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威 编辑

北魏、西魏、北周将领

辛威(510―578年),字文烈,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北魏、西魏、北周将领,武川太守辛大汗之孙,大将军辛生之子 。赐姓普屯氏。

少时慷慨,有志向谋略。永熙元年,跟随大行台贺拔岳征战,拜辅国将军。贺拔遇害后,追随夏州刺史宇文泰,拜羽林监,封为白水县伯。迎接孝武帝西迁,在回洛城之战中位居首功。西魏建立后,屡立战功,拜抚军将军、散骑常侍、扬州刺史、拜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鄜州刺史。北周建立后,拜大将军、宁州总管、枹罕郡公,迁柱国大将军、大司寇、太子少傅、河州总管,授上柱国、宿国公等。率军平定胡人叛乱,随军东征北齐。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去世,终年六十九岁,追赠太傅、河州都督。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普屯威

字:文烈

所处时代:北魏-西魏-北周

出生地:陇西狄道

出生日期:510年

逝世日期:578年

主要成就:随贺拔岳征战,从征窦泰,收复弘农,击破沙苑,征战河桥,平定胡人叛乱,东征北齐

本名:辛威

人物生平

编辑

家世背景

辛威,陇西人。祖辛大汗,北魏渭州刺史。父辛生,河州四面大都督。后来辛威功勋显著,朝廷追赠辛生大将军、甘等五州刺史。

早年征战

辛威年少慷慨,有志向和谋略。起初跟随贺拔岳征战有功,担任代理辅国将军、都督。永熙三年,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宇文泰统领贺拔岳的部众,见到辛威后觉得他不同寻常,就将他留在军帐内听用。不久,授辛威羽林监,封爵白土县伯,食邑五百户。同年,辛威跟随大军迎接孝武帝,接着攻打回洛城,功劳居于首位。

交战东魏

大统元年,宇文泰拥立南阳王元宝炬登基,西魏建立,辛威担任宁远将军,增加食邑二百户。累多次升迁至通直散骑常侍,进封侯爵,增加食邑三百户。

图书记载截图图书记载截图

大统三年,辛威跟随宇文泰擒获东魏将领窦泰,收复弘农,征战沙苑,每战都率先冲入敌阵,勇猛冠绝一时。凭借前后所立功劳,授任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同年,辛威跟随于谨攻破襄城,跟随独孤信进入洛阳,又参与河桥之战,加持节,进封公爵,增加食邑八百户。

治理地方

大统五年,辛威出任扬州刺史,加大都督。 大统十三年,辛威转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姓普屯氏,并出任鄜州刺史。辛威当时声望已经很高,朝廷要让他荣归故里,于是转授他河州刺史、河州大中正。辛威屡次统领二镇,深得百姓的信赖。

孝闵帝登基建立北周后,辛威担任大将军,进封枹罕郡公,增加食邑五千户。

讨叛征齐

北齐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举州归附北周,辛威与柱国达奚武、大将军杨忠等人率军前往接应司马消难。 保定初年,当时丹州地区的胡人反叛北周,辛威率军讨伐并击败他们。 保定三年,辛威与达奚武攻打并占领阳关。 保定四年,辛威跟随柱国尉迟迥包围洛阳,回朝后担任小司马。 天和初,辛威进位柱国。 后担任行军总管,率军讨伐绥、银等诸州叛乱的胡人,将他们全部平定。 天和六年,辛威跟随齐王、大司马、雍州牧宇文宪东征北齐,夺取北齐的伏等五座城池。

升职去世

建德元年,辛威担任大司寇。 建德二年,转任少傅,并出任宁州总管。 宣政元年,辛威进位上柱国。 大象二年,辛威进封宿国公 ,食邑增至五千户,复任少傅。同年冬天,辛威去世,终年六十九岁。

主要成就

编辑

辛威勇猛善战,屡建功勋,跟随宇文泰擒获窦泰、收复弘农、征战沙苑;跟随燕国公于谨攻破襄城;跟随太保独孤信参与河桥之战。北周建立后,辛威两次率军平定胡人叛乱;与大司马达奚武率军攻占阳关;跟齐王随宇文宪东征北齐,夺取北齐五座城池。

人物评价

编辑

辛威生性稳重,富有威严。前后做官数十年,不曾有过失,所以能够以地位名誉善终。加上他的家族友善孝义,五代人住在一起,世人因此称扬不已。

历代评价

令狐德棻《周书》:“威少慷慨,有志略。”

李延寿《北史》:“达奚武、若干惠怡峰刘亮王德赫连达韩果、蔡祐、常善、辛威、厍狄昌、梁椿、梁台、田弘等,并兼资勇略,咸会风云,或效绩中权,或立功方面,均分休戚,同济艰危,可谓国之爪牙,朝之御侮者也。”

亲属成员

编辑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祖辈

祖父

辛大汗

武川太守,渭州刺史

父辈

父亲

辛生

河州四面大都督,追赠大将军、凉甘等五州刺史

子辈

儿子

辛永达

仪同大将军、宿国公

下一篇 刘亮

上一篇 梁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