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钏 编辑
金钏,曹雪芹创作的小说《红楼梦》及其衍生作品中的人物,1987版《红楼梦》由张迎玖饰金钏儿。
金钏,四大烈婢之一,本姓白,她与妹妹“玉钏”同是王夫人房中丫头。因和贾宝玉在王夫人屋里调情,被王夫人打骂并要撵出贾府,遂跳井自杀。
中文名:金钏
别名:白金钏、金钏儿
性别:女
登场作品:红楼梦
职业:丫鬟
金钏的正式出场是刘姥姥去后,周瑞家的回王夫人话找到梨香院时,与香菱(此时是英莲之名作古的开端)一起出现。此前收养林黛玉一段,拜见二舅舅的时候,曾有见一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是金是玉、是霞是云并未做介绍。
出场便如画如描“向内努嘴”,一副虑事的样子,又多少有些顽皮。此处应是香菱正文,偏以她做陪。
再出场就是老爷叫宝玉,他浑身打颤地蹭过去时,金钏在明知老爷今天喜欢的情况下对他的奚落:“我这嘴上才擦的胭脂,这会可吃不吃了?”
出来时逃过劫难,向金钏伸伸舌头,一副小儿女一起长大,天天玩在一处的样子。
清虚观看戏,王夫人未去,而她跟了凤姐去。可见是个开朗、爱热闹的。
其中还有一段写及湘云送戒指,概取她地位与鸳鸯、袭人之流属于一等。
金钏的正面描写出自宝玉那次不明不白的祭奠上。合家热闹之时,清洁井台之上,茗烟奇巧乖觉之语,终于给金钏的生命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不枉此生,不枉因他而命入黄泉。
金钏所行虽有欠妥之处,然自始至终给人以不谙世事,天真烂漫的印象。投井自杀的结局也就更点明其人刚烈、其质清洁。
宝玉上来便拉着手,悄悄的笑道:“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罢。”金钏儿不答。宝玉又道:“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讨。”金钏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去罢,我只守着你。”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
王夫人根本没睡着,正在闭目养神生闷气。金钏的话令人费解,“金簪子掉进井里”,“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王夫人回过味来,如同火柴点燃了一肚子的汽油。这时又听宝玉说“凭他怎么去罢,我只守着你”,更是“火上浇油”一般。王夫人再也按捺不住,发作起来,打了金钏,一通臭骂。
很多人误以为王夫人见不得宝玉和丫鬟调情,这是错误的。二十五回宝玉躺在王夫人的炕上,拉着彩霞的手和彩霞闹。彩霞吓唬宝玉:“再闹,我就嚷了。”看宝玉在王夫人屋里胆子有多大,若非王夫人不爱管,宝玉哪有这么大胆子。其次金簪子暗喻宝钗也是有前例的,宝玉见十二钗图谶时,比喻宝钗的就是一股金簪。金钏本是王夫人的贴身丫头,但是不了解王夫人的性情,触了霉头,还苦苦哀求。王夫人正气急败坏,哪里肯听,书里又用了春秋字法:“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此乃平生最恨者,故气忿不过,打了一下,骂了几句”。虽金钏儿苦求,亦不肯收留。
金钏死后,宝钗毫不介意,回去取衣服,宝钗真是个宽心大度的人。
金钏跳井原因有四:
其一,是受封建思想的严重影响,认为只有攀龙附凤才能出人头地,她被王夫人赶出去,要给她配小子。而一旦失去贾家这座靠山,接受不了那残酷的事实,只能去行求解脱。
其二,迫于家庭和外界舆论的压力。
其三,为了对命运的抗争,只有以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来发泄自己对这个社会的不满和愤怒。
第四,金钏调戏宝玉吃嘴上的胭脂,王夫人房里调情,金钏死后宝玉的表现,二者不见得有多清白。王夫人斥责金钏,宝玉没有一句辩白,爱上这样一个人,也够不幸了。
在小说中,袭人、晴雯、金钏、小红,俱为钗、黛的影子人物。袭人、晴雯,作为钗、黛的一对“外影”,对映了她们各自性格的“正面”;而金钏、小红,作为钗、黛的一对“内影”,则照出了她们性格中的“另外一面”。作者此种设计,亦是《红楼梦》之“风月宝鉴”性质,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一种直观体现。
外影:
宝钗、袭人——温柔豁达,心思缜密;
黛玉、晴雯——口齿伶俐,纯净率真。
内影:
黛玉、小红——聪慧脱俗,观念超前;
宝钗、金钏——传统守旧,性格刚烈。
反影:
黛玉、晴雯——非世俗性,真实率性;
宝钗、袭人——圆通世故,八面玲珑。
1987版《红楼梦》张迎玖饰金钏儿;
2009版《红楼梦》曲丹饰金钏儿。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