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胄 编辑

中国近现代中国画、人物画家、收藏家、社会活动家

黄胄黄胄

黄胄(1925年3月31日—1997年4月23日) ,出生于河北蠡县,原名梁淦堂,字映斋,曾用名梁叶子、苗迪,中国近现代中国画、人物画家 、收藏家、社会活动家,其主要绘画作品有《苹果花开的时候》《洪荒风雪》《赶集》《百驴图》《风雪夜归人》《送粮人》《鞠躬尽瘁为人民》 《庆丰收》《巡逻图》《载歌行》《松鹰图》《叼羊图》《姑娘追》《日夜想念毛主席》《爹去打老蒋》、《人畜两旺》《打马球》《在战火燃烧过的地方》《金色的道路》《春节劳军图》《我爱北京天安门》《女民兵》《炊事员》《藏童上学》《井冈山第一面红旗》《谈心》《亲人》等 ,著有《黄胄谈艺术》《黄胄书画论》等。

黄胄于1944年拜赵望云为师 ;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954年,任西北师范学院美术系创作课讲师;1954年,创作作品《帐篷小学》《祖国的眼睛》等;1962年,创作作品《女民兵》《炊事员》等;1973年,创作作品《送粮图》《年青的一代》等;1978年,创作作品《松鹰图》《百驴图》等;1982年6月,在兰州举办黄胄画展;1984年,创作作品《松鹰图》《欢腾的草原》;1988年12月,任黄冑美术基金会会长。1991年9月,任炎黄艺术馆馆长 ;1993年12月,在香港举办“黄胄画展”;1995年9月,在法国巴黎举办画展;1997年4月23日,在广州逝世,享年72岁。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黄胄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北蠡县

出生日期:1925年3月31日

逝世日期:1997年4月23日

职业:画家

代表作品:《洪荒风雪》《赶集》《庆丰收》

原名:梁淦堂

人物生平

编辑

1925年3月31日,黄胄出生于河北蠡县梁家庄。

1933年,随母亲在陕西宝鸡上小学。

1937年11月,随母亲、姐姐经风陵渡、潼关到西安,在扶轮小学读完高小。

1939年,在宝鸡惠工中学读一年级。

1941年,因父亲病故初中二年级辍学。

1942年,任蠡县中学美术教员。

1944年,拜赵望云为师。

1945年,任职于《民报》,另创作《负荷》等漫画作品。

1946年,赴河南黄泛区写生,另任陕西省西安雍华图书杂志社主编,创作作品《杯水车薪》《人吃人》《吃骨头吃血》等,另在西安举办“河南黄泛区速写画展”个人展览。

1948年,随赵望云到西北写生。

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部队美术工作,历任西北军区政治部文化创作员、美术组组长。

1950年,创作作品《爹去打老蒋》,并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木刻画作品《人畜两旺》获文化部奖。

1950年—1954年,任西北师范学院美术系创作课讲师。

1952年,作品《苹果花开的时候》获得全国美展一等奖。

1953年,创作作品《出诊图》《打马球》等,《打马球》另获得全国青年画展一等奖。

1954年,创作作品《帐篷小学》《祖国的眼睛》等。

195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另创作作品《柴达木的风雪》,后改名《洪荒风雪》。

1956年,创作作品《金色的道路》《春节劳军图》《采风图》等,另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黄胄速写观摩展”。

1957年,作品《洪荒风雪》获得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金质奖章。

1958年,调任至总政治部军人俱乐部工作,另创作作品《新生》《巡逻图》《赶集》等,作品《赶集》获得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铜质奖。

1959年,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员,另为人民大会堂新疆厅创作巨幅作品《庆丰收》,并到广西、云南深入生活,创作作品《同饮一江水》。

1961年,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各创作《红旗谱》插图一套。

1962年,赴福建防采访写生,创作作品《女民兵》《炊事员》等。

1963年,在保定举办速写展,另创作作品《巡逻图》《奔腾急》《载歌行》《同饮一江水》等。并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黄胄作品选》。

1964年,到井冈山、韶山写生,另创作作品《谈心》《亲人》《井冈山第一面红旗》等。

1965年,到醴陵参加“四清”运动。

1966年—1972年,因“文革”被迫搁笔。

1972年,为全军美展重绘《亲人》。

1973年,赴海南岛采访写生,另创作作品《送粮图》《年青的一代》《风雪送亲人》等。

1974年,参加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

1975年,转业至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公司任顾问。

1976年,创作作品《曹雪芹像》《飞雪迎春》《广阔天地》《库尔班·吐鲁木》等。

1976年11月—1977年2月,为周恩来纪念馆创作作品《鞠躬尽瘁为人民》。

1977年,为轻工业部大礼堂作《库尔班·吐鲁木大叔》(即《日夜想念毛主席》)。

1978年,创作作品《松鹰图》《百驴图》,另出版《速写选集》《黄胄画集》等。

1979年8月,赴新疆访问、写生;11月,在北京出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常务理事;12月,在深圳举办“黄胄作品展览”;另出版《黄胄画集》。

1980年,参加主持中国画研究院筹备工作,并任中国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在广州举办画展,另出版《黄胄速写集》;4月—5月,获聘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省分会名誉主席。

1981年,在石家庄举办“黄胄新作展览”,另创作作品《欢腾的草原》《姑娘追》《驼背上的小学生》《育羔图》《春江水暖》等;11月,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另出版《黄胄画选》《喀什噶尔速写》《黄胄新作选》等。

1982年6月,在兰州举办黄胄画展;7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黄胄画展”。

1983年,创作作品《叼羊图》《牧马图》等;11月,在南京举办画展,后赴南京、扬州、苏州采访写生;另出版《黄胄毛笔速写》。

1983年6月—1988年4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4年,创作作品《松鹰图》《欢腾的草原》;6月,在哈尔滨举办画展,另赴大庆、齐齐哈尔写生;12月,先后在山东济南、青岛举办“黄胄画展”。

1985年1月,在天津举办“黄胄画展”;2月,先后在深圳、广州举办“黄胄画展”;4月,在成都举办“黄胄画展”;7月,创作作品《听琴图》《姑娘追》等;

1986年2月,在新加坡举办“黄胄画展”;10月,在英国伦敦举办“黄胄画展”。

1987年6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办“黄胄画展”;10月,在德国汉堡举办“黄胄画展”。

1988年,为人民大会堂作巨幅画《八月的草原》;5月,在意大利罗马举办“黄胄画展”。

1988年4月—1993年3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8年12月,任黄冑美术基金会会长。

1989年1月,出版《中国当代美术家·黄胄卷》《荣宝斋画谱·黄胄专集(人物部分)》。

1990年5月,与梁斌在北京民族宫举行联合画展。

1991年9月,任炎黄艺术馆馆长。

1992年8月,出版《黄胄速写集——画中行》。

1993年3月—1998年3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93年12月,在香港举办“黄胄画展”。

1994年5月,主持“中国民间珍藏日本画鉴赏展”及学术研讨会;7月,主持举办“黄新波版画展”及研讨会;12月,主持举办“吕霞光先生向国内捐赠书画文物展”。

1995年9月,在法国巴黎举办画展。

1996年3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6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十七次常委会。

1997年4月23日,在广州逝世,享年72岁。

黄胄黄胄

黄胄合照黄胄合照

黄胄合照黄胄合照

个人生活

编辑

家世背景

黄胄八岁前在家乡渡过,从小看了城隍庙里因果报应的民间壁画,常听母亲建芝讲述二十四孝的民间故事。黄胄的祖父梁景峰务农之余,爱好唱戏。黄胄的父亲梁建勋先是乡村先生,后参加旧军队,喜爱书画艺术。这些对黄胄童年艺术兴趣的培养起到了影响,使他对美术产生了兴趣。

婚姻家庭

1954年,黄胄与郑闻慧结婚,两人育有子梁穗、梁敦,女梁缨。

主要作品

编辑

绘画作品

创作时间

作品名称

作品类型

作品规格

1953年

《洪荒风雪》

中国画

73cm×117cm

1953年

《打马球》

纸本水墨设色

137cm×162cm

1954年

《出诊图》

纸本水墨设色

101cm×83cm

1958年

《赶集》

纸本水墨设色

141cm×81cm

1959年

《庆丰收》

-

300cm×600cm

1981年

《育羔图》

-

127cm×121cm

1983年

《叼羊图》

纸本彩墨

210cm×800cm

1985年

《群驴图》

纸本水墨

40cm×276cm

1986年

《草原逐戏图》

设色纸本

120cm×250cm

-

《幸福一代》

-

144cm×298cm

专著画集

出版时间

专著名称

出版社

1963年

《黄胄作品选》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8年

《速写选集》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8年

《黄胄速写》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9年

《黄胄画集》

江人民出版社

1980年

《黄胄速写集》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1年

《黄胄画选》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1年

《喀什噶尔速写》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81年

《黄胄新作选》

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3年

《黄胄毛笔速写》

河北美术出版社

1992年8月

《黄胄速写集——画中行》

四川美术出版社

-

《动物写生》

人民美术出版社

创作特点

编辑

艺术历程

黄胄艺术呈现的艺术历程可分为早、中、后三期。早时形象鲜活,其作品较单纯,与传统较贴近,除了笔墨淋漓外,形神兼备,笔墨意味颇高;中期,用墨用色浓烈,形象逼真,追求宏厚和气魄;后期更加将速写强化到画幅中,欢快的笔墨会为树立自己的特色而挥洒着。

艺术概览

黄胄善于用速写的表现手法抓住人物或动物的特征,线条流畅有力,风格奔放。“驴”是黄胄绘画创作中的题材之一,他画的驴造型准确生动,手法简练概括,去掉了许多烦琐的细节,弱化了明暗和体积感,突出了驴的生动性和笔墨的自由流畅,使笔和墨活了起来,手法高超,笔法奔放,墨色变化丰富,简练精准。

作品《叨羊图》

《叨羊图》黄胄采用了长八米、高两米的巨幅进行创作,描绘了几十个人物和多匹奔驰的骏马,视觉上气势恢弘,动人心魄。在巨大的长卷上安排如此众多的人物,既容易雷同,也容易失之散乱。而黄胄巧妙地解决了这一在巨幅作品中通常出现的难题。诸如利用多匹骏马彼此你追我赶的位置关系,塑造出千变万化的动态,从而打破了视觉上的呆板平淡,烘染出了竞赛中万马齐嘶的激烈争夺的气氛。而画面人物的视线和动作使人群自然形成了几个错落有致而又相互呼应的小组,并不着痕迹地引导读者的注意力集结到了肩挎白羊,一马当先的那名骑手身上,从而加强了画面既紧凑又精彩的戏剧性效果。在《叨羊图》中,黄胄用中国画的笔墨表现出了现实生活的场景,造型明快生动,而情感真切。

作品《群驴图》

在黄胄动物画的题材中以画驴最负盛名,黄胄画驴,形神兼备,确实是对前代的一种突破。一方面他保持了中国画用线的优势,而毛驴身上看似毫不经意的侧笔皱擦,令画面巧拙相称,充分体现了水墨写意的特点。同时体现出了黄胄对西方写实精神的理解,像毛驴身上表现出的转折明晰,简洁精炼的块面造型,使毛驴不仅富有情趣,且具有相当独特的体积感,这与画家融贯中西的创作观念是密切相关的。另外,善于处理复杂的构图也是黄胄中国画的一个特点。《群驴图》纯粹利用水墨来表现对象,回旋余地自然大为缩小。然而黄胄的每一头驴都各具情态,绝无重复并利用干湿浓淡、聚散隐显的笔墨变化,使画面趋于丰富,并巧妙地形成了画面各部分的呼应。

作品《草原逐戏图》

概览《草原逐戏图》,黄胄以浓艳的大块色墨铺就主体,姑娘红装,挥鞭驭马,飒爽之姿毕现;骏马箭般疾驰,青年回首相应,你追我赶,好不热闹。而马背上的装饰,刻画到繁之又繁,几到极致,即便是马头部的绳套,也绝不放过,足可见画家之用心。画面近处野花灼灼,绿草点彩,几笔写就,一扫花草常见娇弱之态;远处牧民驰马,簇簇羊群点缀其间,天际旷野,更见草原之景象辽阔。

洪荒风雪

获奖记录

编辑

时间

获奖作品

奖励名称

1952年

《苹果花开的时候》

全国美展一等奖

1953年

《打马球》

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

1957年

《洪荒风雪》

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

1958年

《赶集》

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铜质奖

人物评价

编辑

“黄胄将速写的观察与表现方法引入创作之中,实现了传统中国人物画向现代形态的转换,是新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开拓者。”(中国美术馆评)

“黄胄是中国著名的中国画画家、收藏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为推动当代美术的展、开展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为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央视网评)

“黄胄是中国人物画史上里程碑式的画家,是20世纪中后期影响最大的画家之一。即在两千年的中国画史中,黄胄也是杰出的无人能够替代的人物画家之一。”(美术教育家、画家陈传席评)

“黄胄是中国著名人物画泰斗。”(国画家史国良评)

“黄胄是20世纪中国画界开宗立派的画家。”(《北京日报》评)

“黄胄的作品写意里有工笔,也有重彩的东西,这些都容纳到一个非常和谐的一个状态里,这个能力是没有人能比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华天雪评)

“黄胄的画能表现新疆草原文化的张力,他一生的创作,以新疆作为边疆体裁,他影响了几代人,不是一代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云祥评)

后世纪念

编辑

竖立雕塑

2022年12月15日,“西北美术教育之光”雕塑落成仪式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雕塑的竖立旨在庆祝西北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并弘扬西北高等美术教育事业的先驱——吕斯百常书鸿、洪毅然、黄胄等。

作品保护

编辑

2023年5月,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黄胄被列入“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其作品一律不准出境。

下一篇 梁启超

上一篇 黄宾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