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 编辑

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的角色

哪吒哪吒

哪吒在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传为吴承恩所著)之中,为天庭的一位儿童神将,外表是一个漂亮清秀的翩翩美少年,即托塔天王李靖第三个也是最年幼的小儿子,因此又称“哪吒三太子”,为性格刚烈勇猛的暴躁小哥。 被玉帝亲封为“三坛会大神”, 乃天兵统帅,有时为前部先锋,由父亲李天王领导。 哪吒神通广大,生有三头六臂的法身能力,并随身拥有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六件降妖除魔的兵器套装,还能把这些神兵变成密密麻麻的破万数量攻向对手,十分厉害。 两个兄长分别为如来佛祖的前部护法金吒、观世音菩萨首徒之惠岸行者木叉,亲妹是李贞英,义妹为地涌夫人(金鼻白毛老鼠精)。

哪吒太子出生时,两只手心分别写有“哪”和“吒”二字,故名哪吒;他降世第三天时,本领就非同小可,一脚踏倒水晶宫,闹海抽筋,要做成腰带。李靖欲杀哪吒以绝后患,哪吒怒而剔骨削肉还于父母,自尽而亡后只剩一息魂识去西天找佛祖,如来佛以莲藕作骨,以荷叶作衣,重塑哪吒之身。复活后的哪吒法力高强,又有多件神兵利器,能上天入地惩治各种妖魔鬼怪,曾为民除害降伏了九十六洞妖魔,战功卓著。之后哪吒想杀李靖,以报剔骨之仇,如来赐于李靖宝塔,并收哪吒作为义子,塔上层层有佛祖之像,唤哪吒以佛为父,化解了父子冤仇。因极擅操控成千上万的大量神器战斗,从此与李靖身为天宫正神中专司降魔及随朝护驾的重臣。

(概述图来源:李云中所绘图书《〈西游记〉人物百图》中的哪吒形象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哪吒

外文名:Nalakubara、nada

别名:李哪吒(全名)、三坛海会大神、三坛海会之神、哪吒三太子、哪吒太子、三太子、护教恶哪吒

性别:男

登场作品:西游记(明代神魔小说)

父亲:托塔天王李靖

哥哥:金吒(如来护法)、木叉(惠岸行者)

妹妹:李贞英

义父:如来佛祖(哪吒以佛为父)

义妹:地涌夫人(金鼻白毛老鼠精)

手下:巨灵神、鱼肚将、药叉雄帅、天兵天将等

武器: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

神通:三头六臂、兵器变化、吹真火、腾云驾雾等

身份:孩童天神、天庭正神

住所:天界云楼宫

外形特征

编辑

体貌衣着

诗文引述

明代百回长篇神怪小说《西游记》一书中,作者共写了两首诗文先后介绍了哪吒的形象特征,分别出现于第四回、 第五十一回。 由于哪吒是一个眉清目秀的俊俏男孩,因此孙悟空一见到哪吒长相帅气俊美,就礼貌称呼哪吒为“小哥”(小哥哥 ); 在《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里哪吒首次出场时,西游作者用了一段带有修饰性的赞誉文笔组成出场判诗描述了哪吒的美少年容貌及神圣气质:

“这哪吒太子,甲胄齐整①…见哪吒来的勇猛。好太子:‘总角②才遮囟③,披毛④未盖(苫)⑤肩。神v奇⑥多敏悟⑦,骨秀⑧更清妍⑨。诚为天上麒麟子⑩,果是烟霞⑪彩凤仙⑫。龙种⑬自然非俗相⑭,妙龄⑮端⑯不类尘凡⑰。’身带六般神器械⑱,飞腾变化广无边。今受玉皇金口诏,敕封海会号三坛。悟空迎近前来问曰:‘你是谁家小哥⑲?闯近吾门,有何事干?’”……“那哪吒奋怒,大喝一声,叫‘变!’即变做三头六臂,恶狠狠,手持着六般兵器,乃是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丫丫叉叉,扑面来打。”(显露出法身形态和六大兵器的模样)

到了后文《西游记·第五十一回·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里,作者第二次介绍哪吒时,写的是:

“那小童男⑳,生的相貌清奇㉑,十分精壮㉒。真个是——‘玉面娇容㉓如满月,朱唇方口㉔露银牙㉕。眼光掣电㉖睛珠暴㉗,额阔凝霞㉘髻髽(骛)㉙。绣带㉚舞风飞彩焰㉛,锦袍㉜映日放金花。环绦㉝灼灼攀心镜㉞,宝甲辉辉㉟衬战靴㊱。身小㊲声洪多壮丽㊳,’三天护教㊴恶哪吒㊵。”

《西游记》中哪吒太子的形象特征:三头六臂法身,施展六般兵器

副词与诗词注释

①甲胄(zhòu)齐整:“甲”即“铠甲”, “胄”即“头盔”, 古时武将的军事防护装备, “齐整”即“穿戴整齐”。

②总角:又名“抓髻”和“髽髻”, 古代儿童常扎的一种发型,主要流行于明代,古时男女皆有,即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髻,指头发梳成两个鬏子, 也就是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头顶两角,故称“总角”;用在男童身上才叫“总角”,而用在女童身上则叫做“丫头”,这种发髻在现代俗称冲天鬏、双丸子头。

③遮囟(xìn):遮住头顶,“囟”(也作“顖” )是指婴儿头顶前部中央位置。

④披毛:披散着毛发。

⑤苫(shàn):遮挡,覆盖。

《西游记》中哪吒的形象特征(常态)《西游记》中哪吒的形象特征(常态)

⑥神奇:神气活现、神采奕奕(不是字面上的那个神奇,朗诵读法是神~奇而多敏悟)。

⑦敏悟:精明聪颖。

⑧骨秀:即神清骨秀,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正,五官骨相端庄秀美。

⑨清妍:清丽美好,也有美丽的意思。

⑩麒麟子:即麟儿贵子,比喻哪吒天生就是身价高贵、根正苗红的正神后裔(属于形容词,并不是说哪吒是麒麟之子)。 “麒麟”是一公一母两只吉祥的瑞兽组合(类似凤凰),在神话传说中为走兽之祖、毛类动物之王,麒麟与龙、凤、龟合称“四灵”。

⑪烟霞:山水间的烟雾云霞,形容哪吒充满朝气,就如灿烂的飞烟朝霞。

⑫彩凤仙:仙气十足,宛如凤凰一般美丽。 凤与凰是一雄一雌两只仙鸟,“凤”是雄鸟,为百鸟之王、飞禽之祖, 哪吒是男性,所以比喻为“凤”。 鸟类中的雄鸟通常比雌鸟羽色艳丽而有光泽, 这即是说哪吒虽然是男生,但却比仙女还好看。

⑬龙种:贵气的天王之子,有王室血统的好苗子(也是形容词,并不是说哪吒是某只龙的孩子)。

⑭非俗相:即一表非俗,并非俗气的面相。

⑮妙龄:年轻,年龄小。

⑯端:端正。

⑰不类尘凡:不同于凡尘之流。

⑱神器械:神器,神兵利器。

⑲小哥:即小哥哥,对少年或年轻男子的客气称呼; “你(哪吒)是谁家小哥”这句话 源于元代杂剧《西游记》中鬼子母怪称呼那叱(哪吒)的台词:“谁家一个黄口孺子,焉敢骂我!小哥哥休夸强嘴……”

⑳小童男:男童,小男孩。

㉑相貌清奇:长相清秀不凡,清新脱俗。

㉒精壮:身材壮实,英姿勃发。

㉓玉面娇容:面如傅粉颜如玉,皮肤像白玉那般白净润泽,面容姣嫩,形容肌肤毫无瑕疵。

㉔朱唇方口:唇似涂朱,像涂了胭脂一般的红唇(朱红色嘴唇),口型方圆。

㉕银牙:银白色的皓齿。

㉖眼光掣电:眼运精光、眼神犀利,并且明亮有光的眼睛就像能放电似的,剑眉星目。

哪吒三头六臂形态哪吒三头六臂形态

㉗睛珠暴:眼眸暴湛突出,怒目圆睁,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珠子发出如电光芒。

㉘凝霞:凝聚彩霞,色泽如霞。

㉙发髻髽:束两个抓髻发结盘在头上两边(有些出版社的《西游记》写成“发髻骛” )。

㉚绣带:即衣带。

㉛彩焰:彩色焰纹。

㉜锦袍:锦缎材质的战袍。

㉝环绦:用丝编成的腰带。

㉞攀心镜:“攀”即“牢系”,“心镜”即“护心镜”, 古代镶嵌在战衣胸背 或腰部位的铜镜。

㉟宝甲辉辉:全身穿着金色的战甲。

㊱战靴:脚上穿着一双战斗用的靴子,不是光脚。

㊲身小:身子娇小。

㊳壮丽:健壮而美丽,涌现英武魅力。

㊴三天护教:“三天”即“三清境”(玉清、上清、太清), “护教”即“护教神”, 哪吒曾因“三天护教”而威震四方。

㊵恶哪吒:变成三头六臂时的哪吒模样恶狠狠, 指神态威武,面貌威严可畏,忿怒气盛,以示猛将之力。

诗文解析

诗文分析

据《西游记》原文的叙述所示,哪吒是一个身穿战甲、脚穿战靴的小童子,而且相貌长得很是秀气标志,有着一张盛世美颜的精湛面孔。 说白了哪吒就是玉面红唇、明眸皓齿、肤白貌美,拥有很高的颜值,典型的俊美少年一枚, 加上身材又好,因此孙悟空见了他,就亲口敬称哪吒为“小哥”和“小太子”, 侧写里则是“小童男”。 西游作者为哪吒增添的样貌描写,比其他明代文学书载更加详细饱满, 即便是以哪吒作为主要人物的《封神演义》也仅仅只是简单介绍了哪吒“面如傅粉、唇似涂朱、眼运精光、 昂昂眉宇”, 简称“粉面朱唇”和“剑眉星目”,这其实就是《西游记》版本哪吒面貌的“简化版描述”, 《封神演义》的样貌写法相较于《西游记》而言显得简略敷衍,但也是妥妥的花季美少年形象定位, 区别为《西游记》中的哪吒还是一个幼态童颜的稚嫩美正太, 而《封神演义》里的哪吒则是一个“道骨稀奇”的高个子帅小伙, 已被太乙真人用“莲花化身”塑造成了“一丈六尺”的成年人体态, 但后文仍被书中人物称作“道童”; 并且《封神演义》中哪吒的“伐纣先锋”一职 也是继承自《西游记》中的“恶哪吒前部先锋”。

以上《西游记》的诗词内容说明哪吒具有明显的“孩童”特征, 青牛精也称呼哪吒为“小儿曹”,也就是小少年; 西游作者用了通俗直白的词汇描述了哪吒是一个扎着总角双抓髻(发髻髽)的“童男”, 并以“骨秀”、“妙龄”、 “玉面娇容”、“朱唇”、“身小”、“壮丽”等副词形容哪吒的长相神情与形态特点, 西游作者直接把哪吒定义为“超级小美男”, 作者又在诗中提到“麒麟”和“龙凤”四大祥瑞元素的形容词用以赞誉哪吒的尊贵, 《西游记》把哪吒描写得那叫一个美如画。

第一首出场诗重点强调哪吒外貌漂亮与英姿艳丽,此诗的风格是一首五言七律的混合诗,为哪吒的专属首秀诗,五言部分是从外到内的肖像描写,七律部分是讲哪吒的特殊出身和不凡本领,以及高贵的官衔。 也是全文第一首描述少年天神外表的诗文, 哪吒已经坐实了阳光美少年界的头把交椅。 第二首赞诗则强调哪吒美的同时又不失阳刚武勇、威风叱咤的男子汉气魄及大将风范。 同时哪吒还是《西游记》全书中唯一拥有两首美貌诗的儿童神仙,更是李天王全家中唯一具备细致相貌介绍的角色。

西游作者还以“麒麟子”与“彩凤仙”这类锦上添花的词汇比喻哪吒生自于贵族之家与天仙之本这等美好优越的先天品质; “麒麟子”源自“麒麟送子”的典故, 而“麒麟”是两只不同性别的祥瑞之兽,“麒”为雄,“麟”为雌,在古时代指天造地设的男女(夫妻姻缘的代名词 )。 自古就有“天上麒麟子,人间状元郎”之美言, 用以赞美别人家的孩子金贵,也因此美其名曰“麟儿”或“麟子”, 《西游记》中的哪吒诗词是把李天王夫妇比作如同“麒麟”这对配偶一般地般配,即“神仙眷侣”, “麒麟子”所指对象即是哪吒,形容哪吒出身高贵。 而“彩凤”即“彩色的凤鸟”,“凤”是一种美丽的神鸟瑞兽,为雄性之鸟、鸟中之王,“凤鸟”是“凰鸟”的配偶,“凤”代表男,“凰”代表女,刚好又和“麒麟”同样都是成双成对、寓意颇近,组合的成语“凤毛麟角”比喻人或物十分珍贵稀少,而哪吒就是属于“凤毛麟角”这类独一无二的宝贵神童; “彩凤”在古语中也是美誉男性的形容词(哪吒就是如此 ),如古时的“彩凤求凰”即是象征君子倾慕淑女, 哪吒还是年幼的孩子,加上他是男孩,所以作者就从他身上省略了“凰”, 同时“彩凤”也是唐诗中用于比拟成年男子的词语(例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语)。

单从哪吒的写法上分析,既然西游作者把哪吒夸得如此俊美, 哪吒的父母兄妹的颜值理论上肯定也不差,这点从那句“龙种自然非俗相”的诗句含义也能得出结论(该诗句也适用于哪吒的兄妹), 指的是“李天王夫妇的基因强大”, “龙种”是形容“哪吒是天王老子的孩子”, 其实就是“虎父无犬子”的意思, 李靖贵为“天王”, 所以作为“天王之子(麒麟子)”的哪吒也就自然而然是“非俗相”。 只因哪吒的颜值在家庭成员中最为突出,所以作者只描写了哪吒的样貌,而书中其他大多数神仙则没有这份细腻刻画相貌的待遇。

总体来说,哪吒是一个非常精致而又强势硬气的美正太, 因年少俊逸、正值“妙龄”的青春年华之际,所以孙悟空便调侃他:“小太子,你的奶牙尚未退,胎毛尚未干”, 就是岁数很年轻、稚气未泯的意思。 并且“十分精壮”,身穿“锦袍”、“宝甲”、“战靴”; 就是说哪吒不仅长得俊,体态也健壮硬朗,同时穿着打扮很威武霸气, 还是一个英气十足的可爱男孩子外表, 是清妍秀丽、精壮英勇、 法力高强、 聪颖早慧、超凡脱俗的小鲜肉外表, 其为全副武装、战袍护甲洋洋披挂的少年将军形象, 这一身豪华得体的军神扮相包裹得严严实实, 显得威风凛凛、正面而积极,充满英雄气概,符合中国人对少年英雄的审美。 西游作者还将孙悟空作为“颜控”的审美视角而进行表态,一遇到玉颜秀貌的漂亮美少男哪吒,孙悟空就脱口而出一句“你是谁家小哥”,反观在面对巨灵神一个五大三粗的糙汉子形象时,孙悟空的态度却是“你是哪路毛神”,着实形成鲜明对比。

哪吒牵着牛魔王哪吒牵着牛魔王

诗文翻译(原话与白话)

诗文一

原文

译文

总角才遮顖,披毛未苫肩。

意指头上两个像双角的童髻才刚长起来遮住囟顶,后脑勺披散的毛发较短,尚未遮盖到肩膀上。

神奇多敏悟,骨秀更清妍。

神颜灵动多姿而机敏过人,且长有五官清秀的端正面庞,骨骼结构精致、清新典雅,脸部轮廓分明,形容天生丽质、长得精神饱满。

诚为天上麒麟子,果是烟霞彩凤仙。

性别是个男孩子,却比仙女还好看,贵族出身并富有祥瑞之气(天降麟儿、天之骄子),灵气十足的天仙气质。

龙种自然非俗相,妙龄端不类尘凡。

指虎父无犬子,容颜当然帅气利落,年轻俊美,到了人间不会出现的程度,加上本就青春不老,这英气超凡的颜值不会像凡人那样因岁月流逝而衰退。

身带六般神器械,飞腾变化广无边。

特征是身上带着六件神器,分别是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和火轮,并且这些神兵利器能够飞起来杀伤对手、变化多端无穷无边。

出自《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诗文二

原文

译文

玉面娇容如满月,朱唇方口露银牙。

肤色白皙地像羊脂玉,面容娇好如同一轮圆月,也就是白皮肤圆脸蛋的意思, 不仅脸部干净圆润、洋溢出粉嫩和骄气的婴儿肥, 而且唇红齿白,嘴形方圆,简直是个虎头虎脑、元气满满的大胖小子。

眼光掣电睛珠暴,额阔凝霞发髻髽。

眼中有光(眼似双星),甚至这犀利的目光就像能放电一样,炯炯有神、圆溜溜的大眼珠子。 额头宽阔有美人尖,梳在头顶两侧或脑后盘成的发髻(即髽髻), 并装了点饰物(如头绳), 焰焰光华透彩霞。

绣带舞风飞彩焰,锦袍映日放金花。

身上围绕着一条绣有花纹的衣带(即衣服上的飘带),这飘带随风舞动时伴随着发出彩光且飞扬的火焰, 身穿锦缎制成的衣袍上映射出光彩夺目的金色莲花纹样。

环绦灼灼攀心镜,宝甲辉辉衬战靴。

用丝绸编成的腰带上环环相扣着 散发灼灼光辉的攀心镜(即护心镜), 全身穿的战甲金光闪烁、光泽耀眼,外加陪衬着脚上所穿的一双战靴,除了没戴头盔,基本全副武装。

身小声洪多壮丽,三天护教恶哪吒。

体型身量虽小,却声音洪亮,多么强健丰美的胖娃娃,变成三个头时恶狠狠、六臂丫丫叉叉,彰显着护法神的威严外形,展露出面目可憎的凶狠法身状态,不仅衬托出满满的清纯少年感,还有了威武阳刚、霸气侧漏的一面。

出自《西游记》第五十一回《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

要点总结

一、哪吒的衣着打扮正规且庄严雄伟,是一身铠甲、双脚穿着靴子,且甲胄齐整的军神天将造型, 活脱脱的少年英雄形象, 并不是光脚穿红肚兜的模样, 但却是一副圆润喜庆的孩儿脸、肤白如玉的童子身外表; 西游作者笔下的哪吒是一个有着夸张美貌的绝世美少年,全身上下散发着浩然正气 什么“麒麟子”、“彩凤仙”等赞不绝口的优质形容词都用在了哪吒身上,又诸如“骨秀更清妍”、 “玉面娇容如满月”一类好词好句的面部赞语, 此为哪吒的两篇外貌诗特写,以此表示哪吒是个灵气逼人的清纯小仙男、天界神将的颜值担当, 总之,哪吒就是一个长相很漂亮精美的清俊男童。 并且扮相气派充斥着豪迈军威,已知披挂部件:攀心镜、环绦、锦袍、绣带、战靴,但哪吒不戴头盔, 否则看不出“总角才遮囟,披毛未盖肩”以及“额阔凝霞发髻髽”。

哪吒三太子哪吒三太子

此外,再没有穿上战甲之前,哪吒是穿着荷叶衣服, 就如在《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中描写:“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 哪吒剔骨削肉(此典故在南宋就已存在 )后,佛祖用碧青色的莲藕重建哪吒的身体将之救活时,顺便额外用荷叶制作了一件衣服给哪吒穿上(类似“莲生贵子”的典故 ), 表明《西游记》中哪吒至少有两种服装,一种是荷叶衣, 另一种则是锦袍配宝甲的童子军装束,突显哪吒的离奇身世以及作为天庭正神的神威。

二、哪吒的发型“总角才遮囟” 指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单髻或双髻),头上有两处头发组成的双鬏发结,酷似牛角,借指童年时期。 但儿童时期会因为头部后方毛发还不够长,脑后新长出来的一些头发无法扎进髻里而垂下,形成一种半披发的状态, 离肩膀还有一定距离,长度没有超过双肩, 哪吒“披毛未盖肩”的描写正是对照这个年龄段的形象概括。

三、《西游记》原著中哪吒的武器装备,并不是像《封神演义》里所谓的乾坤圈、混天绫、火尖枪、风火轮等, 而是 斩(砍)妖剑、砍(斩)妖刀、降妖(魔)杵这些短兵器, 并且还是古代兵器谱中流行的剑刀杵,更是密宗护法军神的标配持物, 比较特殊的就是缚妖索(绳)、 绣球、火轮(此轮非彼风火轮)。 在这六件武器中,“火轮儿”和《封神演义》中的“风火轮”是两种不同的装备, 一个是拿在手上攻击的兵刃, 另一个则是踩在脚下的飞行法宝,并且是配套的双轮组合, 但没有攻击能力,不属于“兵器”范畴; 《封神演义》称哪吒八臂“手执八件兵器”,但其中却没有“风火轮”的份, 而《西游记》则称“火轮儿”是哪吒六臂“手持”的“六般兵器”之一, “火轮儿”和“风火轮”常被误认为是同一种物品, 其实这是错误的, 风火轮是哪吒在封神系列中的代步工具, 并非《西游记》中这件用于吹真火或砸向对手的火轮,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用法不一样。

四、哪吒的性别就是堂堂正正的男生,虽然妙龄玉貌、红唇白牙、容光秀丽赛仙女,颇有一番姿色, 但绝对不是女孩,不管是《西游记》原文的角色对白、诗句判词亦或是旁白侧写中,西游作者都明确交代了哪吒是男性, 而不是网传的“莲藕化身没有性别”或者“哪吒性别模糊”等奇葩说法,这两点是云读者曲解意淫出来专门误人子弟的谣言。 《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刚见到哪吒时,一眼就看出哪吒是个男孩子,根本没把哪吒当成女孩,甚至孙悟空一见面就亲切礼貌地直呼哪吒“小哥”, 已然说明哪吒身上的男性特征十分明显,以及书中屡见不鲜的“哪吒三太子”和“哪吒太子”一词都表明了哪吒的男性本质; 诗词中的“麒麟子”和“彩凤(凤是雄鸟 )”也声明了哪吒是男性, 后文侧写中的“小童男”一词更是直接强调了哪吒的性别是“男”, 青牛精与李天王对话时也说:“想是要与你令郎报仇,欲讨兵器么?”这里的“令郎”也是男性的称呼; 《西游记》“无底洞”一回中还有一句“今有托塔天王李靖同男哪吒太子”之言也挑明哪吒为“男生”, 如此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述,只要是阅读理解水平高的明眼人都看得懂,而非冷知识。

哪吒哪吒

五、“即变做三头六臂,恶狠狠”、 “恶哪吒前部先锋”、 “三天护教恶哪吒”, 即是说哪吒变成三头六臂的神态是凶猛暴躁的神情, 在书里哪吒的多次出场也体现了这个风格特征,哪吒是一个长相阳光可爱但个性“忿怒”的小孩童, 所以才会出现“恶哪吒”之称。 这里的“恶哪吒”不是说哪吒是邪恶之徒,其含义等同于佛教中的“面露凶相,心作大慈”, “护教恶哪吒”即是表现出哪吒作为护教神的威慑之力。 “三头六臂”和“三头八臂”这些原本都是源自密宗护法神的降魔法相,后演化为比喻本领高强的成语, 护法军神多头多臂的法身面貌多是以一脸凶悍的“怒目金刚”之像而闻名,哪吒也不例外。 《西游记》中的哪吒手臂数量不仅与《封神演义》中“三头八臂”的哪吒不同、武器不同之外,连皮肤造型也不同(《封神演义》记载:“且说哪吒现了三首八臂,登风火轮,面如蓝靛,发似朱砂,丫丫叉叉,七八只手,走进关来。” 明代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也延续了哪吒现出法身时的“蓝面红发”样貌,只是其为三头六臂)。

总而言之,《西游记》中塑造的哪吒形象是美中带刚、霸气却又不失可爱容貌的威武战神形象,主以身穿铠甲的精锐神将身份亮相; 一般情况下的行装是披甲执剑,变成三头六臂法身才是手持六件兵器, 是威风堂堂一面与清秀一面并存的造型, 包括哪吒现出“三头六臂”带有一股杀气腾腾的气场,孙悟空才会表现出“心惊”的反应。 并且从武器名称可看出哪吒以降妖除魔、执行正义为天职己任, 斩妖剑、砍妖刀等六件兵器就是一组降妖套装,呼应着哪吒的降魔大神属性,而且招式凶狠攻击力绝强。

身份背景

编辑

名著《西游记》给哪吒的标签:剑士、俊美、小哥、 小童男、军神打扮(穿战靴、宝甲、锦袍等)、有三头六臂之能、手持六件降妖套装、降魔天神(降伏九十六洞妖魔)、天庭三坛海会大神、护教恶哪吒、 恶哪吒前部先锋等。

在《西游记》中哪吒为天宫的小孩神仙,是一位神通广大的降妖伏魔之神,不仅具有三头六臂的法身神能,并拥有六件降妖兵器——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而且还能把所有兵器变成百千万亿的数量进行远程攻击,法力高强。 哪吒在天庭众神中是战斗力最强的孩童大神,曾在幼年时期凭一己之力降伏九十六洞妖魔,立下盖世战功而名扬三界,成为玉帝首选的军神猛将。 身为天上元勋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个儿子,所以号称“哪吒三太子”,孙悟空称他为“小哥”和“小太子”, 小妖与旁白则称他为“小童男”,青牛精称他为“小儿”, 而李靖平常称呼哪吒为“孩儿”,而哪吒则称呼李靖为“父王”;其长兄金吒为如来的前部护法,次兄木叉是观世音菩萨的首徒(法号惠岸行者),多年后还多了一个年满七岁的妹妹李贞英,且是金鼻白毛老鼠精(地涌夫人)的义兄,义父为西方世界的佛家领袖如来佛祖, 母亲在《西游记》一书之中姓名不详。

哪吒与父亲李天王居住在天界的云楼宫里,一大家子在神界都是威名赫赫的神仙家族,两个兄长又都是佛门中人, 同时父子二人也都是玉帝麾下重要的神仙将领,为天庭重臣及诸神中的降魔高手,任职为玉帝的护驾亲臣,是天庭重要的军事力量, 领兵攻打花果山时,哪吒被玉帝赐封为“三坛海会大神”,兼任为十万天兵降魔大元帅托塔李天王的副帅,上阵父子兵; 就如孙悟空反下界后,李靖和哪吒领着天兵天将去讨伐花果山,哪吒作为主战力,李天王一般不亲自出手。 对付牛魔王时,在李天王准备使用照妖镜之前,哪吒更是一剑斩下千丈高的牛魔王本相头颅,外加火轮烧牛角,依靠哪吒主攻降伏了大妖怪牛魔王。 每逢托塔天王挂帅出征,哪吒必然前往,有时当大将,有时当降魔先锋。 与父亲同为天界战斗主力的军统神将,主要职能是镇守天庭安全、保护玉帝、执掌兵权、降妖伏魔等。 而李天王手中托举的宝塔,对哪吒而言就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因当年哪吒闹海一事发生后,天王李靖迫使哪吒自戕,复活归来的哪吒欲杀李靖,而李靖向如来佛祖求救时,求得了一座玲珑舍利子如意黄金塔(即李天王手中所托之塔), 使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哪吒看在佛祖义父的面子上,才与李靖勉强达成和解,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身为佛祖之义子的哪吒逐渐消除了对李靖的仇恨,从无底洞那件事的表现来看, 哪吒并没有趁人之危再起杀心,而李靖却还是对当年的旧事心有余悸,而惧怕哪吒会借机杀自己,所以才会出现哪吒用剑架刀、李靖被吓得去托塔才敢和哪吒说话的一幕。

哪吒剑砍牛魔王哪吒剑砍牛魔王

称号由来

编辑

哪吒三太子

哪吒作为三太子的记载出处

哪吒的“三太子”之称,来源于密宗财神毗沙门天王的“那吒太子”身份演化而来, 早在晋、唐、宋、元四个古代时期的诸多宗教典籍及文学作品中, 就已经存在那吒身为“太子”的记载:

晋《佛所行赞经》记载:“毗沙门天王,生那罗鸠婆,一切诸天众,皆悉大欢喜,王今生太子,迦毗罗卫国,一切诸人民,欢喜亦如是。”

唐《开天传信记》记载:“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王之子那吒太子也。’”

唐《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崇圣寺佛牙,是那吒太子从天上将来。”

唐《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记载:“尔时那吒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

唐《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记载:“四天太子,即那吒之类,能驱鬼神。”

宋《首楞严义疏注经》记载:“天王太子即那吒之类,辅政统摄,跨握鬼物,护世益人。”

宋《沧浪诗话·附答景仙书》记载:“若那吒太子析骨还父,析肉还母。”

宋《五灯会元》记载:“那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于莲华上为父母说法。”

宋《颂古联珠》记载:“那吒太子本来身,卓卓无依不受尘。”

宋《禅林僧宝传》记载:“问那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

元《瀛奎律髓》记载:“毗沙门天王,那吒太子护法神也。”

元《西游记杂剧》记载:“第三个保官那吒三太子。”

元《三太子大闹黑风山》记载:“有那吒三太子镇守此处。”

元《道法会元》记载:“感应统摄都太子哪吒。”

哪吒的佛教原型“那吒太子”是四大天王之首“毘沙门天王(多闻天王)”的五太子之一,是天王众太子中最脱颖而出的一位(此太子与中国古代皇室的太子不同),哪吒被称为“太子”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天王,而多闻天王就是“李天王”的前身之一。 佛经中的“那吒太子”为一名佛法护教军神,其手执神戟,守护国王、百官以及佛教的信众;由于那吒是天王第三个孩子,因此以“三太子”著称,其在唐宋佛教典籍中多称为“那吒太子”,而在元杂剧文献中则常称作“那吒三太子”,加上元代以后“那吒三太子”被众多文学作品写成了“哪吒三太子”,于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也受到佛经和杂剧一类的前作品所影响,沿用了“哪吒三太子”这个由来已久的称号。

并且不仅明代百回版《西游记》书中出现“哪吒三太子”一词,同是对哪吒影响力极大的另一本明代百回小说《封神演义》中也写有“三太子哪吒”:

《西游记》记载:“哪吒喝道:‘泼妖猴!岂不认得我?我乃托塔天王三太子哪吒是也,今奉玉帝钦差,至此捉你。’”

《封神演义》记载:“哪吒见是李靖,忙叫:‘父亲,孩儿是三太子哪吒。’”(此是哪吒自称三太子)

哪吒三太子与李天王带领天兵的场景哪吒三太子与李天王带领天兵的场景

三坛海会大神

《西游记》原著中,“三坛海会大神”是形容哪吒法力高强的称号,一共有三处回目的描写提及了哪吒的“三坛海会大神”称号:

第一处描写

“玉帝大喜,即封托塔天王李靖为降魔大元帅,哪吒三太子为三坛海会大神,即刻兴师下界。”……“今受玉皇金口诏,敕封海会号三坛。”(出自《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二处描写

“星君道:‘那哪吒乃三坛海会大神,他出身时,曾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若他不能,小神又怎敢望也?’”(出自《西游记·第五十一回·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

第三处描写

“当年行者大闹天宫时,玉帝曾封天王为降魔大元帅,封哪吒太子为三坛海会之神。”(出自《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

释义

《天神地只:道教诸神传说》对此做出解释:“三坛”是道教用语,指天地水三坛界。而“海会”是佛教用语,指圣众会合之座,德深犹如大海,“三坛海会大神”是指具有天地水三坛界,如海会般一样的力量。 李靖的“降魔大元帅”一职即“天兵总司令”,哪吒的“三坛海会大神”则是“三军副元帅”兼任“前部先锋”。 玉帝只加封了李靖父子二人的军衔,而没有受玉帝加封的巨灵神、鱼肚将和药叉将地位则低于李靖与哪吒。

玉帝敕封哪吒为“三坛海会大神”玉帝敕封哪吒为“三坛海会大神”

人物经历

编辑

哪吒在《西游记》小说之中,总共出场七次,分别为——大战孙悟空(法斗)、 二战孙悟空(武斗)、 取真武之旗帮助孙悟空(遮天骗宝)、 取天罡刀交给木叉助观音收伏红孩儿、 大战独角兕大王(太上老君的青牛坐骑)、 擒拿牛魔王、 生擒金鼻白毛老鼠精。

哪吒成长记

李靖夫妇在生下了第三个孩儿之后,见到此神子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因此李父就给这个可爱的小儿子取名叫做“哪吒”。而后仅仅刚降世第三天的小哪吒天生就已神力惊人,一出生便注定非同凡响,甚至闯了个祸端,居然在婴儿时期就光着身子潜入海底洗澡,一脚踏倒了水晶宫,赤手空拳下海大闹一场的同时,又捉上来一条大蛟龙,想要抽了龙筋做成一条腰带。李天王得知这件事后,担心哪吒以后会制造大麻烦连累自己,生怕其长大为患,于是狠下心来企图杀子,哪吒非常生气,见父亲胆小怕事,又如此绝情,于是一怒之下手中持刀,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以报父母之恩,虽然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哪吒灵魂不灭,他的一点神魂飘飘悠悠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被如来佛祖所救,当时佛祖正在与众菩萨们讲经,一听到幢幡宝盖下面有冤魂求救,佛祖用慧眼定睛一看,便得知是哪吒的鬼魂,如来随即施妙法,使用碧青色的莲藕做成了哪吒的骨骼,并以荷叶作为哪吒的衣服,念出起死回生的咒语,让哪吒重生,恢复成了活生生的人形。

哪吒降世、闹海抽龙筋、被李靖逼迫自尽哪吒降世、闹海抽龙筋、被李靖逼迫自尽

还阳后的哪吒用得来的强大神能,凭一己之力降伏了九十六洞的各大妖怪魔头等邪众,展现了自身的威猛神通,以此名扬天下,立下卓越功勋,深受玉帝看重。可是怨念不消的哪吒很记仇,一回想起自己的死是由父亲所逼,因此十分痛恨李靖,誓要回去复仇算账,之后打算亲自手刃李父,以报复昔日剔骨之仇。李靖因打不过哪吒,向如来佛祖告状求救,如来佛祖为了平息二人的恩怨,赐给李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这座佛塔上面层层都有如来佛像,散发着艳丽夺目的光芒,如来佛祖收哪吒作为自己的义子,而哪吒也很乐意让如来佛当自己的义父,因为如来是让哪吒复活的再生父母,是给自己第二次生命的大恩人,所以自然很感激如来佛祖,于是哪吒看在佛祖的份上,从此与李靖止戈,而如来佛祖用宝塔作为自己的替身,让李靖常年托举此塔,哪吒看到此塔就会想起佛祖,也就不会伤害李靖。哪吒最终与父亲李靖身入天庭位列仙班,负责辅佐及保护玉皇大帝的安全,身为早晚随朝护驾的神将、上阵父子兵,成为玉帝最得力的保镖,同时还是天庭军队的主要头号战斗力。并且哪吒属于佛门弟子,在玉帝与佛祖两方势力兼职为将领。虽然李靖成为天庭元勋,但还是依然畏惧哪吒,不敢把手中宝塔放下,后来李靖也索性成为了托塔李天王,哪吒作为年纪排行第三的小儿子,则称为哪吒三太子,在平日里,李靖只要有塔在手,哪吒就不会起杀心,但李靖害怕哪吒再想杀他,因而整日塔不离手。

如来佛祖救活哪吒,哪吒追杀李靖,后以佛为父如来佛祖救活哪吒,哪吒追杀李靖,后以佛为父

大战孙悟空

哪吒和李靖哪吒和李靖

托塔天王与哪吒曾奉玉帝之命,带领天兵攻打花果山试图生擒孙悟空,哪吒是继巨灵神之后,第二位与孙悟空大战的神仙,因先前孙悟空嫌弼马温的官职小,反下天宫自封做齐天大圣,玉帝敕封李天王为降魔大元帅,并御封哪吒三太子为三坛海会大神,派下界率天将捉拿孙悟空。李天王与哪吒点起三军进击花果山时,先命巨灵神作为先锋出阵打头战,结果大败而归,其兵器宣花斧也被一打两断,大挫锐气,李天王要斩巨灵神泄恨,哪吒出面说情才饶了巨灵神一命。

后哪吒亲自下界与孙悟空一战,独自拿着一把斩妖剑飞来水帘洞外叫阵,孙悟空看到对方是一个小孩神仙,不禁嘲笑其乳臭未干,只会空口说大话;于是哪吒变成三头六臂之法相,除了斩妖剑,外加拿出了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一共手持六件降妖武器,扑面而来;孙悟空见状,反应亦感到惊讶,见之会耍些手段,也学着哪吒变成三头六臂,把手中金箍棒一晃变成三根,抵挡哪吒袭来的六件兵器。哪吒和孙悟空进行一场大场面的神通大战,二者斗法不相上下,哪吒把六件兵器变成千千万万,孙悟空则把金箍棒变成万万千千,漫天飞舞如暴雨流星一般,两方兵器在空中对轰,打斗的动静十分巨大,惊天动地,地动山摇,吓得山野林中的妖魔鬼怪东躲西藏,战斗持续了有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孙悟空卖了个破绽,趁乱时暗中拔下一根毫毛,变成一个分身,假装与哪吒缠斗,真身就溜到哪吒身后偷袭,哪吒正在全神贯注忙着火力全开,目不转睛没有防守之心,只听到背后一阵棒子的风呼之声,大意没闪,来不及防备已被打伤左臂,负痛而回,六件兵器也随之归身,虽然只斗经了三十个回合,可这三十回合是含金量极高的神通战,同时又体现孙悟空的胜之不武、不讲武德,哪吒虽败犹荣。李天王看见连自己部下最厉害的哪吒也被击败,因此收兵回天庭复命。

第二战中,哪吒和五大天王围殴孙悟空,进行武力大战,从早上打到日落,杀勾多时平手。由于孙悟空吃喝了蟠桃、御酒,以及太上老君的数粒仙丹,法力大增,能变出更多的分身,一口气化出了千百个孙悟空,李天王、哪吒、四大天王一起围攻均不能将其拿下。 后来因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玉帝举办安天大会感谢如来,哪吒也参与其中。

哪吒下界大战孙悟空

黄风作怪

后来孙悟空被西天佛祖如来一掌压在五行山之下五百余年之久,被路过的唐僧取掉封条救出; 孙悟空和猪八戒护送唐僧西天取经时,曾遭遇过黄风怪的劫难,当时孙悟空与黄风怪交战时,黄风怪口呼三昧神风,破掉了孙悟空的分身法,吹得其毫毛化身满天乱飞,并且这一股巨大的风力间接性波及了人间、神界及佛界,天地陷入一片混乱,风灾造成了许多麻烦事,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文殊走了青毛狮、普贤白象难寻见、二郎迷失灌州城等,身处天界的神仙也或多或少受了点小影响,老君难顾炼丹炉,哪吒难取匣中剑,天王不见手心塔。

帮助孙行者

之后孙悟空师兄弟继续保唐僧上路,屡得哪吒相助。在遇到莲花洞的妖怪时,银角大王与金角大王派小妖精细鬼、伶俐虫拿着两件法宝紫金红葫芦、玉净瓶去装孙悟空。孙悟空变成一个道士套话,并用毫毛所变的大葫芦展示神力, 暗中元神出窍上天请玉帝相助,哪吒三太子出面简单讲解了天地的由来,并提议去借用北天门真武大帝的皂雕旗帜,哪吒主动亲自帮忙,用神旗将天空完全遮住,使天下呈现黑暗,让孙悟空借此哄骗两个小妖是用自己的大葫芦装了天,并与对方交换了两件装人的宝贝,后孙悟空向哪吒道谢,哪吒又将皂雕旗归还于真武大帝。

取天罡刀

唐僧师徒一行的取经团队遭遇火云洞一难时,对手是牛魔王之子红孩儿(西游作者描述红孩儿“形比哪吒更富胎”,意思是说红孩儿外表与哪吒很像,但比哪吒更胖些)。 孙悟空为了扑灭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去龙宫搬救兵,想用四海龙王的雨水克火,结果反倒像火上浇油一般让火势更旺,孙悟空又被红孩儿一口浓烟熏哭了老病眼,加上带着一身烟火投入冷水,结果弄得火气攻心,三魂出舍,魂飞魄散丧残生,狼狈惨败,猪八戒也被红孩儿变化的假观音擒获。 好在后来孙悟空请来真观音,观音又让大徒弟木叉上天界找李天王,借用三十六把天罡刀,李天王让哪吒去取刀,递给了二兄长木叉,木叉又将全套天罡宝刀交给观音,化成一座千叶莲台,用于降伏红孩儿。

大战青牛怪

之后孙悟空遭逢金兜山的独角兕大王一劫,独角青牛用计捉走唐僧等人,战斗中还用太上老君的金刚琢套走孙悟空的金箍棒,孙悟空败逃后只好上天求援搬来救兵,于是请来哪吒等天神武装下界对付青牛,哪吒来到洞外骂阵,与青牛精对峙,由于哪吒的名声较大,青牛精倒是很熟悉哪吒的来历,而哪吒不知青牛精底细。随后哪吒便与青牛精大战起来,哪吒使个神通,再次现出三头六臂,手使六样降妖神兵来迎战,青牛也学着哪吒变作三头六臂,孙悟空让雷公打出雷电攻击青牛,好帮哪吒助威,而哪吒又使出降妖法力,发动兵器雨就打,把六种兵器朝空中抛起变多,转眼间变成数万件兵器,密密麻麻的刀剑杵等宝具向青牛砸去,却也是被青牛掏出金刚琢把覆天盖地的兵器雨一溜烟直接收了个干净,赤手空拳的哪吒只好撤退回到天上。孙悟空见哪吒也像自己一样败阵,不去安慰反而幸灾乐祸地发笑,引起哪吒的不满,生气的哪吒骂了孙悟空,孙悟空表示自己也是无奈地笑啊。 而后孙悟空用毫毛化作猴群将妖洞中的各兵器偷出来,归还给了哪吒等天神。 但第二次与青牛怪对打时,哪吒的六件兵器以及其他神仙的装备依然被金刚琢套走。 然后如来佛祖暗示孙悟空,请来了太上老君以芭蕉扇收了金刚琢,使独角兕大王现出青牛本相骑走,众神的兵器也得以物归原主。

哪吒斗青牛

大战牛魔王

再后来,唐僧师徒取经受阻火焰山,遭逢铁扇公主和牛魔王一难,孙悟空与猪八戒与牛魔王大战不胜,结果动静太大,惊动天庭诸神围剿,牛魔王现出八百丈高、千丈长的大白牛本相,真身十分庞大,并且皮糙肉厚的巨大牛身防御力极强,孙悟空因无法奈何牛魔王,问哪吒如何是好,哪吒则自信满满,自称自己能降伏牛魔王,便手持斩妖剑,变成三头六臂,飞身跳在牛魔王真身的背上,像牧童骑牛一般,对白牛又砍又烧。先是使剑一连砍下了牛头十数剑,斩下牛魔王多个头颅后,加上取出火轮儿挂在牛角上吹真火焚烧,牛魔王无法抵挡火伤,被烧得张狂哮吼、摇头摆尾,正想逃跑时,李天王再趁机取出照妖镜相助一臂之力,将牛魔王本相照在原地不能移动,因没办法逃脱,牛魔王只能求饶,被李靖父子二人彻底治服,铁扇公主见丈夫吃亏,于是也出面求饶,并交出了芭蕉扇,尊称哪吒为“菩萨”,之后哪吒用缚妖索穿过牛魔王的鼻子,像放牛娃一样溜着牛魔王,牵到西天交给如来佛祖处置。

哪吒降伏牛魔王

收服老鼠精

三百年前,西天极乐世界出现一只雌性的金鼻白毛老鼠,偷吃了如来佛祖的香花宝烛,得道成精后,如来佛祖派李天王与哪吒太子前去将她擒住,本来打算打死,但如来佛祖念在慈悲之心,让李天王与哪吒饶了老鼠精一命,老鼠精感激此恩,间接拜李天王为义父,拜哪吒为义兄,并在自己的无底洞中侍奉香火给其父子二人。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之时就注定会有无底洞一难,在路过一片黑松林时,金鼻白毛老鼠精趁机变作一个落难女子,将自己捆绑在树上求救,虽然孙悟空当众拆穿她的诡计,但唐僧还是执意救下老鼠精。之后带着老鼠精一起来到镇海禅林寺借宿,老鼠精半夜在天王庙中摆骚弄姿,引诱并吃掉六个好色的和尚,将尸骨遗在庙中,吓得众僧人心惶惶。随后老鼠精用计施展一阵妖风摄走唐僧,困在无底洞逼亲,孙悟空潜入洞窟探寻,找到了供奉李天王父子的牌位,于是带到天庭告状,来到天王府邸“云楼宫”中讨要说法。

当李天王被责问纵女下界为妖时,天王很诧异,疑惑七岁女儿如何下界为妖,天王平时也和义女没啥来往,早已忘记自己曾收过一个义女,觉得孙悟空是在故意诬陷自己,于是勃然大怒,提起砍妖大刀就向孙悟空头颅砍去, 这时哪吒太子突然使出斩妖剑挡了一下,李天王被吓了一跳,大惊失色,以为哪吒因记恨当年剔骨之仇又起杀心,也就是回想起在成为托塔天王之前,哪吒闹海后李靖曾逼死哪吒,而哪吒复活后与自己发生纠葛的那段往事, 自那之后,产生阴影的李靖就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因这天疏忽忘记托塔,所以忌惮哪吒会趁机报复,没有宝塔在手,李靖连和哪吒说话的勇气都没有。于是李天王被吓得赶紧去拿塔,才敢问哪吒为何抵挡自己的刀,而哪吒也知道自己的架刀之举吓到了父亲,于是放下宝剑叩头,表明自己的本意是为了告诉父王:“你以前确实收过一个干女儿。” 经由哪吒提醒,李天王恍然大悟,想起了白鼠精一事,并知道哪吒早已消气,只是自己害怕罢了,李天王被两次打脸,于是放下宝塔,之后父子二人下界擒拿老鼠精,老鼠精只是单方面表现出与李靖父子沾亲带故,试图再次依靠这层关系求哪吒放过自己,但这招完全无效,哪吒对老鼠精感情并不深,最终还是被哪吒押回天宫。

哪吒捉老鼠

人物来源

编辑

人物原型

哪吒这一神话人物的形象由禅宗的降魔护法神“那吒”演变而成,“那吒”之名源于梵文“Nata”,与“Narya”和“Nara”等同源, 唐代时期的书籍《开天传·信记》记载了“那吒”显灵保护高僧“宣律”禅师的故事。僧人宣律因一次夜间走在西明寺行道上时,被石阶绊脚而失足跌倒,突然被一个身穿宝甲的少年天神托足而救起,宣律禅师询问对方是何神,这个少年自称他是毗沙王之子“那吒太子”,因“护法”之故,是专门“拥护和尚”的神灵,而后“那吒”还献给禅师一颗佛牙让其保管; 这段记载也收录在了后来的宋代书籍《太平广记·无畏》和《高僧传·宣律师传》等作品中被再次引用复述。

唐代佛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中有《大吉义经》记载:“护世四王,各有九十一子,姿貌端正,有大势力,即那吒之类。”——这段记载则是说四个天王每人各有九十一位孩子,并且这些天王之子相貌端正,势力庞大,“那吒”就是其一。 唐代不空翻译的《毗沙门天王仪轨》中提到“天王第三子那吒(哪吒)太子捧塔常随天王。”宋代法贤翻译的密宗经典《佛说最上秘密那拏天经》则记载那吒又名“那拏天”,以伏龙的千臂天神形象出现。 元代时期流传了大都建城时以三头六臂的那吒形象作为设计方案的传说。明朝时期“那吒”多作“哪吒”或“哪叱”。

故事原型

与猴相斗

其实在百回本之前的元杂剧《西游记》里,哪吒是唯一的一个一对一把孙悟空打跑的角色,哪吒最早与孙悟空一战的记载,就是出自于元代杂剧文献《西游记戏文》之中,哪吒的战斗力强于孙悟空,个人表现是以三头六臂就打退了孙悟空,最后与李靖一起擒拿孙悟空,并亲押回天宫,之后观音菩萨出面求情,才饶了孙悟空,这是哪吒大战孙悟空的最早初设。 哪吒不仅是孙悟空最大的对手,同时《西游记杂剧》记载的哪吒还是唐僧的十方保官之一。 可惜被后人强行削弱,导致很多人对哪吒的战斗力有误解,殊不知哪吒才是第一个仅靠单挑就打败孙悟空的角色。

元代版《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个反派角色,因为掳走金鼎国公主当老婆,之后孙悟空又因偷了王母的衣服,这才有了哪吒讨伐孙悟空一说; 并且早在元杂剧版本的《西游记》中,哪吒就已经是以“儿童外表”的形象出现。 元杂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看到李天王和哪吒率领天兵包围花果山,吓得直接躲起来。之后看到哪吒一个小孩儿跑来叫阵,就出来单挑,随口嘲讽一句。不料哪吒虽然是小孩造型, 但武功法力非常厉害,具有欺骗性的外表,哪吒反嘲讽,并打走孙悟空。作者对哪吒的外形描述——三(髟差)髻上尽滴真珠、四妆带上金箱玛瑙。 女妖怪鬼子母称呼哪吒为“黄口孺子”和“小哥哥”,说明了哪吒是萌正太或美少年。

到了元代末期的神仙集传记《三教搜神大全》之中的神谱《那叱太子》故事里,作者只写了简单的一句:“击赤猴”。

而明代百回版《西游记》小说中,作者为了突显作为主角的孙悟空,则刻意把哪吒写输,改成了被孙悟空打走,将哪吒这个原本的胜利者身份剥夺,以此衬托孙悟空这个妖王,且一共交手两次,均被身外身所败, 西游作者甚至还把哪吒的三头六臂能力也给了孙悟空。哪吒是孙悟空出师以来,第一个遇到的强劲对手(书中有云:相逢真对手,正遇本源流),哪吒远比之前的混世魔王、巨灵神要强悍许多, 火德星君曾自愧法力远不如哪吒,坦言了如果连哪吒都战胜不了的对手他去了也没用,并表示哪吒刚出道时,曾为降伏九十六洞妖魔的狠人,号称“三坛海会大神”,是闻名天界的神将。由于哪吒从小神通广大,又加上后来随身具备斩妖剑、砍妖刀、降妖杵等六件降妖神器在身,立下了显著的降魔功勋, 所以深受玉帝器重,属于天庭军神中的高官大将,掌握天地海三军副司令的尊位,因此御封尊号为“三坛海会大神”的威名。

哪吒的实力非常强大,在天庭中属于佼佼者,所以才能够在玉帝的身边随朝护驾; 其攻击手段生猛干脆且夸张,下狠手时几乎从不对敌人磨叽含糊,一显露三头六臂时就让孙悟空心惊不已。 独自大战孙悟空三十回合平手,久斗不落下风,开场就直接大招猛攻,兵器雨对轰僵持了三十回合,打斗场面非常凶猛,打得各洞妖魔都闭户,遍山鬼怪尽藏头,虽然最后被孙悟空偷袭而惜败, 但战斗力仍旧是强悍的中上水平(明代版的《西游记》是作者为了吹孙悟空而写的,之前哪吒抓猴的作品都是哪吒强于孙悟空)。 初次首战孙悟空时,就逼得孙悟空使出三个神通(三头六臂+兵器雨+身外身),孙悟空惊讶的表示哪吒手段好生厉害,哪吒为孙悟空少数认同的天界强者之一,因此在取经路上搬最多次的救兵也是哪吒,可见哪吒的厉害。

降伏牛魔王

哪吒降伏牛魔王的设定,早在明代小说《西游记》之前就已有文献记载,并且哪吒的实力远在牛魔王之上,《三教搜神大全》中提到哪吒(那叱)降伏的众多魔王之中为首的第一个妖怪就是牛魔王。 而在元杂剧《三太子大闹黑风山》之中有个九首牛魔王,也是被哪吒(那吒)轻松降伏;哪吒显出三头六臂,手持火轮、降魔杵、火星剑、绣球、缚妖索等多件神兵展现威能,牛魔王束手就擒。 《西游记》继承了哪吒降伏牛魔王这个设定后,则改成哪吒剑斩牛魔王,火轮烧牛角,和李天王联手擒拿,逼降了铁扇公主跪地求饶。

哪吒降伏牛魔王哪吒降伏牛魔王

能力设定

编辑

角色属性

《西游记》中的哪吒,被作者定义为降妖伏魔的天神,他使用的武器全是用来降妖的装备(其中有四件兵器都带着“妖”字),因此也被作者称为“降妖兵器”;并且哪吒所操纵的兵器变化能力,也被作者定义为“降妖法力”,曾凭一己之力创下过“降伏九十六洞妖魔”的光辉战绩, 哪吒作为天庭专司收妖的降魔之神,同时又是“降魔大元帅”李靖麾下的降魔先锋(原文有一句:“恶哪吒前部先锋”)。

武器装备

斩妖剑

斩妖除魔的宝剑,以万剑诀催动,变作百千万亿件的数量攻击敌人。斩妖剑是哪吒三太子的六件降妖神器之首,同时也是哪吒惯用的主武器,原文所写:“斩妖宝剑锋芒快”,即是说此宝剑锋利且剑法迅猛。明代百回本神怪小说《西游记》原文里的哪吒是一个“剑士”,而不用火尖枪。 并且这斩妖剑威力巨大,可以把皮糙肉厚的牛魔王头颅削掉,哪吒骑在牛背上挥起斩妖剑连砍了巨牛数次,剁牛头如同切菜砍瓜一般,这种对妖特攻的宝具自带破防和暴击效果。 《西游记》记载:“这太子即喝一声:‘变!’变得三头六臂,飞身跳在牛王背上,使斩妖剑望颈项上一挥,不觉得把个牛头斩下。” 值得一提,《西游记》第八十三回《无底洞》一节原刊本写成“斩腰剑(错别字)”,与前文的“斩妖剑”只有一字之差。

砍妖刀

砍妖屠魔的大宝刀,也能变成数以万计的数量,并进行大规模范围的轰杀攻击,是哪吒降妖六件套里的第二件利器型兵刃。《西游记》记载:“砍妖刀狠鬼神愁”。 这砍妖刀李天王也用过,曾用于试图砍中孙悟空的猴脑,却被哪吒用斩妖剑架住。

缚妖索

自动捆缚妖魔的仙索,也可多数变,化成千千万万件大肆轰向敌人,曾用来穿过牛魔王的鼻子遛着去西天。 《西游记》记载:“缚妖索子如飞蟒”。

降妖杵

降妖伏魔的大宝杵,也能改变数量进行投掷攻击。《西游记》记载:“降妖大杵似狼头”。哪吒用于降妖除魔的兵器套装中,只有这前四件兵器的名字里都是带有“妖”字,体现出了降妖伏魔的属性。

绣球儿

用于砸向对手的球状武器,类似流星锤一般,也能变成千万件,不是用来招亲的绣球。《西游记》记载:“往往来来滚绣球”。

火轮儿

哪吒六件降妖除魔套装中的火攻宝具,用以发动真火焚烧对手的飞轮,此火连厉害的牛魔王也畏惧,烧得巨牛形态的牛魔王跪地求饶,哪吒既然能飞到牛魔王身上烧牛头,就是因为哪吒把火轮变大,否则体积很小的火轮根本挂不进牛魔王本相的巨大牛角上。 《西游记》记载:“火轮掣电烘烘艳”。

明代小说《西游记》哪吒的降妖六件套装明代小说《西游记》哪吒的降妖六件套装

法术神通

哪吒的法术神通、特殊能力

图片

介绍

三头六臂三头六臂

三头六臂:

让身上额外变出两个脑袋、四条手臂的法身能力,此形态就是用来战斗的一种大神通,可以一敌众,攻守兼备,三个脑袋用于眼观六路,六条手臂用于握持六件兵器,属于一种肢体变化术。“悟空见了,心惊道:‘这小哥倒也会弄些手段。’”

兵器雨兵器雨

兵器雨:

一种增加兵器数量的法术能力,是哪吒配合三头六臂发动的降妖神通,将手中兵器抛掷而出后,变成数以万计的庞大数目攻向对手的招式,适用于远程攻击以及群体伤害,操纵大量成千上万的兵器来回进行指挥攻击,哪吒曾将自己六样降妖神兵化作百千万亿之数,密密麻麻的刀剑杵等器具疯狂与孙悟空的金箍棒火拼,在空中轰来轰去不停碰撞。

吹真火吹真火

吹真火:

降伏牛魔王时,哪吒曾将火轮儿变大,挂在现出巨牛原形的牛魔王大角上吹出熊熊大火烤牛魔王,哪吒这火,牛魔王也害怕。

翻江倒海(闹海降龙)翻江倒海(闹海降龙)

翻江倒海(闹海降龙):

刚出生三天就能入海擒龙,抽了龙筋要做成绦子,一脚踏倒了水晶宫,大闹海洋,吓得海龙王都不敢出面报仇。

腾云驾雾腾云驾雾

腾云驾雾:

飞天走云的法术,双脚下踩着飘飘悠悠的大片云朵,悬浮在天空上移动和静止,不会从天上掉落。

长生不老长生不老

长生不老(碧藕仙体):

因数年之前哪吒闹海,李天王为除后患,促使哪吒自杀而亡,佛祖以碧藕为骨肉,以荷叶为衣服,恢复了哪吒的性命,起死回生后的哪吒,不仅拥有了更强的法力,并具有了长生不老之身、数百年不变的稚气童颜,加上成仙后青春永驻,容颜永远不会衰老,外表冻龄一直保持年轻秀丽的漂亮小孩状态。

人物关系

编辑
哪吒的人物关系

人物

关系

名称

介绍

哪吒

父亲

李靖

天庭的“高上神霄托塔天王”,同时又是玉帝亲封的“降魔大元帅”, 贵为天上元勋,有先斩后奏之权,乃天宫五大天王之首,位高权重,掌管十万天兵天将,手中托举的金塔是如来佛所赠,住在天界的云楼宫里。哪吒复生后遂记恨李靖,在降伏九十六洞妖魔后, 因哪吒闹海捉龙抽筋,怕有后患,想杀子,于是逼得哪吒刮肉剔骨以还父母, 哪吒想杀李靖复仇,李靖手中的佛塔就是佛祖给的护身之物,这也就是李靖为何总是托塔的原因,李靖也因此理所当然受封“托塔天王”。

母亲

未提及姓名

《西游记》没有过多介绍该人物,仅从木叉的口中提到过。

大哥

李金吒

李靖的长子,在西天灵山上侍奉如来佛祖作为前部护法神。

二哥

李木叉

李靖的次子,自称二太子,观音菩萨的首席弟子,法号“惠岸行者”,在南海紫竹林修行,兵器是浑铁棍。

四妹

李贞英

李靖唯一的亲生女儿,出场时年仅七岁,天宫的小仙女。

义妹

地涌夫人

拥有三百年道行的金鼻白毛老鼠精,曾偷吃如来佛祖的香花宝烛,修成人形后自号半截观音,如来派遣李靖与哪吒将之擒获,但最后饶其性命,老鼠精因而感激,认李天王和哪吒为义父兄,并在下界的无底洞中摆设神位供奉香火给哪吒二人,并改名地涌夫人。 但因摄走唐僧并逼婚,孙悟空请来了李天王父子将其缉拿。

义父

如来佛祖

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教掌门者,又名“释迦牟尼尊者”,法力高深莫测,因哪吒被李靖逼死,其鬼魂飞到西方,佛祖曾用碧藕令哪吒死而复生,并以荷叶作为哪吒的衣服;哪吒降伏九十六洞妖魔之后,要找李靖复仇,李靖找如来求救后,得到一座佛塔,如来佛收哪吒做义子,从此哪吒以佛为父,那座佛塔也就象征着佛祖,哪吒一见佛塔,杀心全无。

手下

巨灵神

托塔天王手下的家将,兵器是宣花板斧,因在讨伐孙悟空的战役中败阵而归,大挫锐气,李天王大怒,欲斩杀巨灵神立威,幸亏哪吒太子从中说情,巨灵神才得以免除了死罪。

手下

鱼肚将

李天王的副帅之一,负责掠后, 曾因孙悟空告状,李天王以诽谤罪反驳,并派鱼肚将用缚妖索将孙悟空捆住。

手下

药叉雄帅

又称药叉将,负责催兵,李天王和哪吒的副手, 曾因孙悟空上天状告李天王纵女捉唐僧,被李天王派去协同鱼肚将用缚妖索捆住孙悟空。

衍生形象

编辑

文学形象

哪吒的文学形象

朝代

体裁

书名

书中名

书中名号/身份

作者

清代

神魔小说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

哪叱

哪叱三太子、三坛海会大神、三坛海会之神

李卓吾

清代

神魔小说

《宋太祖三下南唐》

哪吒

哪吒太子

好古主人

清代

神魔小说

《车王府曲本封神榜》

哪吒

西周正印先锋官、陈塘关总兵之子

苏寰中

清代

神魔小说

《狐狸缘全传》

哪吒

威声显大将军、天帅领袖、护驾亲臣

醉月山人

清代

墨绘图谱传书

《封神真形图》

哪吒

善才童子

佚名

清代

神魔小说

《三抢封神榜》

哪吒

不详

佚名

清代

神魔小说

《封神天榜》

哪吒

不详

佚名

清代

神魔小说

《锋剑春秋》

哪吒、哪叱

元帅

黄淦

清代

神魔小说

《六部春秋》

哪吒

不详

佚名

清代

神魔小说

《续济公传》

那吒

那吒太子

坑余生

清代

人情小说

《红楼梦》

哪吒

曹雪芹

清代

传奇(戏剧)

《雷峰塔》

哪吒

方成培

清代

白话小说

《歧路灯》

哪叱

李海观

清代

公案小说

《彭公案》

哪吒、哪叱

八臂哪吒、法师

贪梦道人

清代

傀儡戏脚本

《三藏取经》

哪吒

三太子

佚名

清代

神魔小说

《西游证道书》

哪吒

哪吒太子

汪象旭、黄太鸿

清代

神魔小说

《新西游记》

哪叱

哪叱太子

静啸斋主人、陈景韩

清代

神魔小说

《西游真诠》

哪吒

哪吒太子

陈士斌

清代

神魔小说

《西游记传》

哪吒

三坛海会天神、哪吒三太子

杨致和

清代

神魔小说

《后西游记》

哪吒

三太子

佚名

民国

神魔小说

《反封神榜》

哪吒

不详

张轸先

民国

侠义小说续书

《续水浒传》

哪吒

八臂哪吒(项充、方天寿)

王作镐

民国

笔记小说汇编

《清稗类钞》

哪吒、哪咤、哪叱

三太子

徐珂

民国

历史演义小说

《青红帮演义》

哪吒

哪吒太子

吴虞公

现代

大鼓书

《月唐演义》

哪吒

不详

郝艳霞、王润生

现代

评书

《封神演义》

哪吒

先锋

单田芳

现代

法咒经

《宝诰大全》

中坛元帅

中坛元帅天尊

佚名

现代

法咒经

《太子元帅显经章》

哪吒

太子元帅

佚名

现代

法咒经

《中坛元帅真经》

哪吒

中坛元帅、真孝忠勇天尊

佚名

现代

法咒经

《中坛元帅降魔真经》

哪吒

中坛元帅、灵珠神

佚名

自从《西游记》这本名著被创作出来后,有不少明清神魔小说作者也受其影响,开始创作各自版本的哪吒文学形象,并且个别古典小说也包含了前作品《西游记》的设定,甚至将多部之前的作品设定混合在一起描写,例如《宋太祖三下南唐》 《狐狸缘全传》 《西游真诠》等, 《西游记》及《封神演义》这两本明代小说皆是对哪吒形象影响力极大的古典著作。

《宋太祖三下南唐》

清代小说《宋太祖三下南唐》又名《赵太祖三下南唐》,是清代一本包含神魔元素的长篇侠义小说,著书者笔名为好古主人,另一位作者笔名为海上剑痴。此书重置了《封神演义》的一些设定,这本小说中的哪吒为封神榜上的正神,而且是封活人的版本,并提到哪吒诛妲己,追杀飞廉恶来等。此外还提到了《西游记》书中哪吒的主兵器“斩妖剑”;新赠“缚邪索”(即改自《西游记》中哪吒的缚妖索),并有乾坤圈、混天绫、九龙神火罩、金砖,丈八矛枪(火尖枪)、风火轮这些《封神演义》中的装备,法身能力是三头八臂,法身外貌是“面如蓝靛眼如铃”,服装打扮是“连环铠甲龙鳞布”,“水火红袍绘豸形。”紫霞仙子摆下阴阳阵,请令哪吒来镇守阵内西方。

《西游真诠》

《西游真诠》是由陈士斌创作的百回体神魔小说,为删改版的《西游记》,此书在《西游记》的基础上给哪吒新增了“脚踏风火轮”的设定。《西游真诠》第三十三回《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记载:“哪吒脚踏风火轮,比运河车也;真武皂旗,比玄水也;北天门,比水府也;南天门,比顶门也;日月星辰,比两目也。”

《狐狸缘全传》

《狐狸缘全传》为清代中篇章回神魔小说,作者笔名为醉月山人,由张颖、陈速校点。此书中的哪吒基本就是混合了《三教搜神大全》《西游记》《封神演义》的形象和设定。哪吒外貌与气质及服装:威风超群,正英年,真斯衬,美丰姿骨格俊,莲花朵化作身,天生就离却游泥不染尘。芙蓉面似银盆,二眸子黑白匀,双眉秀大耳轮,更相衬雪白银牙通红的嘴唇。双丫髻日月分,赤金箍扣顶门,孩儿发黑鬓鬓,满脸上常堆着欢悦无有动嗔。荷叶衣双肩衬,水火绦紧束身。系两片水波裙,脚底下大红鞋,登定了风火二轮。首戴金轮(六丈法身)。哪吒的战绩和事迹:镇天门、斩妖无数、曾杀死石矶的童子、战玉狐狸(基本碾压)、烧死众狐妖、变化武判官对付玉狐变化的杀盗淫妄酒五鬼、以六丈法身破玉狐的三头六背六手。

影视形象

哪吒的影视形象

年代

剧名

演员

1927年

《哪吒出世》

张哲德

1927年

《封神榜之哪吒闹海》

顾宝莲

1948年

《哪吒闹东海》

羽佳

1949年

《哪吒梅山收七怪》

羽佳

1950年

《哪吒大战红孩儿》

羽佳

1950年

《哪吒三戏六耳猴》

羽佳

1951年

《哪吒争夺聚宝盆》

石燕子

1956年

《哪吒大闹东海》

小娟

1957年

《哪吒闹东海》

阮兆辉

1957年

《哪吒大闹天宫》

阮兆辉

1960年

《哪吒蛇山救母》

阮兆辉

1962年

《哪吒劈天救母》

林家声

1962年

《哪吒三斗红孩儿》

林家声

1962年

《哪吒出世》

林家声

1966年

《哪吒收七妖》

萧芳芳

1968年

《哪吒闹东海》

冯宝宝

1969年

《大破诛仙阵》

冯宝宝

1969年

《封神榜之哪吒闹东海》

游龙、陈慧美(重生后)

1973年

《梅山收七怪》

游龙

1974年

《哪吒》

傅声

1978年

《哪吒三太子》

井莉

1981年

《封神榜》

陈仪馨

1982年

《哪吒》

裴艳玲

1983年

《西游记》

艾金梅、杨斌

1986年

《哪吒》

方国珊

1986年

《封神榜》

丁华宠

1990年

《封神榜》

何威、王志俊

1991年

《西行平妖》

于佳、姜克诚

1993年

《再战封神榜》

邱国浩

1994年

《风火战神哪吒》

陈子强

1996年

《西游记》

何美钿

1997年

《天庭外传》

释小龙

1998年

《天地争霸美猴王》

罗敏庄

1998年

《西游记续集》

张琴、王威

1998年

《我和僵尸有个约会》

不详

1999年

《莲花童子哪吒》

曹骏

2000年

《封神榜》

何建賢、谢静怡

2000年

《西游记后传》

秋月

2001年

《封神榜》

陈浩民、林正宏

2001年

《戏说台湾》

不详

2002年

《乾元山》

不详

2003年

《齐天大圣孙悟空》

林志颖

2004年

《宝莲灯》

张志超

2006年

《传奇·幻想殷商》

王宝强

2006年

《疯神榜》

王宝强

2007年

《封神榜之凤鸣岐山》

冼色丽、吴磊

2007年

《宝莲灯前传》

宋祖儿

2009年

《封神榜之武王伐纣》

冼色丽

2009年

《西游记》

罗永娟

2010年

《西游记》

马睿灏、马睿瀚

2010年

《白蛇后传》

邱心志、黄易栋

2011年

《终极封神》

王梓健

2011年

《电哪吒》

蓝正龙

2012年

《钟馗传说》

不详

2012年

《仙女湖》

张旭

2013年

《西游记》

演员不明(布袋戏)

2014年

《石敢当之雄峙天东》

韩含

2014年

《大闹天宫》

郑家星

2014年

《封神英雄榜》

张倬闻、朱俞硕

2015年

《少女哪吒》

李嘉琪

2015年

《封神英雄》

张倬闻

2015年

《哪吒与杨戬

王祖蓝

2015年

《封神》

梁振伦

2015年

《天外有约》

程子瑞

2016年

《封神传奇》

文章、李庆誉

2016年

《大闹东海》

吴磊

2016年

《大闹天竺》

王祖蓝

2016年

《大泼猴》

何泽宇

2016年

《哪吒传》

不详

2016年

《哪吒之涅槃降龙》

不详

2016年

《封神战记1:摄魂阵》

不详

2017年

《封神战记2:极品女仙》

不详

2017年

《财神驾到》

冯子森

2017年

《封神之天启》

赵文浩

2017年

《哪吒降妖记》

蒋依依、李亦航

2018年

《封神三部曲》

武亚凡

2018年

《万能图书馆》

胡芷铭

2019年

《乾坤镯》

皮逸嘉

2019年

《新封神之哪吒闹海》

谢苗

2019年

《天真派西游记》

孟芷旭

2019年

《哪吒归来》

苏娜

2019年

《哪吒故里的守灯人》

不详

2020年

《朝歌》

石悦安鑫

2020年

《伏龙诀》

温超

2020年

《哪吒之灵珠重生》

程启蒙

2020年

《七圣》

黄明昊

2020年

《大天蓬》

尹发

2021年

《封神榜:决战万仙阵》

张植绿

2021年

《西游魔童红孩儿》

库都斯江·艾尼娃尔

2021年

《封神•托塔天王》

不详

2021年

《西游之双圣战神》

何其炜

2022年

《赤脚大仙》

不详

(参考资料: )

动画形象

哪吒的动画形象

年代

片名

配音演员

1961年

《大闹天宫》

何炅

1975年

《封神榜》

不详

1979年

《哪吒闹海》

梁正晖

1995年

《美猴王》

不详

1996年

《X战记》(日本)

松本梨香

1997年

《无尽的华尔兹》(日本)

不详

1998年

《哪吒与钛星人》

不详

1998年

《中华上下五千年》

不详

1999年

《西游记》

王羊

1999年

《仙界传封神演义》(日本)

宫田幸季

1999年

《封神榜传奇》

武向彤

2000年

《幻想魔传最游记》(日本)

幸田夏穂

2003年

《哪吒传奇》

郝幽玥

2005年

《翼·年代记》(日本)

高山

2006年

《老夫子魔界梦战记II》

不详

2008年

《封神榜》

不详

2010年

《美猴王》

不详

2010年

《西游记》

不详

2010年

《夺宝幸运星》

不详

2010年

《少儿封神榜》

不详

2010年

《奇趣大世界》

2011年

《魁拔》

不详

2011年

《奇幻龙宝》

李然

2011年

《神奇的大运河》

不详

2012年

《十万个冷笑话》

山新

2012年

《金箍棒传奇》

2013年

《十万个冷笑话第二季》

山新

2013年

《新年钟声》

不详

2014年

《十万个冷笑话大电影》

山新

2014年

《少年哪吒传奇》

不详

2015年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不详

2015年

《哪吒闹海4D》

不详

2016年

《水木剧场西游记》

不详

2016年

《口水封神》

不详

2016年

《我是哪吒》

陶典

2016年

《武庚纪》

韩娇娇

2016年

《封神榜之哪吒》

不详

2016年

《哪吒之龙胆之地》

不详

2017年

《十万个冷笑话第三季》

山新

2017年

《牧野传奇》

不详

2017年

《哪吒前传之幻海无澜》

不详

2017年

《封神道:哪吒闹海》

不详

2017年

《峡谷重案组》

虫虫

2017年

《最游记RELOAD BLAST》(日本)

幸田夏穗

2018年

《非人哉》

山新

2018年

《霸穹封神演义》(日本)

古川慎

2019年

《王者?别闹!》

成子

2019年

《哪吒之魔童降世》

吕艳婷(幼年)、囧森瑟夫(少年)

2019年

《罗小黑战记》

山新

2019年

《悟空奇遇记》

不详

2020年

《民法典》

不详

2020年

《大王不高兴

星潮

2020年

《我是哪吒2之大闹东海》

不详

2020年

《哪吒传奇·龙与地下铁》

不详

2020年

《哪吒与变形金刚》(中美合拍)

不详

2020年

《哪吒之决战龙神》

不详

2020年

《八臂哪吒城的传说》

不详

2021年

《新神榜:哪吒重生》

杨天翔

2021年

《小哪吒》

不详

2021年

《仙来也》

不详

2021年

《最强外卖天神》

不详

2021年

《美影大乐园》

2022年

《我们的冬奥》(两代哪吒)

山新

2022年

《神仙到》

不详

2023年

《哪吒:灵珠重生》

不详

2024年

《哪吒之魔童闹海》

待定

(参考资料: )

版本差异

编辑
哪吒在《西游》与《封神》中的区别:

《西游记》原文的哪吒:

《封神演义》原文的哪吒:

出生自带名字,一手有哪字,一手有吒字,所以叫哪吒

出生自带肉球和两件法宝,被怀胎三年又六个月后才来降世

出生没有任何目的,只是单纯的来到这世界上

出生带着目的和任务,为了伐纣才去投胎转世

名字是李靖所取

名字是太乙真人所取

师父及再生父母是如来佛祖,为佛家弟子

师父及再生父母是太乙真人,为阐教弟子

武器是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

武器是乾坤圈、混天绫、火尖枪、风火轮、金砖、阴阳剑、九龙罩

法身形态是三头六臂,手拿六件武器,脚下踏云飞行

法身形态是三头八臂,手拿八件武器,脚下踏风火轮飞行

手拿火轮,非脚踏火轮(除了《西游释厄传》等个别西游题材小说),原装单独一件

不是手拿火轮,配套的两轮装,故名风火二轮,代步及辅助战斗(空战)

自身具有把武器变作千万件远攻对手的兵器雨法术

自身没有兵器雨的法术(除了金砖自带的群攻技能)

是如来佛祖帮他起死回生,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做的身体

是太乙真人帮他起死回生,两朵莲花,三片荷叶做的身体

重生复活后还是儿童的体型,是一个可爱漂亮的小童子

重生复活后已经是个身高一丈六尺的成年人体型,是一个帅气小伙子, 却是道童形象

双脚穿着一双战靴,而不是光脚丫

未提及是否穿鞋或光脚丫

闹海时并没有遇见夜叉

闹海时遇见并打死了夜叉

出生三天就去闹海抽龙筋,而且不需要武器

七岁才去闹海抽龙筋,需要用到武器

杀的龙只是海中一条没名没姓的蛟龙

杀的龙是东海龙宫的三太子敖丙

跑到海底一脚踏倒水晶宫

没见过水晶宫

没有射弓箭杀死白骨洞童子的一幕

有射弓箭杀死白骨洞童子的一幕

从始至终并没有遇见过石矶娘娘

曾与石矶娘娘有过交集和矛盾

从来都没有四海龙王去报仇的一幕

有四海龙王去报仇,但并没有水淹陈塘关一说,只是去抓哪吒父母

自杀是被李靖逼的

自杀是被太乙真人怂恿后自愿的

和李靖结仇是因为李靖想杀他,所以他才要杀李靖

和李靖结仇是因为李靖毁掉了他的行宫和金身

杀李靖是自愿顺从,认佛为父,见塔皈依

放弃杀李靖是被迫,被困塔中折磨,烧到求饶,出塔后发现身上没烧坏

两个亲哥的名字叫做金吒、木叉

两个亲哥名字叫做金吒、木吒(书中没有写过木叉一名)

没有任何前世

前世是玉虚奇宝灵珠子

没有参与过武王伐纣及封神大战,西游世界中也没有这些事件

参与了武王伐纣及封神大战,且成为伐纣的先锋军官

结局是去天庭当正神,没有肉身成圣

结局是肉身成圣,没有去天庭当正神

人物评价

编辑

中共革命家毛泽东:“哪吒——托塔李天王李靖的儿子,也是年轻人,他的本领可不小嘛。”

中国香港作家倪匡(卫斯理):“常常羡慕哪吒三太子能够削骨还父,割肉还母,了却了血肉之躯,从此自由自在,再也不必受父母所生肉体的束缚。莲花化身之后,便进入了生命的高级形态,以灵魂为主的生命形式,摒弃了百无一是的臭皮囊。”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主任邓卫中:“哪吒,是中国和世界华人圈中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省,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一带都有众多的信仰者和崇拜者,人们尊崇这位少年神圣,除了他疾恶如仇、除暴安良的善举,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符合了广大群众的心愿这一社会因素。”

神话研究学家袁珂:“哪吒的叛逆、反抗精神,实在不亚于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闹天宫反抗的是神权的统治,哪吒闹海反抗的却是封建家长的统治。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就是这种不妥协的反抗精神的最深刻、最具体表现。他后来得到佛祖的救助,竟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而再生了。像这样的神话虚构所造成的意境,给人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元明小说戏文常以哪吒为题材,可见这个神话人物是相当深入人心而为群众所喜爱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康:“佛教经籍中描写的那吒,是一个具有三头六臂的护法天神,本领超凡。不过,那吒之名在中国妇孺皆知的主要原因,不在佛经的宣传,而在于中国古代文人对佛经故事的敷陈和演化。明神魔小说《封神榜》用整整三回的篇幅,塑造那吒的形象…… 在小说《西游记》中,李靖又被描写成天兵天将的总司令,那吒是其得力干将、急先锋,曾变出三头六臂,与孙悟空战得昏天黑地,难分胜负。”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兼硕士生导师吴微:“哪吒太子比其父托塔李天王更受人们喜爱,尤其是少年儿童更将其视为心中的英雄。”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安平秋:“《西游记》中还有一位小英雄,也是英雄叙事的典范,就是哪吒,他在中国民间传说中也是赫赫有名的。”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兼教授华梅:“在人们的印象中,哪吒的形象是极其完整的,从降生到儿时再到少年英才并定格于此,从生到死,从凡人到神仙,一个个鲜明又独具特色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

下一篇 羊力大仙

上一篇 卵二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