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宏 编辑
陶宏,1970年生于重庆,2010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美术学硕士学位。中国国家画院专职画家 。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创作中心主任,聘任中央宣传部机关书画协会特聘教授、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特聘教授、江汉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中国林业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文名:陶宏
外文名:Tao Hong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重庆
出生日期:1970年
毕业院校:中国艺术研究院
职业:画家
代表作品:《体验古典·陶宏油画》、《佛国的微笑》
主要成就: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50家展
籍贯:重庆
艺术风格:当代艺术、当代水墨
陶宏是以描绘佛教形象而著称的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佛教形象既是一种符号和指代也是其理念表达不可分割的内容。是的,理念表达成为陶宏油画作品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这也使陶宏在当今中国油画界显现出其特立独行的状态。当西方学者早已宣布艺术死亡之后,中国大量的油画家仍然在对现实的描摹中乐此不疲,但是另一些画家却在另一个层面上对此做出回应,他们把“艺术死亡”的告诫视为一种警醒和新艺术的起点,而这个起点就是艺术的当代意义。陶宏就是这样的艺术家中的一个。
国家级展览
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50家展
庆祝中国、委内瑞拉建交30周年·中国当代绘画展
重庆立场·中国当代艺术大展
任重道远·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首届艺术大展
学术专辑
《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50家展文献集》、《中国著名油画家工作室访问》、《中国著名国画家工作室访 问》、《中国当代美术史文献集》、《重庆立场·中国当代艺术大展文献集》
专辑出版
《体验古典·陶宏油画》、《陶宏艺术方向》、《佛国的微笑》、《渡到彼岸》
群体展览
年份 | 展览名称及地点 | 地理区域 |
---|---|---|
2011年 | 油画作品参加“任重道远·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首届艺术大展 | 北京,中国 |
油画作品参加“中西合璧书画同源·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青年书画家联展 | 北京,中国 | |
油画作品参加“传承与发展·中国写实油画名家邀请展 | 北京,中国 | |
2010年 | 油画作品参加“中国当代名家艺术邀请展”; | 北京,中国 |
油画作品参加“和谐中国年度峰会·中国优秀书画家作品展 | 北京,中国 | |
2009年 | 中华世纪坛世界美术馆举办“佛国的微笑·陶宏佛像艺术展 | 北京,中国 |
2007年 | 油画作品参加“重庆立场中国当代艺术大展 | 重庆,中国 |
2005年 | 油画作品参加“东方即景·中国当代油画家巴黎展”; | 巴黎,大国 |
2003年 | 油画作品参加“文化部全国第12届群星奖”并获奖; | 北京,中国 |
国画作品《天路》入选“海潮杯全国中国画 大展”; | 北京,中国 | |
作品《长空枭雄》入选“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大展”; | 北京,中国 | |
2002年 | 年油画作品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第16次新人新作展”; | 北京,中国 |
油画作品参加“全军第10届美术展”并获 奖 | 北京,中国 | |
1998年 | 油画作品参加“中俄三宇晧弘杯北京青年油画人才大选”并获奖; | 北京,中国 |
1997年 | 年油画作品参加“文化部庆香港回归艺术大展 | 香港,中国 |
作品名称 | 作品图 | 作品信息 |
---|---|---|
《觉者》 |
| 布面油画/ 60x60cm×4/2018年 本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受版权保护 |
《天眼》 |
| 布面油画/200cm×300cm /2019年 本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受版权保护 |
《向右看齐》 |
| 布面油画/150cm×150cm×10 /2017年 本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受版权保护 |
《对视》 |
| 布面油画/150cm×120cm/ 2020年 本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受版权保护 |
《刺痛的风度》 |
| 布面油画/40cm×50cm×16 /2017年 本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受版权保护 |
《拆》 |
| 布面油画/ 200cm×100cm/ 2019年 本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受版权保护 |
《飘》 |
| 布面油画/ 80cm×80cm/ 2016年 本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受版权保护 |
《背影》 |
| 布面油画/ 60cm×60 cm /2019年 本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受版权保护 |
《江山》 |
| 布面油画 /60cm×60 cm/ 2019年 本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受版权保护 |
张晓凌 (中国国家画院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陶宏属于70一代画家,却和70一代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记忆。当70一代无休止地挥霍着消费时代赋予他们的艺术经验,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标志时,陶宏却沿着童年的记忆返回神秘的东方理念世界。他一直沉浸于佛像、菩萨系列的创作,其题材、形式的独特性令批评界产生了普遍的诧异,也在当下的语境中产生了难以言传的文化效果。陶宏创作这类题材的基本理由是什么?我的看法是,它既是一种记忆再现,也是一种文化策略。在他成长的重庆一带,佛文化生态保持的相当完整。佛所拥有的神秘理念和博大形式所产生的崇高感,构成了陶宏早年文化记忆的主要部分。这种以敬畏为心理活动内容的记忆决定了画面的基本理念和形成:敬畏东方神秘理念的超自然力,膜拜神灵;画画上,宝相庄严,神圣肃穆,色彩斑斓而堂皇。在这方面,陶宏很好地传承了西方圣像画和中国佛教造像传统。再看陶宏的文化策略。90年代以来,渎神和后殖民化已成为文化界的普遍意识。陶宏逆流而上,在他看来,渎神必遭天遣,后殖民化是当代文化的末日。从这个角度看,陶宏的佛像画实际上是重建了当代社会早已失却的敬畏心境,而它所拥有的东方文化价值,本身就构成了对后殖民文化的巨大反拨。
2009年4月28日 北京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