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忠毅 编辑
罗忠毅(1907年-1941年11月28日)原名罗宗愚,湖北襄阳人,是新四军抗日名将。
1927年7月加入冯玉祥部西北军。1931年12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五军团委员会主任、连长。在瑞金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毕业后,历任营长、团长、师参谋长等职。1933年后调任福建军区某军分区司令员。抗日战争爆发后,罗忠毅担任新四军第2支队参谋长。1941年11月28日罗忠毅在江苏溧阳县塘马地区与日本侵略者激战中壮烈牺牲。
2009年9月10日,罗忠毅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中文名:罗忠毅
别名:罗宗愚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07年
逝世日期:1941年11月28日
毕业院校:瑞金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主要成就:新四军第二支队参谋长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出生地:湖北襄阳
信仰:共产主义
孩童时代
罗忠毅,1907年生于湖北襄阳。1917年,罗忠毅进入襄阳模范高等小学就读。1924年,在肖楚女任教下,罗忠毅开始向往革命,细心地阅读肖楚女、鲁迅、李大钊等人的文章,积极地参加学联领导下的各种活动。
革命岁月
1927年7月,罗忠毅入冯玉祥部当兵。1931年,罗忠毅随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到江西,同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从班长晋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后到瑞金入红军学校学习。
1932年,罗忠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罗忠毅任福建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兼连(城)宁(化)(龙)岩军分区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罗忠毅任福建军区第3分区副司令兼参谋长、闽西南第1作战分区司令员、闽西南游击队第1纵队司令员、闽西人民抗日义勇军司令员。
1935年3月,罗忠毅任闽西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党务部部长。4月成立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任委员兼第一作战分区司令员,率明光独立营在(龙)岩连(城)宁(化)地区建立起游击根据地。
1936年1月部队改称红军闽西南抗日讨蒋军,罗忠毅仍任第一军分区司令员。10月闽西南红军游击队缩编,罗忠毅任第一纵队司令员,率所部坚持了闽西南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罗忠毅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罗忠毅在各县自卫武装和秘密交通员的协助下,把皖南党政机关和新四军撤退人员,以及在事变中失散的同志共9000余人,先后安全转移到苏北,为保留和壮大新四军的力量作出了杰出贡献。4月,罗忠毅任新四军第6师参谋长兼16旅旅长,率部转战于句容、丹阳、武进、溧水地区。其时,国民党40师结集几个团的兵力,4天内先后三次向黄金山新四军驻地发起猛攻。罗忠毅率部迎战,4天内三战三捷,共歼敌4个营,击溃7个营,缴获机枪、步枪800多支,还有18门炮及10万发子弹,成为新四军挺进苏南以来一次战果辉煌的运动战。
情感生活
1941年初,罗忠毅与丹北做民运工作的柳肇珍相识相恋相守。婚后不满半年,柳肇珍在掩护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同志转移时,胸部中弹不幸牺牲。
中弹牺牲
1941年11月28日,日伪军突然包围了16旅旅部和苏南党政机关,罗忠毅和政委廖海涛指挥部队同近4000名日伪军展开血战,打退了敌人8次冲锋,打死日伪军700多人。激战中,战士们的子弹渐渐打光了,罗忠毅对大家说:“我们要用刺刀、拳头、枪托子打击敌人!”他端起机枪带头冲向敌阵向日伪军扫射,战斗中不幸中弹身亡。
1937年,罗忠毅任新四军第2支队参谋长,凭借非凡的组织指挥才能,率部在苏南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并且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1941年5月21日,罗忠毅参与指挥的黄金山战斗,为新四军挺进苏南以来“空前第一次之运动战”,不仅扭转了皖南事变后茅山地区的危急局面,而且为新四军主力西返、恢复江、党、溧地区原有阵地创造了条件。
父亲 | 罗仲恭 |
伯父 | 罗祉恭 |
哥哥 | 罗宗祜 |
堂哥 | 罗宗和 |
妻子 | 柳肇珍 (江苏镇江人,初中毕业时,新四军东进茅山,她参加新四军后被分配做民运工作。1941年与罗忠毅结成烽火鸳鸯。) |
三战三捷
罗忠毅(左二)
塘马战斗
1941年11月28日凌晨,苏南日军出动步兵、骑兵、炮兵3000余人,偷袭新四军第十六旅旅部、苏皖区委、溧阳县委和县民主政府驻地溧阳县塘马村。已是新四军第六师参谋长兼十六旅旅长的罗忠毅,与政委廖海涛共同部署机关转移,并亲临前线指挥旅部特务连、四十八团二营奋勇阻击十倍于己的来犯之敌,激战数日,打退日军十多次进攻,毙敌200多人,成功地掩护了1000多名新四军指战员和地方干部安全转移。阻击战斗最后,罗忠毅、廖海涛等270多名指战员全部中弹身亡。
1933年,谭震林赞扬罗忠毅“是一位很好的参谋人才”。
1941年,新四军军部通电全军沉痛悼念:“罗廖两同志,为我党军之优秀老干部,为党为革命奋斗十余年,忠实、坚定、勇敢、负责,艰苦缔造苏南根据地卓著功绩”。
1948年,方方在《三年游击战争》中评价罗忠毅:“他沉着忠实、刻苦耐劳,是个品质优良、埋头苦干、不愿多说话的共产党员。”
2008年10月,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在回忆人民英模罗忠毅说:”对罗忠毅、廖海涛同志,我突出的印象是,他们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时刻维护党的大局利益;在工作中,他们爱护战士,关心群众,胜过爱护关心自己;十分注意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具有民主作风,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勇于自我批评,深得战士们的爱戴“。
2009年9月10日,罗忠毅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纪念书籍
《血战塘马》
《罗忠毅传》描写了罗忠毅从一个血气方刚的襄阳学子,受进步思想影响参加学潮,在大革命洪流中毅然投笔从戎,进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创办的中山军事政治学校,成为一名军人。
罗忠毅班
2006年11月28日,在塘马战斗65周年之际,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授予江苏溧阳市后周中心小学五年级一班为首批“罗忠毅、廖海涛班”,以此纪念这位为抗日战争胜利献出一腔热血的将军。
战友《诉衷肠》
罗忠毅牺牲后,塘马人民记着他,苏南人民记着他。一位战友在悼念他的诗词中这样写道:“宁都易帜向阳红,壮志御东风。三年火种明灭,射日挽强弓。塘马血,洒苍穹,化长虹。茅山飞泪,扬子含哀,永悼英忠。”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