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歙 编辑

东汉大臣

欧阳歙,字正思,乐安郡千乘县(今山东省广饶县)人。东汉大臣、经学家。

学传家业,恭谦好礼,历任长社县宰、原武县令,投靠刘秀,迁河南都尉,履行太守的职责。光武帝即位后,拜河南尹、鄱阳侯,坐事免官,历任扬州牧、汝南太守,推荐贤才,颇有政绩,改封掖县侯。

建武十五年(39年)正月,迁大司徒, 贪污受贿,坐罪下狱,最终死于狱中。在众人求情下,光武帝赏赐棺木,回赠印绶,赏缣三千匹。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欧阳歙

字:正思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乐安千乘(今山东省高青县)

逝世日期:39年

前任:韩歆

继任:戴涉

主要成就:治理州郡 传播学问

最高官职:大司徒

人物生平

编辑

欧阳歙(xī),字正思,乐安千乘(今山东省高青县)人。东汉政治家。

为人廉恭礼让,以祖传“伏生尚书”任博士。王莽时任长社县宰,后投更始帝刘玄,任原武县令。东汉建立后任河南尹,封鄱阳侯,出任汝南太守,教书育人,任用贤才, 颇有政绩。

建武十五年春正月辛丑,大司徒韩歆免职,自杀,以汝南太守欧阳歙为大司徒, 主管国家财赋收入机构。身居高位,不知自爱,依靠权位,贪得无厌。光武帝派遣谒者清查二千石(太守)以上官吏的土地,结果查出欧阳歙在汝南郡守任内,测量田亩作弊,贪污千余万钱,将其逮捕下狱。学生平原人礼震,年方十七,要求代替欧阳歙去死。光武帝刘秀毫不动摇。同年冬十一月甲戌,大司徒欧阳歙下狱,死在狱中。

亲属成员

编辑

儿子:欧阳复

史书记载

编辑

欧阳歙, 字正思,乐安千乘人也。自欧阳生传《伏生尚书》,至歙八世,皆为博士。歙既传业,而恭谦好礼让。王莽时,为长社宰。更始立,为原武令。世祖平定河北,到原武,见欧阳歙修政,迁河南都尉,后行太守事。

世祖即位,始为河南尹,封鄱阳县侯。建武五年,坐事免官。次年,拜扬州牧,迁汝南太守。推用贤俊,政称异迹。九年,更封掖侯。欧阳歙在郡,教授数百人,视事九年,征为大司徒。坐在汝南臧罪千余,觉下狱。诸生守阙为之求哀者千余人,至有自髡剔者。

平原礼震,年十七,闻狱当断,驰之京师,行到河内获嘉县,自系,上书求代死。曰:“伏见臣师大司徒欧阳歙,学为儒宗,八世博士,而以臧咎当伏重辜。歙门单子幼,未能传学,身死之后,永为废绝,上令陛下获杀贤之讥,下使学者丧师资之益。乞杀臣身,以代歙命”。书奏,而歙已死狱中。司徒掾陈元上书追讼之,言甚切至,帝乃赐棺木,赠印绶,赙缣三千匹。

下一篇 牟长

上一篇 戴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