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晓波 编辑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

鲁晓波鲁晓波

鲁晓波,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艺术家。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鲁晓波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毕业院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德国斯图加特国立造型艺术学院、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

职业:教师

籍贯:湖南株洲

教学职称: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人物经历

编辑

198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87年-1990年德国斯图加特国立造型艺术学院和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学习

2022年 受聘清华大学第二批文科资深教授

1982至2000年中央工艺美院教师、副系主任、主任,

2000至2002年美国微软研究院掌上电脑界面设计客座研究员,

2002-2011年任清华大学美院副院长、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现任清华大学美院院长。

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曾兼任中国教育部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业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等职务、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2021年12月,任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24年6月,任第四届工业设计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研究方向

编辑

鲁晓波教授近照鲁晓波教授近照

以计算为中心的社会展趋势必将促进设计学科发生根本性的变革,非物质的信息成为了设计的本体,因此需要建构新的设计理论、设计思维、设计方法和程序,以及设计美学范式和设计评价准则,形成一个适合非物质社会发展趋势的新的设计学科体系。同时,由于设计本身及其服务对象的复杂性,设计的多学科融合成为了必然要求。我们本着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坚持交叉学科发展的思路,基于一个高起点的国际艺术与设计平台,在信息交互设计、数字娱乐设计、移动服务设计和新媒体艺术设计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激发人们以人文尺度对人类社会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进行批判性思考,促使人们以艺术的方式和美学的思维来审视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数字化世界,从而增强对人类本质问题——有关自然的、感官的、审美的和情感的等方面的关注,发展信息生态视野中的可持续性设计。

学术职务

编辑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清华米兰艺术设计学院院长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科技部2035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专家组成员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

第九届全国美协副主席

职务任免

编辑

2018年12月24日,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大会选举鲁晓波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2021年12月,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鲁晓波任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

编辑

致力于在信息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教学和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艺术创作和设计实践,专著有《图形界面设计》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专家组成员,“十三五”科技计划重点专项专家、中国科协第七、第八届全国委员;主持国家元首检阅台造型设计,主持上世博会湖南馆设计,主持哲学社会科学国家重点项目《新媒体艺术形态研究》、《基于虚拟现实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项目《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验证与典型示范》课题、科技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国风格文化创意及智能设计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设计卷主编,组织策划了三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和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暨学术研讨会,担任国际著名红点设计奖、意大利金圆规设计奖评委。策划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暨论坛、国际艺术与科学作品展暨论坛、联合策展“基弗在中国”、“新朦胧主义艺术展”,参加国内外艺术展十余次。曾获国家级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参展策展

编辑

1988年德国卡塞尔大学举办个人水墨画展

1989年德国图宾根市举办个人水墨画展

2001年参展首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

2002年策展第一届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并作品参展

2007年策展第二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并作品参展

2007年策展“第二届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并作品参展

2012年策展“第三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并作品参展

2010年上海世博会湖南馆设计

2013年作品参加(日本东京)中日茶文化艺术展

2014年作品参加南京金陵美术馆“光华.溢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十八人绘画作品展”

2014年九江美术馆“其真自写--鲁晓波、史习平教授绘画篆刻展”

2014年淄博美术馆“其真自写--鲁晓波、史习平教授绘画篆刻展”

2014年作品参加国家大剧院“袁运甫暨 '清华美术学群 '作品邀请展”

2015年作品参加日本21世纪美术馆“研.创.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日本金泽美术工艺大学交流展”

2015年作品参加“关乎人文——首都高校教授书画作品全国巡展”

2015年作品参加太原美术馆“全民阅读·文华三晋”主题书画展

2016年作品参加法国巴黎“中国风格艺术设计展”

2016年“韵律相晖——莱勒·卡尔哈尔德、鲁晓波绘画作品展”石家庄美术馆

2016年策展“对话达芬奇—第四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并作品参展

2016年策展“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并作品参展

2017年作品参加炎黄艺术馆“关乎人文——首都高校教授书画作品全国巡展”

2017年参展百家湖美术馆“情艺相生和而不同——莱勒教授师生邀请展”

2016年“基弗在中国”联合策展人

2018年“第五届新朦胧主义绘画作品展”联合策展人

2018年《清平乐——清华大学16教授书画展》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大厦

2019年1月《紫荆清韵》清华大学艺术展,香港中央图书馆展览馆

2019年作品参加“美丽中国,携手世界—当代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展”暨2019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活动

2023年雄安新区“瑞鹤知时——鲁晓波师生书画作品展”

2023年澳门“瑞鹤清响——鲁晓波、张子康、谢小铨书画作品联展”

2023年香港“瑞鹤清响——鲁晓波、张子康、谢小铨书画作品联展”

2023年中山“瑞鹤清响——鲁晓波、张子康、谢小铨书画作品联展”

2023年东莞“瑞鹤清响——鲁晓波、张子康、谢小铨书画作品联展”

2023年策展雄安新区“视域超越的魅力——汤洪波太空摄影作品展”

2023年杭州西泠印社·林社“泠风鹤韵——鲁晓波绘画作品展”

2024年日本东京健图美术馆“无远弗届——鲁晓波水墨绘画日本展”

“观自在”2024鲁晓波作品国际巡展——佛罗伦萨

“观自在”2024鲁晓波作品国际巡展——纽约

“观自在”2024鲁晓波作品国际巡展——巴黎

“潔”-鲁晓波水墨绘画展•韩国釜山2024

出版图书

编辑

飞跃之线

作者名称 鲁晓波

作品时间2005-6-1

数字图形界面艺术设计

作者名称 鲁晓波

作品时间2006-2

图形用户界面是当前人机交互的主要模式。往往会有这样错误的看法,就是认为软件界面是程序员等这样一些计算机专家的事,当前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交互界面事涉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其中视觉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书力图从视觉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图形用户界面开发的流程和特点,介绍了图形界面设计的视觉要素、...

主要贡献

编辑

学术成果

鲁晓波教授在信息艺术设计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艺术创作和设计实践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他在《装饰》《文艺研究》《美术观察》和《科技导报》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出版编著多部,如《数字图形界面设计》;多次在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暨论坛、亚洲(日本)国际设计大会、国际艺术与科学作品展暨论坛、国际交互设计论坛和中国人机交互论坛等做主题学术报告;他的艺术设计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中国工业设计金奖和国际艺术与科学作品展最高奖等奖项;他曾主持或参与了许多纵向、横向科研项目,其中包括“985”艺术与科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以及中国铁路客运专线信息导识系统设计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湖南馆展示设计总体创意策划项目等,由鲁晓波教授主要负责的信息艺术设计系、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与微软、诺基亚、IBM、宝洁、联想、美的等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和企业有着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教学情况

1. 设计、价值与体验

设计的价值是创造的用户体验,不仅包括基本的用户使用体验,而且包括服务等体验,以及此过程中形成的对于整个品牌的体验。设计能够创造价值,除了经济价值,设计更应关注的是对于个体、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的生态的价值追求。课程在回顾人类价值演化历史脉络的基础上,立足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等时代特征的分析,从各个角度探索了价值理论及其相关的案例分析。课程着重介绍了体验设计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从一个广阔的角度对设计、价值和体验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

2. 信息艺术及设计趋势

课程主要通过大量影像资料以及文献阅读,描述出信息艺术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发展过程及其前沿趋势。相关内容包括信息艺术与设计的理论依据、设计方法和程序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其以跨学科的视角,通过具体的创意设计实践来探索一个宽阔的学科背景下的对于人类社会某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在宏观层面上形成对于学科发展趋势的把握。

出版著作

《数字图形界面艺术设计》

作者鲁晓波 ISBN:730212077

出版社:清华大学 出版日期:2006-4-1

原价:¥38.0元

《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

作者鲁晓波ISBN:730211535

出版社:清华大学 出版日期:2005-11-1

原价:¥32.0元

《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

作者鲁晓波赵超 ISBN:730211535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1

原价:¥32.0元

《飞跃之线(世纪对话2005第二届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暨论坛)》

作者:鲁晓波张嘎 ISBN:730211244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6-01

原价:¥68.0元

人物专访

编辑

媒体:鲁院长,能否请您谈谈此次清华美院与UPA中国的合作

鲁晓波:此次大会促进了双方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盛会。清华美院一直关注国家的发展大计,并与外界有着多样的合作方式。比如,邀请企业界专业人士做客课堂,为学生们介绍实际案例经验,或者采用研究项目合作的方式,通过学生到企业里做实习的方式了解行业现状;此外我们也欢迎企业人员来学校攻读工程硕士、艺术硕士学位,研讨解决企业问题的方法。

媒体:您能从学术角度对用户界面进行定义么

鲁晓波:我认为用户界面就是系统与人之间建立的有效联系媒介。多年的研究经验使我相信,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是最自然的方式,即使是人工智能在现阶段也还未达到这种程度。对当下谈论得很热的用户体验,我要说的是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体验,不能泛体验。技术测试背后的人性化、情感化的东西应该如何合适地应用于人工智能是职业设计师要抓住的关键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可不是简单的情趣化,设计师需要更多得关注设计大环境,要怀有一种社会责任感。我国在信息产业上有条件赶超外国,国家正在出台政策提高有效的机制,所以摆在青年设计师面前的是机遇多于挑战的前景,需要尽快抓住。

媒体:可以看出您对青年设计师给予的殷切希望,那么,您能谈谈当下设计师的积极作用么

鲁晓波:尽管现阶段国内的设计环境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状态,设计师仍然可以发挥想象力——在限制中发挥想象力,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就拿国家高速铁路设计竞标项目来说,之前毫无可以参考的经验,我们能在与日本设计公司以及国内城规院的竞争中成功中标,靠的就是设计师对用户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更重要的是使用能让客户信服的表达方式。中国企业有效机制的建立尚未成熟,所以就需要标准化的评价方式、媒体的正面宣传、政府的大力推广与领导的积极支持,然而,与这些外因条件相比,现阶段最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还是发挥设计师的积极内因作用——既有理想的一面又有理性的一面,设计文化的创造需要设计师具有大政治价值观,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和大方向。

下一篇 曾成钢

上一篇 庞茂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