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木武夫 编辑
三木武夫(みき たけお,1907年3月17日—1988年11月4日),日本政治家,曾任日本自由民主党总裁,曾是日本自民党内最小派系三木派的领导人。日本第66任首相(内阁总理大臣)。当选19回议员,在职51年。
1974年首相田中角荣因为洛克希德丑闻下台后,通过椎名裁定意外上台,然而2年后却因为治理腐败损害党内大派系利益而被迫下台。但他专注于净化政界和政治改革,其政治姿态被人称为“绿色三木”。
中文名:三木武夫
外文名:Takeo Miki
国籍:日本
民族:大和
出生日期:1907年3月17日
逝世日期:1988年11月4日
毕业院校:明治大学
职业:政治家
出生地:德岛县土成町
所属政党:自由民主党
所受勋章:大勋位菊花大绶章
三木武夫在阿波市的故居
三木武夫曾留学于美国南加州大学,后于1966年获颁该校荣誉法学博士;
1937年,毕业于明治大学,首次当选日本众议院选举;
1947年6月,任递信大臣;
1955年3月,任运输大臣;
1958年6月,任科学技术厅长官兼经济企划厅长官;
1961年7月,任科学技术厅长官;
1965年6月,任通商产业大臣;
1966年12月,任外务大臣;
1972年8月,任《内阁法》第九条下的指定国务大臣(即所谓“副首相”);
1972年12月,任国务大臣兼环境厅长官;期间,九州熊本县水俣市发生水俣病事件。三木武夫发表言论,倡议设立日本国立水俣综合研究中心(国立水俣病総合研究センター);
1973年11月,再次出任环境厅长官;
1974年12月,当选自民党总裁;
1974年12月9日,出任首相;
1976年12月24日,自民党在大选中失势、辞任首相;
1988年11月4日,心脏衰竭病逝,享年81岁。
三木武夫1929年在学校演讲
1907年3月17日,三木出生在德岛县板野郡御所村一个农业兼营肥料业家庭,是家里的独子。三木从小事个有正义感、勇于追求真理的少年。在御所小学的六年中,除图画、手工课外,其他各门功课均属上等,操行分数尤为出众。小学毕业后,三木考入德岛商业学校,在小时受聘为校棒球部管理,为筹措活动资金,组织过义卖会。由于义卖收入多被校方扣留,引起学生们不满。三木作为学生代表与校方交涉,但却遭到校长训斥。为此,三木号召全校同学举行该校有史以来第一次罢课。这次为期一周的学潮,最后以校长降级、三木等三名学生被开除告终。
1938年在日美亲善国民大会上演讲
就在这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并在国内迅速建立法西斯专政体制。随着战局的发展,头脑发涨的扩张主义者又发出了对英美开战的狂妄叫嚣。三木在美国留学多年,深知美国力量的强大,为阻止这场冒险的“大东亚战争”,他与贺川丰彦等人组织日美和平同志会,召开日美亲善国民大会,在会上发表“日美不可开战”的演说。这样一来,他便成为与政府唱对台戏的人,因此在1942年的翼赞议员选举中,没有成为大政翼赞会的推荐议员。尽管如此,由于反战势力的支持,他仍以非推选议员的身份,再次当选众议院议员。
三木武夫
三木的这些经历,确立了他在战后政党政治中堪与吉田茂、鸠山一郎、岸信介、河野一郎、大野伴睦等老一辈领袖人物并驾齐驱的地位,然而却迟迟不能就任党内最高领袖,执掌政府首相大权。而当他以一党领袖就任片山内阁大臣时只担任次官以下官职的池田勇人、佐藤荣作、田中角荣等党内后辈人物,却捷足先得,先后担任首相。原因在于池田等人是自民党主流派的后继人物,而三木虽为党内元老,却经常处于党内“旁流”的位置。因此,尽管他几次竞选总裁,总是因寡不敌众而败阵。
与被称为有“决断力和实行力”的田中角荣相比,人们常把三木视为喜欢追求“理性”“舍实求名”的政治家。岸内阁时,他为反对《警察职务执行法》而退出内阁。拒绝出席新《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国会表决。佐藤内阁时,他反对佐藤首相的主张,坚持主张归还“无核冲绳”,并在1972年4月访问中国,公开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它不可分割的领土”,呼吁尽快恢复中日邦交。他的这些举动,往往能够站在与现政府立场对立的社会正义一边,从而使他在民众中留下了“诚实和清廉”的印象,并享有一定威望。
三木在自民党内经常身处逆境,被人称为“巴尔干政治家”。对此,他自己毫不避讳,反而引以为荣。他认为当今世界各国已成为在困难的国际关系中探寻出路的“巴尔干国家”,即使像基辛格那样的有名人物,也不外是一个“巴尔干政治家”。所以,“不仅国际问题,在国内问题方面,也越来越需要这种巴尔干政治家。他坚信的理念是,即不使能同意社会主义,也不能采取纯粹的资本主义立场,而应当采取“革新的保守立场 ”。
三木武夫
三木是自民党中屈指可数的元老之一,当选总裁也无须惊奇。但从现实上看,三木派在派系林立的自民党中,还只是个较小的派别,要维持政权,必须有其他派系的支持与合作。为此,三木在安排内阁成员时,充分考虑到各派的利益。1974年12月9日,三木内阁正式成立。其时,为平衡党内派系,由福田赳夫为副总理兼经济企划厅长官、大平正 芳(对华关系重要影响的未来首相)为大藏大臣、中曾根康弘(曾被周总理夸赞的未来首相)为自民党干事长,是为“举党体制”。
三木上台伊始便致力于“廉洁、诚实”的政治主张,对自民党的现行体制进行改革,为推行自民党现代化,曾向国会提出关于总裁选举的法案。主张由10名以上议员推出候选人,再由地方党员投票复选确定前两名,再由党内国会议员选出总裁。但最后因党内反对而无果。
三木武夫
随后发生的洛克希德事件,成为了其内阁垮台的直接导火索。1976年2月,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跨国公司小委员会上,洛克希德公司副经理证实,其公司曾向日本政界幕后人物提供30余亿日元的活动经费。洛克希德案件由此拉开乱纷复杂、广泛牵涉的帷幕。
三木对这一事件的反应很迅速,2月6日,他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表示,“即使涉及到日本的名誉,也要查明问题。如有触犯法律之处,必须严加处理。”接着,他根据国会要求。亲自写信给美国总统福特,要求美方公布“全部有关资料。”3月,日美两国达成《司法互助协议》,决定两国司法部门互通情报。三木内心想法如何暂且不说,他对追究洛案的积极态度却捅了马蜂窝,自民党中“倒三木”运动接踵而至。先是椎名副总裁站出来,指责“三木闹得太过分了”要求三木代表政府就洛案事件向国民道歉,把案子全部委于司法机关处理,并在整党后辞职,三木在舆论声援下进行反击,使得椎名难以摆脱“掩盖洛克希德案件”之嫌,不得不退回幕后。 接着,河野洋平等六名自民党党员,声明与“腐败诀别”“确立新自由主义”“脱离上通下达僵板的政治”于6月25日退出自民党,树起“新自由俱乐部”的旗帜。这对三木的总裁地位是个很大的冲击。
至7、8两月先后逮捕各在关公司负责人及前内阁相关人员。其中,前首相田中角荣及其秘书的被捕,影响巨大。三木内阁因案情的进行及改革的失败,越发孤立于自民党内主流派及改革派之间,政权开始呈瓦解之像。自民党内,福田派与大平派合作向其施压,而田中派议员则要其立即下台。1976年10月21日,自民党推举福田赳夫为继任总裁。而三木武夫继续垂死挣扎,拒绝辞职。1976年月12月5日,自民党在第34届众议院大选中首次低于总议席半数。随后三木内阁在17日总辞职 。1988年11月4日,三木武夫由于心脏衰竭病逝,享年81岁。
睦邻友好
三木武夫
在对外关系中主张美、中、苏三边并重,维持睦邻友好。并提出同时尊重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生存权利,和平解决耶路撒冷问题,实现永久、公正的中东和平,从而使日本对外政策出现新的转机。对内提出日本经济应“从高速增长转向稳定增长,从量到质的经济素质的变革”。强调“人类的目标是简朴的物质生活与丰富的精神生活交织的新时代”,“人类同乘在一艘地球船上,同呼吸共命运,休戚与共”,成为国内外引用甚广的名言。在与田中密切相关的洛克希德事件中,三木态度明朗,主张彻底追究,严加处理。政治上推行既非社会主义亦非纯粹资本主义的革新保守的路线,试图以不偏不倚的中间道路取得广大国民的信任。
国际协调
1975年对于日本是战后30年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一个划时代阶段。从整个世界来看,是迈入本世纪的最后四分之一时期和充满各种矛盾的一年。在1975年召开的第75届国会上,三木代表新组成的政府对日本的外交、内政的基本方针作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阐述,他希望能得到各位议员及全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三木意识到今天的时代是国际协调的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越来越深,而地球却显得越来越小。人类同乘在一艘地球船上,同呼吸共命运,所有的日本国民挤在同一条称为“日本丸”的小艇上休戚与共。 然而,遗憾的是从实际情况看这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能源问题和粮食问题依然困扰着人类的发展。三木产生了一种危机感,认为在不远的将来人类将陷入资源枯竭和无所作为的境地,仅仅依靠一个国家和个人的能力已经无法挽回这一趋势。他深深地感到,捍卫国家利益当然是日本外交的基本目标,但不能狭隘地理解为眼前的利益。外交方面的重点是中东和亚洲太平洋问题。
中东问题
中东的和平与战争动向及石油问题,是1974年最大的国际问题。中东的争端与石油问题是分不开的,因此,为了防止再次爆发中东战争,公正和永久地实现中东和平,三木认为有必要从世界各国的不同立场出发,共同合作解决这一问题。在许多公开的国际场合,三木强烈要求有关国家遵守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决议,这个决议强调不承认通过战争夺得的领土,要求以色列军队从1967年中东战争的被占领土上撤军,同时要求尊重包括以色列在内的各有关国家的生存权利,它是一个公正的决议。这个决议只涉及巴勒斯坦难民问题。遵照联合国的宪章,巴勒斯坦人民的正当权利应该得到承认,耶路撒冷问题应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日本主张这些问题应通过对话来圆满解决,使中东实现公正而又永久的和平与稳定,当时三木发誓要尽可能地努力促成双方采用和平手段解决中东问题。
中日关系
纪念铜像
1972年9月25日-30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来我国访问。毛主席会见了田中总理大臣,进行了认真、友好的谈话。中日两国总理和外长始终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会谈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双方于9月29日发表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宣布结束中日两国之间迄今存在的不正常状态,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日之间战争状态的结束,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两国关系史上的新篇章。同年11月9日,日本众议院通过决议,支持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中日关系是经过两国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才构筑起来的,值得两国政府和人民高度珍惜。
2001年8月31日中国驻日大使武大伟在东京就中日关系陷入两国邦交正常化来最困难境地指出:近代史上对中国和中国人民造成最大伤害的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3千多万人伤亡,5千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场战争才刚刚过去半个世纪,不少受害者还健在,战争的创伤还未愈合,用手一摸就痛。历史问题最重要的是认识问题。中国从未要求日本在历史教科书中把日本侵略中国的所有事实写进去。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烧杀抢掠是历史的基本事实,中国只要求日本正确、客观地认识这段历史。而很多日本朋友对中国的基本立场不是很清楚。三木武夫夫人三木睦子,2002年9月到中国参加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活动。
三木武夫是自民党内较早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的人,并呼吁及早恢复中日政治邦交。
然而197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三木武夫以私人身份在东京参拜供奉有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开启了日本首相在“终战纪念日”参拜靖国神社之先例。招致各界的不满。
1.香港有谚语三木武夫来形容在电影或电视剧里木无表情的演员。据闻是因为他在新闻里经常都板起脸,木无表情。这个比喻一直留传下来。
2.1948年(41岁)时三木本有机会当选首相,但他以自己太年轻为由拒绝,如果三木答应的话,将会是日本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是伊藤博文(44岁零3月)、日本国宪法颁布后最年轻的首相是安倍晋三(52岁))。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