、《创新药物研究》(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医科院北京药物所)、《创新中药关键技术》(天士力集团)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以及国家药典委员顾问等职 。
1955年毕业于东北药学院(今沈阳药科大学)后留校任教;1983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获药学博士学位;1987年至1988年担任沈阳药学院(今沈阳药科大学)常务副院长;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至2000年担任沈阳药科大学校长;1998年至2001年担任沈阳药科大学党委书记;2002年担任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所长 ;2013年担任澳门科技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 。
长期致力于中药与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及其应用开发研究 。
中文名:姚新生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34年10月24日
毕业院校:沈阳药科大学、东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天然药物化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主要成就: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4年10月24日,姚新生出生于上海市 。
姚新生
1950年06月至1955年06月,就读于东北药学院(今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并获得学士学位。
1955年07月至1978年01月,在东北药学院(今沈阳药科大学)工作,担任助教。
1978年01月至1981年01月,在东北药学院(今沈阳药科大学)工作,担任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主任、讲师。
1981年06月至1983年12月,就读于日本东京大学,并获得药学博士学位。
1987年,担任沈阳药学院(今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教授 。
1987年02月至1988年04月,担任沈阳药学院(今沈阳药科大学)常务副院长 。
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1996年09月至2000年06月,担任沈阳药科大学校长。
1998年05月至2001年06月,担任沈阳药科大学党委书记 。
2001年,主持组建的深圳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中心成立,并担任中心主任。
2002年01月,担任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所长 。
2013年,担任澳门科技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 。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姚新生长期从事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及研究工作。文革前后先后从事了重要人参、线麻叶、淫羊藿、板兰根等活性成分研究工作,研制开发了用于治疗大动物肠梗阻的线麻叶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羊霍片(商品名新神灵片)及治疗肝炎的板兰根注射叶(商品名201注射叶),均获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投产。线麻叶注射液并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1-1983年在日本留学期间,从事前列腺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的研究,首次采用活性追踪分离方法从中药软紫草中追踪分离得到5种微量抗炎活性成分,并采用波谱解析技术测定了他们的结构。其中3种为新活性成分,由此在日本申请获得了两项物质专利。回国后先后研究了薤白、独活、银杏叶、粉背荜解、了哥王、龙葵等十余种中草药的抗血栓及抗癌活性成分,分离并测定了上百种活性成分的结构,其中新化合物约三十种。申请了8项专利,研制开发成功银杏叶口服液、银杏叶标准提取物的产品 。
学术论著
截至2015年10月,姚新生课题组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500余篇文章,1986年以来已有373篇被SCI收录,他引总频次:3664次,h-index: 31 。
学术交流
截至2015年10月,姚新生在中国国内外召开的学术会议上应邀做大会报告三十余次 。
承担项目
项目时间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担任职务 |
---|---|---|
2005年1月—2006年12月 | 南海红树林真菌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筛选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参加及指导 |
2005年1月—2005年12月 | LET中药药理研究 | (横向),参加 |
2004年10月—2004年12月 | 四种山芝麻的抗炎活性及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 (横向),参加 |
2004年8月—2007年8月 | 清热解毒类名优中成药的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研究 | 广州市中药现代化重大科技专项,主持 |
2004年7月—2007年7月 | 蚕桑功能活性物质利用研究 | 国家茧丝绸发展基金,参加 |
2004年7月—2005年7月 | 藏药质量标准研究 | 青海奇正藏药厂(横向),参加 |
2004年1月—2006年12月 | 适合高通量筛选中药样品库的建立 | 国家中医药局项目 |
2004年1月—2006年12月 | 抗癌活性化合物YFS的体内代谢和生物转化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加及指导 |
2003年12月—2004年7月 | 100种中药提取物制备 | 香港赛马会研究院(横向),主持 |
2003年12月—2007年12月 | 抗肿瘤中药新药白头翁总三萜的研制 | 广东省关键领域重大突破项目,参加 |
2003年12月—2007年12月 | 抗肿瘤中药新药BTW的研究 | 广州市重点科技攻关专项,参加 |
2002年1月—2003年12月 | 海洋动植物中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 | 科技部863计划,主持 |
2002年1月—2003年12月 | 海洋微生物中抗癌等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 | 科技部863计划,主持 |
2001年1月—2003年12月 | 抗癌天然活性成份呋甾皂甙的全合成衍生物制备及结构修饰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主持 |
申请专利
截至2015年10月,姚新生申请了79项专利,已获授权16项 。
专利号 | 专利名称 |
---|---|
101103675.3 | 咔唑生物碱类细胞周期抑制剂、细胞凋亡诱导剂及其制备 |
201123987.5 | 咔唑类生物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
301123988.3 | 咔唑生物碱类抗癌药物及其制备 |
402109206.0 | 北缬草有机溶剂提取物的医药用途 |
502109400.4 | 一种具有镇静安眠作用的倍半萜类成分及医药用途 |
602109363.6 | 双硫伦包合物滴眼剂及其制备方法 |
702109271.0 | 脱酸银杏叶和脱酸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802132849.8 | 一种高稳定性抗白内障药物 |
902109849.2 | 一种治疗癌症的强心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1003111502.0 | 黄连、黄柏及三棵针总生物碱的用途及其制备方法 |
1103111501.2 | 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及医药新用途和制备方法 |
1203129469.3 | 总草苔虫内酯用于制备抗SARS冠状病毒药物的用途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5年10月,姚新生成功研制开发新药4个,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 。
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截至2015年10月,姚新生已培养了77名博士、56名硕士、9名博士后;所培养的学生中已有1位(胡柯)获得教育部“百名优秀博士”称号,3位(何祥久、崔亮、何军伟)获得省优秀博士称号;2位(崔承彬、林厚文)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3位(高昊、何蓉蓉、戴毅)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位(高昊)选为“珠江学者”及“国家优青” 。
编写教材
截至2015年10月,姚新生主编出版了《天然药物化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以及《超导核磁共振波谱解析》等三部全国医药院校统编教材及研究生教材 。
教育思想
姚新生认为作为研究生导师应承担起以下三大任务:教书育人,传承后世;科学研究,探索真理;服务社会,推进发展 。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1996年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中国工程院 |
2000年 | 香港理工大学杰出学人称号 | 香港理工大学 |
2002年 | 辽宁省优秀专家称号 | 中共辽宁省委员会、辽宁省人民政府 |
2007年 | 中国药学会特殊贡献奖 | 中国药学会 |
天然药物化学
作者名称 姚新生
作品时间2006-11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作者名称 姚新生
作品时间1997-3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5年—2002年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评审委员会委 |
1996年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
1996年5月—2000年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六届、第七届学科评审组成员 |
1998年1月 | 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专家委员会第二届委员(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领导小组) |
1998年—2002年 | 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副理事长 |
1999年2月 | 同仁堂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 |
2000年 | 上海实业公司科学顾问 |
2000年10月—2001年9月 | 日本国九州大学客座教授 |
2000年10月 | 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 |
2000年10月 | 台湾中国医药学院荣誉教授 |
2000年12月 | 现代化中医药国际协会学术顾问 |
2001年 | 山东医学科学院客座教授 |
2001年 | 山东大学兼职特聘教授 |
2001年 | 浙江大学药学院客座教授 |
2001年 | 通化市政府科学顾问 |
2001年1月 | 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2001年2月 | 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
2001年2月 |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客座教授 |
2001年5月 |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名誉研究员 |
2001年7月 | 深圳中药天然药物研究中心主任 |
2001年7月 | 浙江中医学院顾问及客座教授 |
2002年 | 华中理工大学同济药学院名誉教授 |
2002年 | 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
2002年 | 植物化学与西部地区植物可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
2002年 | 生物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
2002年 | 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
2002年 | 香港大学基金委员会优先领域联合管理局科学顾问 |
2002年 | 日本汉方药研究振兴财团评议员 |
2002年4月—2005年4月 | 香港理工大学药物研究及现代中药研究所顾问委员会委员 |
2002年4月 | 微芯生物技术公司科学顾问 |
2002年5月 | 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 |
2002年6月 | 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荣誉会员 |
2002年8月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生物技术研究部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
2002年8月 | 大连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
2002年11月 | 成都市政府科技顾问 |
2002年12月 | 桂林市政府科技顾问 |
2003年2月 | 中国执业药师协会常务理事 |
-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药学学科评审组召集人 |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医中药学科评审组组长 |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评审委员 |
- | 国家新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 |
- | 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
- |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理事 |
- |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药学发展基金委员会理事 |
- |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医学专家二组副召集人 |
- | 辽宁省药学会理事长 |
- | 辽宁省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
- | 沈阳市政府科技顾问 |
- | 沈阳药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高级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副主任 |
- | 《创新药物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
- | 《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医科院北京药物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
- | 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
- | 《创新中药关键技术》(天士力集团)实验室学术委员 |
- | 日本东京大学、神奈川大学、日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客座/名誉教授 |
- | 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访问客座教授 |
- | 《中国药物化学》副主编 |
- | 《中国中药杂志》编委会副主编 |
- |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杂志编委(科技部主管) |
- | 《医药世界》专家委员会委员 |
- |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处方药杂志》编委 |
2021年3月 | 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
姚新生是建国以来第一批留日药学博士,在天然药物化学研究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桃李满天下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评)
姚新生不但是一名勇攀科学高峰并取得累累硕果的专家,更是一位平易近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 。(南方网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