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苗子 编辑
黄苗子(1913~2012.01),广东中山人。当代知名漫画家、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书法家、作家。早年就读于香港中华中学,8岁师从邓尔雅先生学书法。先后任《新民报》副总经理、贸促会展览部副主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曾担任过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文联委员,第五六七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据黄苗子个人官网授权方百雅轩消息,文化老人黄苗子于2012年1月8日11点27分在北京朝阳医院辞世。
中文名:黄苗子
别名:黄祖耀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13年
逝世日期:2012年1月8日
职业:漫画家
出生地:广东中山
妻子:郁风
黄苗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到上海,继续从事美术漫画活动,1932年至1938年任上海市政府租界办事处办事员,卫戍司令部中尉书记,上海市公安局科员兼大众出版社《大众画报》《小说半月刊》编辑,文艺活动,1939年至1949年任香港《国民日报》经理,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部长室总干事、中央秘书处秘书长办公室总干事,书兼广东省银行监察人、中国实业银行董事,中央银行秘书处副处长兼行政院美援运用委员会秘书处处长、中央信托局秘书处处长。1950年后,定居北京。1949年后先在华北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后任政务院秘书厅秘书,《新民报》总管理处副总经理,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中国书协常务理事,中国美协理事,民革中央监察委会常委。20世纪80年代后,黄苗子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等。1992年以后,曾任澳大利亚昆士兰洲的格里菲斯(Griffith s Univ.)大学客座教授、名誉教授等职。是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少时就读于香港中华中学。在香港时就向报刊投稿所创作的漫画作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到上海,继续从事美术漫画活动。1932年至1938年任上海市政府租界办事处办事员,卫戍司令部中尉书记,上海市公安局科员兼大众出版社《大众画报》、《小说半月刊》编辑,任上海市政府租界办事处办事员,卫戍司令部中尉书记,
1950年后,定居北京。
黄苗子作品
20世纪80年代后,曾任澳大利亚昆士兰洲的格里菲斯
1936年前后,夏衍的话剧《赛金花》上演,黄苗子跟随叶浅予、丁聪等一起到演出后台画速写,从而结识了身为共产党员的夏衍,后来更是成为知己。说起来,夏衍不但影响了黄苗子的人生走向,还是促成黄苗子与夫人郁风美满婚姻的“月下老”。上个纪30年代,上海的霞飞路上有个“漫画俱乐部”,是上海的漫画家组办的,漫画家经常在那里聚会。黄苗子就是在俱乐部看到了文学家郁达夫和他的侄女郁风。郁风原籍浙江富阳,1916年生于北京。初识黄苗子时,郁风已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油画专业毕业,刚随家人从北平迁来上海。
每次郁达夫从杭州到上海,邵洵美都会打电话把黄苗子约出来,一起吃饭聊天。邵洵美是上海“文坛孟尝君”,他创办的时代图书公司把当时有名的漫画家张光宇、张正宇、叶浅予、鲁少飞全都收罗进去。黄苗子有空就到时代图书公司,和这些年轻艺术家们玩在一起。在这种艺术氛围中,黄苗子和郁风逐渐熟悉起来。
好景不长,抗战爆发。1937年4月,黄苗子来到广州。郁风此时是上海《救亡日报》的漫画插图记者。郭沫若是《救亡日报》的挂名社长,夏衍是实际主办者。上海在1937年11月21日沦陷,郁风先去香港,后到广州,参与恢复出版《救亡日报》。在广州,她与黄苗子之间的距离再度拉近。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论文艺、国事,感觉意趣相投。
次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黄苗子工作关系去了重庆,而郁风随后赴香港,两人不得不又分手。不久后,黄苗子被调回重庆。他心中惦念着郁风,给她写了一首诗:乳香百合荐华缦,慈净温庄圣女颜,谁遣梦中犹见汝,不堪重忆相聚时。诗中透露出思念、爱恋之情。
香港失陷后,郁风辗转来到重庆,不久后随徐悲鸿去成都青城山写生。在此次青城山之行期间,黄苗子与郁风的关系开始热烈起来。
当黄苗子向郁风求婚时,以革命者自居的郁风却觉得难以抉择,因为黄苗子这时依然在国民党政府任职。为此黄苗子请夏衍帮忙。夏衍专程到盘溪徐悲鸿的美术学院找到了郁风,并说服了她,从而玉成了黄苗子、郁风的“国共合作”。1944年5月,他们在重庆天官府的郭沫若的家里举行订婚仪式。
当年11月,婚礼在嘉陵宾馆举办。书法家沈尹默做证婚人,赠诗:无双妙颖写佳期,难得人间绝好辞。取譬渊明远风日,良苗新意有人知。柳亚子和郭沫若合诗:跃冶祥金飞郁凤,舞阶干羽格黄苗。芦笙今日调新调,连理枝头瓜瓞标。
双子星座
一本精美别致的书画集,书分两面,从前往后翻是郁风的画,名曰《小小画集》,从后往前翻是黄苗子的书画,名曰《我这本画册》。郁风优美柔和的画面,配上黄苗子粗砺刚猛的书法,刚柔相济。黄苗子和郁风夫妇书画合璧,被誉为中国艺术界的“双子星座”。在艺术创作道路上,他们彼此互为师友。黄苗子曾说,“我和郁风走到一起,可以说是艺术做的媒,我们的结合完全是志同道合,然后互相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兴趣一致,心灵相通,互相理解、互相支持,这是爱情、婚姻牢固的基础”。(03
家庭后裔
妹妹黄宝群的女儿梁爱诗,曾被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委任为律政司司长,成为香港历史上第一位出掌律政司的华人,也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黄苗子与郁风有3个孩子,从自己的经历考虑,黄苗子与郁风不愿意让孩子吃艺术这口饭。老大老二都是理工科出身,老三成长时,社会环境好多了,黄苗子与郁风也不管他了。老三考了北师大,后来在三联书店工作,算是在文艺领域内。
加按语
在重庆,黄苗子最终作出了他一生中的重要历史选择。和当时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一样,他将共产党视为民主与自由的象征。在上海时,黄苗子就开始接触夏衍、潘汉年等共产党员,与郁风结婚,更可以看作是对政治选择的一种确定。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准备封闭八路军办事处和《新华日报》,黄苗子看到文件后即通知周恩来。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谈话公开予以揭露,国民党只好中止这项阴谋的实施。
1945年9月下旬,黄苗子被安排接受了来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的毛泽东的接见。在这次会晤之后,黄苗子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交给重庆《新民报》副刊发表,还加上了编者按语,称赞这首词“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1949年9月,对新中国满怀欣喜的黄苗子与郁风来到北京,应邀参加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此后,他们先在华北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次年毕业后,黄苗子被分配至政务院担任秘书厅秘书,翌年调任公私合营后的《新民报》总管理处副总经理,以后又调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郁风毕业后被分配至中国美术家协会办公室担任主任,后来兼任《新观察》杂志副主编,后来曾任中国美协书记处书记、美术馆展览部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黄苗子谈教育
黄苗子
除了国民素质我总感觉城市教育是较为普及了,对饱经忧患的祖国十分关切和热爱,我中学毕业后赶上淞沪抗日战争,就偷偷离家去上海打算参军,我哥哥是1938年抗战爆发之后跑到延安去的,其后在陕西参加左权部队牺牲了。那时青年人精神颓废的极少,在国家艰危的时候都奋发向上,把自己的前途与国家前途连在一起。是为将来个人前途做准备,好像与社会的事情、国家的事情关系不大,家长培养孩子进大学也是这样考虑多。这些年生活安定了,但不能不讲奋斗精神,不讲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当然不是空洞的说教,它应该是一种融进血液中的精神动力。我们的民族精神也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和体现。教育是立国的根基。
黄苗子珍贵照片集
我的作品具有“青铜器铭文和大篆风格”,但在晚年后有变化,与国外交流和长居澳洲的经历,从而我的文化观、教育观有了决定性的变化,我在艺术上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比较深。但是与国外文化的接触令我想起陈寅恪先生说过的话,不要认为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高的,样样都是世界第一。各国历史、社会、文化有差异,也有许多成就很高的东西值得借鉴。如古希腊的雕塑比我们的早,我们无法拿维纳斯像和秦始皇兵马俑相比。文化和教育都应该有不断吸收和融合世界文化的思想。当然就文化来说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融合的,但总不能看不到人家的好处,否则就无法进步。我的某些书法就是尝试把欧洲现代艺术的感觉融进中国古文字,许多用中国传统原料的书画家也在或多或少地尝试。但也不能过分,有些艺术太离谱,完全没有根基,就荒唐了。
黄苗子与张大千、郁风、吕恩
美术论著
画坛师友录
画册
《黄苗子与郁风》夫妇画集等
书法
《黄苗子书法选》《中国书法精品选——黄苗子》《草书木兰词》《苗子杂书》等
其书画作品曾在日本、英国、德国、韩国、澳大利亚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和内地展出,并为大英博物馆收藏。
散文集
《货郎集》《无梦庵流水账》《青灯琐记》《风雨落花》等
诗集
《牛油集》《三家诗》等
杂文集
《敬惜字纸》
系列著作
《苗老汉聊天》6本:《雪泥爪印》《世说新篇》《茶酒闲聊》《人文琐屑》《书虫小札》《野史杂文》
艺林一枝
作者名称 黄苗子
青灯琐记
作者名称 黄苗子
作品时间2004-2-1
风雨落花
作者名称 黄苗子
作品时间2005-11-1
世说新篇
作者名称 黄苗子
作品时间2006-6
茶酒闲聊
作者名称 黄苗子
作品时间2006-6-1
人文琐屑
作者名称 黄苗子
作品时间2006-7-1
查看更多书籍
2023年5月,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其代表作不准出境。
据黄苗子个人官网授权方百雅轩消息,文化老人黄苗子于2012年1月8日11点27分在北京朝阳医院辞世。在黄苗子个人官网授权方百雅轩网站上,黄苗子先生的三个儿子黄大雷、黄大威、黄大刚发布致各界朋友的公开信,表示谨遵父亲公开发表的《遗嘱》,不举办任何追悼活动,不留骨灰,也不设灵堂。
公开信中谈到,他100岁了!在他走完人生最后之路的时候,他说:“我该做的事都做完了!”
黄苗子的三个儿子在公开信中对各界朋友说,只要记住父亲的幽默、达观、谦和就够了。 年近百岁的黄苗子,
为了追思悼念黄苗子,特此建立网上纪念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