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维·朱利叶斯 编辑
戴维·朱利叶斯(David Julius),1955年11月4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布鲁克林,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匈牙利科学院荣誉院士,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理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戴维·朱利叶斯于1973年考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生命科学;1977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生命科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1984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84年至199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89年加入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200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10年获得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同年当选为匈牙利科学院荣誉院士;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202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戴维·朱利叶斯致力于研究人体感官系统的分子机制。
中文名:戴维·朱利叶斯
外文名:David Julius
国籍:美国
出生地:美国纽约州纽约市
出生日期:1955年11月4日
毕业院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10年获得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2010年当选为匈牙利科学院荣誉院士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展开
200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10年获得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2010年当选为匈牙利科学院荣誉院士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202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1955年11月4日,戴维·朱利叶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布鲁克林,并在那里读完公立小学和高中(亚伯拉罕·林肯高中)。
1973年,考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生命科学,师从亚历山大·里奇(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的伟大人物之一)。
1977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生命科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师从杰里米·索纳和兰迪·谢克曼。
1984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戴维·朱利叶斯
1984年—199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理查德·阿克塞尔(分子生物学家),并将研究重点转向神经药理学和受体功能。
1989年,以助理教授的身份加入了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神经药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的基本问题。
200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5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10年,获得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同年当选为匈牙利科学院荣誉院士。
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202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戴维·朱利叶斯主要研究的是了解感官系统如何使人类感知世界。他与团队利用天然产物来阐明触觉和痛觉的分子机制,他们通过辣椒素,了解了“辣”是如何引起灼痛的,20世纪90年代末,戴维·朱利叶斯研究了人体对温度的感知是如何转化为神经冲动的,他利用了辣椒素和DNA片段(在热感神经元中活跃的基因),发现了某个基因编码了神经元上的热感受体,使得细胞对辣椒素敏感;他还研究了薄荷叶中的冷却剂薄荷醇如何唤起冰冷的凉爽感。使用这些和其他药物作为药理学探针,他们确定了感觉神经纤维上的离子通道,这些离子通道被热、冷或化学刺激物激活,为热感觉、疼痛和瘙痒的过程提供了分子洞察力。在遗传学、电生理学、结构学和行为学方法的帮助下,他们研究这些离子通道是如何调节的,以应对肿瘤生长、感染或其他形式的损伤,从而产生炎症和疼痛超敏反应。2013年戴维·朱利叶斯与同事程亦凡使用电子显微镜在近原子分辨率下确定了TRPV1受体的结构,2015年他们使用了相同的技术来确定TRPA1的结构,即所谓的“芥末受体”(wasabi receptor)。这些基础科学研究为新型镇痛药物的发现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学术论文
据2023年12月AMiner平台数据,戴维·朱利叶斯在《Nature(自然)》《Science(科学)》《Cell(细胞)》《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Annual review of neuroscience(神经科学年度回顾)》《Molecular Cell(分子细胞)》《Nature Neuroscience(自然:神经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多篇,被引61500余次,H-Index:65。
科研项目
项目时间 | 资助单位 | 项目名称 |
---|---|---|
1982年3月1日—2015年5月31日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 生物有机生物医学质谱资源 |
1990年4月1日—2019年6月30日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 受体和通道功能的分子机制 |
1990年9月1日—2007年8月31日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 三叉神经疼痛、机制和控制 |
1991年9月1日—2002年8月31日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 哺乳动物大脑的长期变化 |
2005年9月1日—2008年8月31日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 感觉神经元机械感受的分子基础 |
2006年7月1日—2018年6月30日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 感觉离子通道的细胞生理学 |
2009年4月 1日—2019年8月31日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 利用毒素探测感觉信号 |
2009年7月1日—2014年4月30日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 利用毒素探测感觉信号 |
2012年9月 1日—2018年5月31日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 ASIC通道和疼痛 |
2017年12月15日—2025年11月30日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 天然产物作为疼痛通路的探针 |
2019年9月23日—2022年8月31日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 绘制内脏疼痛中的肠脊髓连接图 |
参考资料: |
人才培养
培养成果
据2023年12月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官方数据,戴维·朱利叶斯已培养毕业博士生35位,毕业去向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杜克大学医学院、哈佛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基因泰克公司、犹他大学、南加州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耶鲁大学、纽约斯隆凯特琳研究所、康奈尔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和研发企业。
荣誉表彰
获奖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2001年 | 波尔-北卡罗来纳大学神经科学奖 | 北卡罗莱纳大学 |
2003年 | 英格夫·佐特曼奖 | 斯德哥尔摩生理学会 |
2004年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美国国家科学院 |
2005年 |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 |
2007年 | 爱德华·斯科尔尼克神经科学奖 | 麻省理工学院麦戈文脑研究所 |
2007年 | 联合利华科学奖 | 联合利华公司 |
2007年 | 神经科学学会 | |
2007年 | 奥尔登·斯宾塞奖 | 哥伦比亚大学 |
2010年 | 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 | 邵逸夫基金会 |
2010年 | 阿斯图里亚斯亲王技术和科学研究奖 | 阿斯图里亚斯公主基金会 |
2010年 | 匈牙利科学院荣誉院士 | 匈牙利科学院 |
2010年 | 帕萨诺奖 | 帕萨诺基金会 |
2012年 | 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 美国国家医学院 |
2013年 | 保罗·詹森生物医学研究奖 | 强生公司 |
2015年 | 法国波尔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 法国波尔多大学 |
2017年 | 中曾根奖 | 人类前沿科学计划组织 |
2017年 | 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 | 盖尔德纳基金会 |
2019年 | 罗森斯蒂尔基础医学科学奖 | 布兰迪斯大学 |
2020年 | 生命科学突破奖 | 突破奖基金会 |
2020年 | 神经科学奖 | 卡夫利基金会 |
2021年 |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 诺贝尔基金会 |
参考资料: |
戴维·朱利叶斯是麦克奈特神经科学捐赠基金董事会成员,皮尤学者生物医学科学计划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他曾在达蒙·鲁尼恩癌症研究基金会科学咨询委员会任职。
家世背景
戴维·朱利叶斯的祖父母是20世纪初离开东欧的移民潮中的一员,移民到了纽约。他的父亲是一名电气工程师,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他们都在纽约城市大学获得了大学学位。他还有两个亲兄弟。
婚姻家庭
戴维·朱利叶斯和妻子
戴维·朱利叶斯的妻子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理学教授霍莉·英格拉姆博士,他们育有一子菲利普·朱利叶斯。
戴维·朱利叶斯在皮肤感知疼痛刺激和温度并产生疼痛超敏反应的分子机制方面有开创性的发现(Julius is credited with seminal discoveries regard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by which the skin senses painful stimuli and temperature and produces pain hypersensitivity)。(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评)
戴维·朱利叶斯的工作集中体现了追求生物学中未解之谜的创造力、科学严谨性和勇气,并取得了最终导致人类健康关键进步的惊人发现(David’s work epitomizes the creativity, scientific rigor, and courage needed to pursue the major unsolved mysteries of biology and achieve the surprising discoveries that ultimately lead to crucial advances in human health)。(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时任校长Sam Hawgood评)
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我们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的能力是基于坚实的科学基础,以及像戴维·朱利叶斯这样为科学发现奉献了一生的研究人员。正如他的研究为药物开发开辟了新的途径一样,他对未来科学家的教育和指导激励着他周围的人去突破可能的科学界限(At UCSF, our ability to take excellent care of patients is based on a strong foundation of science, and of researchers like David who have dedicated their lives to discovery. Just as his research opens up new avenues for drug development, his commitment to the education and mentorship of future scientists inspires those around him to push the boundaries of what’s possible)。(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时任院长、医学博士塔尔梅奇·金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