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民 编辑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民王民

王民,男,汉族,1954年3月生于江苏徐州,祖籍山东昌邑,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现太原科技大学)、江苏大学, 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兼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席团主席、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企业家协会会长。任江苏省十一届、十二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现任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王民

外文名:Wang Min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54年3月

毕业院校:江苏大学、太原重型机械学院(现太原科技大学)

职业:企业家

主要成就:执掌徐工集团持续领跑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跃居全球行业第四位中国杰出质量人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

主要成就:全国机械工业明星企业家中国工程机械最具影响力产业领袖奖改革开放40年先进个人江苏省十一届、十二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出生地:江苏省·徐州市

性别:男

祖籍:山东省·昌邑市

任职单位:徐州工程机械集团

学位:工学硕士

获得荣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特殊津贴

职称:高级工程师

人物经历

编辑

心怀英雄主义情结 参军落选成煤矿工人

王民 王民

王民出生成长于充满革命激情和理想色彩的五六十年代,时代赋予王民英雄主义情结和敢于担当的气魄。 王民16岁报名去当兵,做一名军人一直是王民心中的梦想。 虽所有体检都顺利通过,但在当时特定的政治环境下,王民因为有外关系,政审不合格无法参军。 参军虽然落选,但英雄主义的情怀始终埋藏在王民心中,这在他之后担当工程机械企业领袖时的宏大格局与不凡抱负可见一斑。

王民王民

之后,王民到徐州矿务局建井队做了一名煤矿工人。 他踏实肯干,吃苦耐劳,从不拈轻怕重。初建的煤矿条件很艰苦,但16岁的王民和工人大伙一身泥、一身汗,没有路先修路,没有房子先住在老百姓家里、住在村庄里面,盖工棚、修路、拉石滚压路、下井挖矸石、开吊泵、开卷扬机。 经过两年多的摔打,青年的王民的身上多了一份坚毅和果敢、厚度与韧性。

突击队员车间入党 年轻有为走上领导岗位

王民王民

两年多的煤矿生涯后,18岁的王民到徐工当了一名车床工人。王民回忆到:“那个时候最大的理想,是首先要争取在政治上进步,让党信任我,想到的办法就是努力工作,朝着加入中国共产党去努力!”在车间,王民和共青团支部组织了一个“青年突击队”,加班加点,承担了很多重要的生产任务,同时充分调动了车间年轻人的积极性。 进厂三年,王民完成三件事:入团,入党,被工人师傅和厂党委推荐去太原重型机械学院读书。

在太原重型机械学院三年的校园生活中,王民不仅埋头苦读,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因为出色的表现担任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和班级党支部书记。结束学习生涯后王民重新回到工厂,从技术员、工程师、车间主任一步步做起,1985年,31岁的王民任徐州市最大的企业——徐州重型机械厂的工会主席、党委副书记,走到了徐工集团领导的重要岗位。 1992年9月起,王民在江苏大学管理工程专业做了一年的硕士研究生脱产学习,进一步积累了扎实的管理知识基础。

大刀阔斧改革徐工积弊 专项治理树清风正气

正是这些少年先进、一直是骨干并倍受组织培养重用的不同寻常的职业轨迹,以及几十年如一日专心专注于中国工程机械展,王民走到了领导徐工集团走出困境、走向全新发展的前锋。1999年,王民接任徐工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一年后又接任董事长,成了徐工的掌舵人。

当时徐工面临的资产不良、管理混乱、人心不齐等问题已经十分突出。王民带领徐工从转变作风入手,大力实施“七项专项治理”,厉节治奢,从小金库、差旅费、公款消费、干部超标购房、办公楼装修、电话费支出、汽车使用等七项来集中清理。国企中最敏感、最关键的就是人的改革,可以想象这一举措遭遇到的阻力和障碍。但凭着一心搞好徐工的正气、坚定的行事风格和广大干部员工的赞同与支持,让此举顺利推行,且收效非常明显,有力地驱动着徐工这头“负重的奔牛”克难前进的脚步。

王民王民

当年徐工经营状况得到迅速改善,走出了连续多年经营规模徘徊在20多亿元的局面,当年营业收入一举突破30亿元,此后一路攀升,2003年超过100亿元,成为行业和苏北地区首个“百亿集团”。上级纪委及中纪委十分肯定徐工七项治理的经验,认为是国企作风建设的一面旗帜。

勇气坚韧为人表率 凝聚倡导徐工独特文化

在王民的执掌下,徐工连续26年位居工程机械行业中国第一,并于2012年跃居世界第五,与全球工程机械最优秀的企业同台竞技。王民把徐工集团的成功因素总结为:前瞻未来、果敢准确的战略决策,诚信坚韧、大气厚重的企业文化和坚韧顽强、锐意创新的人才队伍。在王民执掌的16年间,徐工用以感召、集结、凝聚这一代代人的大旗,始终是那看上去磅礴无比的九个大字“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

对于王民而言,共和国的早期历史与其个人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那样一个历经苦难却又充满理想激情的时代已楔入他的生活。因此,王民大力倡导企业和员工要有理想信仰、有担当情怀、有民族情结、有国家利益和产业抱负追求,并把徐工的企业文化凝结为“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价值观,“严格、踏实、上进、创新”的企业精神,以及“诚信、尊重、创新、奋斗”的核心文化。

王民还把对公司干部的要求概括为四句话十六个字:忠诚信用、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为人表率。他处处身先士卒、率先垂范,锤炼了一支敢于担当、创新开拓的干部职工队伍,以一贯到底、勇往直前的执行力攻坚克难,矢志前行。这些都是徐工最朴素、最务实的企业特质,成为徐工在艰难险阻中历练成钢的文化根基和实力底气。

执着坚守工程机械主业 矢志登顶进军全球行业前三强

“坚决不能等别人革我们的命,我们要自己设计,掌控和创造未来”。在王民的带领下,面对经济环境的趋势变化,徐工勇于求新、求进、求发展。从“七项专项治理”到“三项制度改革”,从归核剥离56家小公司到“大船变舰队”,从“瘦身轻装一体化改革”到徐工机械整体上市,从“内销放权、外销集权”到“国际化三步走”,从“三个更加注重”到“三个全面突破”,到“技术领先、用不毁”行动金标准,从“四大经营理念”到有质量、有效益、有规模、可持续“三有一可”高质量发展, 徐工始终锐意求变、行稳致远,推行深层次的全面改革,推动产业结构、管控机制和商业模式的改革,抓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探索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推动人才工作机制创新,调整制约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优化的各种要素。

作为在任时间最久的董事长,王民与徐工勇立时代潮流的风口浪尖,与自己、与对手、与市场不断过招,王民扛住了历史赋予的重任,带领徐工突破重围、冲向工程机械最顶峰。 徐工2012年全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一举收购混凝土企业德国施维英公司。主要指标持续居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五,系列机体健康指标持续向好,千吨级履带起重机和全地面起重机、最高百米消防车实现批量出口,巴西工厂投产和在德国、美国研发中心重大创新项目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在巴西、俄罗斯、中亚、中东、澳洲市场份额持续居全球行业前三位,同时徐工文化与正能量向用户和全社会源源不断地传输,这都标志着徐工在全球产业的品牌美誉、实力优势和积极影响在持续积淀提升。

2011年4月以来,工程机械产业出现了历史性的波动,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混凝土设备等重要板块持续收缩。但奋战在工程机械行业45年的王民却理性、坚定地指出,市场环境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坏,转型升级后的工程机械大有可为。王民高举“坚守主业”的大旗,进军全球行业前三强是“徐工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徐工信心满满,坚定前行,矢志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贡献一个源自中国的世界级品牌。

党的十九大代表

所获荣誉

编辑

王民王民

2002年12月 全国机械工业明星企业家

2005年11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08年1月 中国工业经济先锋人物

2008年5月 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

2008年12月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0年4月 全国劳动模范

2011年1月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十大功勋人物

2011年12月 主持项目《全地面起重机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2年12月 主要创造的《基于经营魔方的管控体系建设》获第十九届国家级一等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

2013年12月 全国先进生产力杰出人物奖

2014年1月 中国杰出质量人

2015年1月 主要创造的《制造企业集团以内外协同为目标的信息化整体提升》获第二十一届国家级一等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

2015年9月 中国工程机械最具影响力产业领袖奖

2016年2月 十二五最受尊敬的苏商领袖

2016年7月 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2017年2月 首届徐州经济年度人物

2018年12月7日,被江苏省公示为“改革开放40年先进个人”。

2020年9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2020年江苏省省长质量奖。

2022年9月,获“2021一2022年度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

社会兼职

编辑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席团主席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家协会理事

江苏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江苏省企业联合会

江苏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顾问与兼职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董事会董事

中国矿业大学董事会董事

两岸企业家峰会理事

徐州市台属联谊会会长

中国安全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长

管理思想

编辑

王民王民

“有一位中国著名企业的CEO说,做制造业太辛苦了,就像农民种水稻一样,一粒一粒播种下去,还要再一粒一粒收获上来。中国如果少了这样固执坚守的人,少了能够耐得住寂寞、耐得住竞争压力和市场挑战的制造者,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就做不起来。”

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就做不起来。”“中国装备制造和中国工业的最终产业,需要几代人持续不断地去努力,去沉下来扎扎实实地干。 ‘制造强国战略’的中国梦绝不是在沙滩上建大楼的产业幻想,更来不得半点耐不住寂寞的产业浮躁。 所以,对于产业未来,一直坚信,未来五到十年,世界高端装备制造最优秀企业当中必有中国企业,将以固执坚守和中国人特有的勤劳付出,占据明显优势,改变世界市场格局,成为中国企业的杰出代表。

“对徐工人来讲,徐工的追求就是要在世界上,不仅要有名,而且要有位;不仅要有低位,还要有高位。在世界工程机械的最高顶峰上必须要有徐工的位置,这就是徐工的追求。”

“徐工不仅在前瞻徐工的未来,更多的则是对这个老国企铮铮铁骨的担当。我们曾讲,如果怕难,徐工可以不作为,守成也可以履职;但这一代人确实遇到了前人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不领着企业往前闯,怕担风险,怕人议论,就是失职。

开播仪式开播仪式

“作为一名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打拼了45年的老战士,我始终没有放这个行业,原因有两个——第一,这个产业是有基础的。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是中国装备制造行业里最有活力、最具竞争力、进步最快的一个产业,因为这个产业没有受到任何保护,都是在竞争和挑战中成长起来的;而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企业也是最有生命力、基础十分厚实的,所以王民对这个产业厚实的基础很有信心,尤其是对于徐工特有的文化、价值观非常有信心;第二是因为这个产业仍具有极大的机遇。”

外界评价

编辑

徐工是一个令人尊重的企业,因为当一些企业已经放弃时,徐工仍在努力。做别人做不到的事,百折不挠万死不辞,这是徐工的范儿。因为徐工的头儿是王民。也许别的企业家不以为然,但王民却把‘身先士卒’当作人生的重要价值准则。

——中国工业报社前任总编杨青

王民和徐工的领导者们在不知疲倦地高擎着徐工那面饱富理想情怀的大旗——他们知道应该率先垂范。这些领导者一周要上六天半的班,出国回来从来不需要“倒时差”的休息时间。率性的王民从来没有秘书,遇上出差,一个人拎包就走。这里没有森严的等级和地位,也没有特权和享受。徐工必须要融入到最基层,跟普通职工一起夹在人潮中去食堂排队就餐,去体育馆健身打球。

——《中国机电工业杂志》

“在产业最薄弱、人心最彷徨、未来最不确定的时候,王民以一个领袖应有的情怀与担当,坚守产业、砥砺前行,成为整个行业的精神灯塔,提振着所有人对未来的信心和渴望。40余年间,虽然经历无数浪潮,超越数不清的大江大河,但王民从不会被流言左右、被资本诱惑、被利益驱使、被困难裹挟,王民的声音、王民的智慧、王民的毅力、王民的耐心、王民的行动,无一不在展示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宏大格局与不凡抱负,在带领中国企业推开全球五强大门之后,王民再度出发,带领徐工踏上挑战世界工程机械三强之路。”

——“中国工程机械最具影响力产业领袖奖”颁奖词

下一篇 俞孔坚

上一篇 林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