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迪安 编辑
范迪安,1955年9月出生于福建,汉族 ,中共党员 ,中国当代画家、美术评论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市文联兼职副主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其主要专著有《世界艺术史》《世界高等美术教育丛书》《中国当代美术:1979—2010》《当代文化情境中的水墨本色》《20世纪中国文艺图志·美术卷》 《近现代中国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精品大系》等 ,油画作品有《引得春风进山来》 《时代新貌》《奔流不息》《彝家新居》《建党百年·回望遵义》等。
2015年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中文名:范迪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
出生日期:1955年9月
毕业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职业:画家、美术评论家、美术教育家
代表作品:《时代新貌》《奔流不息》《彝家新居》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历:研究生
学位:硕士
1955年9月,范迪安出生于福建。
1969年—1973年,就读于福建省浦城县第一中学。
1973年—1977年,在福建省浦城县余乐大队做知青。
1977年—1980年,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
197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0年—1985年,任教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
1985年—1988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专业,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
1988年—1993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
1988年—199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团委书记、学生处副处长。
1992年—1993年,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做访问学者。
1993年—1994年,任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负责人。
1994年—1998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助理。
1998年—2005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2002年,作为主策展人组织策划了“都市营造――2002上海双年展”。
2005年—2014年,任中国美术馆馆长、党委副书记。
2006年,任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主任。
2008年,在中国美术馆主持策划了“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
2013年3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4年—2015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委员、院长。
2015年—2017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常委、院长。
2015年2月,获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2017年—2023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2018年1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3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 ;11月,当选为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 ;12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2019年1月,获评为中国艺术“年度教育家”。
2020年5月,与白晓刚合作创作了马赛克镶嵌壁画《延安文艺、永恒华章》 ;11月,获聘为第一届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顾问。
2022年,组织策划“走进大美凉山、描绘时代新貌”采风创作活动;另参加全国政协书画室“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采风调研活动。
2023年9月,获聘为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顾问。
2023年11月25日,获聘为(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顾问。
2023年11月30日,范迪安当选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
2024年1月29日,范迪安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届主席。
2024年7月1日,当选北京市文联第十届理事会副主席。
2024年10,参加新华社系列报道《十年·拾光》。
2024年10月,受聘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书画院特聘艺术家。
范迪安创作时间 | 作品名称 | 作品类型 | 作品规格 |
---|---|---|---|
2014年 | 《闽海渔歌》 | 布面油画 | 100cm×320cm |
2014年 | 《北方秋天的田野》 | 布面油画 | 150cm×320cm |
2015年 | 《谷雨》 | 布面油画 | 70cm×130cm |
2015年 | 《礁石浪痕》 | 布面油画 | 160cm×320cm |
2020年 | 《黄河安澜》 | 布面油画 | 200cm×600cm |
2020年 | 《青海藏寨》 | 布面油画 | 140cm×240cm |
2020年 | 《老东北》 | 布面油画 | 140cm×200cm |
2020年 | 《延安文艺、永恒华章》 (与白晓刚合作) | 马赛克镶嵌壁画 | 18.5mx4m |
2020年 | 《雄安进行时之一·筋骨》 | 布面油画 | 200cmx600cm |
2020年 | 《雄安进行时之二·崛起》 | 布面油画 | 200cmx600cm |
2020年 | 《雄安进行时之三·合力》 | 布面油画 | 200cmx140cm |
2020年 | 《雄安进行时之四·成长》 | 布面油画 | 200cmx140cm |
2022年 | 《云上梯田·哈尼旋律》 | 油画 | 140cm×400cm |
2022年 | 《云上梯田·哈尼旋律·之二》 | 油画 | 200cm×140cm |
2022年 | 《云上梯田·哈尼旋律·之三》 | 油画 | 200cm×140cm |
2022年 | 《云上梯田·哈尼旋律·之四》 | 油画 | 200cm×140cm |
2022年 | 《云上梯田·哈尼旋律·之五》 | 油画 | 200cm×140cm |
- | 《建党百年·回望遵义》 | 布面油画 | 80cm×120cm |
- | 《时代新貌》 | 布面油画 | 120cm×200cm |
- | 《奔流不息》 | 布面油画 | 180cm×380cm |
- | 《彝家新居》 | 布面油画 | 80cm×280cm |
- | 《通途》 | 油画 | 60cm×80cm |
- | 《花茂家园》 | 油画 | 80cm×120cm |
范迪安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推动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创作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不遗余力。他推动招生考试改革和教学改革、学科建设,注重巩固优势学科,拓展实验艺术、艺术管理、艺术品修复等新兴专业。
范迪安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当代艺术评论与展览策划、艺术博物馆学研究。曾发表美术研究与评论上百万字,策划百余项反映时代主题和中国美术发展成果的学术展览,组织多种学术研讨会和大量国际艺术交流活动,与国际著名艺术博物馆和美术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各国优秀艺术成果交流,提升中国美术的国际影响力。
范迪安擅长从美术史进程中分析和阐述艺术家的思想观念与风格语言,聚焦艺术家在实践上的探索创新,评价重要艺术现象和作品的社会文化意义。他也以自己熟悉艺术创作的感性经验,切入艺术现象和作品本体,着重分析艺术创作的思想内涵与语言方式。二者的相互关系,在社会文化的时代语境中为艺术家及其创新要点找到文化坐标,由此传释艺术创作的时代价值。
范迪安以美术评论的视角进入美术发生的“现场”,开始展览策划的实践。他坚持中国文化的主体立场,弘扬优秀的美术传统,注重展览的主题思想,提高展览的展示水平,在策划的展览中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的主旋律,也观照多种风格样式的艺术探索。他策划的《水墨本色》《从延安走来》《走向西部》《“工”在当代:中国工笔画大展》《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文明的回响》等展览,将美术馆藏品与当代美术新作相结合,激活了美术馆藏品资源,展现了当代美术新的趋势。曾策划在柏林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馆举办的《生活在此时:中国当代艺术展》,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的《中国怎么样?中国当代 艺术展》,在德累斯顿国家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中国水墨艺术展》,在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新境界:中国当代艺术展》,在德国卡塞尔举办的《大道之行:中国当代艺术展》,在比利时皇家美术馆举办的《再序兰亭:中国书法大展》,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在德国鲁尔区8个博物馆举办的《中国8》等展览。
写意油画
范迪安在写意油画这个大方向或者维度中,探索了自己的经验和语言,特别是把对中国文化的关切与对油画本体的关切有机结合起来。他以山川为题,以写生为务,把为天地立心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和知识分子的使命。他走茶马古道,穿林海雪原,访长征胜地,踏青藏高原,他写巍巍太行,绘黄河激流,图海丝盛景,画东北沃土。在他看来,写意和写生两个词都以“写”字当头,一个讲“生”一个讲“意”,它们的内在是共通的。对他而言,写生是不断锤炼自己意向表达的重要方式。面对大自然,要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大自然可能有万千气象让人感动,每一幅作品只能取其之一,由此在自然面前去感受,尤其是在自然面前形成自己提取物象的方式方法,进而组成画面的结构语言。写生应该是写自然之生机、天地之生气,如果能够把握好这一点,意也就在其中。由此,他的画面,取大山大水,致辽阔广大,尽草木精微,察色彩冷暖,重笔触空间,力图把对油画本体语言的研究与写意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范迪安深谙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和书法之道。他深知中国的艺术理论讲风骨、气韵、格调,强调大自然的万千景象与人的精神品格、精神气质或者说精神个性之间的关联。什么样的性格就可能看到什么样的山,看到什么样的山可能在画面上体现什么样的性格。就在这样宽广的维度上,需要的是进行更多的提炼和升华,使得中国写意内涵与油画的表达形成更多的内在关联。
艺术观点
范迪安对油画本体有着研究。他认为,油画从西方传来,在前现代与上溯的古典时期,基本上是一个具象的或者写实的系统,主要是以比较科学的空间色彩和明暗来形成它的视觉造型体系。进入现代以后的一百年,整个西方以抽象艺术为主脉,或者说景和物的退场导致了人的主体、主观更加张扬。在西方的正反两极变化中,中国艺术家可以学习和借鉴许多经验,但是当面对中国强大的写意文化传统的时候,他认为在中国油画界或者美术界出现的不应是一种断裂式的变化,而应是更加有机、内在地进行融合、转换与创新。他不仅以自己的油画创作践行学术理想,还推动了中国写意油画研究群体的许多学术活动,希望在油画的版图里构建中国学派,使之在世界艺术的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雄安进行时·筋骨》
《雄安进行时·筋骨》是范迪安现场写生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画面将正在建设中的雄安高铁站工地全景纳入其中。画面虽然宽阔,却构图紧致,乱中有序。左侧是初具规模的雄安站主体建筑,中间是各种功能的塔吊,右侧是建筑挖掘工地。画作还选择了朝日初升的光色环境,碧蓝的天空寓意着雄安建设对绿色生态的保护。而中景运输车的橘红色、近景电箱的浅赭色以及右侧围挡的石绿色等,对画面整体色调起到了提亮、对比和补充的作用。画面中粗放有力的钢索盘架成为了整个画作的“视觉点”,传达出一股向内旋紧的凝聚力。
四组雄安建设者,以翠绿色点缀在画作的中线位置,聚散错落,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勃勃的生机和节奏感。横竖交错的线条、繁忙工作的塔吊、工程车的悬臂以及兢兢业业的工人们,组合出了一幅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完美地诠释了“筋骨”所蕴含的主题意蕴。
雄安进行时·筋骨播出时间 | 节目名称 | 简介 |
---|---|---|
2024-10 | 十年·拾光 | 新华社系列报道 |
2024-2-8 | 《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24春节大联欢》 | ---- |
2024-1-14 | 诗画中国第二季 | ---- |
参考资料
“范迪安长期在美院和美术馆担任领导工作,具有较强的领导和管理能力,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在中国美术界尤其是国际艺术评论界很有影响力。他政治上比较敏锐,在业务工作中注意把握政治方向,工作热情,勤奋敬业,具有国际视野,富有开拓创新精神。”(时任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评)
“范迪安有非常好的国际视野,比较了解国际上整个美术发展的潮流和理论动态,这对中央美术学院未来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潘公凯评)
“范迪安事业心责任感强,为人厚道,性格温和,有包容心,作风民主,团结同志。”(中国美术家协会评)
“范迪安既是投身伟大时代的艺术创作者,也是致力于中国审美教育的耕耘者、推动者。”(《画界》评)
“范迪安是一个非常有文化远见的人,有好奇心,很少有偏见,他的思路很宽,行政能力很强。”(画家、文艺评论家陈丹青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