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涣 编辑
王涣(?-105年),字稚子,广汉郡郪县(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人。安定太守王顺之子,中国东汉时期官员,有“神算”之称 。
王涣年轻时喜与轻薄青年玩耍,还喜欢跟别人打架,成为“问题少年”。长大后的王涣弃恶从善,认真学习儒学,精心研习《尚书》和律令,被史书称为“晚而改节”。他曾在广汉太守陈宠属下担任功曹,后出任河内郡温县县令。三年后,被调到兖州任刺史。永元十五年(103年),王涣以侍御史的身份陪同汉和帝到南方巡视,回到京城洛阳后被任命为洛阳令。在洛阳令任上,王涣因破案有方,被人们誉为“神算”。 元兴元年(105年),王涣病逝。
王涣担任功曹时,以简贤选能和执法不避豪右闻名,在王涣的协助下,陈宠将广汉郡治理得井然有序;任河内郡温县县令时,境内多奸诈狡猾之人,作恶多端,长期为害百姓。王涣想方设法严厉镇压奸猾豪强,将他们全部消灭。境内自此太平,动乱不宁的温县变得“境内清夷”;任兖州刺史时,他依法治理兖州各郡,德化得到广泛推行。
全名:王涣
字:稚子
所处时代:东汉
出生地:广汉郡郪县
逝世日期:105年
史书记载:后汉书 卷一百零六 列传第六十六循吏
职官:河内郡温县县令→兖州刺史→侍御史→洛阳令
家世背景
王涣,字稚子,东汉广汉郡郪县(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人。其父王顺曾做过东汉安定郡太守。王涣自幼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成为一名深明大义、忠孝仁义之士。
治理温县
在广汉郡太守陈宠的推举下,汉和帝任王涣为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
任职期间,王涣针对社会治安混乱局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镇压了一批黑恶势力和奸猾豪强。一度动乱不安的温县,很快变得“境内清夷”,商人露宿街头,也不会遇到被抢的危险。温县从大乱到大治,王涣功不可没。三年后,王涣很快被提拔为兖州刺史。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王涣开始声威大振。
治理洛阳
东汉永元十五年(公元103年),王涣以侍御史的身份,陪同汉和帝南下祖祭,回到京城后,和帝便任王涣为洛阳令。洛阳是东汉的京都所在,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多居于此。对这些权要的违法行为,洛阳的地方官感到棘手,很难处理。
王涣一上任,就接手了前任县令留下来的烂摊子,案卷堆积如山。他迎难而上,从容应对,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宽严有度,胆大心细。对一些疑难案件,王涣日思夜想,想出许多妙招儿,使一个个案件水落石出,案情大白。因此,王涣被人们称为“神算”。
因病去世
公元105年,王涣因病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在洛阳令的职位上任职不足三年。消息一传出,朝野无不为之惋惜。洛阳各地的老百姓自发凑钱,摆设祭桌,祭奠王涣。
当王涣的遗体送回故乡,途经弘农郡(今河南西部、陕西东部)一带时,当地不少百姓也同洛阳的老百姓一样,在路旁摆上祭品,祭奠王涣。当地地方官感到十分奇怪,便问为何要祭奠一位洛阳令呢?大伙回答说:“这是为了报答王涣县令的恩德呀!”过去他们经常到洛阳购买粮食等商品,一旦遇上洛阳官吏检查,一半的粮食将被白白拿走。而在王涣任县令的几年里,就不曾发生这样的事。
汉安帝永初二年(公元108年),临朝的邓太后下诏称赞王涣“尽心奉公,务在惠民;功业未遂,不幸早逝。”“百姓追思,为之立祠,自非忠爱之至,孰能若斯者乎?”对王涣大加褒扬。
断案如神
据东汉《东观汉记》记载,王涣任洛阳令时,有盗贼刚刚得手,就被人发现,盗贼无法逃脱,有的藏在路边的沟渠内,有的伏于瓮下。王涣得到消息后,就带人去搜捕。他根据失主的描述,经过分析,断定盗贼没有走远。之后,王涣命令属下带人认真搜查盗贼可能的藏身之处,将这伙盗贼一一拿下。盗贼们心服口服,视王涣为“神明”。
得遇明主
王涣遇到汉和帝刘肇,可谓贤臣遇明主。正是汉和帝的大力提拔,使得王涣从广汉郡一步步走近东汉京都洛阳,成为京都的“父母官”,最终在洛阳获得身后的崇高赞誉。
我县王君
在东汉乐府诗歌中,有一首歌颂王涣政绩的诗《雁门太守行》,全文如下:
孝和帝在时,洛阳令王君,本自益州广汉蜀民。少行宦,学通五经论。明知法令,历世衣冠。以温补洛阳令,治行致贤。拥护百姓,子养万民。外行猛政,内怀慈仁。文武备具,料民富贫。移恶子姓,篇著里端。伤杀人,比伍同罪对门。禁鍪矛八尺,捕轻薄少年。加笞决罪,诣马市论。无妄发赋,念在理冤。敕吏正狱,不得苛烦。财用钱三十,买绳礼竿。贤哉贤哉,我县王君。臣吏衣冠,奉事皇帝。功曹主簿,皆得其人。临部居职,不敢行恩,清身苦体,夙夜劳勤。治有能名,远近所闻。天年不遂,早就奄昏。为君作祠,安阳亭西,欲令后世,莫不称传。
从诗的内容可知,该诗作于汉和帝驾崩之后,由洛阳文人创作。“我县王君”四字,说明当时的洛阳百姓已把王涣看成洛阳人。
为纪念洛阳令王涣,老百姓在洛阳安阳亭的西边修造了一座祠堂。一日三餐前,总是要念叨几句,以德行告慰王涣之灵。
《后汉书 卷七十六 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