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湃 编辑
彭湃(1896年10月22日—1929年8月30日),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 广东省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人(今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 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在广东海陆丰地区(今汕尾市)领导武装起义后,建立了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
民主革命时期,彭湃开展农民运动,撰写的《海丰农民运动》一书,成为从事农民运动者的必读书,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2009年9月10日,彭湃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中文名:彭湃
别名:原名彭汉育,化名王子安、孟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96年10月22日
逝世日期:1929年8月30日
毕业院校:日本早稻田大学
职业:无产阶级革命家
主要成就:中国农民运动大王海陆丰起义领导者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出生地: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
信仰:共产主义
代表作品:《彭湃文集》
遗作:《海丰农民运动》
父亲:彭辛
母亲:周凤
原配夫人:蔡素屏烈士 1928年就义
第二夫人:许冰烈士 1933年就义。
与蔡素屏儿子:彭干仁、彭士禄、彭洪
与许冰子女:彭美美(女)、彭小湃(男)
孩童时代
1896年10月22日,彭湃生于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城龙津溪畔的一个地主家庭。父彭辛,生母周凤(海丰公平人)。有兄弟姐妹七男四女。1901年(6岁)彭湃进海城七圣宫读私塾。1903年(8岁)进林祖祠小学读书。1906年(11岁)父与嫡母相继去世。1909年(14岁)进海丰县第一高等小学读书。
青年时代
革命岁月
1921年(26岁)5月初,回国后不久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5月15日-19日,在《双周评论》第一、二期发表《日本底五一》。后发起组织社会主义研究社。7月30日,发起组织劳动者同情会。9月1日,在《新海丰》创刊号上发表《先同胞》。
1922年(27岁)7月29日晚上,彭湃与另外5位农民组成全国第一个农民协会——六人农会。5月4日,组织海丰学生举行庆祝五一劳动节的集会和游行。5月14日,与李春涛等创办《赤心周刊》刊行。6月2日,在《赤心周刊》第4期发表《谁应当出来提倡社会主义》。6月下旬,深入农村,开始从事农民运动。7月29日,“六人农会”在得趣书室成立。
1923年(28岁)1月1日,海丰县总农会成立,彭湃为会长。彭湃为总农会制定了会旗,起草了临时简章、章程。4月,到陆丰推动农民运动,协助成立了“陆丰县农会筹备会”。5月,海丰总农会改组为“惠阳农民联合会”,彭湃为会长。7月,“惠阳农民联合会”改组为“广东省农会”,彭湃为执行委员长。起草了《广东农会章程》。11月,在汕头发起组织惠湖梅农会。
1924年(29岁)4月初彭湃抵达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21日-6月1日,在广州参加团广东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当选区执行委员会委员。6月30日,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彭湃为第一届农讲所主任。11月26日,彭湃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达到广宁。开展长达3个月的广宁农民反对地主武装的斗争。
1925年(30岁)2月19日,广宁农民反对地主的武装斗争胜利结束,彭湃赴东江参加东征。4月,带领海丰成立中共海陆丰特别支部。5月1日,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正式成立广东省农民协会。10月29日,根据中共广东区委的指示,中共海陆丰特别支部改组为海陆丰地委,彭湃任书记。
1926年(31岁)1月1日,所着《海丰农民运动报告》一书在当天创刊的《中国家农民》连载。5月1日,主持召开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被选为第二届执委常务委员。5月29日,出席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执行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5月30日,出席广州各界纪念五卅惨案周年大会。6月2日,在第六届农讲所向学员讲授东江农民生活状况及开展农民运动的经验。
1927年8月1日参加了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
1927年11月,领导建立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马上着手进行土地革命和镇压反革命。
1928年上半年,彭湃领导的农民武装加上徐向前带领的广州起义部队红四师部分兵力,在海陆丰、普宁、惠来、潮州一带开展游击武装斗争,捍卫苏维埃政权。1928年11月,彭湃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奉命赴上海,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
被捕就义
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白鑫出卖而被捕。30日在上海龙华与杨殷、颜昌颐、邢士贞4人同时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
母亲 | 周凤 |
父亲 | 彭辛 |
原配夫人 | 蔡素屏烈士 |
爱人 | 许冰烈士,作品《纪念我亲爱的彭湃同志》 |
二哥 | 彭达伍 |
三哥 | 彭汉恒 |
七弟 | 彭述 |
儿子 | 彭洪 |
儿子 | 彭士禄 |
儿媳 | 陈平,著作《人生旅程》 |
堂弟 | 彭劲 |
侄子 | 彭科 |
堂侄 | 彭株 |
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对当时正在蓬勃开展的全国农民运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帮助解决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反封建恶习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为后来大规模的农民运动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彭湃领导建立的海陆丰苏维埃政府,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以后红色政权的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积累了经验,开辟了中国革命以农村为基地走向胜利的道路。
彭湃发表的《没收土地案》是新民主主义的土地革命运动起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运动积累了经验,也为全国的农民运动开展土地革命提供了借鉴。
1923年元旦,中共中央领导人瞿秋白所说:“彭湃同志是中国农民运动第一个战士。”
1926年,毛泽东称彭湃为“农民运动大王”。
1929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对彭湃一生作了高度评价:“他这样的革命斗争历史早已深入全国广大工农劳苦群众心中,而成为广大群众最爱护的领袖。谁不知广东省彭湃,谁不知彭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
2011年3月,彭湃的孙女彭伊娜谈到祖父时说:“祖父才华横溢,是一个有情有义,为理想无私奉献一切的人。”
民俗学家钟敬文早年在一篇回忆彭湃的文章里,称彭湃是“一个生死于理想的人,他靠理想活着、工作着,最后也为理想欣然死去。”
红宫红场
海丰故居
原屋毁于1925年6月,1986年按原貌修复。故居东侧得趣书室,原是彭湃的书室。面宽三间,风火山墙,建筑面积96平方米。彭湃故居门前的龙舌埔旧址,原是一快长方形宽阔坪。1927年冬,海丰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在这里举行数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焚烧田契471088张,租簿58027本。它是海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
纪念医院
纪念中学
纪念诗词
2006年5月18日,杨小春作诗赞彭湃:“大浪汹涛卷海丰,农民运动树先锋。心潮血涌听彭湃,国际歌声世界同。”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