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众 编辑
郑众(?—114年),字季产,南阳郡犨县人 ,东汉宦官。
汉明帝永平年间,郑众侍奉太子刘炟。刘炟(汉章帝)即位后,拜郑众为小黄门,不久升迁中常侍, 汉和帝初期加位钩盾令(皇家园林管理员)。郑众不依附外戚,一心忠于王室,不与豪强朋党为伍,因此得到了汉和帝的信任,帮助汉和帝诛灭窦氏外戚夺回权力。 刘肇夺回权力后,派郑众到皇后所居的长秋宫任职,担任大长秋,负责宣布传达皇后旨意,管理后宫事务,成为孝和阴皇后的近侍。 汉安帝元初元年(114年),郑众逝世。
郑众为人小心谨慎,谦逊低调,忠心汉室,从未有乱政之举,因而被后世誉为“汉宦官之贤者”。
中文名:郑众
职业:小黄门→中常侍→钩盾令→大长秋
出生地:南阳郡犨县
字:季产
爵位:鄛乡侯
早年经历
郑众为人谨慎机敏有心计。永平年间(58年―75年),郑众开始在东宫侍奉太子刘炟。永平十八年(75年),汉明帝刘庄去世,太子刘炟继位,是为汉章帝,授任郑众为小黄门,后升任中常侍。
助帝诛窦
章和二年(88年),汉章帝去世,其子汉和帝刘肇继位。汉和帝继位初年,郑众加位钩盾令。当时,太后窦氏(章德皇后)秉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等人都窃取威权,朝廷上上下下的官员,没有不依附他的,只有郑众一心向着皇室,不巴结豪党,得到了汉和帝的信任。
永元四年(92年),窦太后宠臣、窦宪女婿郭举与窦太后的闺蜜邓夫人图谋不轨,汉和帝察觉到此事,便与清河王刘庆共同商议对策。汉和帝让刘庆借阅《汉书·外戚传》,并让刘庆传话给郑众,让郑众在《汉书·外戚传》中寻找相关案例。
郑众劝刘肇即刻诛杀窦宪女婿郭举与窦太后闺蜜邓夫人,但刘肇认为窦宪领兵在外,恐生兵变,并未采纳郑众的建议。
侍奉皇后
汉和帝夺回权力后,郑众因功被升任为大长秋,到皇后所居的长秋宫任职,负责宣布传达皇后旨意,管理后宫事务,成为孝和阴皇后的近侍。 汉和帝论功行赏,郑众总是辞多受少,因此汉和帝常与他议事。
晚年生涯
永元十四年(102年),汉和帝废黜阴皇后,改立邓绥为后, 念及郑众功著,封他为鄛乡侯,食邑一千五百户。但宦官封侯并非东汉首创,西汉时期吕后就曾给宦官封侯。
永初元年(107年),临朝摄政的太后邓绥增封他三百户。
元初元年(114年),郑众逝世,他的养子郑闳继承鄛乡侯爵位。
汉和帝亲政后,郑众被升任为大长秋,《后汉书》作者范晔认为东汉“中官用权,自(郑)众始焉”。但也有不少学者提出异议,指出和帝时期宦官郑众只是与闻政事而已,并无多大权力,郑众担任的大长秋也仅仅是管理后宫事务而已, 郑众本人直到永元十四年(102年)才被封为郸乡侯,食邑也只有一千五百户。
汉和帝诛窦氏时,郑众仅仅进言献策,并未御兵。其后郑众在任时期,宦官势力仍较为弱小,亦不敢妄自奢侈靡费。和帝与邓后掌权时,政治清明,郑众的个人品质也较高,当时宦官整体危害不大。直到汉安帝亲政后收捕邓氏,任用李闰、江京、樊丰等奸佞宦官,宦官之祸始大。
范晔《后汉书》:①“为人谨敏有心几。” ②“中官用权,自众始焉。” ③“故郑众得专谋禁中,终除大憝,遂享分土之封,超登宫卿之位,于是中官始盛焉。”
赵翼:“宦官亦有贤者。后汉宦官之贪恶肆横,固已十人而九,然其中亦间有清慎自守者,不可一概抹煞也。郑众谨敏有心,和帝初,窦太后秉政,其兄宪为大将军,窃威权,朝臣莫不附之。众独乃心王室,宪兄弟谋不轨,众与帝定策诛之……此皆汉宦官之贤者。”
《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第六十八》
儿子:郑宏,郑众养子,袭封鄛乡侯。
孙子:郑安,郑宏之子,袭封鄛乡侯。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