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振堂 编辑
董振堂(1895年12月21日—1937年1月20日 ) ,字绍仲 ,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人。1920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 ,毕业后投身于冯玉祥的西北军,曾参加推翻贿选总统曹锟的北京政变和北伐战争。1931年12月14日,率兵举行宁都起义。 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10月所部编入红军西路军,渡黄河西征,指挥所部参加攻占山丹、临泽、高台等县城的战斗。1937年1月12日率部在甘肃高台县城与近十倍于己的敌人浴血苦战,战至最后一人一弹,于20日壮烈牺牲。
在董振堂烈士追悼会上,毛泽东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1985年8月3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从张掖来到高台烈士陵园时说:“董振堂是个人才,是一位好同志。”
2009年9月,董振堂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中文名:董振堂
别名:绍仲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95年12月21日
逝世日期:1937年1月20日
毕业院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主要成就:宁都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红5军团副总指挥,红五军团第13军军长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出生地:邢台市新河县
投笔从戎
董振堂十九岁从高小毕业,考入冀县中学,毕业时获得“优秀模范”的称号。 1917年考入清河陆军预备学校。1920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后参加冯玉祥国民军。参加了冯玉祥与1924年发动的北京政变。1926年9月,任国民军联军第4师第12旅旅长。
投奔苏区
董振堂
起义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董振堂任军团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后任军团长。他先后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战斗,屡立战功,曾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红旗勋章。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铁流后卫
1934年10月,董振堂率部参加长征,红5军团担任最艰苦的后卫任务,多次完成阻击国民党军的任务,为保障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了赫赫战功,红5军团因此荣膺“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
长征中,红五军团在湘江血战和金沙江阻击战中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中央红军苦战五昼夜,最终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经过湘江战役,红5军团第34师全军覆没,师政委程翠林、政治部主任蔡中均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师长陈树湘受敌人追击身负重伤,被俘后也英勇牺牲。作为红军后卫的红5军团,由两个师1万余人减少到一个师不足5000人。军团长董振堂几天几夜没有休息,亲临前沿阵地指挥战斗。
1935年5月,在金沙江阻击战中,因缺乏渡船,为掩护兄弟部队过江,军委不得不一再命令第5军团延长撤防日期。从3天3夜,到6天6夜,一直到9天9夜。不足5000人的红5军团,硬是把1万多名敌人,死死地拖在阵地前。董振堂下令:“就是只剩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没有命令绝不撤离,保证主力安全过江。”
壮烈牺牲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后,红5军被编入西路军,向宁夏、甘肃、新疆方向进发。
1937年1月12日,董振堂率部在甘肃高台县城与六七倍于己的敌人浴血苦战,战至最后一人一弹,于20日壮烈牺牲。时年42岁。
妻子 | 贾明玉 |
哥哥 | 董升堂 |
长子 | 董光楹 |
次子 | 董用威 |
女儿 | 董光苔 |
侄子 | 董光权 |
宁都起义 投奔红军
宁都起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思想指导下,开展的统战工作和兵运工作的光辉成果。董振堂领导参加宁都起义,对壮大人民革命力量,起了重大作用。
保卫苏区 展建奇功
1932年8月,董振堂率部参加了北线的宜黄、乐安战役。同年冬,进军赣东、闽西的黎川、建宁、泰宁。每次战役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因指挥作战有功,12月中旬,在中央苏区军民隆重纪念宁都起义胜利一周年时,毛泽东主席亲自将红旗勋章别在董振堂的胸前,并称赞他是卓越的指挥员、常胜将军。
长征路上 坚固后卫
1934年10月长征,红五军团就奉命担任后卫,董振堂为掩护全军安全转移做出了突出贡献。1935年1月,正是由于董振堂率红五军团在遵义城东南布防阻止了国民党“追剿”军的追击,才确保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董振堂为党和红军又立了一大功劳。
巧渡金沙江 阻击国民党
1935年5月上旬,董振堂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金沙江赢得了宝贵时间。并多次胜利完成阻击国民党军的任务,为保障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赫赫战功,董振堂所率红5军团荣膺“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
董振堂烈士追悼会上,毛泽东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1938年黄镇同志出版的《长征画集》中,写有魏传统同志评价董振堂的诗句:“军团长,董振堂,战士雄姿人尊仰,随身不离枪。”
1985年8月3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从张掖来到高台烈士陵园时说:“董振堂是个人才,是一位好同志。”
2009年9月,董振堂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董振堂事迹陈列馆2005年开始筹建,2006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建筑面积782平方米,内设序厅和主厅,共500多平方米。董振堂半身雕像和毛泽东的手书大字“坚决革命的同志”矗立在序厅。
董振堂故居
董振堂族墓
是邢台市新河县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埋葬着董振堂的遗孀贾明玉和骨肉同胞、祖上先辈。经过修葺,董氏墓地又树立了董振堂将军纪念碑。碑体高大宽厚,镌刻着董振堂生平简介。
董振堂纪念碑
董振堂墓
建军纪念日怀战烈
1962年,叶剑英写了一组《建军纪念日怀战烈》来赞颂董振堂:英雄战死错路上,令我深怀董振堂。猿鹤沙虫经世换,高台为你着荣光。
高台题词赞董杨
1986年,解放军艺术学院原院长魏传统,于8月30日在高台烈士陵园题词并写下了一首《董振堂杨克明同志千古》的诗:昔言讲学设高台,未料城崩动地哀。董杨血战抛头颅,此来含情尤缅怀。
七律诗赞誉
1988年1月23日,红军老战士陈靖感慨万端,写下一首《七律·高台怀古》来称赞董振堂。诗句为:黑水河畔苦思寻,难忘滔滔烈士魂。 西去艰难勇碎骨,东返险危敢粉身。正确使命正确路,英雄军队英雄城。高台城头当高瞻,荣光首属红五军。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Yukako Mino
上一篇 谢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