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稚柳 编辑

中国近现代书画家、鉴藏家、诗人

谢稚柳谢稚柳

谢稚柳(1910年5月8日—1997年6月1日) ,出生于江苏常州,晚号壮暮翁,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中国近现代书画家、鉴藏家、诗人。

其主要绘画作品有《调鹦仕女》《红叶竹禽》《四美图》《槲树猿啼图》《南无观世音菩萨》等,著有《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鉴馀杂稿》《唐五代宋元名迹》等专著,《鱼饮诗稿》《甲丁诗词》等诗词集 。

谢稚柳于1924年进入肖溪专科学校读书。19岁时,倾心于明代画家陈老莲画风,专攻花鸟草木 ;1932年,在南京临摹巨然所作《秋山问道图》;1936年,参加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 ;1942年,在成都举办个人画展,渐为美术界同道认可,同年追随张大千来到敦煌,悉心研究临摹 ;1943年4月,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专题讲述敦煌壁画的学术考察,1946年8月,在上举办谢稚柳画展,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授;1948年,《谢稚柳画集》第二集出版;1951年,创作作品《调鹦仕女》 1956年,获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1960年,《唐宋元明清画选》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创作作品《荷塘鹳鸰》《拒霜沙禽》《竹禽图》;1963年,在广东举办画展;1979年,《鉴余杂稿》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81年4月,《谢稚柳画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87年,随全国书画鉴定工作组在杭州、合肥继续鉴定工作;1990年,任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 ;1995年,《壮暮堂诗钞》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997年6月1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8岁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谢稚柳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常州

出生日期:1910年5月8日

逝世日期:1997年6月1日

职业:书画家、鉴藏家、诗人

代表作品:《调鹦仕女》《红叶竹禽》《四美图》

逝世地:上海

人物生平

编辑

1910年5月8日,谢稚柳出生在江苏常州一户读书人家庭,3岁时,父亲、伯父相继过世,不久,家中遭遇火灾,祖母将少年谢稚柳托付给钱名山,谢稚柳进入钱名山经营的“寄园”书院,开始了六年的读书、画画生涯;1924年,进入肖溪专科学校读书 。19岁时,倾心于明代画家陈老莲画风,专攻花鸟草木 。

1929年,由族叔谢仁冰举荐,进入当时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关务署,成为一名管理档案的职员。工作之余,仍不忘对于古画的观摩与学习;1930年,参加张大千在上海的书画展,结识了张善子、张大千兄弟 。

1931年,通过朱家济得以到故官博物院看古代书画真迹;1932年,在南京临摹巨然所作《秋山问道图》 。

1936年,参加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应邀同张大千、徐悲鸿于非闇等画友同游黄山。黄山行旅之后,谢稚柳开始以宋人山水为格,追溯静谧浑厚的艺术基调 。

1937年,抗日战争爆,随政府机关西迁,经武汉、长沙入三峡进入重庆,一路饱看祖国河山名胜。同时,受聘为国民政府监察院秘书,受到时任监察院长于右任赏识,结识了沈尹默章士钊、潘伯鹰等,对此后书法产生影响 ;同年,作品《山茶》参加爱第二届全国美展 。

1942年,在成都举办个人画展,渐为美术界同道认可;同年,追随张大千来到敦煌,深入石窟,悉心研究临摹。历时一年,完成了包括莫高窟309个编号、西千佛洞19个编号、榆林窟29个编号、水峡口6个编号在内的大批敦煌石室的测量、考察和记录 。

1943年,完成有关敦煌石窟的艺术叙录几十万字;4月,结束敦煌壁画的考证和研究,返回重庆,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专题讲述敦煌壁画的学术考察,开始整理和誊写《敦煌石室记》;1944年,在昆明举办展览,另创作作品《南无观世音菩萨》 《扑蝶图》《柳阴清暑》 。

1945年,在西安举办个人画展,期间结识张伯驹,并观摩其所藏古代书画名迹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国民政府东迁,寓居上海,在文博系统供事,结识诸多历史、文学、哲学等领域学者。新中国建立伊始,百废待兴,文化艺术领域也亟需有识之士的参与,谢稚柳的精力开始转移至书画鉴定领域 。

1946年8月,在上海成都路中国画苑举办谢稚柳画展,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授,同年,创作作品《春愁图》《峨眉香炉峰》 。

1947年,创作作品《槲树猿啼图》《红叶竹禽》 ,《谢稚柳画集》第一集出版,收入作品12幅;4月,任“上海市美术馆筹备处”征集委员,为潘伯鹰创作作品《江干垂柳图》《北苑笔意山水》《仿燕文贵〈溪风图〉》《秋山云水图》 。

1948年,《谢稚柳画集》第二集出版,收入作品12幅;同年夏,在《京沪周刊》发表文章《论大千画》 。

1949年2月,刊行《敦煌石室记》;同年,创作作品《四美图》 《竹涧山泉图》《仿黄鹤山樵图》《碧嶂乔柯图》《绿竹伯劳图》;1950年,任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纂 。

1951年,创作作品《调鹦仕女》 ;1952年,在“三反”“五反”运动中,遭诬陷,被隔离抄家,抄走宋人《仙人楼观图》,赵孟頫《竹禽图》,及陈老莲、石涛等人作品 。

1954年,为陈佩秋创作作品《十幅图》,由章士钊、沈尹默、潘伯鹰、冒广生左题跋,《水墨画》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

1955年,在《敦煌石室记》基础上,将其修订为“概述”,与“石窟叙录”一起,写成了《敦煌艺术叙录》,并由上海出版公司初版,两年后,(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再出新版 。

1956年,获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1957年,《唐五代宋元名迹》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另创作作品作《粤北山色长卷》 。

1958年,与陈佩秋合作创作作品《闵行一条街》;1959年,发表文章《唐周昉〈花仕女图〉的时代特性》《关于石涛的几个问题》 。

1960年,《唐宋元明清画选》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创作作品《荷塘鹳鸰》《拒霜沙禽》《竹禽图》 。

1962年,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对全国文物机构收藏的书画鉴定,历时半年,跨越北京、天津、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鉴别作品一万多幅 。

1963年,在广东举办画展;1964年,中国书画鉴定小组继续工作,因张珩去世,与启功、刘九庵重新建组,赴重庆、成都鉴定书画。“四清运动”中,因购北宋王诜《烟江叠嶂图》受到批判,《烟江叠嶂图》被上海博物馆没收;1965年,发表文章《论李成〈茂林远岫图〉》,论证此画为燕文贵手笔 。

1966年,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文章《论书画鉴别》 。在“文革”十年浩劫中,谢稚柳亦无幸免地被批斗和羁押,无形中给了他对书画、诗词和文物鉴定以思考和沉淀时间。随着“文革”的中止,步入老年的谢稚柳显示出面对新时代壮心不已的积极态度 。

1967年,第三次被抄家,与陈佩秋一起被隔离审查;1969年,因眼疾、脑疾而撤销隔离,后开始研究徐熙“落墨法”;1970年,发表文章《唐张旭草书《古诗四帖》》,研究唐人书法 。

1973年,发表文章《徐熙落墨兼论〈雪竹图〉》《南唐董源的水墨画派与〈溪岸图〉》,《水墨画》由香港中华书局重印发行,《鱼饮诗稿》打字油印版经友人帮助印发 。

1978年,在上海展参加“法国十九世纪农村风景画展” ;1979年,《鉴余杂稿》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同年,率上海书法代表团出访日本 。

1980年3月8日,先后在上海朵云轩、香港集古斋举办“谢稚柳、陈佩秋画展”,并出版画集;同年,中国画研究院成立,当选为院委 。

1981年4月,《谢稚柳画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另在香港中文大学作“吸收传统对中国画创作的关系”“中国书画鉴定”讲座;5月,在上海友谊商店举办“谢稚柳、陈佩秋画展”;11月,“谢稚柳、陈佩秋书画展”在上海工业展览馆举办;12月,“谢稚柳、陈佩秋书画展”在南京江苏省美术馆举办;同年,赴日本参加“上海与大阪友好城市五周年联合书展” 。

1983年,《壮暮堂诗词》刊行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工作重新开展,谢稚柳任中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组组长,对全国博物馆及公共机构所藏历代书画藏品进行鉴定和整理,并造册出版。鉴定小组历时八年,对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上海朵云轩、广东省博物馆等208个单位所藏十余万件作品进行系统鉴定 。

1985年3月,与马承源等组团携上海博物馆馆藏明清书画赴日本展出;5月,赴美国参加“文字与图象:中国的诗、书、画”国际研讨会;9月,“谢稚柳、陈佩秋书画展览”在安徽合肥举办 ,另在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洛杉矶等地举办展览,其创作风格由花鸟而山水,由写实而写意 。

1986年6月,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与陈佩秋赴香港参加“当代中国绘画展”和学术研讨会;8月,发表文章《再论徐熙落墨——答徐邦达先生〈徐熙“落墨花”画法试探〉》;12月,“谢稚柳、陈佩秋画展”在香港展览中心举办,《谢稚柳陈佩秋画集》由香港博雅艺术公司、深圳博雅艺术公司出版发行 。

1987年,随全国书画鉴定工作组在杭州、合肥继续鉴定工作;同年,赴香港参加“敦煌文物展览展”开幕和学术研讨会 。

1988年7月,“谢稚柳、陈佩秋书画展览”在辽宁省博物馆举办;10月,“谢稚柳书画展”在天津举办;12月,在广州举办“谢稚柳书画展” 。

1989年,随全国书画鉴定工作组在广州、成都、重庆、武汉等地继续鉴定工作;4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谢稚柳八十纪念画集》;12月,“谢稚柳精品展”在中国台北举办 。

1990年,任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1991年,在澳门举办“谢稚柳、陈佩秋书画展”;同年,随上海博物馆考察团,赴新疆考察石窟壁画 。

1992年,赴美国堪萨斯州纳尔逊博物馆参加“董其昌世纪展学术讨论会”;1993年5月,《荣宝斋画谱之八十五:谢稚柳写意山水》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 。

1994年7月,赴日本大阪参加“谢稚柳、村上三岛合作书展”;8月,赴中国台北参加太平洋文化基金会主办的“上海当代水墨四大名家联展(谢稚柳、程十发、陈佩秋、刘旦宅)” 。

1995年,《壮暮堂诗钞》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996年6月,《敦煌艺术叙录》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重版;7月,《鉴余杂稿》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增订再版 。

1997年6月1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8岁 。

谢稚柳

个人生活

编辑

家世背景

谢稚柳出生于常州天王堂弄一户读书人之家,他的曾祖辈、祖父、父亲、伯父均中过秀才,祖母钱蕙荪亦出身于当地书香名门。谢稚柳的哥哥是书画家、词人谢觐虞(谢玉岑),工辞赋,善书画,其才学、游历、交往均对谢稚柳产生影响 。

婚姻生活

谢稚柳的妻子是画家陈佩秋,儿子的名字是谢定琨 、谢定伟(二儿子) ,女儿的名字是谢小珮(三女儿) 。

个人作品

编辑

书画作品

创作时间

作品名称

作品类型

作品规格

作品图鉴

1984年

《唐宗圣观遗址银树图轴》

纸本设色

148cmx81cm

1984年

《墨竹图轴》

-

-

1982年

《荷风绿云 》

-

134.7cm×66.5cm

1980年

《行草书五言联》

-

-

1979年

《山水翠林泉声图轴》

-

-

1979年

《花鸟成扇》

-

-

1978年

《草书轴》

-

-

1976年

《落墨黄荷花》

绢本设色

76.5cmx33cm

1976年

《山水图轴》

-

-

1976年

《山水图轴》

-

-

1973年

《朝霞艳锦 》

纸本设色

-

1970年

《庐山仙人洞》

纸本设色

23cmx47cm

1970年

《竹石灵犬图轴》

纸本水墨

46cmx61.5cm

1961年

《双骏图轴》

纸本设色

86cmx42cm

1961年

《草原放牧》

纸本设色

165cmx82cm

1960年

《罗浮山色》

纸本设色

112cmx54cm

1954年

《王子猷看竹图》

纸本设色

48cm×83.5cm

1953年

《云壑松风图》

纸本设色

104cm×71cm

1951年

《调鹦仕女》

-

-

-

1949年

《旗亭赌唱》

-

-

-

1949年

《四美图》

-

-

-

1947年

《黄庭可换图》

纸本设-色

92cmx46cm

1947年

《槲树猿啼图》

-

-

1947年

《红叶竹禽》

-

-

-

1947年

《钟馗嫁妹》

-

-

-

1946年

《雪江归棹》

绢本设色

-

1946年

《仿宋人竹石鹌鹑图轴》

纸本设色

92cmx51cm

1946年

《倚春图轴》

纸本设色

86cmx42cm

1945年

《仿莫高窟唐人大士》

-

-

-

1945年

《虢国夫人》

-

-

-

1944年

《南无观世音菩萨》

-

-

-

1944年

《纨扇仕女》

纸本设色

101cmx46cm

1944年

《观世音菩萨》

-

-

-

1944年

《伎乐图》

-

-

-

1944年

《春阴图》

纸本设色

-

1944年

《仿榆林窟飞天》

-

-

-

1943年

《花鸟扇面》

-

-

-

《山村飞瀑图》

-

-

-

《高唐神女图》

-

-

-

《山水云山墨戏扇面》

-

-

出版图书

出版时间

图书名称

出版社

图书图鉴

2008年6月

《书画鉴赏》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年6月

《谢稚柳画集》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7年6月

《谢稚柳书集》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6年10月

《中国历代法书墨迹大观(十八)》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6年10月

《中国历代法书墨迹大观(十七)》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6年10月

《中国历代法书墨迹大观(十六)》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6年

《敦煌艺术叙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4年1月

《中国历代法书墨迹大观(十五)》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3年10月

《中国历代法书墨迹大观(十四)》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3年6月

《中国历代法书墨迹大观(十三)》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2年5月

《中国历代法书墨迹大观(十一)》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2年2月

《中国历代法书墨迹大观(十)》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0年12月

《中国历代法书墨迹大观(八)》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0年10月

《中国历代法书墨迹大观(九)》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9年5月

《中国历代法书墨迹大观(六)》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8年10月

《中国历代法书墨迹大观(五)》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7年10月

《中国历代法书墨迹大观(四)》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7年10月

《中国历代法书墨迹大观(三)》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7年10月

《中国历代法书墨迹大观(二)》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7年10月

《中国历代法书墨迹大观(一)》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6年

《燕文贵范宽合集》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4年

《董源巨然合集》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9年1月

朱耷(中国画家丛书)》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3年2月

《水墨画》

中华书局

1957年

《敦煌艺术叙录》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

诗词选登

题目

内容

《张大千寄赠牛耳毫笔》

十年风腕雾双眸,万里思牵到雀头。豪气何堪摇五岳,墨痕无奈舞长矛。蛮笺放浪霞成绮,故服飘海狎鸥。休问巴山池上雨,白头去日苦方遒。

《悼大千》

应悔平生汗漫游,老亲乡土泪难收。何时脉脉双溪水,并向金牛坝上流。

《莫高窟题壁》

色即是空空即因,东方过此几微尘。三千清净诸天上,都是飘烟抱月身。

《绘事十首》(一)

春红夏绿遣情多,欲剪烟花奈若何?忽漫赏心奇僻调,少时弄笔出章侯。

《绘事十首》(二)

蜀山秦岭为攀留,燕范遗踪尚可搜,痴绝雾城年少客,寻常晓月误簾钩。

《绘事十首》(三)

刻意邀寻董巨盟,江山目染得奇兵。好收折屐堪重蜡,赶上江南及乱莺。

《绘事十首》(四)

梅竹聚禽河洛精,拒霜红粉度南英。细参绝艳银钩笔,不识元明莫论清。

《绘事十首》(五)

不如寻梦隋唐迹,何况高希六代风。久閟神千壁暗,流沙西度得灵通。

《绘事十首》(六)

高墨猿禽下墨枝,梁生牧衲一时奇。少耽格律波澜细,老去粗豪是本师。

《绘事十首》(七)

别开生面意如云,落墨江南张一军。绝叹新裁好骨格,鲍诗无鬼唱秋坟。

《绘事十首》(八)

落墨缤纷有信书,粲然遗说见清图。试回谨密归豪放,未委当时意得无。

《绘事十首》(九)

渤海苍涛塞北天,皖山云路粤江船。画图百派几星火,拨尽炉灰为眼前。

《绘事十首》(十)

深深柳密正莺啼,艳艳花浓照眼迷。信美人间春一片,枥边思跃绝尘蹄。

创作特点

编辑

绘画艺术

艺术综述

山水画是谢稚柳擅长的领域之一,其早期山水作品借鉴了宋代绘画的笔法,墨色淡雅,线条优美,体现出他对传统的继承与扬。晚年作品则注重落墨法,运用丰富的墨色和自由的笔触,将墨韵与意境完美结合在一起 。

1930年,谢稚柳看到了陈洪绶作品后,着迷于陈氏画风,并开始研究中国绘画史,鉴赏各个流派,他跳过明清直抵宋元,沿着陈老莲的足迹,追溯到北宋画坛,开始了新探索。经过十几年探索,谢稚柳研究了李成、范宽、董源、巨然及燕文贵等技法和风格,打破门户和地域偏见,兼收诸家之长,把李成的多姿和范宽的风骨结合起来,把江南、江北宗融为一体,同时对徐熙“落墨法”进行细研,并最终形成自己的风貌 。

绘画技法

20世纪50年代以后,谢稚柳开始追求“试回谨密归豪放”,在花鸟画方面,以宋画为根基,吸纳山水画“落墨”技法,并渗入泼墨、泼彩手法进行创作。人物和花鸟创作技术层面,在线条勾勒及赋色方面,受隋唐敦煌画法影响,其重彩绘画中,线条与色彩的反复叠加的关系正是对敦煌壁画技法的继承,亦可以视作其重彩绘画的创新 。

线条运用

谢稚柳的人物画受敦煌壁画影响,将唐代壁画中的线条、开相与宋代趣味相结合,塑造出全新的仕女样式。谢稚柳成熟期的花鸟画、人物画的线条勾勒,吸收了敦煌壁画中的“复合线描”法。颜色下面隐约可见的起首线条与色彩表面复勾的线条相互交织,形成丰富而虚实相映的线条组合,克服了重彩画易板滞的弊病,令画面产生灵活飞动的“用笔”感 。

书法艺术

行草创作

谢稚柳的行草书创作,最为直观的是整体的韵律美。一幅幅作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任自然,一挥而就。作品的布局、主次、虚实,单字的结体、穿插、映衬,用笔的顿挫、徐疾以及墨色的干湿、浓淡,左右生姿、收放自如的线条,均是自然而成,没有矫揉造作之感。谢稚柳的草书主要学《古诗四帖》,在整体上把握其内涵,取其精华,张旭奇谲多变的线条在谢稚柳的笔下变得平和温厚,枯辣变为和润,锋芒减少,内蕴增加,中锋线条增多也更为浑厚饱满,更具立体感 。

人物思想

编辑

鉴赏思想

鉴赏实践

谢稚柳鉴定侧重作品笔墨风格、时代风格、流派和个人风格等书画本身的鉴定,强调作品“笔墨风格、特性”的鉴别。他注重时代性在鉴定中的作用,鉴别一幅书画的时代性,要从笔墨分析,笔墨风格是鉴定的基础 。主张书画鉴定宜厘清主体和“旁证”关系。在他看来,伪作有“换款”“添款”“接款”“半真半假款”等不同手法,而“旁证”包含了印章、题跋、著录、别字、年月、避讳、题款(看款)七个方面;他强调书和画在用笔、个性、时代性、流派的差异,指出书画鉴定的核心使命。建议从业者“最切实的办法是,认识从一家开始,而后从一家的流派渊源等关系方面逐次地扩展。一家认识了,开始与书画结下了亲密的关系,其他就比较容易过关了” 。

鉴赏学说

谢稚柳提出“性格说”,他认为鉴定的标准,是书画本身的各种性格,是它的本质。一个画家可以产生水准高的作品,也会产生低劣的作品。问题不在于标准高低、宽严,而在于书画本身的各种性格的认识。性格始终贯穿于优与劣的作品中,他认为对于书画作品出现特例时,即某一画家临时变换习惯性画风,或者是早年所作的不成熟样式等 。

书学思想

谢稚柳的书法有着诗人的魅力,有一种读书破万卷的风格,他的作品以及写作内容并不是陈词滥调,这些内容代表了他的思想观念,也与他的内心情感相同,作品中有着“学者”风味。无论是诗还是画,都可以作为他书法的支撑点,其中草书更是完成的统一。无论是艺术品味,还是诗人的情怀特色,都能够做到恰到好处,并且在情感的宣泄上面,也丰富了作品内涵。诗句的本身与书法相辅相成,作品当中能够品味到一种“学术”品味 。

美学理念

谢稚柳的艺术灌注其真实情感,追求合秉性的美学理想。他的绘画艺术的精进不只是对传统技法的吸纳、融汇和整合,而是表现了他内心的情感精神和审美意蕴,他所崇尚的美学意趣是平淡、华滋、清劲、秀雅,这既有接受传统儒家文化教育的根基,同时也是他个人文雅、豁达、平和、淡泊人格秉性在艺术实践上的反映。从而,使他的艺术从技艺层面,进入到表现美学理念的精神层面 。

主要成就

编辑

鉴革“落墨法”

谢稚柳根据研究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五代画作《雪竹图》,考订出其为徐熙传世作品,重新发现并诠释了五代徐熙“落墨法”,将这种原本属于花鸟画技法应用于山水画实践,为山水画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路径和风格 。

人才培养

谢稚柳指导培养的学生有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黄纯 ,时任西泠印社名誉社长、书法家韩天衡 ,画家灏 ,书画鉴赏家、画家劳继雄等 。

人物纪念

编辑

展馆设立

1992年, 常州市人民政府在常州博物馆内专设“谢稚柳艺术陈列馆”,用以展示谢稚柳艺术成就 。

2012年,“谢稚柳陈佩秋艺术馆”开工建设,2016年9月正式开馆,展馆内固定展示谢稚柳、陈佩秋书画作品70余件 。

组织命名

2013年,“常州市谢稚柳书画研究会”成立 。

人物图书

出版时间

作品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21年1月

《学人墨迹丛书第一辑·谢稚柳》

郑重

南方出版传媒、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8年1月

《谢稚柳传》

郑重

东方出版中心

2006年7月

《谢稚柳常用印款》

江吟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4年7月

《壮暮堂谢稚柳》

郑重

上海古籍出版社

人物轶事

编辑

艺术萌芽

谢稚柳从小喜爱书画,长期沉缅书画,他八、九岁时就爱临摹汉碑,爱从印刷品上模仿古画,基本上属于自发,有时甚至受到阻止。满手的墨痕、满包的乱纸,曾遭塾师“打手心”的惩罚,但他回家却以更多地画作为“报复” 。

与张大千友谊

张大千曾说:“吾所生平最佩服者,吴(吴湖帆)、溥(溥心畬)二人之外, 半个是谢稚柳矣”。谢稚柳与张大千的交往大约始于1929年,谢稚柳的哥哥谢玉岑曾在上海南洋中学任教,与时居上海的张善孖、张大千俩兄弟同住西门里,互为邻里,又互相仰慕,常以诗画雅谈,成为要好的朋友。谢稚柳由南京到上海看望哥哥,便与张大千相识。 1934年夏,谢稚柳与张大千同游黄山。1935年,谢玉岑病重,临终前将谢稚柳相托于张大千,张大千此后也履行了对挚友的承诺。1942年,两人曾在敦煌相处一年。1948年,俩人一别竟成永诀,此后三十多年间两人虽不曾相见,音信却未曾断绝。1964年,张大千旅居巴西时,曾用英国某地产黄牛的耳内毫毛制笔50支,分别赠给了他最珍视亦是自己认可的好友,其中包括谢稚柳。 1983年,张大千在台北病逝,谢稚柳赋《悼大千》七绝一首。1992年,谢稚柳访问台湾,来到亡友故居摩耶精舍,禁不住老泪纵横,挥泪赋诗曰:“知己犹存海内亲,云天万里隔苍溟。今来洒泪梅丘土,恨不重逢是此生”。这一对画坛挚友,古今无双 。

人物评价

编辑

“谢稚柳是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成就卓著的艺术与学术大师。”(齐鲁壹点评)

“君之鉴别古迹真赝,往往望气而知神遇于牝牡骊黄之外。鉴既定,如南山之不可移,人或不信,但久而后君言卒验,予曰君古迹之九方皋也。”(历史学家、书法家王蘧常评)

“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谢稚柳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艺术家,‘少耽格律波澜细,老去粗豪是本师’,这是他回顾人生,总结其纵览画史,参悟造化的真知灼见,也为后世学人开启了门径。”(《美术报》评)

“纵观谢稚柳的一生,虽然他在中国画坛和书画鉴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声誉,最为世人瞩目,但在敦煌学领域,更确切地说是敦煌艺术学史上,也是早有建树、当之无愧的名家。”(奔流新闻评)

“谢老是人品高、画品也高,有不寻常的家国情怀,是我学习的榜样。”(时任西泠印社名誉社长、书法家韩天衡评)

“谢稚柳是当代书画鉴定界巨擘,极有建树的美术史论研究学者,书画创作成就卓著的大师。他在美术史上提出的理论见识,所建立的古书画鉴定方法论及具体鉴析意见,在学术界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他的书画艺术在近代艺术史上占有耀目的地位。”(美术史论家、评论家单国霖评)

作品保护

编辑

2023年5月,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谢稚柳被列入“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其作品一律不准出境 。

下一篇 溥心畬

上一篇 傅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