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自力 编辑
潘自力(1904年-1972年),原名潘自励,又名潘鼎九。陕西华县枣园村人。
先后担任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后又任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华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治部主任和十九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 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先后任中国驻朝鲜、印度、尼泊尔、苏联等国特命全权大使。1972年5月22日在山西霍县“五七干校”逝世。
中文名:潘自力
别名:潘鼎九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04年
逝世日期:1972年5月22日
毕业院校:莫斯科中山大学
主要成就:原中国驻朝鲜、印度兼尼泊尔、印度、苏联大使,原中央候补委员
出生地:陕西华县
信仰:共产主义
原名:潘自励
潘自力,1904年出生于陕西华县 一个富农家庭。17岁时,投考陕西混成旅炮兵营当兵,因不堪忍受非人待遇,次年考入咸林中学。
1925年7月以后,按照党的指示,他在陕西、河南进行青年和军人运动。
1925年10月,党派他到苏联学习,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6年1月,潘自力由团员转为共产党员。1926年冬,潘自力等从莫斯科动身回国。
1927年5月,他回到陕西,先后在长安、西安、渭南等地从事党的工作。
1928年1月,任陕西省委书记。2月,他又被推选为出席中共六大的代表,赴上海开会。因会议改期,他向临时党中央汇报了陕西工作,接受了中央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以武装起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指示后,即返回陕西。他向省委传达了中央指示精神,向各地党组织布置了发动农民武装斗争的任务,并参加了渭华起义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1928年11月,潘自力在西安被捕,在敌人的酷刑面前,毫无惧色,严守党的机密。
1930年10月,他逃出敌人监狱。因无法接上党的关系,遂受杨虎城资助,去法国留学。后辗转英国、苏联,于1933年5月回国。
1935年1月,他历经艰辛,于四川北部找到红四方面军,在总政治部任干事,参加了长征。
1936年9月重新入党,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政治教员、中国抗日红军大学二科教员。西安事变后,奉调到西安任西北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组织部部长。后任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兼宣传部部长。
参加了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晋察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野战军第二兵团政治部主任,第十九兵团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参加了平津、太原、扶眉、兰州等战役,后随部进军宁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宁夏省委书记、宁夏军区政委、宁夏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1955年起先后任中国驻朝鲜、印度、尼泊尔、苏联等国特命全权大使。
1956年9月被选为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
“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残酷迫害,于1972年5月22日在山西霍县“五七干校”与世长辞。他去世后,其夫人遵照他的遗嘱,捐赠一万元给其母校——咸林中学。
潘自力考入咸林中学时,魏野畴、王复生、王懋廷等进步教师在咸林中学任教,在他们的影响下,潘自力阅读了《新青年》、《向导》、《中国青年》等革命书刊,热烈追求新思想,并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社会问题。他还积极参加学校成立的读书会、救国会、自治会、互助社、新剧团、讲演会等有益活动,在这些组织和活动中,表现出自己出色的组织才能,因而被公推为咸林中学学生自治会会长,后又被选为县学生自治会会长。
1922年至1923年春夏间,王复生老师与赤水职业学校创办人,陕西党、团组织创始人之一的王尚德联系,成立了青年励志社,潘自力是成员之一。他们深入社会,组织讲演团,到高塘、下邽等地,利用庙会和集会做宣传讲演。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