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育 编辑
李育,字元春,扶风郡漆县(今陕西省彬县)人。东汉大臣、经学家。
早年进入太学,研习《公羊传》,得到了班固的重视,名声大振,隐居于杜陵,授徒治学。
汉章帝建初元年,在卫尉卿马廖推荐下,担任议郎、国子博士,参加白虎观会议,拜尚书令,因事免职,起为侍中,卒于任上。
别名:李元春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扶风郡漆县
主要成就:研究古文经学著《难左氏义》
主要作品:《难左氏义》、《白虎议奏》
最高官职:尚书令 侍中
本名:李育
李育,东汉初年著名今文经学大师。李育青年时期进入太学,博通群书,善于钻研和思考,专攻《公羊春秋》,有很深的造诣,在太学中颇为知名。当时京兆郡、扶风郡郡争相请求做官,时值乱世,不愿意步入仕途。每次到任不久,便称病而去。
隐居杜陵
李育隐居于杜陵县,一面收徒教书,一面开始研究古文经学。深读《左传》,爱其文采,但认为作者没有真正理解孔子编纂《春秋》的含义,而陈元、范升等人就《左传》的争论,又多是引用图谶之说,不得要旨,毫无说服力。根据自己的研究,写出了《难左氏义》,共讨论了41个问题。后来,著名经学家何休与其师羊弼的《公羊墨守》、《左传膏肓》、《谷梁废疾》三书,就是在《难左氏义》的基础上写成的。永平初年,骠骑将军、东平王刘苍辅政,广招天下贤才俊士。班固向刘苍推荐李育,称才能学识“虽前世名儒,国家所器,韦贤、平当、孔光、翟方进,无以加焉,宜令考绩,以参万事。【《后汉书·班固传》】虽然刘苍没有接受班固的举荐,李育因此名声大振,京师贵戚都争相结交。
白虎观会议
建初元年(76年),经卫尉马廖推举,被任命为议郎,后拜为博士。建初四年(79年)冬十一月,有诏命诸儒集会白虎观,讨论《五经》同异。皇帝亲自决断,并加以记录,著成《白虎议奏》。这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古今文经学之争,史称“白虎观会议”。这次辩论中,李育运用《公羊春秋》的义理与贾逵辩论,很有说服力。
建初八年(83),马廖受累于儿子马豫犯罪,遣归封地,李育因是马廖所举荐,一同免职。一年后,重新起用,辗转升任侍中,卒于任上。
《后汉书卷七十九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下》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