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寔 编辑
陈寔(104年~187年),字仲弓,颍川郡许县(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古桥镇陈故村)人,出身颍川陈氏。东汉时期名臣。
陈寔年轻时为县吏,立志发奋苦读。县令推荐他到太学学习,陈寔先任西门亭长,不久转郡功曹,后被司空黄琼召为闻喜县令,因丧离职,再任太丘县令长,任内修德清静,不扰百姓,百姓安居乐业。后因郡相乱征赋税、目无法纪,陈寔辞职回家。朝廷逮捕党人,陈寔受到牵连入狱,后遇赦获释。陈寔平心待人接物,公正断判争讼,以理服人。太尉杨赐、司徒陈耽数拜公卿。党禁解除,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奏请陈寔越级入仕,陈寔辞谢。后多次拒绝应征,托病居家养老。187年,陈寔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
陈寔的思想品德对后世影响巨大。汉代著名文学家、中郎将蔡邕亲撰摹碑和庙碑。《二十五史·后汉书》为其立传,时人把陈寔和同郡名士钟皓、荀淑、韩韶并尊为“颍川四长”,载入史册。
别名:陈太丘
字:仲躬,一作仲弓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颍川郡许县
出生日期:104年
逝世日期:187年
主要成就:为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
本名:陈寔
官职:太丘县长
谥号:文范先生
追封:康乐侯→颍川郡公
地位:颍川四长之一
家族:颍川陈氏
陈寔像
陈寔出身寒微。幼年时,尽管再顽耍,也为儿童们所拥护。年轻时,作县吏,曾经为县里的一些奴仆干事,后来为都亭佐。有志好学,坐立诵读不辍。县令邓邵试着和他谈话,认为不是一般的小吏,让他去太学学习。后来的县令再召他为吏,他于是逃避隐居阳城山中。这时有杀了人的,同县杨吏怀疑是陈寔,县里逮捕了他。拷打审讯,没有事实根据,因此得以释放出来。后来陈寔作了督邮,秘密托咐许令,用礼召见杨吏。远近的人听说,都惊叹敬佩他。陈寔家贫,再作郡西门亭长,不久,调为功曹。这时,中常侍侯览托太守高伦用吏,高伦教令代理文学掾。陈寔知道这个人不合适,把高伦的教书之于檄,怀檄见高伦说:“这个人不宜用,然侯常侍的命令不可违抗。我请在外署官,这样不会有损明德。”高伦听了他的。于是舆论责怪陈寔所举不得人,陈寔始终没有说什么。
高伦后来被征召为尚书,郡中士大夫送到轮氏旅社。高伦对大家说:“我以前为侯常侍用吏,陈君秘密持教返还,在外地白署。近来听说有人拿这一点责怪陈寔,这是由于我害怕强暴,陈君可以说是好的推到他人身上,有过则归自己的人。”然而陈寔仍坚决引咎,听说的人才叹息陈寔的为人,从此天下都敬佩他的德行。
元嘉元年(151年),司空黄琼征召能治烦剧的人才,以陈寔补闻喜长。不到一个月,陈寔因有一年的丧服,去官。再升授太丘长。讲求德化,清静无为,百姓安居乐业。
永寿四年(158年),复任司空府掾属。
延熹九年(166年),第一次党锢之祸爆发,被囚一年,遇赦得免,被大将军窦武征辟为大将军府掾属,谋诛宦官。不久,窦武反被宦官所杀。第二次党锢之祸又遭株连,位一旦有空缺,朝廷就有多位大臣联名举荐,陈寔总是婉言谢绝。陈寔居于乡里,平心率物,德冠当时,为远近之宗师,与其子纪、谌名重于世,父子三人时号“三君”,每宰府辟命,率皆同时,羔雁成群,丞掾交至,豫州百城皆图画寔、纪、谌父子三人形象。实与同郡名士钟皓、荀淑、韩韶为颍川四长。
建宁元年(168年),汉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辟以为掾属,共定计策,寔遂隐邶山禁锢二十年。乐天知命淡然自逸,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屡辟授官,坚辞不就。光禄大夫杨赐、司徒陈耽每拜公卿,辄曰:“陈寔未登大位愧于先。”
中平四年(187年)八月丙子日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葬于郎城。致悼会葬者三万余人,车数千乘,司空荀爽、太仆令韩融等披麻戴孝执子孙礼者以千计。中郎蔡邕撰碑铭,大将军何进遣使致悼词:“征士陈君文范先生,先生行成于前,声施于后,文为德表,范为士则,存晦殁号,不两宜乎。” 天嘉五年,十九世孙陈文帝,追封康乐侯。太建元年,加封颍川郡公,后世尊为颍川陈氏之始祖。
高伦:陈君可谓善则称君,过则称己者也。
范晔:①汉自中世以下,阉竖擅恣,故俗遂以遁身矫洁放言为高。士有不谈此者,则芸夫牧竖已叫呼之矣。故时政弥惛,而其风愈往。唯陈先生进退之节,必可度也。据于德故物不犯,安于仁故不离群,行成乎身而道训天下,故凶邪不能以权夺,王公不能以贵骄,所以声教废于上,而风俗清乎下也。 ②太丘奥广,模我彝伦。曾是渊轨,薄夫以淳。
储光羲:仲举登宰辅,太丘荣缙绅。
朱熹:乱世保身之难,申屠蟠事可见。郭林宗彰而获免,以称人之美而不称恶,人不恶之。陈仲弓分太守谤,送宦者葬,其为皆如此。不送其葬亦得,为之诡遇。
徐钧:“世多扬激伯夷隘,公独谦虚下惠和。吊死自惭知己少,逃生却喜活人多。”
袁宗道:“叔孙强谏之时,则有张子房为大人;顾厨挑祸之日,则有陈太丘为大人;裴炎廷争之日,则有狄梁公为大人;谢、刘去国之日,则有李文正为大人。当其迎四皓、吊张让,褫裘牝朝、周旋逆竖之时,比肩共事之人,谁不厌其作伪,罪为谄佞,诟其秽浊,而卒之大有济于时艰。”
王夫之:“一则伤宿蠹之未消,耻新猷之未展,谓中主必不可与有为,季世必不可以复挽,傲岸物表,清孤自奖,而坐失可为之机,则黄宪、徐穉、陈寔、袁闳之徒是也。”
梁上君子
主词条:梁上君子、陈寔遗盗
有一天晚上,有一小偷溜到陈寔家里,躲藏在屋梁上面,想趁机偷窃。陈寔知道屋梁上面有人,并未喊人捉拿他,而是把子孙们叫到面前训示:“今后每个人都应该要努力上进,勿走上邪路,做“梁上君子”。作坏事的人并不是生来就坏,只是平常不学好,慢慢养成了坏习惯。本来也可以是正人君子的却变成了小人,不要学梁上君子的行为。”小偷感惭交并,下地叩头请罪。陈寔勉励他改恶向善,并赠丝绢布匹于屋梁上的盗贼,后人常以“陈寔遗盗”比喻义行善举,“梁上君子”也成了小偷的代名词、雅号。
先见之明
中常侍张让的父亲去世后,葬在颍川。虽然一个郡的人都来参加葬礼,但却没有一个名士愿意去吊唁,张让感觉很耻辱,只有陈寔参加了葬礼。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后,张让感念陈寔的恩德,所以对他及一些名士多有保全。
太守髡陈寔
颍川太守把陈寔判了髡刑。有位客人问陈寔的儿子陈元方说:“太守这个人怎么样。”陈元方答:“是个高尚、明智的人。”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说:“是个忠臣孝子。”客人说:“《易经》上说:‘两个人同一条心,就像一把钢刀,锋利的刀刃能斩断金属;同一个心思的话,它的气味像兰花一样芳香。那么,怎么会有高尚明智的人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陈元方说:“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所以我不回答你。”客人说:“您不过是因为驼背装做恭敬,其实是不能回答。”元方说:“从前商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董符起。这三个做父亲的,恰恰都是高尚明智的人;这三个做儿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啊。”客人很羞愧,就退走了。
天上德星聚
陈寔曾带领自己的子侄去拜访荀淑父子,当时负责天文的太史上奏皇帝说:“德星聚集,五百里内有英才贤士聚会。”皇帝下令各地查询,颍川郡报告说:“当天有陈寔父子与荀淑父子相聚。”
妻
正室:钟氏、李氏。
继室:荀氏。
子
陈纪,字元方,曾任平原相、侍中、大鸿胪。
陈政,又名夔,字时方。
陈洽,字仲方。
陈谌,字季方,任司空掾。
陈信,又名休,字实方。
陈光,字大方。
孙
陈群,陈纪之子,颍阴靖侯。
陈忠,陈谌之子
曾孙
陈泰,陈群之子,颍阴穆侯。
陈佐,陈忠之子,官至青州刺史。
陈和,陈忠之子。
陈坦,陈忠之子,官至廷尉。
玄孙
陈恂,陈泰之子,继承陈泰爵位,无子。
陈温,陈泰之子,陈恂之弟,兄长死后承继封爵,咸熙年间改封慎子。
陈准,陈佐之子,官至太尉,封广陵郡公。
陈戴,陈佐之子,曾任高官。
陈征,陈佐之子,曾任高官。
陈堪,陈坦之子,曾任高官。
《后汉书·卷六十二·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
陈寔像
陈寔像高3.6米,底座高3.2米,正面“一代廉吏陈寔”6个大字由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书写,背面陈寔简介由永城市正县长级领导干部祝瑛璞书写。
德星亭
汉桓帝永康三年,携子若孙诣荀淑家,诣荀淑家长子纪御车四子谌骖乘孙群尚幼抱至车中荀淑恭迎门首令其子八龙更迭左右淑孙变幼抱置身上,太史奏德星聚五百里内有贤人聚,于是许州建德星亭,如今古迹犹存。
陈寔墓
陈寔墓位于长葛市古桥乡苑店村东,墓冢占地177平方米,高7米,墓苑占地约4667平方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