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德昌 编辑

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

段德昌段德昌

段德昌(1904年8月19日 —1933年5月1日 ),字裕厚,号魂,出生于湖南南洲厅九都山九屋场(即现在的南县南洲镇火箭村)。中国工农红军杰出的指挥员、军事家。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红军的创建者之一。

1924年,段德昌创办新华中学,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五卅”惨案后,起组织“青沪惨案南县雪耻会”,加入中国共产党,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后到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政治部工作,参加北伐战争,领导开展游击斗争,创建游击根据地。1933年5月,段德昌壮烈牺牲,年仅29岁 。

1952年,毛泽东亲自为段德昌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烈士证书; 1952年8月3日,毛泽东亲笔签发了这张证书。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牺牲的千万名先烈中, “第一烈士”是中国共产党对自己优秀战士给予的最深情的怀念。 后中央军委将段德昌列为共和国历史上的36位军事家之一 ;2009年段德昌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段德昌

别名:裕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04年8月19日

逝世日期:1933年5月1日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

职业: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

主要成就:参与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出生地:湖南南县

字:裕后

号:魂

事迹简介

编辑

段德昌(1904—1933),南县九都山乡人。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大革命失败后,转入鄂西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底,任中共鄂西特委委员、公安县委书记,成功组织领导了公安县年关暴动,点燃荆江两岸的革命火炬,期间介绍彭德怀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5月,与贺、周逸群共同创建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领导开展游击战争,历任鄂西游击总队参谋长、总队长,红军独立第一师师长,红六军参谋长、副军长、军长。1931年1月—5月,率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洪湖苏区的两次“围剿”,军民誉称他为“火龙将军”和“常胜将军”。1933年5月1日,被“左”倾路线执行者错杀于湖北巴东县金果坪江家村,时年29岁。1952年毛泽东亲自为段德昌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号烈士证书,1994年中央军委确认为共和国历史上的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人物年表

编辑

段德昌(1904—1933),湖南省益阳市南县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

1922年入长沙雅各中学读书,参与组织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进行爱国学生运动。

1924年和何长工一起在华容创办新华中学,传播进步思想。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段德昌和进步青年发起组织“ 青沪惨案南县雪耻会”,经常到县城沿河码头和交通要道查禁洋货、严惩奸商。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后到广州,先后入黄埔军校第4期和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

1926年6月毕业后,到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政治部工作,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段德昌在南县、华容、石首、公安等地进行革命活动,曾任中共公安县委书记,领导该县年关暴动。 他还是彭德怀元帅的入党介绍人和革命引路人,曾介绍时任国民党军湖南独立第五师一团团长的彭德怀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6月起,段德昌先后任中共鄂西特委委员、鄂西游击大队中队长、游击总队参谋长、独立师师长,率部在监利、沔阳交界地区创建游击根据地。1930年2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副军长兼第一纵队司令,第二军团第六军政治委员、军长,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赤色警卫队总队长,参与创建及巩固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

1931年4月段德昌任红三军(红二军团改编)第九师师长, 指挥部队连战连捷,取得三官殿、沙岗、普济观、郝穴、汪家桥、 龙王集、文家墩、新沟嘴等战斗的胜利。

在段德昌的军事生涯中,有个“十六字诀”——“敌来我飞, 敌去我归,敌多则跑,敌少则搞”。这是段德昌等洪湖革命根据地领导人创造出来的战术,和毛泽东的游击战“十六字诀”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贺不倒,无段不胜”是当时湘鄂西地区流传的一句民谚。 段德昌是湘鄂西根据地最主要的战将和战役组织者,洪湖苏区所有的胜仗几乎都有他的功劳,他也因此被湘鄂西苏区军民誉为“常胜将军”。

1931年秋,在国民党军大规模“围剿”下,红三军被迫离开洪湖苏区。段德昌率第九师担负阻击、断后等艰巨任务,转战3500余公里,于12月下旬到达湘鄂边。

1933年5月1日,段德昌壮烈牺牲,年仅29岁。

人物生平

编辑

孩童时代

段德昌,1904年8月19日出生在湖南南洲(今南县)九都山九屋厂,段德昌的父亲是一个新式知识分子,很重视对段德昌的教育,段德昌7岁开始念私塾,后转读小学,18岁时已从南县第一高等小学毕业,考入了长沙雅各中学,参与组织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进行爱国学生运动;他同南县、华容一带在长沙求学的刘革非、彭令、朱登瀛、欧阳贤等革命青年来往密切,曾一起组织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学习《共产党宣言》和《国家与革命》等著作,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1923年,段德昌父亲因病去世,家里断了收入来源,段德昌不得不辍学回乡。

青年时代

1924年和何长工一起在华容创办新华中学,并任校董会副主任兼英文教员,传播进步思想;1925年,他调任南县县城第一小学英文教员,接触到《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和进步青年发起组织了“青沪惨案南县雪耻会”,经常到县城沿河码头和交通要道,查禁洋货。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后到广州,先后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和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

革命岁月

段德昌段德昌

1926年6月段德昌毕业后,到国民革命军第8军第1师政治部工作;“中山舰事件”后,被国民党右派开除出军校,转入毛泽东、李富春等主办的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结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五师政治部秘书和第二师政治部秘书长。

段德昌画像段德昌画像

1927年,段德昌担任贺龙任军长的国民革命军二十军三师二团党代表,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确定的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指导下,段德昌按照中共湖北省委的指示,转入鄂西一带农村,从事农民运动。恢复公安县委后,他担任县委书记、鄂西特委委员兼共青团特委书记。 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大革命失败后,转入鄂西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底,任中共鄂西特委委员、公安县委书记,成功组织领导了公安县年关暴动,点燃荆江两岸的革命火炬,期间介绍彭德怀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春节前夕,段德昌成功地组织和领导了公安县年关暴动,点燃了荆江两岸的革命火炬,组织农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同年5月,他率领游击队渡江东下,初创了洪湖根据地的基础。后来,段德昌与周逸群、贺龙一道,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后曾介绍国民党军湖南独立第5师第1团团长彭德怀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5月,与贺龙、周逸群共同创建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领导开展游击战争,历任鄂西游击总队参谋长、总队长,红军独立第一师师长,红六军参谋长、副军长、军长。 1928年6月起,段德昌任中共鄂西特委委员,鄂西游击总队参谋长、独立师师长,率部在监利、沔阳交界地区创建游击根据地。

1929年春,段德昌率洪湖游击队进入江陵、石首、监利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三县红色政权。8月,鄂西游击总队成立,段德昌任参谋长,后代总队长。在游击战中,段德昌与周逸群一道,提出“敌来我飞、敌去我归、敌多则跑、敌少则搞”的游击战术 ,与1930年12月毛泽东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原则有同曲异工之妙。同年底,鄂西游击总队扩编为红独一师,段德昌任师长。

1930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在监利县汪家桥成立,段德昌任副军长兼第1纵队司令。此后,他和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周逸群率红6军驰骋荆江两岸,创建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使江陵、石首、监利、沔阳、潜江等县的苏区基本连成一片,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洪湖苏区正式诞生。同年7月,红2军团成立,段德昌任红6军政治委员,不久改任军长。先后率部参加东进和南下作战,连克华容、南县、公安等地,扩大了苏区。

段德昌旧居段德昌旧居

1930年12月初,段德昌被调任湘鄂西联县政府赤色警卫队总队长,红2军团在杨林市作战失利,他收拢一部分失散的红军战士和伤病员返回洪湖,并很快同湘鄂西特委书记周逸群取得联系,把先后回到洪湖苏区的近千名红军战士集中起来,组建新6军(后改为独立团),他任军长,周逸群任政委。在国民党军重兵“围剿”的严峻形势下,采取“避其主力,打其虚弱”的战术,在运动中灵活机动地歼灭敌人,相继挫败了国民党军第一、第二次“围剿”,恢复和巩固了洪湖苏区,壮大了红军和地方武装力量。

段德昌雕像段德昌雕像

1931年1—5月,率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洪湖苏区的两次“围剿”,军民誉称他为“火龙将军”和“常胜将军”。 国民党先后调集五个旅的兵力,向洪湖苏区发动两次大规模的“围剿”,苏区大部分地区被敌占领。段德昌回洪湖后即率领新六军和赤色警卫总队,采取“只打虚,不打实;不胜不打,要打必胜”的战术,灵活机动地与敌周旋,胜利粉碎了敌人的“围剿”,恢复了洪湖苏区,新六军也发展到2000余人。3月以后,以王明为首的中共中央派夏曦主持湘鄂西工作,新六军改编为红三军第九师,段任师长。周逸群牺牲后,段德昌成为洪湖苏区的主要领导人。

1931年4月,红二军团奉令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段德昌任红9师师长。同年夏,国民党政府军向洪湖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段德昌率红九师二十六团北上开辟天(门)潜(江)苏区,破除洪湖北面之敌,并胜利迎接贺龙红三军东进洪湖,同年11月,段代表洪湖苏区出席瑞金全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至1932年上半年,在粉碎第三次“围剿”的过程中,段德昌率领红九师取得了龙王集、文家墩、新沟嘴三大战斗的胜利,共歼敌一万多人,缴枪一万余支。此后,湘鄂西根据地军民就送给了段德昌“常胜将军”的美名。

1932年上半年,段德昌率领红9师,采取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的方法,连续取得了龙王集、文家墩、新沟嘴等战斗的胜利,保卫和扩大了苏区。同年秋,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导,未能挫败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第3军被迫离开洪湖苏区。他率领红9师担负阻击、断后等艰巨任务,经豫西南、陕南、川鄂边,转战3500余公里,于12月下旬到达湘鄂边。

错杀牺牲

1933年在“肃反”中遭诬陷,5月1日被杀害于湖北巴东县金果坪江家村,年仅29岁。

家庭成员

编辑

妻子

肖知娣 (1924年肖知娣参加游行集会,成为爱国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参与组建宜昌妇女协会。1927年2月,与段德昌结为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

轶事典故

编辑

结识毛泽东

1921年4月的一天,毛泽东以省督学的身份,与新民学会会员易礼容、陈书农到安乡考察教育。上任才两个月的督学严世杰向毛泽东介绍南县教育情况,自然有“才来不久,了解肤浅的谦语。客人们也就问起由来,于是扯出了段德昌。

原来早些时候,这里闹过一场风波。原任督学贪污,把伙食搞得一塌糊涂,于是学生们起来造反了,领头者就是段德昌。上司平息风波的手段就是各打五十大板,段德昌受了警告处分,原督学被撤职。毛泽东听了,想见一见这个“有勇有谋”的段德昌。

恰好,在长沙商专读书的段德昌这段时间回家照料卧病在床的老父,听县劝学所有召,便急匆匆地赶到文武庙。就这样,段德昌——日后中共重要将领,毛泽东——日后中共领袖第一次握手了。

人物荣誉

编辑

1994年,中央军委将段德昌列为共和国历史上的36位军事家之一。

1952年10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段德昌的亲属颁发了第一号“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等同于烈士),落款“主席”二字签名是毛泽东亲笔写的。

2009年,段德昌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人物评价

编辑

1980年11月,五峰苏区调查组在采访时,樊哲祥说:“段德昌是一个常胜将军”。

198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大会上,中央领导同志称赞段德昌:“段德昌是我军中为党为国捐躯的早期杰出将领”。

1981年7月1日,建党60周年大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报告中说:“段德昌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和远见卓识,是红军早期著名将领”。

2011年5月1日是段德昌的忌日,其孙子段蓉生说:“爷爷是一位正直朴实的英雄”。

后世纪念

编辑

德昌公园

德昌公园德昌公园

为纪念段德昌,1983年南县县庆100周年之际,南县县委、县政府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城区西北南洲镇九都山修建德昌公园。公园于1995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公园占地30多公顷,由陵园、景园、游园三部组成。公园分左、中、右三门,高30余米,上盖黄色琉璃瓦,三垛气檀,造型高雅古典。陵园东侧为游园,建有儿童游乐场,游泳池,子奇塔等游乐观赏设施,陵园北部为洪山禅寺。公园于2010年7月被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铜像

段德昌铜像段德昌铜像

段德昌将军全身铜像屹立于德昌公园正中,段德昌烈士纪念碑在德昌公园中心,1983年始建,1995年重建。碑身为棱柱体,通高19.95米,钢筋混凝土结构,镶嵌大理石,正面镌刻“段德昌烈士永垂不朽”,何长工题书。1983年,县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市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纪念碑于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段德昌中学

段德昌中学段德昌中学

金果坪乡段德昌中学位于湖北恩施州巴东县最南端的鱼米之乡——金果坪,因“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段德昌在此长眠而得名。

烈士墓地

段德昌烈士之墓段德昌烈士之墓

1933年5月1日,段德昌在湖北巴东县鹤峰金果坪牺牲,湘鄂西苏区群众含泪埋葬了他的遗体,并在坟前栽下了代表他年龄的29颗青松。1953年1月,段德昌的遗骸被迁葬于鹤峰下坪,1962年再迁至鹤峰满山红烈士陵园。现段德昌墓在湖北鹤峰土家族自治县(现鹤峰县 )八峰山上,墓前是革命烈士纪念塔,山麓有革命博物馆。

纪念诗句

段德昌烈士纪念碑段德昌烈士纪念碑

2014年10月,益阳市党史研究室刘建新写诗《一代名将段德昌》来纪念段德昌:“常胜将军段德昌,疆场驰骋威名扬;滚滚长江七捷奏,滔滔洪湖九擒王;热血不为主义洒,同室操戈实可殇;吾辈勿忘英烈志,复兴中华慰忠良。

毛泽东题词

1945年6月11日,中共“七大”召开的中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上,毛泽东题挽词赞段德昌:“死难烈士万岁”。

获得荣誉

编辑

将军虽逝,风范长存。德昌身死,精神不灭。

1989年, 段德昌被中央军委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3位军事家之一;

2009年, 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纪念场馆

编辑

段德昌生平业绩陈列馆

下一篇 贺英

上一篇 蓟千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