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元元 编辑
李元元,1958年10月3日出生,籍贯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1982年6月,李元元毕业于湖南大学铸造专业本科,获学士学位;1987年6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铸造专业(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方向)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98年12月,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1999年3月,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2003年9月,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校长;2011年9月,任吉林大学党委常委、校长;2017年4月,任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2018年11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2021年10月至2023年11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2022年6月当选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副主任。
李元元长期从事粉末冶金、材料加工工程和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
中文名:李元元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58年10月3日
毕业院校:华南理工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湖南大学任教
1982年6月,李元元毕业于湖南大学铸造专业本科,获学士学位。
1982年6月—1984年8月,在湖南大学机械系铸造教研室任教。
1987年6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铸造专业(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方向)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7年6月,在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现为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任教;1992年12月,任铸造及复合材料研究室副主任;1994年,任校党委委员、机电工程系副主任(其间:1992年1月晋升副教授;1993年12月,破格晋升教授)。
1997年2月—5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金属物理所从事合作科研。
1998年7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在职攻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1998年12月—1999年3月,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其间:1998年12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1999年3月—2000年11月,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2003年9月—2011年12月,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其间:2006年3月—2007年1月,在中共中央党校第22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11年9月—2017年4月,任吉林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副部长级)。
2017年4月—2018年10月,任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副部长级)。
2018年10月—2018年11月,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2018年11月—2021年10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2021年10月—2023年11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中共二十大代表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元元长期从事粉末冶金和有色合金材料制备、成形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基础和工程化研究。发展和创新了粉末冶金温压成形理论和技术、电磁热力多场作用下粉末成形固结一体化理论和技术,研制出多种高性能粉末冶金新材料和重要零件;研发出高性能铝青铜合金、白铜合金、锌合金、挤压铸造铝合金、变形铝合金及其制备成形技术等;成果应用于中国制造业和国防军工中,解决了相关的技术瓶颈问题,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
科研项目
根据2022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官网显示,李元元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杰青)、国家“973”和“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和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或课题)12项,国防军工项目14项,主持和参加其他项目46项。
学术论著
根据2022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官网显示,李元元发表科研学术论文被SCI收录186篇、EI收录283篇,各类他引2664次;出版专著2部、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3部。
成果获奖
根据2022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官网显示,李元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均为第一完成人),部、省科技一等奖4项(其中3项为第一完成人)、二等奖3项(其中2项为第一完成人)、三等奖3项(其中2项为第一完成人)、广东省“火炬”二等奖1项,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3项、软件著作权3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广东省专利金奖1项。
时间 | 项目 | 奖项 |
---|---|---|
2004年 | 高性能铁基粉末冶金零件成形系列技术及其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0年 | 高强韧耐磨铝青铜合金的研制及其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人才培养
学生成绩
根据2022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官网显示,李元元共培养硕士生36名、博士生29名、博士后8名。
成果获奖
根据2022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官网显示,李元元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二等奖2项(均为第一完成人)。
时间 | 成果 | 奖项 |
---|---|---|
2001年 | 社会经济转型期本科教育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09年 | 研究型大学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18年 | 营造环境 多元培养 协同育人—综合性大学本科育人体系的构建 |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人才教育
李元元总是想方设法为学生谋求更好的就读、科研环境。他多次组织了“校长有约”活动,在校内与学生们面对面交谈,聆听学生的声音,然后切实解决学生的真实需求。调任吉林大学校长后,他对吉林大学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优化了吉林大学的学科结构,重组了复合学科,规划校园建设,兴建了新体育场等基础设施。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 | 授予方 |
---|---|---|
1991年 | 广东高校“七五”期间先进科技工作者 | 广东省科协、广东省科技厅 |
1991年 | 广州百名教育新秀 | 广州市教育局 |
1992年 |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国务院 |
1993年 | 广东省第三届丁颖科技奖 | 广东省科协 |
1994年 | 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 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 |
1995年 | 第二届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 | 广东团省委、广东省青联 |
1995年 | 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 | 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人社厅、广东省总工会 |
1995年 | 光华科技基金三等奖 | 共青团中央 |
1996年 | 广东省高校优秀党员 | 广东省委教育工委 |
1996年 | 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 | 广东省人事厅 |
2001年 | 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先进个人优秀奖 | 广东省教育厅 |
2002年 | 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先进个人 | 广东省教育厅 |
2002年 | 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 | 教育部 |
2013年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国务院 |
2015年 | 俄罗斯军事科学院聘为名誉院士 | 俄罗斯军事科学院 |
2021年 | 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 乌克兰国家科学院 |
时间 | 职务 |
---|---|
1998年3月—2003年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2000年7月—2005年7月 |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
2000年12月—2006年4月 | 广东省青年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 |
1999年8月—2004年2月 | 教育部第四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 |
2001年6月—2006年5月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2002年1月—2007年11月 | 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 |
2004年2月—2009年12月 | 教育部第五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 |
2006年5月—2011年5月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2008年1月—2011年12月 | 广东省第十届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 |
2011年9月—2016年4月 |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
2011年11月—2016年11月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 |
2012年5月—2017年5月 | 中国共产党吉林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
2013年1月—2018年1月 | 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
2013年3月—2018年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2016年4月— |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 |
2016年6月—2021年5月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
2017年7月—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会长 |
2018年2月— | 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 |
2021年5月—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
2023年1月— | 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早年经历
李元元小时候要帮家里做农活。他对科学技术有浓厚的兴趣,经常自己一个人倒腾一些新鲜的“玩意”。1973年,他参加工作,积极地上山下乡,但他一有时间就学习,把身边所能找到的书籍都读了个遍。
李元元为国家和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梅州市旅游局评)
李元元科研成果丰硕,同时也是一位对教育有远见卓识的校长,是学生眼中极具亲和力的校长。 (《梅州日报》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