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祐 编辑

东汉大臣、名士

刘祐(?-169年),字伯祖,中山郡安国县(今河北省安国市)人。东汉大臣、名士。

少修操行,学习经传,起家本郡主簿。举孝廉出身,补任尚书郎,对答奏议,应对敏捷, 授任城县令,凭借政绩卓著,出任扬州刺史,打击揭权贵,平反冤假错案,历任河东太守、尚书令、河南尹、司隶校尉、大宗正、大司农。 得罪中常侍苏康、管霸,乞归乡里,拜中散大夫,杜门绝迹。

汉灵帝即位后,太傅陈蕃辅政,拜河南尹。建宁二年(169年),罢官回乡,在家中去世。

基本信息

编辑

字:伯祖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中山安国

逝世日期:169年

主要成就:打击犯法权贵,支持陈蕃辅政

本名:刘祐

官职:尚书令,河南尹,司隶校尉,扬州刺史 等

人物生平

编辑

早期经历

刘祐,字伯祖,中山安国人。宗室胤绪,代有名位。少修操行,学《严氏春秋》、《小戴礼》、《古文尚书》,仕本郡主簿。举孝廉出身,补尚书郎,熟悉史事,擅长文书,平常对答天子奏议,应对敏捷,为同事们所赞赏。出为任城县令,被兖州刺史举荐为优异人才,升任扬州刺史。

朝廷任职

会稽太守梁旻是大将军梁冀的从弟,刘祐揭发其罪行,梁旻因此被征召入京,朝廷任命刘祐为河东太守。 延熹四年(161),任尚书令,外任为河南尹,调司隶校尉。刘祐威行朝廷。任大宗正,三调大司农。

朝廷下诏授中散大夫,于是杜门绝迹人事。每次三公出缺,天子都属意刘祐,因被人诽谤,没有任命。延笃写信给刘祐说“:从前太伯三让,百姓怀念他,延陵季子揖让,华夏称述他的高尚的风格。您有蘧伯玉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的德行,体现宁武子邦无道则愚的精神,微妙玄通,深不可识,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三光不足为明,哪有闲暇把天下看作一回事。纯笃自强,难能可贵啊。”

党人罢黜

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太傅陈蕃辅政,任命刘祐为河南尹。陈蕃失败之后,刘祐被罢黜回乡,死在家中。

建宁二年(169),第二次党锢之祸,宦官集团大肆杀害党人,刘祐幸而没有遭到祸害。

《后汉书 卷六十七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有记载。

主要成就

编辑

刘祐所属县令,大多遇见宦官子弟危害百姓。刘祐到任后,把那些权势强暴之徒,该撤职的撤职,该判刑的判刑,平反冤假错案,政治为河东郡、河内郡、河南郡“三河”的模范。

人物评价

编辑

范晔《后汉书》:闲练故事,文札强辨,每有奏议,应对无滞。

轶事典故

编辑

威镇权贵

刘祐上任司隶校尉,权势富贵子弟听说他的威名,从州郡罢退回京师的,一到边境,这些人就改换服装,把财宝隐藏起来。

得罪权贵

中常侍苏康、管霸在朝廷内掌权,占天下良田美业,山林湖泽,百姓穷困,州郡不敢吭声。刘祐发文到他们所占的地区,依法按类没收。汉桓帝大怒,判刘祐送左校劳改。后来,赦罪出来,再历三卿,往往托病辞却,请求归于田里。

下一篇 魏朗

上一篇 杜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