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广斌 编辑
蔡广斌1963年,生于黑龙江。198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1998年参加“世纪反思,中国视角”艺术展,芝加哥大学艺术馆。2001年“上海建党八十周年美术大展”获金奖,上海美术馆。2001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获优秀作品奖。
中文名:蔡广斌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63年
毕业院校:中国美术学院
职业:画家
出生地:黑龙江
职称:教授
蔡广斌
2006年“表象”当代架上绘画邀请展,刘海粟美术馆。上海
2006年“状态与回归”06现代绘画作品邀请展,明园艺术中心。上海
2006年“新锐上海2006”当代艺术家作品邀请展,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
2006年“水墨再生——2006上海新水墨艺术大展作品”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
2006年“水墨-性情”2006邀请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2006年“当代-笔墨”2006上海水墨艺术邀请展,明园艺术中心。上海
蔡广斌作品
2005年“林凤眠艺术研究会邀请展”上海中国画院。上海
2005年“草草社二十五周年纪念展”海上山艺术中心。上海
2005年“幻象与现实”上海东大名仓库艺术馆。上海
2005年“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郑州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北京、郑州
2005年“探索与个性—2005上海林风眠艺术研究协会会员作品展”上海中国画院。上海
2005年“上海美术大展”上海美术馆。获沈柔坚艺术基金奖。上海
2005年“60视线文献展”北京今日美术馆。北京
2005年《春华秋实—上海中国画院珍藏精品展》香港大会堂。香港
2005年《画刊》“2005年度艺术家邀请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沈学仁美术馆。南京
2005年“非常笔墨”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邀请展,北京当代美术馆。北京
2005年“上海中国画院、北京画院中国画联展”上海美术馆。上海
2005年“不能忘却的纪念”上海中国画院年展。上海中国画院。上海
2005年“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巡回展”上海崇明岛。上海
2005年“城市农民”中国当代水墨艺术邀请展,刘海粟美术馆。上海
2004年“上海中国画院年展”上海中国画院。上海
2004年“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家17人巡回展”。河北美术馆。石家庄
2004年“龙族之梦”中国当代艺术展,爱尔兰当代美术馆。都柏林
2004年“上海中青年国画家提名展”上海中国画院。上海
2004年“王劲松、蔡广斌、当代水墨艺术展”北京紫禁轩画廊。北京
2004年“渴望与焦虑”——当代新现实中的水墨人物,上海美术馆。上海
2004年“中国——日本当代水墨名家作品收藏展”日本国立博物馆。日本
2004年“上海春季沙龙,中国当代水墨艺术提名展”上海新博览中心。上海
2004年“江苏画刊30周年中国当代水墨艺术邀请展”江苏美术馆。南京
2004年“04上海第二届当代艺术邀请展”上海东岸美术馆。上海
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入选。获上海选区优秀作品奖。上海
2004年《中国新水墨艺术家6人展》上海空与间艺术中心。上海
2004年“点.辐射与深入——来自纸墨的视觉表达”中国当代水墨艺术提名展,马来西亚国家美术馆。马来西亚
2004年“上海中国画院精品藏画展”上海中国画院陈列馆。上海
2003年“多元视点”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上海莫干山艺术景画廊。上海
2003年“上海中国画院年展”获年度艺术奖。上海美术馆。上海
2003年“广州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广州美术馆。广州
2003年柏林亚太艺术节,“水墨E计划国际艺术邀请展”柏林国家新闻局。柏林
2003年“折中主义的选择”艺术作品联展,上海泰康艺术馆。上海
2003年“悦”,上海当代艺术家邀请展,上海现代美术馆。上海
2002年上海“海平线”艺术作品提名展。刘海粟美术馆。上海
2002年林凤眠艺术研究会“探索与个性”艺术展。上海中国画院展馆。上海
2002年“上海美术大展”上海美术馆。上海
2001年“上海建党八十周年美术大展”获金奖。上海美术馆。“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获优秀作品奖。中国美术馆。上海、北京
1998年“世纪反思,中国视角”艺术展。芝加哥大学艺术馆。芝加哥
蔡广斌个展
蔡广斌的观念性水墨把传统水墨中的笔墨因素降至最低极限,用类似黑白摄影的色调铺陈渲染着虚幻迷离的叙事空间,传统的绘画材料宣纸被裱贴在画布之上,纸与布、虚与实、手工与技术相映成趣。相纸般的黑白效果在强化观看者对技术因素联想的同时,绘画性的笔触却又漂浮于影调之上,在绘画观念方面营造出令人困惑的心理张力。蔡广斌运用东方式的智慧化解了古典与现代的学理对峙,拆除了水墨媒材与当代艺术之间的藩篱。
苏河艺术以“推动当代艺术发展、扶持年轻艺术家、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为宗旨,通过举办展览及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展示和经营具有创新意义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
上海已经成为海内外艺术家的向往之地。近些年来,不少知名艺术家落户上海,为上海的艺术创作队伍增添了新的生力军。上海理工大学教授、上海中国画院兼职画师蔡广斌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蔡广斌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在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任教十多年。
蔡广斌作品
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从一种角度到另一种角度,蔡广斌的思索随身体的飘移而飘移,他试图把关于对城市文化的反思作为创作背景来打造他的“人物画”作品。这种打造从一开始就背离了传统人物画所固有的创作模式,当代图式经验与当代心理经验使得他的作品具备“国际化”的精神特质,但其所表现的对象依然是中国式的都市人群。
中国人物画传统兴盛于唐宋两代的院体画派。宋元明清,山水画成为主宰画坛的重要画种,其间,优秀的人物画家如陈老莲、丁云鹏的出现并未使山水画主流局面实质性得以改变。清八怪,任伯年等时有人物画佳作呈现,于他们个人来说,也只是一种“市场需要”或兴趣所至而已。解放后,人物画好手层出不穷,关良、叶浅予、黄胄、方增先、程十发、周思聪等等逐步形成了以黄胄为代表的京派人物画系统,以程十发为代表的海派人物画系统,以方增先为代表的浙派人物画系统。
蔡广斌受业于浙派人物画系统,从他早期作品看得出这种影响的痕迹。然而,随着九十年强化绘画精神主体的艺术现象愈发明显,这种技术性影响开始变得微乎其微。蔡广斌是一位强调观念对绘画产生影响的艺术家,他在不同场合反复提及“思考应多于实践”,思索对于蔡广斌来说已是一种常态。
博克在《论崇高与美的观念的根源的哲学探讨》中认为:人类自我保存的本能是崇高感的根源。人的崇高感一般是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才活跃起来,因此,崇高感在情绪上是由恐怖和惊惧引起的。
蔡广斌选择恐惧与惊悸作为人物画创作的主题,与博克的这种近乎匪夷所思的阐述竟然不谋而合。蔡广斌的作品带有一种简朴的清教主义。一个头像、一片墨色、一笔色彩,简朴但不简单。他的成功在于整个画面,所有的元素都在相互挤压中充满了和谐。在广斌的作品里确实有民族性的成分,但是判定在他的艺术风格中到底有多少“民族性”与“国际化”的成分却很难,或许这正是这个时代的文化所特有的现象,所有这些都帮助他在远离传统绘画主流的独立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进一步确立了他在海上画坛的地位。新潮与观念,晦涩与顺畅,在不断的具体化的调整中,蔡广斌的艺术作品必将走向更为清晰而深刻的意象。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