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一曼 编辑
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 -1936年8月2日), 女,汉族, 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 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今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 。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
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2日就义。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中文名:赵一曼
别名: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05年10月25日
逝世日期:1936年8月2日
职业:军人
主要成就:领导东北抗日活动“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出生地:四川宜宾县北部白花乡伯阳觜村(现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
代表作品:《滨江述怀》《送子遗书》
早年经历
赵一曼生前照片
1924年大姐夫郑佑之(中共首届四川省委委员)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6年2月28日考入宜宾女子中学(现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读书时,被选为女中学生会常委兼交际股股长、宜宾妇联常委会主席。同年,宜宾特别支部成立时,她即由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同时担任宜宾妇联和学联党团书记。
学习共产主义
赵一曼
1927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4月,赵一曼与湖南人陈达邦结婚。婚后不久怀孕。1928年冬奉命回国。11月,赵一曼回到上海。12月,被派到宜昌工作。1929年2月,在宜昌产下一子。取名“宁儿”。
1930年,赵一曼带孩子回到上海,把孩子寄养在陈达邦大哥陈岳云家。
领导抗日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调到东北,在沈阳工厂中领导工人斗争。
赵一曼雕像
1933年,赵一曼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同年4月,参加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反日罢工斗争。
1934年春,赵一曼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1935年春,县委决定派赵一曼任铁北区区委书记, 她发动群众,建立农民游击队,配合抗日部队作战。后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率部活动于哈尔滨以东地区,给日伪以沉重的打击。群众亲切称她“瘦李”、“李姐”,而当地战士们则称她为“我们的女政委”。日伪报纸也惊叹这位“红枪白马”的妇女。
被捕牺牲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
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保卫民族的决心,痛得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受到教育的两人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
坚贞不屈的赵一曼
1936年8月1日,日军将她押往珠河。8月2日,日军将其绑在大车上,在珠河县城“游街示众”。此时,赵一曼牺牲之前,面对敌人的屠刀,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当赵一曼昂首走到小北门外的草坪中央时,几个军警的枪口对准她。一个日军军官走到赵一曼跟前问:“你还有什么话要讲吗?”赵一曼怒视着,把手中的纸卷递过去说:“把这些话传给我家乡的儿子!”日军官看过字条,向军警们猛一挥手,罪恶的子弹射进赵一曼的躯体,牺牲于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县)小北门外,年仅31岁。
《滨江述怀》
赵一曼
誓志为人不为家,
跨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若是全都好,
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
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
笑看旌旗红似花。
激昂遗书
赵一曼在慷慨就义之时,留下了对儿子的期盼:“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朱德题词
董必武为赵一曼赋诗:“革命潮声杂鼓鼙,宜宾儿女动深闺。焉能照旧营生活?奋起从军弁易笄。北伐旗开胜未终,叛徒决策反工农。招来日寇山东阻,民族危机迫再逢。北去南来党命御,不因负病卸仔肩。工农解放须参与,抗日矛头应在先。抗倭未胜竟成俘,不屈严刑骂寇仇。自是中华好儿女,珠河血迹史千秋。”
陈毅评价赵一曼道:“生为人民干部,死为革命英雄。临敌大节不辱,永记人民心中。”
赵一曼被哈尔滨人民尊称为“白山黑水”民族魂,哈尔滨市委党史研究室则称其为“万民永忆女先锋”。
纪念诗篇
赵一曼纪念馆题诗
《深切缅怀抗日巾帼英雄——赵一曼》
纪念馆题诗
国难当头赴国难,山河破碎铸铜墙。
红枪飒飒杀倭寇,白马萧萧驱豺狼。
铮铮巾帼英雄骨,熏得青史阵阵香。
郭沫若送诗1962年4月9日
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
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
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
东北西南齐仰手,珠河亿载漾东风。
一曼大街
哈尔滨市为了纪念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人物故居
赵一曼故居位于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一曼村柏杨嘴,是由堂屋及厢房组成的三合院建筑,属土木结构的悬山屋顶的建筑。先后由县市省人民政府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
纪念馆汉白玉雕像
2022年8月2日,赵一曼烈士英勇就义86周年纪念仪式在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广场举行。
留学档案
2022年9月,媒体报道,赵一曼在海外留学的档案史料日前被征集回国。这些史料是赵一曼在苏联留学期间留存的历史记录,多由她亲笔填写,有中、俄两种文字,共计20余页,主要包括“学生党的工作经验调查表”、写给莫斯科中山大学领导的信件等。
宜宾市一曼中学校
宜宾市一曼中学校是一所在陶研届颇有影响的学校,在80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始终以赵一曼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陶行知教育理念为办学航标,不断提炼一曼精神的时代内涵,深挖一曼身上契合当代中学生的优秀品格,并通过校本课程实施、特色社团活动开展,活力铸德举措,扎实思政教育,坚定红色传承。
一曼中学,这所以英雄命名的学校,80年风雨砥砺坚持,传承红色文化,铸就了辉煌的成就,也培育了一代又代国家栋梁。新时代我们将在“弘扬一曼精神,培育时代新人”办学思路指引下,继续发扬传统,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创新之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将学生培养成负责、善学、合作、健康的时代新人。
2023年10月24日晚,宜宾市一曼中学校还举办了以“信仰之光·精神传承”为主题的师生汇报表演。来自宜宾市一曼中学校、宜宾市一曼小学校、宜宾市第二中学校、宜宾市一曼幼儿园的师生通过合唱、舞蹈、话剧、小品、诵读等形式,用激昂的歌声、曼妙的舞姿、精彩的诵读,将赵一曼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事迹进行了充分展示,展现了师生们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一曼精神的坚定信念。
2023年10月25日,“纪念赵一曼诞辰118周年暨宜宾市一曼中学校80周年办学成果展”系列活动在宜宾市一曼中学校举行。本次活动旨在搭建交流平台,学习和分享各学校宝贵经验,更好促进红色文化滋养下的互动与合作,深化教学研究,推动学校高品质、高质量发展。
丈夫
陈达邦曾为黄埔军校学员,留学苏联,熟悉印刷业务,建国后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文革中被迫害致死,1979年平反昭雪 。
儿子
《我的母亲赵一曼》
电影
●《赵一曼》
赵一曼影片
●《我的母亲赵一曼》
2005年电影《我的母亲赵一曼》从一个儿子的视角,追忆了赵一曼生前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母子间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贯穿全片,使这个悲壮的战争故事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舞台剧
●《赵一曼》
赵一曼舞台剧
舞台剧《赵一曼》由宜宾市歌舞团团长唐山担任舞剧总导演,由《冲破罗网》、《抵制仇油》、《雪海抗敌》和《英勇就义》四场戏组成。
《长歌影魂》
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长歌影魂》由经典红色影片《董存瑞》《赵一曼》《英雄儿女》改编而成。
话剧
●《赵一曼》
2016年8月19日,为纪念抗日女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0周年,历时3年精心打造的大型话剧《赵一曼》在成都首演。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