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济海 编辑
中国第一个将作品永久镌刻在长城上的书法家---“厚德载物
中国第一个为北京奥运会艺术长廊题写主题的书法家---“中国风”
中国第一个与三国文物对话的书法家---“大三国志展”
张济海 ,幼承庭训,天资聪明,酷爱书画,痴情水墨,15岁时凭借着超逸的书画功底被部队特招入伍,开始了戎马生涯。40多年的军旅生活,刻记着张济海从士兵到大校的人生足迹。尽管工作繁忙,但他从未间断过对书法艺术的刻意求工。几十年的历练,使张济海成为了实力派的书法家。他以其特有的感悟思维和矢志追求,创造性地提出了“因义生情,由情赋形”的书法理念。他的书法作品惯依书写内容不同而赋予不同的字体和风格,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在当今。张济海的书法源于二王、上溯汉魏,启创“刀劈斧凿”之书风,在业界堪称上乘之笔。他的作品先后百次荣获金、银奖,声誉日隆。张济海历时三年将《易经》中“厚德载物”之名句创作成自己书法的代表作,“厚德载物”四个大字浑厚雄健,力透纸背,成为当代书法作品中的代表。该作品被永久性地镌刻于北京八达岭长城居庸关口。他的诸多作品先后被日本、韩国、新加坡、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外国朋友收藏。
书法实力
2008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奥组委收藏了张济海的“中国风”“厚德载物”“博爱”等作品。北京奥组委以张济海书写的“中国风”为活动主题,布设了中国风艺术长廊,并在北京各大通往奥运会场馆的地铁站内做了数百个大型灯箱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书画艺术。本次活动一共选择了中国50余位书画大家,其中有冯远、林凡、沈鹏、于志学、刘大为、张济海、王清江、吴海舟等 。中国风三个大字以魏碑为基,兼容行楷,墨迹淋漓,气势恢弘,让观者真正体会到了中国文字的艺术魅力。书写“中国风”是张济海一个精心的创作,他的心愿是借奥运盛会,把中华文化向世界展示,在世界上刮起奥运“中国风”。奥运会期间,中国女排全体人员也收藏了这幅力作。此外,张济海还精心为赵蕊蕊、冯坤、马蕴雯、王一梅、薛明、刘亚男、张娜、杨昊等一代女排骁将创作了书法作品。博物馆
2024年11月,张济海艺术博物馆在潍坊市成功举行开馆仪式。
张济海是一位在书法界具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家。他独创的“爨八体”书法,将传统与创新巧妙结合,不仅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展现了鲜明的个性特色,为书法艺术开辟了新的领域,已经收录新版《中国书法大字典》中,成为永久的历史记忆。张济海的书法作品风格多样,代表作如《厚德载物》、《中国风》、《中国龙》、《照见即觉》等作品,不仅在各大拍卖公司高价拍出,还被永久性镌刻于八达岭长城及全国诸多名胜风景区。尤其是他创作的《中国龙》,由两百六十多个不同的龙字组成一条气势磅礴巨龙,甲辰龙年伊始,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连续展示三天,向世界显示了中国力量和精神。
国内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收藏了张济海手书的“厚德载物”,李昭、龚心瀚、杨海波、夏晓梅、朱训、胡德平、白杨、张阳、周克玉、陈昊苏等名人也收藏了这幅力作。台湾工党主席、明代郑成功后裔郑昭明还专程来到石家庄求得墨宝“厚德载物”,郑先生手捧力作激动地对张济海说,这是我来大陆得到的最好的礼物。在台湾国民党连战主席那里看到你的力作,深为敬佩不已。今天求此佳作,真乃三生有幸。当晚,郑昭明先生馈赠礼品-平安符给张济海,此礼品是郑先生特意从台湾郑家祠堂转来的。1992年张济海为石家庄烟厂题写商标“新石家庄”,让很多人了解了这位军旅书法家,“新石家庄”四个字像石家庄的名片一样,在河北家喻户晓,被人们交口称赞。此后,他又为知名企业武夷山“大红袍”岩茶题写商标, “大红袍”中的“大”字,无论是
从那个角度上看都是两片茶叶。可谓创意新颖,巧夺天工,妙趣横生。张济海认为茶与墨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老祖宗留下的重要遗产,茶文化与水墨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渊源,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张济海的书法造诣和艺术修养速即提升,在业界受到广泛关注。但他始终谦和低调,从不张扬,而是朝夕勤勉向更高的艺术境界迈进。他虚怀若谷,经常聆听名家讲座。一次在倾听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讲座时,他感慨系之。欧阳先生是集哲学家、教育家、戏曲家、书法家于一身的当代大家学者,张济海在倾听先生讲座时,对先生的字字珠玑,句句真言,反复品味,认真揣摩,心领神会。欧阳先生的启迪深深的影响着张济海的艺术生涯。
艺术成就
2009年7月新刘安文化传媒与罗博报告杂志将张济海先生与皇甫江先生为万宝龙联袂创作的“生命书写”刊登于《罗博报告》专属封面。
2009年8月经刘庆刚先生精心安排,于上海图书馆成功举办了张济海先生个人展览,并成功举办了《兵法与书法》讲座和《论书法的精神高度》讲座。此次展览打破了13年来一直没有在上海举办大规模个展的局面,同时也是第一个在上海举办个展的河北书法家。艰辛的付出赢得了社会的首肯。张济海书法作品连续在瀚海、保利、太平洋、传是等各大拍卖会上以高价成交。张济海所著的《书法教程》、《教师板书入门》、《张济海书法作品选》等颇受书坛青睐。他主编的《封龙杯全国书法大奖赛优秀作品集》、《燕赵风--书画名家系列作品集》《兵法与书法》等备受读者推崇。张济海被文化部及有关部门授予“中国杰出人民艺术家”,“当代中国书画收藏市场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等荣誉称号。《中国书法》、《中国书画》、《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收藏》、《世界名人录》、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广东电视台、澳门莲花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河北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大公报、文汇报、燕赵都市报、书画名家报等上百家媒体及大型典籍里先后刊登或播出了张济海的艺术成就。2010年4月上海中意友好协会成立,经刘庆刚先生精心安排,迈克.摩根收藏了张济海先生代表作《厚德载物》。2010年6月上海世博会期间“王泰戈虎画上海巡回展”展览期间,由张济海先生创作的《虎》字助兴世博,同时《中国风》也出现在宝钢大舞台上与观众见面。
文化交流
风靡日本的《大三国志展》已于2009年3月15日结束。在日本为期近一年的巡展中,这个跨越 1800年,以三国时代为历史背景的大型综合文化展览被众多海外人士称之为“中华智慧的文化符号”。《大三国志展》是为纪念中日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于2006年在时任驻日大使王毅同志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日本创价学会的创始人池田大作先生提议下,由中国外交部、国家文物局共同指导,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和黄山美术社共同主办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汇集了中日两国专家数十人,历时3 年,寻访了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74处与三国有关的名胜古迹,从34所文博单位,近千种珍贵文物中遴选出117 件(组)国宝进行展示。自2008年5月3日至2009年3月15日近一年时间里,先后在日本的东京、北海道、神户、福冈、香川、名古屋、群马共七地展出,观众络绎不绝,媒体好评如潮,展览盛况空前,参观人数达百万之众,开创了中国文物展览在日本展出的新记录。《大三国志展》归国汇报展首展于2009年4月13日至5月17日在上海图书馆举办。是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上海市委宣传部、夏征农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和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大三国志展》中所采用的33幅书法作品全部由张济海创作书写,他以职业军人的内心世界去和1800年前的三国文物在做心灵上的沟通,诸葛先生的《前后出师表》,曹孟德的诗句,刘备的经典名言和家喻户晓的战争故事,刻印在张济海的脑海里,他时而以士兵的心态去创作,时而以将军点兵的气势去创作,一幅幅传世佳作就这样诞生了。张济海先生的作品映衬着117件国宝级文物展现给观众,无论是学者、艺术家、外宾还是学生都被张济海创作的幅幅巨作震撼了,他们驻足展品前,品味三国,畅游三国,感悟三国。上海某收藏家曾在展览期间表示愿以巨资收藏这33幅作品,被展方婉拒。为什么张济海能成为和三国文物对话的第一个书法家呢?究其原因是张济海40多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他一颗赤诚的心。他除了在军事院校搞军事教育工作外,还经常参与并指挥了多次军事演习。他精通战术,明了兵法,常年的军事积淀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资格的和三国文物对话的书法家。友人介绍
马未都,1955年生于北京,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马未都任职于中国青年出版社,从事文学创作及编辑工作,发表小说《今夜月儿圆》,出版小说集《记忆的河》等作品。同时,他又致力于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收藏和研究,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等,并先后编写出版《马说陶瓷》、《明清笔简》、《民国艺术》、《中国鼻烟壶珍赏》等书,其中,《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在文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2003年他的专著《中国古代门窗》荣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经过艰苦的努力,马未都于1997年创立了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随后,马未都又相继设立观复博物馆的地方馆:杭州馆与厦门馆,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普及做出了突出贡献。2008年马未都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王牌节目——《百家讲坛》,讲授中国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艺术知识。节目播出后受到社会的热烈关注,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马未都根据《百家讲坛》的节目内容成集出版了《家具篇》、《陶瓷篇》(上下)、《玉器篇》、《杂项篇》等书,将传统文化推向了更广泛的天地,受到了广大收藏家和读者的厚爱。 马未都在弘扬民族文化、收藏与保护中国文物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08年马未都被评为年度文化人物、年度作者、北京读书大使等,并被受聘担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万宝龙 Montblanc International作品照片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