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询 编辑

东晋文学家

许询许询

许询,生卒年不详,字玄度,小字阿讷,祖籍高阳(今河北省蠡县),寓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文学家,玄言诗的代表。会稽内史许皈次子。

许询有才藻,善属文,与王羲之孙绰、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终身不仕,好游山水,常与谢安等人游宴、吟咏,曾参与“兰亭雅集”。他善析玄理,是当时清谈家的领袖之一,隐居深山,而“每致四方诸侯之遗”。与孙绰齐名,是东晋玄言诗人的代表,晋简文帝称“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许询

别名:字玄度

职业:文学家

主要成就:与孙绰并为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

出生地: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人物简介

编辑

许询,字玄度,小名阿讷,祖籍高阳(今河北省蠡县),寓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许皈次子。其父许皈,以琅琊太守随中宗晋元帝过江,迁会稽内史,因家于山阴县。

许询总角秀惠,众称神童,长而风情简素,有才藻,善属文,时人士皆钦慕仰爱之,与孙绰并称为一时文宗。好游山水,体便登涉,故时人云:“询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辟司马昱称其“妙绝时人。”著有文集三卷,《隋书·经籍志》、《两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轶事典故

编辑

世说新语

许询题跋像许询题跋像

《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续晋阳秋》记载:“正始中,王弼、何晏好庄老玄胜之谈,而世遂贵焉。至过江,佛理尤盛,故郭璞五言,始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询及太原孙绰,转相祖尚,又加以三世之辞,而《诗》、《骚》之体尽矣。许询、孙绰并为一时文宗,自此作者悉体之。”可见,许询是东晋玄言诗人的代表。晋简文帝人称“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

许询是萧山历史上一个传奇人物,许多古迹因他而闻名。在许姓历史上,许询是个承上启下的人物。他是北方许氏家族的后裔,又是南迁许氏家族的祖先。萧山许姓人都尊称他为玄度公。

个人作品

编辑

《竹扇诗》

良工眇芳林,妙思触物骋。篾疑秋蝉翼,团取望舒景。

《农里诗》

亹亹玄思得,濯濯情累除。

亲属成员

编辑

许询子孙许询子孙

许询有5个儿子:许元之、许仲之、许季之、许彝之、许执之。

许元之儿子二,长:许珪,次:许明。许珪“高尚其志,居永兴之究山,即询之所隐也。”究山就在后来的许贤乡。许珪颇有乃父之风,隐居了一段时期。刘宋时期出仕,历任给事中、著作郎、桂阳太守。许珪死后葬在风仪乡(今衙前镇)。

许珪之子许勇慧(慧一作惠),在南萧齐朝历任太子家令,冗从仆射,封晋阳县侯。

许勇慧生三子:许懋、许绍、许胤。长子许懋(464-532),字昭哲,南齐豫章王行参军、法曹参军、升骠骑大将军仪同中记室、兼国子博士。入梁后,历任太子家令、始平太守、天门太守、散骑常侍、中庶子等职。

许懋生子二:长子许政;次子许亨(517-570)仕梁为安东王行参军、太常博士、平西府记室参军,太常丞、给事黄门侍郎。入陈后,官中散大夫,领羽林监、大著作,主修《梁史》后官至卫尉卿。

许亨生二子:长子许善存,次子许善心(558-618),隋朝给事中,后为宇文化及所杀。许善心有子三,长子许敬宗(592-672),杭州新城人,唐高宗宰相;次子许谨言;三子许仲孙。许敬宗五子:许昂、许昱、许昇、许杲、许景。

许善心被杀前,有个侄儿许弘仁(许恒,字化成),为武贲郎将部下直长,参加宇文化及叛逆集团,他跑上跑下力劝许善心投顺:许善心怒之,不肯随去。许恒反走上马,泣而言曰:“将军(宇文化及)于叔全无恶意,忽自求死,岂不痛哉!许恒后来为窦建德所杀。许善存的儿子许恒参加宇文化及叛逆的说法不实,这是对许氏族人的污蔑,在唐朝叛逆是灭九族。而许善存的儿子许恒,许恒的后裔仍在唐朝为官。萧山孝思堂是为了表彰许恒的后裔这是历史的见证。

唐朝中叶,出了个孝子许伯会:许伯会,越州萧山人。或曰玄度十二世孙,举孝廉。上元(760-761)中,为衡阳博士。母丧(《嘉泰会稽志》作父丧),负土成坟,不御絮帛,尝滋味。野火将逮茔树,悲号于天,俄而雨,火灭。岁旱,泉涌庐前,灵芝生。当时为了表彰许伯会和他历代显贵祖先,故命名当地为许贤乡。许伯会也被历代许姓子孙尊称为“许贤相公”。

梁武帝时,佛教大盛。有个高僧宝志(423-514)在建康和江南各地募建佛寺,《嘉泰会稽志》记载:

慈云寺在县西南四十里,梁天监十二年(513),僧宝志于许玄度宅基上建,号开善资宝寺。会昌废。晋天福三年重建。大中祥符元年,改赐今额。

考梁武帝时,许询曾孙许懋正在朝廷做官。当是许懋将曾祖归隐究山的宅第地基捐舍出来改建佛寺。当时许氏子孙尚在究山(许伯会的祖先),应该还有其它住宅。

下一篇 戴逵

上一篇 王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