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沂东 编辑

中国当代油画家、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王沂东王沂东

王沂东,1955年5月11日出生于山东蓬莱 ,中国当代油画家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北京画院专业画家 ,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其主要绘画作品有《母与女》《古老的山村》《歇晌》 《蒙山雨》《吉日》《雪落无声》《遐想》《闹房》《清晨时分》《纯真年代》《一抹白云》《一缕清风》《寒露》《蒙山晨雾》《寄语青石沟》《弯弯的羊肠道》《深山寄情》《蒙山儿女》第 ,出版有《王沂东油画》《王沂东》等多种画册。

王沂东于1972年—1975年就读于山东艺术学校美术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1982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5年,作品《古老的山村》参加第三届全国青年作品展览;1996年,参加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大展”;1999年,在香港举办“王沂东油画作品展”;2004年,参加首届“北京写实画派联展”,以及在中国美术馆所举办的“第三届美展”,作品《蝉鸣》获得优秀奖 ;2005年10月,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写实画派油画联展”; 2010年6月,在北京举办“约会春天——王沂东艺术展” ;10月,在新加坡参加“精神与品格”中国油画展 ;201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在中国美术馆参加“中国写实画派九周年年展” ,12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参加“一九七八”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王沂东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东蓬莱

出生日期:1955年5月11日

毕业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职业:油画家

代表作品:《古老的山村》、《母与女》、《歇晌》

教学职称:教授

人物经历

编辑

1955年5月11,王沂东出生于山东蓬莱。

1968年,入读于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1970年,在山东沂源柴油机厂做车工。

1972年—1975年,就读于山东艺术学校美术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77年,创作油画作品《沂蒙新春》,作品《笑看纸老虎》入选全国建军五十周年美术展览。

1978年—1982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2年,作品《常给娘捎个信》《识字班》被中央美术学院收藏。

1984年,先后参加“法国第十届艺术节”,日本“第六届亚洲美展”,以及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作品《农家母女》获得优秀奖,并被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收藏。

1985年,作品《古老的山村》参加第三届全国青年作品展览,获得二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6年,先后参加在印度新德里举办的“第七届亚洲美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现代油画展”,“国际艺苑第一届油画展”,作品《肖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7年,赴美国讲学考察,参加美国纽约“中国当代油画展”,以及在纽约卡卫斯中心举办的“国际艺术博览会”,纽约哈夫纳画廊举办个展,参加在美国加里佛尼亚SantaAna市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家作品展”。

1988年,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油画人体艺术大展”;5月,作品《二妞的早晨》参加英国苏富比拍卖行“援助长城-威尼斯北京拍卖会”。

1990年2月,在美国达拉斯城参加“达拉斯艺术博物馆展”;5月,在芝加哥参加“世界画廊邀请展”;10月,在新加坡参加“中国中央美术学院油画雕塑展览”。

1991年,作品《风停了》参加香港佳士得中国油画拍卖。

1992年,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二十世纪中国回顾展”,作品《蒙山雨》获得新作优秀奖;参加至香港举办的“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作品展”。

1993年5月,参加在中国美术馆所举办的“具象油画展”;10月,在新加坡参加“亚洲艺术节”;11月,在香港参加“国际艺术博览会”。

1996年,参加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大展”,在北京参加“中国油画学会油画大展”。

1997年11月,在澳门参加“乡土情怀油画展”。

1998年,在德国柏林参加“东西写实画派油画会展”。

1999年,在香港举办“王沂东油画作品展”,参加“第五届女性形象展”。

2000年,在香港参加“第六届女性形象展”。

2001年,赴法国巴黎考察艺术;在上刘海粟美术馆参加“中国新写实主义油画名家邀请展”。

2002年,先后参加“北京三十三位艺术家联展”“第七届女性形象展”。

2003年,先后参加在中国美术馆所举办的“中国第三届油画展”,以及北京“首届双年展”。

2004年,参加首届“北京写实画派联展”,以及在中国美术馆所举办的“第三届美展”,作品《蝉鸣》获得优秀奖;10月,任北京画院专业画家。

2005年8月—9月,作品《三月雪》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二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10月,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写实画派油画联展”;11月,作品《蝉鸣》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大河上下”新时期油画回顾展;12月,在中国台北举办“写实之极诗情之境——王沂东个展”。

2010年6月,在北京举办“约会春天——王沂东艺术展” ;10月,在新加坡参加“精神与品格”中国油画展。

201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在中国美术馆参加“中国写实画派九周年年展” ;12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参加“一九七八”展。

王沂东

个人生活

编辑

家世背景

王沂东的父母都是军人,小时候就随父母住在军营。父母的工作非常忙,一到假期王沂东就被送回农村老家,那是他最快乐的时光。老家里有5个舅舅、2个叔叔和那么多的表哥、表姐。王沂东的五舅只比他大几岁,经常带他去摸鱼、逮野兔子。晚上,一帮孩子在麦场上捉迷藏、打拐。上中学前,王沂东几乎每个假期都是在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家过的。直到现在,老家的每一条小溪,每一条小路,每一片瓜地,每一片树林,他都记得清清楚楚。直到现在,让画起故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还是最为激动和兴奋的。

艺术天分

王沂东从小就喜欢画画。上小学的时候作业本上和课本的空白处,都被他画了小人,骑马打仗的战士,坦克飞机什么的。那时买油画颜料不知道买什么,只知道个红、黄、蓝,买来颜料以后就开始特色的所谓“油画创作”,家里墙壁、家具、各种生活用品几乎都成了王沂东的画布。连桌子和椅子都不放过,在上面画满了东西。

主要作品

编辑

绘画作品

创作时间

作品名称

作品类型

作品规格

作品图鉴

1988年

《返娘家》

油画

100cm×100cm

《返娘家》《返娘家》

1990年

《沂蒙娃》

油画

95cm×65

《沂蒙娃》《沂蒙娃》

1991年

《风停了》

布面油画

100cmx80cm

《风停了》《风停了》

1991年

《蒙山雨》

布面油画

190cmx185cm

《蒙山雨》《蒙山雨》

1993年

《沂河水》

布面油画

190cm×185cm

《沂河水》《沂河水》

1995年

《吉日》

布面油画

150cmx100cm

《吉日》《吉日》

1996年

《雪落无声》

布面油画

100cmx150cm

《雪落无声》《雪落无声》

1996年

《遐想》

布面油画

120cmx120cm

《遐想》《遐想》

1998年

《闹房》

-

-

《闹房》《闹房》

1999年

《石榴熟了》

布面油画

60cm×50cm

《石榴熟了》《石榴熟了》

1999年

《清晨时分》

布面油画

65cmx65cm

《清晨时分》《清晨时分》

2000年

《蝉鸣》

布面油画

150cmx100cm

《蝉鸣》《蝉鸣》

2002年

《沂河边上》

布面油画(版画)

100cmX150cm

《沂河边上》《沂河边上》

2003年

《心想事成》

布面油画(版画)

80cmX100cm

《心想事成》《心想事成》

2004年

《纯真年代》

布面油画

180cmx180cm

《纯真年代》《纯真年代》

2005年

《醉新郎》

布面油画

150cm×250cm

《醉新郎》《醉新郎》

2005年

《新娘》

布面油画

150cm×100cm

《新娘》《新娘》

2005年

《心愿》

-

60cm×50cm

《心愿》《心愿》

2006年

《情书》

-

100cm×150cm

《情书》《情书》

2006年

《红妆》

布面油画(版画)

80cmX100cm

《红妆》《红妆》

2007年

《约会春天》

布面油画(版画)

100cmX150cm

《约会春天》《约会春天》

2008年

《一抹白云》

布面油画

100cmx100cm

《一抹白云》《一抹白云》

2009年

《一缕清风》

布面油画

190cmx190cm

《一缕清风》《一缕清风》

2009年

《美丽乡村—迎春》

布面油画

100cmx100cm

《美丽乡村—迎春》《美丽乡村—迎春》

2009年

《美丽乡村》

油彩布面

100cmx100cm

《美丽乡村》《美丽乡村》

2010年

《春袭羽萍沟》

布面油画(版画)

180cm×145cm

《春袭羽萍沟》《春袭羽萍沟》

2010年—2014年

《太行喜事》

布面油画

180cmx350cm

《太行喜事》《太行喜事》

2012年

《寒露》

布面油画

100cmx100cm

《寒露》《寒露》

2012年

《盛装的维吾尔族姑娘》

布面油画(版画)

60cm X120cm

《盛装的维吾尔族姑娘》《盛装的维吾尔族姑娘》

2011年

《蒙山晨雾》

布面油画

120cmx120cm

《蒙山晨雾》《蒙山晨雾》

2011年

《寄语青石沟》

布面油画

118.6cmx72.8cm

《寄语青石沟》《寄语青石沟》

2015年

《弯弯的羊肠道》

布面油画

60cmx60cm

《弯弯的羊肠道》《弯弯的羊肠道》

2016年

《远方的太阳》

布面油画

150cmX80cm

《远方的太阳》《远方的太阳》

2017年

《深山寄情》

布面油画

80cmx150cm

《深山寄情》《深山寄情》

2019年

《蒙山儿女》

-

140cmx120cm

《蒙山儿女》《蒙山儿女》

专著画集

出版时间

专著名称

出版社

2000年

《王沂东油画艺术》

天津杨柳青画社

2005年

《当代名家素描经典——王沂东素描集》

河南美术出版社

创作特点

编辑

艺术历程

王沂东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东方神韵。对西方古典绘画有着研究与分析,同时重视油画的中国身份和本土特色。把中国民间绘画的简练、夸张、节奏等风格和手法融入自己的油画创作中,使作品呈现出立意简练纯净、造型美丽质朴、色彩夸张强烈的独具魅力的中国艺术神韵。

王沂东的作品以1986年为界限,之前的艺术创作多撷取现实生活中瞬间的情节,直接抒对现实生活的明确态度,进而表现北方农村,尤其是沂蒙山区农民的情感与愿望。其关注的更多的是创作技法,如伦勃朗和安格尔等,作品往往带有更多的模仿痕迹;1987年,王沂东开始重新思考中国因素与画面的关系,甚至去尝试一些在传统文化中都比较忌讳的事情,比如说大红大绿的强烈对比等;1988年以后,画面中的传统元素与中国味道越来越浓重,如对中国工笔画技法的借鉴、中国红的大面积运用、对平面感的强调等;之后的创作转向通过更为单纯明快而又含蓄丰富的艺术语言,从外部的真实表现内在的本质,即:通过所描绘的严谨的具体形象,表现抽象的理性内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王沂东继续朝着中国特色方向纯化自己的带有唯美色彩的古典主义绘画语言。画面上,王沂东在西洋古典油画技法基础上,追求作品平面性大色块的对比效果,强调构图的对称和平衡,色彩以红、黑、黄等极具中国特色的色彩为主,抒发出相当纯粹的唯美主义情调。

艺术思想

王沂东作品里的人物都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和周围很难形成交流,所以人物的心理与情绪是很微妙的。这种情绪需要自己去体会,王沂东喜欢抓取那种自然流露的东西,尤其是肖像画。希望这个形象不仅仅只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共性与个性兼备的人。也就是说,尽管模特的确是一个具体的人,但表达出来的内心活动却又是具有共性的,不需要幅度很大的表情,观者也可以体会得到。于是,人物的情绪变成了正在创作状态的艺术家的情绪。艺术创作到了一定的程度,其实就是在画自己。

艺术语言

王沂东的油画拥有自己微妙敏感的语言。在其笔下,一种自然流露的浪漫主义透过被凝固的生活瞬间传达出恰如其份的情境。这份情境不是苦难,是平常生活里人性最恒久的因素——乐观的生活态度。来自沂蒙山区的一情一景,一人一物,王沂东用严谨的造型、单纯明快的色调展现出一个极富东方神韵的艺术世界。在寂静的旷野中,沂蒙山下的村庄沉静着,蒙昧初开的少女带着原始的温情和寂寞莫名的期待着,而新婚燕尔的少妇在冬日的肃静中憧憬着,它牵动了我们心底深处最朴素的柔情。民间的大红、阳光、静默的黑、美丽的乡村少女是王沂东绘画中反复使用的语言,从这样的集合里我们寻觅到一份乡土的、温情的、宁静的、唯美的感动。

艺术风格

王沂东油画的风格是立意纯净,色彩强烈,内涵深厚,情调古朴,且非常中国化。

王沂东从1984年《历史系大学生》开始的肖像画系列展示了较为纯正的古典风格,同时作品具有一种共同的基本目标:寻找民族的特色。在这个阶段中,王沂东在人物形象的选择上偏爱古怪的长相。雪景仍使人物保持某种肖像化,但形象依据真实空间的达成变得丰富而有活力。画面中王沂东“更多地靠具体的形的对比来说话”,对造型的偏重,导致画家更强调色彩的整体布局处理;同时王沂东试图在一个很写实的画面里发现种很抽象的感觉,这种抽象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简单抽象,也不是纯粹为了刺激人的感官,而是为了服务於整体画面所要传达的某种感情或情绪。于是作品中,单纯的黑、白色彩与中性的褐色调构成了艺术上的纯净,也给作品蒙上一层苦涩的情绪。

王沂东以沂蒙山区为创作源泉,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幅表现北方农村风情的画卷,洋溢着浓浓的乡情,积淀着民族文化的内涵,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底蕴。

王沂东对其描绘的对象,都给予纯净的立意,让欣赏者一下子就能感到作品中内在的美好。他的画作中有很多美丽的乡村女子,无论是朴实无华的《王玉贞》,古典俏丽的《清代女子肖像》,还是披红重彩下的新娘,都给人一种不敢触摸的纯洁感,无不洋溢着这种浮动其中的意蕴。

王沂东的画却让人感到厚实,丝毫没有飘荡浮躁的印象,人们可以在《新娘》中读出了浪漫的期望,在《秋风》和《秋风掠过山梁》中读出悲伤,在《江南女子》中读出了造物者赋予人的善良,在《蒙山雨》中读到沉静。这些复杂的感受与作者纯净立意形成层次不同效果,给人一潭春水的艺术享受。王沂东的这一画风是靠两种因素融合而成的,一是画家赋予描写对象以深厚的内在情绪,二是给予作品广阔的时空背景和哲学思考。

在王沂东的人物肖像画里,大都有一只飞翔在画面之外的思绪之鸟。在这只看不见的鸟儿身上,寄托着作者的弦外之音。从那些人物的整体情绪中,那种产生于画面但不存在于画面的空冥之象,给读者提供了附加思维的巨大空间。读者可以用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将面前的人物形象按照自己的意愿丰富起来,从而使人物拥有更为广阔的艺术张力。时空背景的确定,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素材的思考深度和艺术立意,有时甚至决定了作品本身的艺术含量。王沂东的作品在时间的确定上没有采取照相手法,也没有过分强调具体细节的真实,而是给予作品广阔的、甚至是不十分确定的时间背景。以上两点,形成了王沂东画作的既古朴凝重又俏丽灵动的情调。在读到王沂东画作时往往会产生一种质朴的清爽。这是一种融合了青铜器、小树林、线装书和原木家具的感觉,这也是诗歌与哲学化合而成的意境。

画面色彩

浓重的色彩是王沂东的特点之一。王沂东借此突出了所描述的对象,给人强烈的第一感受。王沂东运用这种手法,大刀阔斧地将丰富的台词分出层次。当然,这种手法同时也带有艺术上的危险性,因为单一颜色一旦弄不好就会影响内容的丰富与和谐。王沂东既使用了强烈的单一,又避免了单薄,显示出高超的技巧,熟练的基本功和对艺术的创新勇气。

教育成果

编辑

教育观点

作为写实绘画,王沂东认为有三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对于本专业的基本功训练绝对不能放松;第二,要用一个画家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就是用一种适合你本专业特征的眼光去体验,去观察,而不是以一个普通人的眼光去看,去观察;第三,吸取各个艺术门类、姊妹学科的创作精髓,只要和视觉艺术相关,就学来为我所用。

基础素描

关于画家基本功的训练,王沂东认为:对于画家来说,基本功的训练是一生都要注意的。忽略了它,就会在艺术创作的某一阶段产生陌生感,某一方面生疏以后,创作的连续性就被隔断了。

素描的方法多种多样,因画种、目的不同,表现出的样式也相差甚远。比如像柯勒惠支强有力的独立表现性素描,罗丹寥寥几笔地注重感觉的速写,还有为了记录物体结构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纯结构素描等等。但是与画家所从事的画种画风相一致的素描是最常用到的,也是内在素质含量最多的素描。在画家不同时期的创作中,可有不同的侧重,或是注重构图,或是注重某一细节的结构上的研究,或是体会色调的丰富性。在写实绘画的起稿阶段,分析推敲人物动态、结构的素描更为重要。去掉色彩干扰,细致体会、修正人物的形体和神态,这便是在完成一幅油画创作中素描所占有的独到地位。

如果把油画中的素描调子概括为九个,那么安格尔的画则是选择了一、三、五、七、九。他把属于受光部分的形体概括到最低限度,减少明暗阶梯,强调大的形体,注意力集中在明暗交界和形体的边线上,采光处理上也正好与他的特点一致,人物的受光部约占百分之八十以上,从而使形体的变化既丰富又微妙。安格尔笔下的这种完美的人物造型,大概来源于他深入研究了古希腊雕塑中的造型规律和完美的比例。

造型,是一个画面的骨架。一个写实画家如果素描过不了关,就无法很自由地、很顺畅地表达画家心中的情感。一个人的神态变化、形体特征是长期形成的,是神态、性格上的积累。

画面肌理

关于肌理,王沂东认为:肌理是指画面上的细与粗,厚与薄,笔触的大小。概括和繁琐,用拖笔还是用用逆笔,干擦还是以油为主,严格的说这些也属形式感。古典油画在表面肌理处理上最大的特征是:画面的平整性,哪怕是画得很厚的画也是相对地涂得很平,而不是像印象派画家那样把颜色堆砌在画布上。古典油画的这些特征是和它的用色、构图、明暗等一系列方法相统一的。

画面构图

关于画面构图,王沂东认为:画面构图,或是说画面构成是基础训练的重要部分,好比是一幢大厦的基本构架。大厦中只有一些细节上的生动性,装修材料都很好,但总体构架不大方,也是没有精神的,不能算是成功的设计。这种研究就像研究解剖一样,通过人本身外在的形式,研究他内在的骨骼,如果没有这种组合关系,那么人就是散的,没有生命。在画面大的框架上来讲究精神面貌,在对框架结构的处理上,尽一切可能最大限度地来概括明了和简洁。不要那种唯唯诺诺的样子,或者萎靡不振似的,要在细节处理上尽量做到尽其所能,这样细节才会生动、微妙。写实主义绘画框架不概括、不明朗就容易陷入洗劫的萎靡不振,同时只注意框架不注意细节就失去了写实绘画最大的优势。只有二者统一,才是好画。因此必须大量研究前辈大师的优秀作品,归纳出你自己认为好的构图法则,在创作中运用这种基本规律,找到适合自己得好的形式,把基础的东西很自然的运用到创作中来。

王沂东作品

获奖记录

编辑

作品获奖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1984年

《农家母女》

“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1985年

《古老的山村》

第三届全国青年作品展览二等奖

1992年

《蒙山雨》

中央美术学院“二十世纪中国回顾展”优秀奖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2021年

委拉斯凯兹绘&雕塑大赛杰出人文贡献奖

人物评价

编辑

“王沂东作为中国新写实主义油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具有唯美倾向的现实主义色彩,他一直在用家乡沂蒙山区农民的形象表达自己心中一种宁静、永恒的理想。”(艺术中国评)

“王沂东是坚定地在油画领域内辛勤耕耘的一位,他的心态和角度完全不被其他艺术现象所干扰,长期沿着自己的艺术方向进行深度的探索,将自己的油画表达推进到新的高度。”(《中国艺术家》评)

“王沂东是当今中国最具实力的油画艺术家之一。”(文化视界评)

“他(王沂东)游刃有余地将西方古典油画的精湛技法与中国民族文化的审美意蕴融于一体,成功地再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笔法精细严谨、造型线条分明、形体结构准确并擅长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以古朴凝重而又俏丽灵动的艺术魅力扣人心弦。”(人民网评)

下一篇 陈可

上一篇 王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