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信 编辑

东汉末年人物

鲍信(152年-192年) ,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人。东汉末年济北相,讨伐董卓的诸路人马之一。鲍信受何进征召在外募兵,回到洛阳时适逢董卓进京,鲍信劝袁绍除掉董卓,袁绍不同意。后袁绍、曹操等人起兵对抗董卓,鲍信也起兵响应。后联盟破裂,鲍信劝诫曹操静观其变。青州黄巾军进攻兖州,刺史刘岱不听鲍信所劝贸然出战,兵败战死。鲍信便把曹操迎立为兖州牧。在与黄巾军交战期间,鲍信为救曹操不幸战死,时年四十一岁。 曹操后来追记功绩,赐封其子。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鲍信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泰山平阳

出生日期:152年

逝世日期:192年

主要成就:讨伐董卓,迎曹操为兖州牧

官职:破虏将军、济北相

人物生平

编辑

回乡募兵

鲍信年少时有远大的志向,宽厚爱人,沉着刚毅有谋略。

中平年间,鲍信受大将军何进所征辟就任骑都尉,受命回乡招募兵卒,鲍信招募了一千多士兵,归途中到达成时何进已经死于政变。鲍信赶回洛阳时董卓已经进京。

鲍信知道董卓必然祸乱天下,于是劝袁绍袭杀董卓,对袁绍说:“董卓如今手握重兵,肯定心怀不轨,我们如不趁机动手,日后必然吃亏,趁他刚到京都,士卒疲惫,我们对他动袭击,一定可以擒拿董卓。”但袁绍畏惧董卓而没有行动。鲍信于是带兵回乡, 征召了士兵两万人,骑兵七百人,运载粮草物资的车辆五千多辆。

讨伐董卓

中平六年(189年)十二月,曹操率众五千人,首先起兵于己吾,准备讨伐董卓。 鲍信也与其弟鲍韬率兵响应曹操。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济北相鲍信与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等人一同举兵于关东,讨伐董卓,众人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代理奋武将军。袁绍、王匡屯河内,袁术屯南阳,孔伷屯颍川,韩馥在邺城,其余军屯于酸枣。

曹操与袁绍又上表推举鲍信担任破虏将军,鲍韬担任裨将军。

当时袁绍势力很大,天下豪杰都推崇他,只有鲍信对曹操说:“有句话叫‘略不世出’,能统领英雄拨乱反正的人正是你。如果不是真正合适的人,就算实力再强大也会丧命。你就是受到上天引导的人啊!”于是与曹操深交,曹操也与鲍信亲近。

董卓焚烧洛阳迁都长安,袁绍等人不敢贸然进军,曹操于是和鲍信、鲍韬以及张邈部将卫兹等人进兵荥阳汴水,遭董卓部将徐荣迎击,双方激战一天,曹操、鲍信负伤,鲍韬、卫兹等人战死。

初平二年(191年),袁绍胁迫韩馥,夺取冀州,鲍信对曹操说:“现在奸臣乘机出来颠覆皇室,英雄豪杰愤然对抗,而天下响应的原因,是因为大义所在,现在袁绍当盟主,利用权利为己谋私,看来将要发生变乱,看来另一个董卓就要产生了。如果我们对抗他,恐怕力不从心,如果跟他同流合污,那又怎么说得过去?不如现在待在黄河以南,静观其变。”曹操深表赞同。此后曹操被袁绍表为东郡太守,于是上表让鲍信担任济北相。

迎立曹操

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黄巾军攻打兖州,兖州刺史刘岱打算派兵迎击,鲍信劝阻说:“目前贼兵有百万之众,百姓惶恐震惊,士兵毫无斗志,不可抵挡,我看贼人兵眷混杂,前后相随,贼军中也没有辎重粮草,只是以掠夺维持生计。如今对策,不如让部队养精蓄锐,先采取坚守,贼众想战不得,想攻又不能,其势必然离散而去,然后选拔精锐士卒,就能打败他们了。”刘岱不采纳鲍信的意见,结果兵败被杀。

曹操部将陈宫听说刘岱战死后,主动请命前往州府劝说别驾、治中拥立曹操为兖州牧,鲍信等人也认为他说得对,便与州吏万潜等人到达东郡迎接曹操担任兖州牧。

战死沙场

曹操认为黄巾军得胜后骄傲轻敌,于是设奇兵在寿张迎击黄巾军,曹操与鲍信先到达战场,而步兵未到。这时候敌人已经遇见曹操,于是开战。鲍信拼死救出曹操,但鲍信自己被黄巾军杀害,时年四十一岁。 后来大军赶到,勉强打败黄巾军。 曹操悬赏寻找鲍信的遗体,没有找到。大家于是用木头刻出鲍信的模样,曹操洒泪祭之。曹操再进兵破黄巾军,同年冬天迫降黄巾三十余万,平定山东。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追记鲍信功绩。上表封鲍信之子鲍邵为新都亭侯,征召鲍信之子鲍勋担任丞相掾。

人物评价

编辑

《魏书》:①“少有大节,宽厚爱人,沈毅有谋。”②“虽遭乱起兵,家本修儒,治身至俭,而厚养将士,居无馀财,士以此归之。“

蔡东藩:“良谋不用便还乡,智士见机幸免殃;若使后来常匿采,沙场未必致身亡。”

家族成员

编辑

八世祖

鲍宣,汉朝司隶校尉。

父亲

鲍丹,东汉少府、侍中。

弟弟

鲍韬,和鲍信一起加入曹操,汴水之战时阵亡。

鲍忠(仅见《三国演义》,正史无记载)

儿子

鲍邵,官拜骑都尉、使持节。

鲍勋,历任侍中、右中郎将、御史中丞、治书执法,清白有高节,屡屡触怒魏帝曹丕,最终被其所杀。

相关争议

编辑

鲍信官至济北相,但对于鲍信担任此职的时间,史书记载有所不同。

《三国志》、《后汉书》均记载初平元年(190年)群雄起兵讨伐董卓时,鲍信就已经是济北相; 《魏书》则详细记载了鲍信的事迹,但在讨伐董卓时并未记载鲍信是济北相,直到曹操担任东郡太守后,才表鲍信为济北相。

史籍记载

编辑

《三国志·卷十二·魏书十二·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第十二》

艺术形象

编辑

文学形象

鲍信鲍信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鲍信初为后军校尉,十常侍之乱时,鲍信与袁绍、淳于琼等人一起寻找汉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的行踪。董卓入京后,鲍信求见袁绍,说董卓有异心,劝袁绍除之,袁绍不同意,鲍信又找王允商量,王允也不同意,鲍信于是引本部军兵投泰山。 后以济北相身份参加讨伐董卓的义军,为十八路诸侯之一。鲍信因为怕孙坚抢头功,暗中令其弟鲍忠出战,结果鲍忠为华雄所杀。 李傕等人控制朝廷后,以献帝名义命曹操与鲍信镇压青州黄巾起义,于是两人在寿张迎击黄巾军,鲍信深入重地,为黄巾军所杀。

在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鲍信字允诚,有谋多智,善武能文。

影视形象

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陈之辉饰演鲍信;

2013年电视剧《曹操》:贾维饰演鲍信;

2016年电视剧《武神赵子》:屈刚饰演鲍信。

下一篇 孔融

上一篇 孔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