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恭 编辑

东汉大臣

伏恭(前6年-84年),字叔齐,琅邪郡东武县(今山东省诸城市)人。东汉大臣,司徒伏湛的侄子、光禄勋伏黯的儿子。

建武年间,起家为郎,历任剧县令、太常博士、常山太守等职,公正廉洁,施行惠政,兴办学校。汉明帝继位,授太仆,迁司空,因病辞职。汉章帝建初二年,担任三老。

元和元年(84年),去世,终年九十,陪葬于显节陵。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伏恭

别名:伏叔齐

国籍:中国东汉

民族:汉族

籍贯: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

出生日期:公元前 6年

逝世日期:84年

职业:司空、学者

人物生平

编辑

伏恭(前5年至84年),字叔齐,是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司徒伏湛哥哥的儿子。父亲伏黯,位至光禄勋。

伏黯没有儿子,以伏恭为后。伏恭性孝,对待继母非常敬谨。年轻时,传承伏黯学问,起任为郎。建武四年(28),授剧县令,任职十三年,以政治清正著名。青州举为尤异,经过太常卿试经第一,授博士,升任常山太守。兴修学校,教授门徒不止,使得北州多是伏氏学。永平二年(59),代梁松为太仆。四年(61),为司空,儒生认为是一种光荣。在位九年,因病请求回家。十五年,皇帝引见伏恭时,以三公的礼仪对待。建初二年冬,肃宗行飨礼,以伏恭为三老。元和元年(84)逝世,年九十,赐葬显节陵下。

亲属成员

编辑

伯父:伏湛,司徒

父亲:伏黯,字稚文,光禄勋

儿子:伏寿,东郡太守。

史料记载

编辑

《后汉书 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下》

伏恭,字叔齐,琅邪东武人,司徒湛之兄子也。湛弟黯,字稚文,以明《齐诗》,改定章句,作《解说》九篇,位至光禄勋,无子,以恭为后。

伏恭性孝,事所继母甚谨,少传伏黯学,以任为郎。建武四年,除剧县令,视事十三年,以惠政公廉闻。青州举为尤异,太常试经第一,拜博士,迁常山太守。广修学校,教授不辍,由是北州多为伏氏学。永平二年,代梁松为太仆。四年,帝临辟雍,于行礼中,拜为司空,儒者以为荣。

初,父亲伏黯章句繁多,伏恭乃省减浮辞,定为二十万言。在位九年,以病乞骸骨罢,诏赐千石奉以终其身。十五年,行幸琅邪,引遇如三公仪。建初二年冬,肃宗行飨礼,以为三老,年九十,元和元年卒,赐葬显节陵下。

下一篇 任末

上一篇 魏应