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内光政 编辑
米内光政(日语:米内光政/よない みつまさ ;英语:Mitsumasa Yonai,1880年3月2日—1948年4月20日),日本首相,海军大将。生于岩手县盛冈市。毕业于日本海军兵学校和海军大学。曾参加日俄战争的对马海战。历任舰队参谋长、舰队司令、佐世保及横须贺镇守府司令等职。1936年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兼第1舰队司令。1937年4月晋海军上将,同年2月至1939年8月任海军大臣。在任时,主张以武力征服中国、扩张海军、称霸世界。 1940年1月任首相,因反对与德、意结成军事同盟,被陆军视为亲英美派,7月被迫辞职。在任内加紧对华攻势,扶持汪伪政权。 此后以重臣资格反对军人组阁。1944年7月复任海军大臣,反对本土决战,主张接受《波茨坦公告》。抗战胜利后,被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列为甲级战犯。日本投降后,参与解散日本海军的工作。 1948年4月20日死亡。
概述图来自
中文名:米内光政
外文名:Mitsumasa Yonai米内光政/よない みつまさ
国籍:日本
民族:和族
籍贯:岩手县
出生日期:1880年3月2日
毕业院校:盛冈中学、海军兵学校、日本海军大学
死亡日期:1948年4月20日
参加日俄战争。历任第3舰队隊司令长官、第2舰队司令长官、横须贺镇守府司令长官、昭和11(1936)年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翌年担任林铣十郎内阁海军大臣,晋升海军大将
七七事变中事迹
1937年2月米内出任近卫文麿内阁海军大臣,4月晋升海军大将。他主张舰队是用来保卫国家的,不是随便拿来打仗玩的,因此被人讽刺为金鱼大臣,意为华丽好看而没有实际作用。同年7月7日,著名的卢沟桥事件爆发,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正式爆发,由于事不关己,他也主张不扩大事态,作为海相在特别国会回答议员质问时自作主张地说:“陆军作战范围不会超过永定河和保定一线”,把坐在边上的陆军大臣杉山元气得满脸发白。
轰炸中国城市
卢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因中国军队秘密进驻上海市区,打死前来侦察的日本横山勇夫大尉等两人,八一三事变爆发。接着张治中率德械师围攻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这一下惹了本来抱着看热闹心态的海军。米内便极力主张派兵进攻上海,同时向华南地区派兵,并下令日本海军航空兵进行越洋轰炸。8月14日晚上的的内阁会议上米内已经公开声称:“事态不扩大主义已经消灭了,打到南京去,海军将做应该做的一切。”当松井石根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司令,临行前向他和杉山元陆相表示这次一定要攻占南京,他也一言不发的表示默认。当攻陷南京后,他力主利用德国大使陶德曼对华进行诱降活动,为蒋介石拒绝后,他又支持日本陆军发动了侵略中国武汉的战争(武汉会战)。米内曾在1938年1月的一次日本内阁会议上说:“苏联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是人类的公敌,北进苏联是日本的主要国策之一。因此,我极力主张在张鼓峰、诺门坎两地对苏联发起攻击,也就是伸出两只触角,试探一下苏联布防在两处的军事虚实,为以后的全面进攻苏联作准备。”
派兵侵占海南
1938年10月海陆军联合奇袭击广州后,他又派兵去攻占海南。由于武汉和广州失陷后,国民党军队海军和空军受到了重创,已无力防守海南岛。于是次年中国的第二大岛海南很快就沦陷于日军之手。占领海南是为了作为南进太平洋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基地,米内明知对英美作战这个想法很荒唐,但却按所谓的常识走出了这极其危险的一步。
米内光政
米内、山本、井上三人极力反对德意日同盟的重要理由是,如果同德国缔结同盟或进行协商,不久将有诱发日美战争的危险,如果日本一旦卷入对美作战的漩涡,则是相当危险的,也是日本海军难以忍受的,因此,无论从国策上还是战略上考虑,都必须反对与德国缔结同盟。米内、山本经过8个多月的旗帜鲜明的反对,阻止了加强日德协定提案的进一步升级,暂时将日本从陷阱中拯救了出来。
极短命的阿部信行内阁之后,米内能够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和昭和天皇是分不开的。当时,德国的铁蹄正在欧洲肆意的践踏着,而日本方面,不只是军部,舆论的导向也对日德意三国同盟充满期待。天皇对此忧心忡忡,于是决定任命海军中的卓识派米内光政为内阁总理大臣。不过作为米内个人,在天皇最初决定将大任交付米内光政的时候,米内光政并没有组阁的打算。不过,当天皇大声的向他宣布“朕,命爱卿组阁”的时候,米内光政再也无法拒绝了。“那感觉就像是被电击到一样。”
米内光政
不过米内光政与陆军的关系一直都不好。组阁之后的米内一再受陆军掣肘,倒阁的种种活动从米内开始组阁的那一天就开始了。约半年后,陆军向内阁提出建立日德意三国同盟,这其实就是意味着和美英的决裂,米内不顾日本海军历次演习都是针对美国海军的事实,公然宣告:“日本海军不是为了对美开战而建立的,拿来对付德意海军还差不多。”陆军忍无可忍,支使畑俊六陆军大臣向内阁提出辞职,并不派人继任。由于海陆军大臣必须现役这个法西斯条款,米内光正内阁不得不在昭和15年(1940年)7月22日宣布总辞职。在事后的发布会中,米内公开表示,总辞职的原因就是因为陆军的种种阻挠。
之后的时光说清闲也不清闲。老朋友山本五十六出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后,在太平洋进行赌博作战,珍珠港和中途岛一胜一败,接着瓜岛争夺战又使日本海军元气大伤,随后山本在布干维尔战死,米内出任山本国葬委员长。山本战死前一日,米内神奇的梦到山本来向他辞行,但他反对把山本神化,反对建立山本神社,和井上一起把那个地方称为垃圾山。
太平洋的局势也日渐不利。昭和19年(1944年)7月22日,随着塞班岛被攻陷,东条英机内阁终于走到了尽头。朝鲜总督小矶国昭组织内阁。由于昭和天皇对于小矶的能力并不十分信任,于是再次请米内出山,恢复现役就任海相,组成小矶、米内陆海军联合内阁。米内上任的当晚,就把东条时代的海军次官冈敬纯放逐,把海军大学校长井上成美拉来当次官。
当日本海军在莱特湾海战惨败后,米内光政沮丧地说:“我觉得这就是终结!”此时疯狂的日军组织起神风特攻队,米内背着井上成美向天皇奏请晋升井上成美为海军大将,同时就任海军大学校长。“去海大吧,可以借机保护并制止海大的学生们不要盲目投效神风特攻队。”米内开始探寻日本的战后之路。于是在昭和20年(1945年)5月的重臣会议上,米内光政与陆相阿南惟几展开论战,申明“能早一天媾和就早一天结束战争”。同时还指出,抵抗只能让战争继续下去。不过就在投降的前三天,昭和20年(1945年)8月12日,主战派的大西泷治郎中将和丰田副武军令部总长依旧表示反对投降,并擅自向天皇上奏。听闻此事的米内大怒,将二人传至大臣室大加申斥。当然,大西还想和米内争论,但平日里一向沉默寡言的米内光政此时怒不可遏,怒斥大西将把日本带向灭亡之途,其声音之大隔着门板都可以听得到。
就在战争即将结束之际,米内认为自己在全面侵华和投降时任海军大臣,一定会被列为战犯,并为自己在巢鸭拘禁所安排了位置。不过与在投降之日自杀“谢罪”、并留下了“一定要斩杀米内”的遗言的陆军大臣阿南惟几不同,米内光政还是选择了接受审判。尽管米内光政在1937年-1939年期间有着严重的侵华罪行,但由于他反对发动太平洋战争。被美国人认为是和平人士,最终没有被美国人列入战犯名单。
维护天皇
米内光政曾以证人的身份于1946年3月和5月两度出庭。米内没有忘记天皇陛下对自己的关爱,在法庭上,米内指出“在一开始,我就认为日本根本没有胜算,反对开战”、“天皇陛下个人对太平洋战争是极力反对的,但由于内阁上下一致决定要对外开战,陛下不得已只能承认了这个事实”等,一再维护天皇。
铜像
其实最想把昭和天皇拉上审判台的是澳大利亚人,但麦克阿瑟大帅不想那么干,给了澳大利亚人一个首席法官的荣誉来封他们的口。但最坚决的反日分子韦伯在审判时老是偷空干私活,从不放过任何能扯上皇族或天皇的空子,这次本来两眼又开始发绿了的韦伯大法官最后在米内光政面前败下阵来,怎么能不气得大骂“八嘎”呢。
东京审判首席检查官Keenan倒是对米内很尊敬,在离开日本之前曾设宴招待米内。不过,据后来山田风太郎在他的《人类临终图册II》的记述,米内是个直言不讳的人,好在翻译官出于外交的考虑和做了适当的修改才使得宴席没有不欢而散。
米内光政
米内作为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时的海军大臣,在事变发生后派遣舰队进攻上海和南京,又极力支持陆军侵略华南地区,又派兵侵占了海南岛。完全可以说 ,他手上也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日本投降后,米内光政的名字也在国民政府公布的战犯名单之内。但为什么他最终却被美国驻日军“无罪释放”呢吗?这是因为他在1940年日本军部发动太平洋战争前夕曾反对过日本与德、意结盟,也反对过与美国开战;结果在战后由一名侵华战犯成了“反战英雄”,并且还被美国军方邀请去法庭做证。首先,米内与山本、井上联合起来反对对美国开战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他爱好和平(反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这从他1937至1939年的侵略中国的史实足可以证明,他从来没有反对过日本对亚洲国家特别是对中国的侵略扩张。之所以反对同美开战,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美强日弱,同美开战会树立起一个新的强敌,使日本的侵略扩张政策半途而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